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原历史中做为太子的刘璿,虽然没有刘谌的刚烈,但也不同于其父的懦弱。在刘禅投降之后,不甘于大汉江山就此灭亡的他,随后便与姜维策划了怂恿钟会谋反之事,想以此来恢复蜀汉江山。
只可惜,最终结果都知道,钟会谋事不密,导致刘璿与姜维死在了乱兵之中。
但不管如何,他也同样是以自已的生命,捍卫了汉家太子的尊严。
而在如今这个早已被刘禅‘扇’得面目全非的‘三国时空’,且不说这刘谌、刘璿将来的成就,但从这两个名字的命名上也能看出,老爹刘备的‘眼光’却是比那个原本的‘阿斗’强多了!
“哼,谅汝这竖子也不敢有不妥之处!”
看到刘禅那确实是发自真心的赞同,有孙忘子的刘备,这才满意的哼哼了一声。
“如今皇子已经诞生,汝准备何时立太子?”
末了,在给两名皇孙起好名后,刘备却是话锋一转,随即又询问起了刘禅立太子的事来。
“父亲,此事当初就已定下,我汉家嗣君当以立嫡立长为先。谌儿身为嫡长子,这太子之位自然非其莫属。只是如今两子皆刚刚出生,年龄实在太过幼小。若是此时便立太子,是否有些操切了……”
虽然按立嫡立长的制度来说,嫡长子刘谌当为太子,但刘禅却是并未打算现在便立太子。
毕竟且不说其它,在这个得个感冒都有可能死人的情况下,已经身为人父的刘禅,也是不免有些‘迷信’了起来,生怕出现个那什么‘福39太甚’啥的。
“操切?哼,汝可别忘了,凤儿与星彩同为皇后、谌儿与璿儿皆为嫡子且出生之时亦仅相差一瞬……即便是操切些,现在定下名份那也比日后兄弟阋墙之事来得好!”
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听到刘禅担心孩子太小,现在立太子太过急切的说法,一声冷哼后,刘备却是不禁满脸严肃的朝他望了过来。
“呃,这……”
听到老爹这么一提醒,刘禅也是不禁有些傻眼了。
是啊,自已强行以娥皇女英侍舜帝之例,开了双后并立的先河,风光是风光了,但这子嗣的嫡庶之别,却也是同样因此而变得复杂了许多。
要知道,‘古人’将子嗣以嫡庶来区分,可不单单是如同后世人一厢情愿的理解,纯粹是为了划分出高低贵贱之别。
事实上,嫡庶之分的出现,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出一个稳定的继承制度,从而保持一个家族或是国家的稳定。
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小家还是一个国家,都是需要‘规矩’来维持的。
至于公平,呵呵,在维持一个家族或者说国家的稳定面前而言,‘公平’算什么玩意儿?
更何况,别说‘古代’了,即便是几千年之后那个所谓人人平等的‘民主’时代,‘公平’那玩意儿也不过照样就是喊喊而已的政治口号而已。
所以,如同老爹提醒的那样,若是不事先做好妥善的安排,日后出现如同后世‘康麻子’晚年时的‘九龙夺嫡’情况,那也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
毕竟天下第一人的皇位诱惑,可不是人人都能禁受得住的!
只不过,若是按老爹所说,早早立下太子,定下君臣名份,就真的万无一失么?
要知道,另一个时空当中,后世的天可汗可是同样早早立下李承乾这个皇太子的。
可结果呢,太子却成了其它有野心皇子的靶子,最后却是落了个被废而死的下场。
同样的情况,后世的‘康麻子’也同样遇到过。其太子也是幼时便定了下来。然而其结果与李承乾一样,都是沦为了诸多兄弟争相算计的对象。最后更是两度废立,下场惨淡!
而这,还只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兄弟相争’的例子。至于如同刘荣、刘据等被臣子或是自已父亲算计的,那更是数不胜数。
没办法,太子有太子的班底。一旦立下太子,若是皇帝对其不满,想要再行废除之事可不是那么件简单的。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最后为了国家的稳定及为新太子铺路,迫不得已之下也不得不出现‘虎毒食子’的情况。
而这样的情况,刘禅可不想发生在自已和自已子孙后代身上。
“父亲所言确有道理,只是早早立下太子、定下君臣名份,就真的万无一失么?且不说早早立下太子会给其它兄弟树下靶子,单是昔日景帝之临江王、武帝之戾太子……”
末了,关心则乱之下,为这立嗣之事头大无比的刘禅,最终也只能一脸无奈的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已老爹。
“呃,这……”
面对刘禅所举出的这个例子,刘备此刻也是如同之前的刘禅一样,傻眼了!
“呃,那个,汝所说皆为特例,我大汉传承四百余年,多数时间这皇位传承还是,还是很平稳的……”
片刻之后,面对这似乎根本就无解的难题,无奈之下,即便是刘备这个‘季汉’的开国之君,此刻也只能语带含糊的跟他打马虎眼了。
“父亲,你可是我大汉的再兴之主,这事儿你可得给拿个主意啊!”
眼见这不负责的老爹只管抛出问题,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禅也是不由得一阵无语。
“哼,为父拿什么主意?为父早已传位于你,如今你才是大汉天子,往后这皇位如何传承,那是你的事情,哈哈哈哈!”
看着一脸无语的刘禅,从一登基开始便做惯了‘甩手掌柜’的刘备,此刻更是学起了老祖宗刘邦的流氓习性来。
第459章
“夫君可是遇到什么为难之事了?”
椒房殿的‘月子房’内,从刚刚给两个儿子带回了名字的刘禅眉宇间,心细的星彩却是从中发现了一抹隐藏的忧虑之色。
“哈哈,妹子想多了,咱是大汉天子,有什么事能为难到咱……”
听到星彩的询问,知道其心细的刘禅,开口否定的同时,也是随之将心中的那份忧虑隐藏得更深了。
不用说,对于立嗣之事,刘禅最终也没能从老爹那里得到什么有用、可行的建议。
说起来,对于立谁为嗣和什么时候立嗣,刘禅其实倒并不为难。让他为难的,是这立嗣之后的事情。
毕竟作为一个有着后世灵魂的穿越者,见过太多历代太子‘案例’的他,却是很难真正做到‘儿孙自有儿孙福’那种心态。
所以,关心则乱的情况下,有些‘杞人忧天’自然也是在所难免!
“咯咯,夫君所忧者,怕是立太子之事吧?”
就在刘禅摇头否定之时,没想到关凤却是直接戳穿了他的伪装。
“夫君放心,虽然谌儿只比璿儿早出生了那么一会儿,但长子就是长子,这有什么好忧虑的?”
没等刘禅开口否定,关凤却是已经微笑着开口了。
“为夫倒所虑者倒不是将来立谁为太子,只是这立太子之后……”
见自已的心思已经被揭穿,刘禅干脆也就实话实说,把自已担忧之事给说了出来。
“呃,这……”
待听完刘禅所忧之事后,关凤与星彩两人也是傻眼了。
没办法,面对这么一个根本就没有完美解决之法的无解难题,刘禅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有好办法,就更别说为人母的二女了。
“这不立太子吧,名份未定怕会引起兄弟相争。要是先定下名份吧,若是按夫君所说,这当太子的却是要迎接各方的明枪暗箭……若是能既定下名份,又让人无从知道谁是太子就好了!”
末了,相视一顾之后,关凤与星彩两人也是不由得一阵无奈苦笑。
“呃,等等,你们……你们刚才说既定下名份,又要让人无从知晓谁是太子?”
就在二女还在为这无解的难题而无奈苦笑之时,听到二女感慨的刘禅,却是一道灵光突然从心中闪过。
“是啊,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了?只不过世间哪有如此多两全其美之事……”
看着刘禅那一脸愕然的表情,关凤、星彩二女也是不禁再次无奈的摇了摇头。
“哈哈……呃,先前没有,现在却是有了,嘿嘿!”
就在二女无奈摇头之际,看了看两个还在熟睡的小家伙后,赶紧压低声音的刘禅,此刻却是突然一扫先前的忧虑。
“夫君这是……”
看着刘禅那副恍然大悟的欣喜表情,关凤、星彩两人也是不由得满脸的好奇。
“哈哈,此事就如同你们所说,咱先立下太子、定下名份,然后不让人知晓咱立了谁做太子不就行了……”
在二女那满脸好奇的中,一句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却是随即从刘禅口中蹦了出来。
……
“嗯,你这竖子怎么又回来了?这立嗣之事,为父可帮不上你……”
桂宫,看着再次到来的刘禅,以为他又是来向自已商量这立嗣之事的刘备顿时不禁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哈哈,父亲放心,儿子此来,是有一较为妥善的立嗣之法,想让父亲帮忙参详一二……”
没等刘备把话说完,刘禅却是一脸笑意的摇了摇头。
“哦?是何方法,快说来听听!”
见刘禅居然这么快便想到了‘妥善’的立嗣之法,原本还一脸无奈的刘备也是不禁来了兴趣。
没办法,作为‘季汉’的开国君主,又哪能真正对皇位传承这样的大事都不上心?
先前之所以不过度参与进来,一是因为短时间内他确实想不出更为妥当的办法,二来也是不想因此有损给刘禅这个新天子的权威。
毕竟皇权的唯一性,即便是父子也很难真正共享权力。刘禅这个天子与他这个‘无上皇’,真正掌权的人只能有一个。
“父亲,咱们可以采用秘密立储的办法,先立下太子,确定名份,但却不将所立太子为谁透出露出去……”
在老爹满脸好奇的表情中,刘禅随即便信心十足的跟老爹介绍、分析起了这‘秘密立储’之法来。
很显然,受关凤、星彩二女那无奈之语的启发,后世鞑清所创造的‘秘密立储’之法,自然是被他‘借鉴’了过来。
“确定名份却不公布太子为谁?吾儿不愧是冲龄之年便能治理一州之才,居然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之法,哈哈哈哈……”
很快,听完刘禅这‘秘密立储’计划之后,刘备也是不由得畅快大笑起来。
开玩笑,以刘备这位‘季汉’的开国皇帝之眼光,又岂会看不出这秘密立储的诸多好处来?
说起来,虽然这秘密立储之法,也有其负面影响,比如皇位过渡时新君的措手不及、不利于皇子积极‘上进’、无法和明立太子一样让储君提前跟群臣完成磨合等等,但凡事有得必有失。
相比于兄弟阋墙、皇太子容易遭人算计等等弊端来,这秘密立储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更何况,在刘禅看来,这’秘密立储’所带来的弊端,也并非完全没有解决之法。
比如加强皇子的教育、让所有皇子成年后都有参政‘实习’的机会不就成了?
至于因此而无法让储君和群臣提前完成磨合,从而做到皇位交替时的无缝衔接,呵呵,相比于这秘密立储所带来的诸多好处,这点儿小问题还算得上问题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秘密立储制度,却是极大削弱了臣子在立储之事上的干预程度。
毕竟作为皇家来说,这立谁为储群的事情上,可是没有皇帝愿意受群臣‘胁迫’的。
另外,在削弱群臣对于储君册立干预力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起到了杜绝群臣为拥立之功站队、结党的事情发生
……
“大汉天子制诏:皇子降生,嗣君当立……现以中书令诸葛亮为太子太师、尚书令庞统为太子太傅、门下侍中法正为太子太保,合称太子三师,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谨护翼之!”
“御史中丞张昭、中书省右侍郎陆逊、尚书省左仆射诸葛瑾为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另以卫将军赵云掌太子家令,羽林卫中郎将张苞、关兴掌太子宫左右卫率;赵统、魏昌、霍弋、罗宪、诸葛恪等为太子宾客……”
建兴二年三月,就在皇子诞生堪堪两月之际,刘禅的太子册立诏书也是随之于未央宫前朝大殿颁布。
只不过,让一众文武有些懵逼的是,这从‘三师’到‘三少’再到‘家令’太子宫左右卫率,整个一缩小版朝廷官员的配置全都到位了,但到了最后,众人也仍是没能弄清楚这太子到底是两名皇子中的哪一个!
“陛下既让臣等辅佐太子,不知这太子到底为哪位皇子……”
时间不长,待太子宫这小朝廷的一众官员配置都任命完之后,诸葛大大等一众被刘禅任命为‘三师三少’的大汉丞相们,终于是忍不住满脸疑惑的站了出来。
“呵呵,太子为何人,待朕百年归天之后,卿等自然知晓!”
看着一众文武那早在自已意料之中的懵逼反应,刘禅却是不由得开口轻笑起来。
“陛下,臣等鲁钝,还请陛下明示!”
面对刘禅这立个太子还要卖关子的行为,,殿内一众文武顿时不由得一阵无语。
“太子乃一国之本,册立自当谨慎。自周以来,或立嫡立长,或立之以贤,然诸法皆有利有弊。鉴于景帝之临江王、武帝之戾太子事,未免日后太子位成众人聚焦之地,朕决意秘密立储……”
“册立太子之诏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朕随身携带,另一份便在朕身后这‘都柱’之上!待朕百年之后,再由诸臣起出……”
在一众文武那无语的表情中,渐渐收起了脸上笑意的刘禅,这才面色郑重的将这秘密立储的事情公布了下来。
“秘密立储?这……”
“诚如陛下所言,这秘密立储固然可以减少日后历代皇子于皇位之争夺,然如此一来,群臣又该如何教导太子,如何辅佐太子提前熟悉国家治理之事……”
片刻之后,面对刘禅这秘密立储的决意,殿内不少文武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没办法,自古以来,这储君不是立嫡立长便是立贤,刘禅这秘密立储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出乎众人的意料了。
“呵呵,此事易尔!日后凡我大汉皇子之教育皆一视同仁,成年之后皆入军服役、入朝观政理事……”
面对一众文武的质疑,早有准备的刘禅,却是随口便将这解决之法给甩了出来。
“世间之事,凡有利必有弊!朕不敢说这秘密立储之法能够完胜公开立储,但亦颇有进步,不知卿等以为如何?”
末了,在针对众臣的质疑给出解决之法后,刘禅随即便又胸有成竹的望向了殿内众人。
“呃,这……”
听到刘禅的询问,以诸葛大大、庞统等一众三省丞相为首的文官,此刻全都不禁沉吟思索了起来,不敢轻易表态。
没办法,自古以来,立嫡立贤之法早已深入人心。面对刘禅这一下子突然整出来的秘密立储制度,一众文武众臣自然是有些心中没底。
“臣以为此法可行!”
“臣亦赞同!”
就在一众文武还在犹豫之时,二爷跟三爷两却是已经站了出来表态。
开玩笑,反正刘禅现就两个皇子,这太子不是关凤所出就是星彩所出,都不是外人不是?
“此秘密立储之法最大限度了减少的皇子间的争斗,臣赞同!”
“臣附议!”
继二爷、三爷之后,赵云、马超两人也是归跟着表明了态度。
“臣等亦赞同……”
有了二爷赵云几名军方大佬表态,魏延、邓艾、姜维、吴懿等一众武将随后也是纷纷跟进,对这秘密立储之法表示了赞同。
“有此秘密立储之法,日后皇家子弟,将再无兄弟阋墙之事,臣等赞同陛下此议!”
继军方之后,作为大汉宗室代表的宗正刘封,此刻也是深有感触的站了出来,与刘永、刘理、刘熙、刘懿几名大汉宗王对刘禅这秘密立储制度表示了支持。
“陛下,臣等并无异议!”
眼看武将与宗室皆已表态,且无一反对,互相对视交流了一眼后,诸葛大大、庞统等一众三省丞相此刻也是不得不站了出来,支持起了这秘密立储之事来。
没办法,虽然刘禅秘密立储制度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虽然不知道这秘密立储制度会不会真的比公开立储更好,但总的来说,刘禅亦是为了大汉皇位传承的平稳。
所以,一番思索过后,即便心中还不是太有底,但鉴于刘禅向来‘英明神武’的过往表现,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自此,比原历史上提前了千多年时间出现的秘密立储制度,却是从此成了‘季汉’的‘祖制’成例。
而这秘密立储制度也没有辜负提前将其理出来的刘禅,从他这里开始,之后整个季汉皇室,从未发生过皇子夺位相争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其所有皇子一视同仁的教育之前提下,‘季汉’皇室也成了自夏启‘家天下’以来,文武德行等综合素质最高的皇室!
第460章
该纳的妃纳了,该册立的太子也册立了,随着‘宫中’大小之事已经大定,刘禅的注意力也是随之转移到了宫外那已经初具雏形的帝国军校!
“陛下,如今帝国军校这院墙已经大致完工,接下来便是围墙包砖及陛下所说之教学楼与校舍了!”
建兴二年四月,经过羽林卫全体将士及一些工部所派工匠近一年的奋战,方圆二十余里,将整个原建章宫全部包围在内的军校围墙终于是大致筑成。
“伯约与诸位将士辛苦了!不过这围墙包砖之事暂时不急,先将这教学楼及校舍建起来再说!”
看着眼前这高足三丈、厚度近丈的坚实‘围墙’,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刘禅暂时停止了给这名为围墙,实则城墙的墙体包砖之事。
“呃,陛下之意是……”
听到刘禅下令优先修建教学楼及学员、师长校舍,姜维却是不禁有些疑惑的朝他望了过来。
“哈哈,羽林卫毕竟乃是朕之亲军,朕也不能总让我羽林卫将士干这建筑之事吧?先把教学楼及校舍盖起来,羽林卫便可作为这帝国军校的第一批学生入学了。至于围墙包砖等琐事,让其它人来做便可以了……”
在姜维那疑惑的目光中,看向周围一众辛苦劳作的羽林卫将士,刘禅‘终于’是想起了这是自已亲军的事情来。
“末将等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