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明张张嘴巴,顿时蔫巴了。
他敢朝令夕改,他爸就敢直接把他丢部队里训个两年。
等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算了,幸好两城离得不远。”
吃完饭,白若乔开车带着两人四处溜达起来。
现在的深市发展速度算是全国最快的一个城市。
虽然还不能说到处高楼林立,但已经不逊对岸的港城了。
街上人群的风貌都比其他地方要略显不同。
四处商店更是琳琅满目,可以看出这里生活的居民多数都是富足的。
毕竟单这两年深市基建一项,就不知道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养活多少人。
虽然还有不少人处于贫困中,但也在逐步改善。
接下来,两人又在深市玩了两天才回去。
不过后边两天白若乔都是安排助理陪同,她临时出差去港城。
原本她想顺便带两人去港城兜一圈。
不过两人都一致拒绝,主要不想给她添麻烦。
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而且白若夭也要开始自已的大计了。
就在三月的第一天,各大报社都转载刊登了一篇名为《我的未来生活》的连载文章。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高中女孩,因为高考压力太大与家人吵架后离家出走,然后被坏人拐带走,逃出后一路流浪,晕倒在路上后,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穿越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故事的开始,她是身处于贫民窟中,被一家人给救了。
这家人家里有三个孩子,加上她是四个。3904
爸爸是一个修理师,妈妈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这一天,爸爸的生日即将来临,几个孩子计划着给爸爸买一台手机做礼物。
故事从几个孩子费劲千辛万苦买手机开始进入剧情。
而女孩也从买手机的路途见识到了各种科技。
有巴掌大,可以直接通话的手机。
有麻将大小的随身听。
有能跟人对话的智能机器小玩偶。
有像一个小本子一样的电脑。
有会自动扫地的机器。
有听到你声音就会自动打开的灯等等。
因为故事是连载的,开始只讲到女孩跟其他孩子计划买手机。
大家都对文中的手机感到很好奇,都被吊起胃口。
所幸白若夭更新很快,基本每天更新一章。
然后随着故事展开,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步带动了各大报纸的销量。
很快,这本还更新不到三分之一,就彻底火了。
里边对各种科技虽然都只是在猜想的层面上。
但作者笔力老道,描述得惟妙惟俏,让众人也不由跟着幻想起来。
甚至很多人都开始羡慕这样的世界。
还有一些嗅觉比较灵敏的商人试图联系上白若夭,想要以她书中的一些产品为原型,做出成品来。
当然这些基本都是玩具类的。
他们可还没有光听描述就能做出那些科技产品的能力。
不过还是被白若夭拒绝了。
里边很多东西都是她在孵化中心看到的产物进行修饰的。
做出来就侵权了,哪怕只是做成不同的东西。
甚至她之后还在每篇文章下严格声明书中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变现商用。
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整顿,现在人们多数对知识产权之类的认知还是比较深的。
所以在没有见识到周边的暴利时,暂时还没有人会去铤而走险。
转眼就到六月中旬。
白家和李家再次倾巢而动。
因为白若乔毕业了。
毕业礼加婚礼,不得是重磅喜事么。
第两百三十八章
上了名人墙
6月25日,庄重的钟声,拉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序幕。
这一年,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的毕业典礼。
也是第一届恢复高考后考上来的大学生毕业典礼。
虽然只有一位。
但两方在同一天开展毕业典礼,却为这一天增加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仿佛给工农兵学生和高考学生们多年来的纠纷,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这一次的毕业典礼,也是建校以来,参与毕业典礼的特邀嘉宾比本校老师还多的一次。
宽阔的大礼堂,前方整整八排,都坐满了各个在华国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其中有各界的精英,有各个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一个个端坐在礼堂内,显得整个典礼更加庄严肃穆。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都是因谁而来。
作为南大的学生,也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大功臣。
在毕业的前几天,白若乔的履历已经被挂上学校的名人墙上。
哪怕只是列出她主导或者参与的大事件,也是满满当当,令所有看到的人不无惊讶和崇敬。
尤其是南大的学生们,对于这位标杆似的领头人,他们本就是崇拜又崇敬。
也深知道她这些年干过不少利国利民的事。
可当看到那些被列出来的事迹时,还是被狠狠的震撼到。
因为这些被列出来的,很多都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比如构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完整金融体系,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
比如捐助国家50亿用于科研创新,投资500亿创建科技孵化中心。
比如为国家构建一个闭环的全新医药行业。
等等,全都是众人又陌生,却又熟悉的事迹。
这些事,曾经每一件发生时,都让所有学子和民众无比的骄傲。
没想到背后竟然都有白若乔的影子。
不,不能说是影子,或许可以说,她才是那个推动者。
“500亿啊,我是不是看错,还是上面写错了。”
“天啊,学姐竟然暗搓搓挣这么多钱。”
“也不是暗搓搓吧,她这几年好像真的天南地北到处跑。”
“有啥奇怪的,人家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让一个小厂子年收入上亿,还挣起外国人的钱。”
“太厉害了,这真是人能办到的吗?”
“你什么意思,说学姐不是人啊?”
“不是不是,我就是感慨一下,白学姐真的太厉害了,她今年也才26岁。”
“说起来,这也才3年而已,我的天啊,三年的时间学姐竟然完成了那么多大事件,太厉害了!”
“你不说我都差点忘记时间,还以为已经过了十几年。”
“对啊,这几年咱国家变化是真的大,感觉好像每天醒来世界都变得不一样。”
“可不是呢,现在看来,很多都是学姐的功劳。”
“呜呜呜,我好幸福,我竟然和这样厉害的人一个学校。”
白若乔上名人墙的那一天,她的事迹就传遍了整个南大,甚至还有往外扩散的趋势。
因此对于有那么多大佬亲自来给白若乔庆贺毕业典,他们也不觉得惊讶,甚至觉得理所应当。
这造成了往后许多年,在校园与校园的比拼时。
南大学生们最常亮出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南大有白若乔。”
连南大的招生简介上也写上白若乔母校几个字。
白若乔三个字,也让南大的经济学院成了广大经管学者们最想要进的院系。
作为此次毕业代表,白若乔在万众瞩目中,走到台上。
面对着上千双目光,她扬唇一笑,嘴唇轻启,侃侃而谈起来,肆意的把火种,播撒下去。
洋洋洒洒半个小时,让所有人听得如痴如醉,又宛如钟鼓擂响,令人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看着下方所有人发光的眼眸,仿佛能从中看到升腾起来的一簇簇火苗,白若乔满意的点点头。
华国的未来不需要孤勇着,万千星火,方能照亮夜空。
匡校长亲自为她颁发毕业证书。
“未来,共勉。”
如此熟悉的一幕,让白若乔仿佛回到了过去。
上辈子,两人也是站在这个台上。
不同的是,那时候这位恩师为她颁发的是荣誉奖牌。
她嘴角轻轻扬起,回了与当时一样的话,“未来,共勉。”
只是上辈子,她的未来,是回溯时间,与家人团聚。
而这辈子的未来,是给予所有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底下瞬间掌声雷动。
校园内,成千上百的各色气球,同时升空。
在太阳照耀下,仿佛汇聚成万千盏启明灯。
整个校园,都充斥着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之后白若乔抱着一束束捧花,被家人、朋友、同学、老师,拉着在校园各处。
留下了一张又一张珍贵的照片。
参加完毕业典礼的第二天,两家人立刻坐飞机飞回北城。
因为技术和资金都到位。
这两年华国发展得最快的项目,就是交通。
虽然高铁尚未投入建设,但火车已经进行全面改造,速度比之前要提升百分之二十。
最大的突破是航空。
白若乔与国家合资建立中航,通过hxc科技公司这条路子,与飞机制造厂商合作,购入50架民用航空飞机,而后进行改造升级。
目前真正处于华国制造的民用航空飞机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没有意外的话,预计后年就能出成效。
届时华国不需要再向国外高价购买飞机。
而是国外需要开始花大价钱从华国购置更安全、高科技的飞机了。
可笑的是,现在m国那边还正以华国没有完整的飞机制造技术为筹码,试图逼迫华国就犯。
只是因为白若乔成功打消了上头与m国开启《和平典范》合作,致使m国不满。
上边是被白若乔的未来5年内可以完成超m国最新型战斗机研究技术给说服。
却不知道m国这次抛出的橄榄枝,只是为了又一次把华国当成提款机,顺便挖一个坑。
历史上,在《和平典范》期间,m国多次向华国索要航空研究费用。
甚至在华国好不容易终于建造出战斗机后,以帮助改装提升性能为由。
诓骗华国把飞机送往m国,却转而不断索取多亿改装费用。
甚至强制扣留华国的战斗机长达多年。
最后干脆在中途撕毁合约,让华国的投入差点成为泡影。
这显然又是m国又一次试图想通过拖延与干扰,来拖住华国各领域发展的脚步。
既然早知道前方有坑,白若乔自然不会允许华国再次踩坑。
何况这些技术她不是没有,不必要再如曾经一样‘凿壁求光’了。
回到北城的第二天。
白若乔就参与了授勋仪式。
只可惜她真正的荣誉,尚且还不能公诸于众。
因此此次典礼,并未对外公开。
但拿到这个勋章的白若乔,在华国上层,也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和难以撼动的地位。
第两百三十九章
偷偷准备婚礼
授勋仪式结束的第二天,白若乔就像陀螺一样,又开启了应接不暇的应酬模式。
直到她终于能得空歇息时。
才发现,最近家里人的行动似乎有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