白若乔的书房里除了别的,还有不少史书,所以他同样也能了解到未来的事情。
关于高考这件事夫妻俩也早有过一次商议,知道媳妇今年暂时不会参加。
但大概是被周边人的情绪所影响,这种喜悦,他还是想和最重要的人共享。
白若乔也没想到他会因为这个消息大半夜跑回来,虽是无奈,却也难掩愉悦的心情。
倒是赵四海在看到屋里多出来的赵怀,还有点不适应。
赵怀改变了外貌,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下颔也有斑白胡茬的老爷子。
不过这事前天媳妇也说了,所以他除了稍微惊讶外,便只剩下求知欲。
那是科研人土对与自已感兴趣的研究项目有关事务的本能探究心理。
只是这个人真的太像人了,多少给他些许割裂感。
赵怀只是和他打招呼后,便贴心的带着安安回屋子睡觉去,给小夫妻俩留下叙话的空间。
“你明天还回去吗?”
“明早回,这个给你,我之前不知道你有,所以让大哥帮着收集。”赵四海把包裹给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捏了下鼻子。
现在看来,显得他之前做的有些多余,突然有些后悔把书带过来。
白若乔打开,看到布包里是《数理化数学丛书》中的九册。
她微愣了愣,想到之前说起高考时,赵四海也说过退伍前隐约听到风声。
想来这些应该是他听到风声后暗中收集的。
她捧着书,不觉的抿了抿唇,而后抬头看他,轻轻一笑,“谢谢。”
虽然这套书都还不齐全,但光凭这份心意已经足够了。
因为伴随着恢复高考的落实,在这个时期衍生出了许多悲剧。
很多知青都因为受不了下乡的苦,或者回城无望,便随便在乡下结婚生子。
而高考的出现,那就是一张张回城票,多少家庭为此分崩离析,多少人为此抛妻离夫又弃子。
又有多少家庭怕被抛弃而不许丈夫或者妻子参加高考。
赵四海却在没问过她的意愿时,先给她做了准备。
要么就是对她非常信任,要么就是为她的前程着想。
不管是哪个原因,都是为了她好,单只这份心意,就让她更加的肯定,自已没有信错人。
没有错过对方眼中的懊恼和表现出来的尴尬,白若乔笑意更浓,清凌凌的眼睛弯成月牙,眼眸中像盛满星光的月亮湖。
她放下书,踮起脚尖伸手揽住他的脖子,在他耳边又低低道了声,“谢谢。”
谢谢你一直在为我着想,谢谢老天让我遇到了你,谢谢命运还没那么糟糕。
尤其在读取了郑爱国的记忆,了解这些年身处什么危险中后,她更加庆幸,当年正好遇上了赵四海。
赵四海身子微顿,似乎也听清楚了她所要表达的心绪,眼中的懊恼和不自在也渐渐褪去,眉眼越发柔和下来。
他抬手回抱她的腰身,“不用说谢谢,我们是夫妻。”
因为是夫妻,所以会给予信任与尊重,因为是夫妻,所以会本能的想要你好。
白若乔嘴角弧度深了几分,搂着他脖子的力度也加重些许。
此时此刻,她才真正的感受到了那种怦然心动的强烈悸动感觉,是两辈子头一次。
不是因为这个家庭,因为安安,而去接纳。
而是打从心底,那种被宠着,被护着的愉悦与甜蜜,转换而成的心动。
大概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二天白若乔就利落的把新款的事情落实,并效率的安排完工作。
顺便给刘厂长出了一个安慰众人有些躁动心思的主意。
即绩效政策。
平日大家都是拿死工资的干活,虽然加班也有加班费,但一直都这样也就难免少几分激情,多了些负累的疲乏。
但有了绩效政策就不一样了。
所有人每日的工作都会登记在册,每月根据各人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
像车间做流水线那边的,还会直接来个计件绩效。
每月计件数量超过特定数额且居于前三的人都能额外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
如果能蝉联半年以上,还能获得每件1分的抽成。
这个政策一贴到公布栏,顿时全场再度沸腾,然后高考的欢腾就很快被这个消息所取代。
毕竟要参与高考的只是小部分人,大部分还是更注重活计。
有这么个能挣更多钱的机会,会放过才是傻子。
所以当天,本来因为高考的消息大家都无心工作,这个政策一下来,纷纷全部埋头工作,连平时的闲聊都少了很多。
一个个争分夺秒的,恨不得直接长在机器上,甚至不少还暗暗跟同事较劲起来。
毕竟今天开始,大家就都是竞争者了。
每件1分啊,按照她们近期的量来算,她们一个月至少都经手两三万件。
如果半年能蝉联冠军的话,合起来就有十多万件,那就是至少上千的抽成啊。
这么庞大的一笔奖金,谁不心动。
只是他们都忽略了‘资本家’的险恶用心。
大家都开足马力的情况下,想要一直维持半年冠军,机会太过渺茫了。
看到厂子工作效率一下子又翻了好几倍,刘厂长乐得脸上直开花。
自个乐完还不行,还要打电话跟老友去炫耀他们厂子有个白若乔。
几天后,高考的考试时间终于通知下来了。
但是这次的时间却给多少给了之前的热度泼了桶水降降温。
十二月中旬高考,满打满算也就四十天的时间。
这次考试的人肯定会很多,可开放的招生学校就那么些,竞争一定非常激烈。
平时学习好的倒还行,那些从下乡开始就放下课本几乎没再拿起过的,都慌了起来。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公社、县城各大书店、废品站几乎天天人满为患。
目前中学的教科书也就一本《工基》和一本《农基》,和高考完全是两个路子。
想要精准复习,只能读《数理化自学丛书》。
但这套书当年因为违背上山下乡的方向,所以基本被销毁,仅剩的一些也基本都在废品站。
但别说现在还能不能找到,就算找到一时间也难收集齐整套十几册。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道多少人在崩溃。
就在高考氛围日渐浓郁时,《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再次掀起高考热度。03l
第一百三十九章
彻底出名了
原因是,青阳县十五厂再度联名,为支持国家恢复高考,参与联名的厂子将独立组建学习小组,免费提供学习资料,邀请专业的讲师进行授课,为考生们进行有效辅导。
另外,在工厂中工作的考生,也将获得一定的考试补贴。
这个消息出现在高考恢复,人心振奋的时期,马上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和反馈。
得知高考恢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可随之而来的学习问题却给不少人当头棒喝。
就在众人处于迷茫与焦虑中,突然有人告诉你,你所担心的我都免费给你解决,谁不高兴。
当然,高兴的是青阳县的考生以及与考生有关的人。
不过其他地方的人虽然只能羡慕和妒忌,但更多人却从中找到了希望。
不少考生集结起来,联名写信请求,就算不办学习小组,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帮助一下。
其中工厂的反馈是最广泛的,也是最快的。
这是一件好事,没有成本,还能获得好名声,少有人会拒绝。
虽然发现得有些晚,只能跟风,但很多工厂在得知消息后,都不用工人联名反馈,上边就已经下达通知,也跟着办学习小组。
因此本就白热化的高考热,经过这一次,热度又攀上了一个高峰值。
只是这次的高度是一面倒的喜气洋洋。
而本次事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青阳纺织厂。
因为新闻里已经交代清楚,本次联名活动又是青阳纺织厂组织起来的。
如果不是他们带的一个好头,恐怕这会很多考生还在迷茫和绝望中徘徊。
因此很多考生及其家人朋友对青阳纺织厂是非常感激的。
更何况此次青阳纺织厂的举措可不单是联名而已。
为了与全国考生共贺高考恢复,祖国觅得更多良才,青阳纺织厂还推出了一款免费高考服饰。
报纸上还放了一张半身照,是刘厂长穿着这件衣服的正面照。
那是一件白色的长袖纯棉t恤,正面图案是用一句话设计拼接而成。
图案漂亮,文字的辨识度也很高,合一起就是:祖国,请您挑选吧!
白若乔上辈子正好错过了高考盛况,所以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总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记得曾见过某个人关于这个时期高考的回忆录,曾经提到过高考当天,几乎所有考点都拉上横幅,上述便只有一句话,‘祖国,请您挑选吧!’9604
这句话显然具有极强的荣誉感和激励性。
所以白若乔便也借用了,制成t恤。
这些衣服会分批送到与青阳纺织厂有合作的各个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场。
所有考生可以凭准考证免费领取一件。
很显然,这样一件衣服,在此时此刻出现,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还是免费的。
可见会受到怎么样的欢迎。
所以青阳纺织厂再次出名了。
而这次是真如白若乔所说的,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出名。
并且还是良性的出名,被提起都是一面倒的夸赞。
连赵部长也打电话到厂里来狠狠夸了一通,狠赞青阳县又做了表率。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订单瞬间如雪片一般随着这股风吹进青阳纺织厂的大门。
因此这款衣服是免费的,青阳纺织厂又表示只会送到有合作的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场。
所以其他销售商家想要得到高考服,就只能成为青阳纺织厂的合作商,也就是要下单其他衣服。
不过好在青阳纺织厂目前出的十二款衣服都不错,市场反响也很好。
之前不少商家还在观望,这会被高考服一刺激,也坐不住了,纷纷打电话下单。
甚至有的急性子,还直接买了火车票连夜跑来青阳纺织厂试图插队下单。
所以接下来几天,不止销售科这边忙得喝不上水,几乎电话不落。
就连厂子上到领导层,下到普通工人,都总是被逮着问。
尤其刘厂长,那接电话的频率,都不逊色销售科。
偏他还不敢不接,因为这些电话中有时候还会有上边领导打来的。
刘厂长屁股都不敢离开椅子,一边逮着机会猛灌水,一边不断接电话,充分诠释了什么,痛并快乐着。
青阳县各大厂子联名也不止是登报说一声。
接下来各大厂子选出的学习小组负责人迅速聚集在一起,然后拉入县里其他没有参与联名的其他厂子开个会。
愿意一样办学习小组的,就免费提供学习材料给到他们,不愿意的话也不勉强。
不过基本都是愿意的,所以接下来整个青阳县的学习氛围简直浓郁得不行。
许多所处地方条件不好的人,也都结伴就近寻到开办学习小组的厂子。
哪怕因为名额有限,无法进入学习小组,也可以得到学习资料,这可比之前什么都没有强。
而且这份学习资料可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好很多。
这份学习资料几乎就是一份《数理化自学丛书》的浓缩版,里边许多学习要点都被罗列出来。
听说这份学习资料是几个厂子收集整理出来的,顿时让这些考生对他们感激之余也更钦佩。
至于这份学习资料打哪来的呢。
和白若乔有关,但不是她主导。
白若乔只是提供了一整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然后提议把这套书的学习要点提炼浓缩出来。
毕竟才一个多月就要考试了,时间实在太紧迫,大家平日也要工作,估摸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通读。
所以这一套新的资料,是几个厂子的学习小组和老师一起争分夺秒熬夜整理出来的。
白若乔看过这一份,虽然没有她那份精心重整的高考讲义完整,不过也不差。
如果能把这份资料融会贯通的话,成绩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
现在这份资料已经同步送到省会那边,说不定很快就会在各处复印传阅开来。
她突然莫名有那么一点心虚。
因为她这个举动,也变相的再次提高了本次高考的竞争力。
第一百四十章
学习小组
记得上辈子这一年的高考报考人数多达1000多万人。
但其中应该是还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其中一个原因肯定也有学习条件不足。
今年或许报考人数还会上浮一些。
可问题是招生的数量早有定数,就控制在三十万个名额以内。
一千多万人去抢这三十万个名额,可见竞争有多可怕了。
想到那种场景,她不由的搓了搓胳膊,幸好这次她不参与。
中午下工铃声才响起,所有人就跟百米冲刺似的往食堂跑。
今天是学习小组正式开启的日子,参与的所有人都要赶紧吃完饭过去上课。
白若乔正写方案,张楚丽就在门口敲门,问她用不用帮她把饭带过来。
她当然是摇头。
不过等张楚丽离开后,她听着外面热闹了许多的交谈声,想了想还是放下笔,起身慢悠悠的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