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所罗门本就想着涉足医药行业,这次的契机刚刚好,便答应下来。
为此之前因为私自决定和华国合作,导致让家族内很多人看不过眼的图兰德也首次得到众人的一致肯定。
有这两大家族带头为华国药剂做冲锋,其余药企也只能无能狂怒。
那些从中看清楚局势的药企想要再去和华国合作。
可现在再想要合作,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至少价格不会再如之前谈的那个价。
但能怎么办。
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出这款药剂的潜力。
作为药企,如果他们跟市场脱轨了,肯定很快就会被新的替代。
因此也只能捏鼻子认下了。
整个六月,大概是华国民众们最兴奋欢腾的一个月。
几乎每个人每天醒来不是去买报纸就是去借报纸。
再不济也会到处打听,今天药剂的事还有消息不。
从接连报道某某外企和华国合作开始到各个药企争着和华国合作。
华国人民也从惊讶、疑惑、迷茫、惊喜到骄傲和傲娇的转变。
毕竟在国内1000块就能买到的药剂,外国人却要花十万块都未必能买得到。
就问爽不爽。
反正大部分人都挺爽的。
不过因价格上的差异,接下来一段时间也开始出现的试图倒卖的人。
十万块的高价,自然会有大把人心动。
所以还真有人顺利勾结医院的人,偷偷取出一些。
只是这些早就在预料之中。
初期各大拥有药剂的医院都会被进行严格的盯梢。
这些人东西拿到手,都还没能逃出省市,就直接被人赃并获。
上边直接来一招杀鸡儆猴。
按照国外价格判刑,金额最高的直接无期徒刑。
最低的都至少十年牢。
还全国通报。
这一下想要走这条路的都要慎重了。
毕竟这是一场赌博,十万块对很多人来说换十年牢或许值得。
尤其对一些对家庭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宁愿自已进去坐牢也要给家里改善生活。
问题是你能不能真的成功拿到这十万块。
再说如果被抓了,钱就算是赃款了,家人如果用了,除非逃得抓不到,不然也得量刑。
几乎从七月开始,一整个月每天报纸上都在报道又有谁被抓,一次次震慑,让蠢蠢欲动的心渐渐停下来。
当然,这些就不关白若乔的事了。
药企合作的事结束后她又重返校园。
然后继续像个陀螺一样转。
因为八月底,华兴自选连锁商城开业了。
所有杂货店在五月开始基本全部歇业重新装修。
八月中旬都装修完毕,月底正好在中秋之前开业。
上辈子友谊自选商城开业时有多火爆,现在的华兴就有多火。
因为自选商城里的许多东西都不再需要凭票购买,又品种多,加上新奇。
在开业的首月,全国总销售额就创下了五十多万的新记录。
自选商城开业白若乔并没有到场。
虽然她没有真正的成为公职人员,但毕竟还挂着个顾问的名字。
家里人也基本都是公职人员,现在自选商城又这么暴利,难免招人眼红,容易落人口舌。
所以现在自选商城明面上的老板都是赵怀。
当然,该知道的也都知道。
白若乔这两年的功绩太高了,可以说,只要她不犯罪,上边都会主动给她开绿灯。
何况自选商城的出现还会进一步提高消费,上面自然不会不满。
甚至还与白若乔达成初步合作。
推介出几个不同的大厂子合作。
他们提供产品,白若乔负责销售。
当然,供销社的模式还没有被取消,因为现阶段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凭票购买的。
有供销社可以分担一些。
而自选商城的成功营业以及初期的暴利,也进一步带动的经商风气。
很多头脑灵活的人,看到自选商城没有被上面清查,便也明白上边的态度了。
顿时也不再束手束脚,直接放开来干。
九月,白若乔又跑了一趟港城。
回来后直接在深市注资200亿,联合国家打造一个科技孵化中心。
这个孵化中心将会建立30所科研所,50家科技公司。
白若乔和李瀚文全资创建三座科研所,分别开发手机、计算机、医疗。
一个出钱,一个出技术。
并同步创建一家华夏科技有限公司。
尽管上边不太愿意放人,但谁也左右不了李瀚文。
不说以他现在的技术谁也不敢轻易得罪,就说他身后站着的白、李两家就决定了他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权。
白若乔通过‘云先生’的渠道,直接给予李瀚文最顶级的科研所配置。
拥有这样的科研所,又专属于自已,李瀚文也不需要再藏。
一个个项目直接列入计划之中。
赵怀也被白若乔先调回来辅助李瀚文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研究。
这时候华国官方也才知道原来白若乔的干爹竟然还是一名技术极高的科研者。
赵怀与李瀚文的区别,就是博土与研究生的区别。
可见他出手后,对国家科研院的科研者们带来多大震撼。
但也因为有他,很多项目的进展都极快。
所以在国外还因为复元药剂,正在无数次开展针对华国的各项讨论和应对计划时。
进入1980年的华国,开始低调起飞了。
这一年的华国正式开启了全面经济复苏的一年。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所以阔别几个月后,白若乔再次被叫到北城这边开会了。
这次的会议也和经济有关。
去年下半年,从白若乔的自选商场开始,之后又接连出现了不少私营企业和工厂。
虽然大部分人的收入提高了。
但国有工厂和职工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主要是工厂的效益正在不断降低,而职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也没有跟上。
因此很多人都选择离开工厂下海经商,或者直接去私营工厂。
包括许多国有工厂的高层,甚至是厂长。
导致现在国有工厂青黄不接,自然也开始处于亏损状态。
所以上边商量着是不是削减国有工厂,把市场给私营。
毕竟这半年的时间,上边已经充分看到私营的好处了。
第两百三十章
吃时代红利
原本这个会议应该在1983年之后出现,现在因为市场经济提前开始而出现。
按照目前的情况,因为看到自由市场为经济带来的蓬勃发展,所以大多数都偏向于把计划经济直接转化为自由经济。
可没想到的,作为自由经济的推动者,白若乔却持反对意见。
众人都很意外。
“我不是反对自由经济,但也不能完全去除计划经济,两者都各有利弊,我觉得或许能找到一条中和之法。”
“过去采取计划经济,所有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所有生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虽然消费者会因为失去主动权和选择权而被一定程度的抑制消费活力,但他也具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那就是稳定。”
“自由经济的确能使得经济蓬勃发展,但本身也具有恶意竞争、通货膨胀等缺点。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需要从中做选择,而是在两者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众人面面相觑,不少人也倒也觉得她说的有理。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时代不同,现在正是华国经济腾飞的时候,如m国等发达国家,不也都是用自由经济的模式,也没见出什么大问题。
“的确,但这里也需要考虑国情,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发达国家的很多模式未必就完全适合我们。”
上辈子80年代,华国就是因为过分相信m国,以m国的经济发展为导向。
不断的引入m国企业、文化、产品,逐步把华国变成世界工厂。
不管是资源、劳动力还是环境都被肆无忌惮的消耗着。
短期看的确取得高速的发展,但同时埋下的隐患也是巨大的。
白若乔想提前推动自由经济进入高速发展,就是不想让这样的历史再重复。
华国由不得任何国家觊觎、破坏、撒野。
她不想看到华国像后世一样,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是千疮百孔。
不过她肯定不能直接说这些,毕竟很多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说出来仅通过想象力也不会变得多严重。
甚至可能还会有人说,那就让其变得可控,等到达某个危险的界限就叫停。
但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一个决定就可以的。
所以她干脆从目前西方所处的情况来讲。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都明显处于高度的通货膨胀的状态。
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指数一直都居高不下。
这种状态至少要到五六年后才会缓解。
但却需要华国来买单。
白若乔直接列出一个个数据,让众人彻底明白完全化的自由经济所潜藏的危害。
以她的想法,可以先以国家为中心,培养出一批龙头民族企业。
再通过这些企业去带动市场,引领市场,肃清市场,起到彻底的带头和市场调控的作用。
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8年后华国面临的一次严重经济崩盘。
那一次危机让华国8年的经济发展差点付诸流水。
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放开价格把控,把市场彻底交给个人。
由此开始了华国首次通货膨胀。
所以市场的引导尤为重要。
听完她的提议,大部分人都持以赞同。
至于小部分还没有明确想法的,主要在于怎么运作,时间上怎么把控。
所以接下来的整个会议,基本就围绕“取什么精华,去什么糟粕去商量。”
两天后,基本框架暂时被定了下来。
第一步便是进一步放宽私营发展和同步培养国营企业,打造头部带动局部的市场模式。
所以接下来,全国各大工厂开始进行了逐步融合。
比如国厂管理省厂,省厂管理市厂,市厂之下可以由私营来发展。
即是各种县级厂,会根据业绩、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逐步退出。
国家把控前三级,余下的市场全部交给个人自由去经营。
这条通知下来,全国厂子数量瞬间锐减近一半,并将会在未来两年浓缩成三分之一。
不过这样下来,就意味着全国将会出现大批的失业人员。
所以国家又给私营厂子提高各种扶持力度。
虽然短暂时期局面有些混乱,但很快就稳定下来。
毕竟国营虽然收缩,但私营也扩大,所以市场其实并没有改变多少。
私营企业得到国家扶持,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自然也就上去。
收入提高,员工待遇也同步提高,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乔乔姐,我们这算不算是第一波吃到红利的人?”苏麦青笑嘻嘻道。
作为白若乔身边亲近的人,自然都会优先得到第一手消息。
在政策还没下来的时候,白若乔就建议苏家两姐妹先投资建厂。
这些年虽然大家的消费能力提升了,但姐妹两的铺子收益却逐日降低。
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力跟不上需求,渐渐被人给取代了。
她们做的是饰品,在没有厂子的情况下,要么就只能去别人的厂子下单。
但一来一回成本就很难控制。
然后因为小成本生意,在原材料的购买上也需要限制,自然无法在原材料的成本上进一步压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