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有了汉军的帮助,他们还怕不能完成甘宁规定的生口数量吗?
只不过,不管是冯习还是这卑弥呼都想不到的是,就因为冯习的这次‘心血来潮’、临时起意,日后这三国时空的倭地虽然没有了‘神武东征’的传说,却是多了一个‘天兵巡视’倭地的神话。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这次‘天兵巡视’,倭地却是跟着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至此以后,如刘禅所愿,成为了世间少有的‘原始净土’,哪怕直到千余年后的信息时代,整个倭地也仍是保持着最为原始的部落蛮荒状态!
第515章
“大都督,下官幸不辱命,五千钧白金现已全部冶炼完成!”
石见银山,刚刚新筑好没多久的的石见城内,随着最新一批冶炼完成的银砖入库,金九也是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是来到了建兴四年五月中旬,而甘宁所率水军北方舰队和一众少府工匠,来到倭地也已是过了半年。
只半年时间,倭地所发生的变化,却是比其从前百年、数百年发生的变化还大。
尤其是在外出打草谷的冯习跟随三马联军一起‘东征’过后,整个倭地再无敢以‘国’之名自称的倭奴势力,更无倭奴敢以‘王’自称。
如今倭地,有的只是以‘大人’自称的部落而已,算是基本达到了天子对倭地的基本圈养要求,让倭地全部回归到了原始部落状态!
当然了,相比于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不明显变化,变化最大的,自然还是当属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两个地方了。
不同于汉军到来前完全的原始森林状态,如今的的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却是多了几分‘工业城市’的味道。
两地以矿山为中心,不仅建成了完善的冶炼配套设施,如同城池、房屋等生活配套设施,也是同样在这半年时间内完成了建设,两处矿山已经完全踏上了正常生产的正轨。
当然,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这一切,所负出的代价自然也不小。两处矿山原本各自四万出头的倭奴劳工,如今却是都已经只剩下了一半左右。
但那又如何?用甘宁的话说,身在倭地,还担心没有倭奴劳工可用?再去抓或是让三马去抓就是了!
至此,倭地两处最大的金银矿山,却是从此被汉军牢牢掌握于手中,直到近两百年后矿脉的彻底枯竭!
“金老辛苦了!有了这石见与佐渡的九千钧白金和五百钧黄金,本督与水军兄弟们回去也有向陛下交待之物了,哈哈哈哈!”
看着一脸轻松的金久,甘宁也是同样畅快大笑起来。
说起来,虽然在后世石见银山的名气似乎比佐渡金山大,但事实上不同于石见银山基本都是银矿,佐渡金山却是金银同矿。
所以,虽然因为路途的原因,让倭奴劳工抵达的时间比石见银山这边晚了大半个月,但这几个月来,其冶炼出来的白银也不比石见这边差多少。
“呵呵,大都督莫非忘了,三马那边今年该交的黄白金还各有一万斤呢……”
听着甘宁那畅快不已的大笑,金久却是随即开口提起了三马倭奴的‘年献’来。
“忘不了,待班师之时与那些硫磺一道运回便是,哈哈哈哈!”
……
“传令全军,起航回师!”
建兴四年五月底,被因背叛大汉另认他主而被冯习灭了的奴国之地,如今三马与汉军交割‘年献’所在地。
随着满脸激动的甘宁一声令下,在留下了百余艘艨艟、斗舰巡视看管倭地后,带着两百余艘以楼船、斗舰为主的大型舰船,满载着倭地的金银与硫磺等‘土特产’,大汉水军主力开始班师还朝了。
说起来,虽然因为刘禅圈养倭奴的命令,甘宁此次班师并没有带回一个俘虏、劳工,但在倭地这半年多来的收获,却是并不比‘陆军’打草谷的‘收成’来得差,甚至要多得多。
开玩笑,万钧白银、近一千五百钧黄金,按大汉的金银官价对比,全部折合成白银可是达到了一万七千五百钧白银了。
若是折合成后世重量,那可是差不多六十五吨的白银。换成铜钱的话,即便是按最低的银一斤两千钱,那也超过十亿钱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两处金银山刚刚开始生产的收成。在如今两座矿山已经走上正轨的情况下,一年下来挣个三十亿钱的收成,那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要知道,因为北方初定的原因,如今大汉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共也不过才两百四十多亿钱而已。
而现在单单只是两座矿山,就能为大汉带来全年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而且还是可持续收成一两百年的那种,这能不让甘宁这伏波将军激动吗?
……
“大半年了,老子终于又于回来了,哈哈哈哈!”
渤海湾内,望向天际间那隐隐出现的海岸线,第一次离‘家’这么久的甘宁及一众水军将士,全都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跑上了甲板欢呼雀跃起来。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倭地可没有吸引男人的‘老师’。更为重要的是,骄傲的大汉子民心中可没有‘秋田’思想。
所以,即便倭地有着金山银山,但对于一众汉军将士而言,那也仍是不及‘自家’万一。
“大都督,咱们是走水路直接前往长安还是先回掖县?”
片刻之后,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甘宁,随甘宁回京的冯习,却是转头朝他望了过来。
“嗯,还是先回掖县吧,先给陛下发军报,顺便换船,而后走黄河、渭水前往长安,这海船可不适合内河航行!”
略一思索后,甘宁随即便做出了先回掖县基地换船的决定。
……
“启禀陛下,伏波将军有军报送到!”
建兴四年六月下旬,未央宫直城门外,原本趁着百官休沐之期正准备前往帝国军事学院的刘禅,这才刚刚踏出城门呢,身后却是传来的黄皓这‘厂公’难以抑制的兴奋高呼声。
“你这狗奴才,这是出门捡到金子了?”
片刻之后,看着兴奋之下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的黄皓,刘禅也是不禁跟这‘奸佞’开起了玩笑来。
“陛下,不是奴婢捡金子了,是大汉、是陛下您捡到金子了!”
在将甘宁以武德司渠道送回的军报呈送到刘禅手中之时,黄皓也是同时呈上了早已译好的绣衣卫的密报。
“白金万钧、黄金一千五百钧,其余物品无算……”
几眼扫过绣衣卫跟武德司送回的密报及甘宁军报,即便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刘禅的脸色也此刻也仍是不由得逐渐变得激动了起来。
“回宫,即刻宣召三省诸相宣室殿……呃,今日休沐,还是罢了,去桂宫!”
激动之下,下意识便想召三省诸相的刘禅,话到嘴边之时才想起来,今日可是百官休沐之期。
所以,哨一沉吟之后,刘禅也是改变了想法,准备去桂宫跟自家老子分享这份喜悦。
第516章
“半年一万七千五百钧白金,这岂不是说一年能有……能有三万五千钧!若是换成钱那不是有三,三十多亿了……”
无上皇刘备所居之桂宫,得知水军在倭地这半年的‘收成’后,激动不已之下,刘备却是差点儿没当场中风啰!
没办法,甘宁所报上来的白银重量单位那可是‘钧’,而不是‘斤’,一钧等于三十斤呢!
要知道,先前‘东汉’时一年的财政收才四十亿钱,而如今大汉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二百四十亿钱左右。
一年三万五千钧的白银,那可是相当于差不多东汉一年的财政收入,如今大汉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了!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卖30鞋出身、也就比后世开局一个碗的洪武大帝稍微强占儿的他,即便如今已经是身为‘季汉’的开国之君,那也仍是很难淡然得了的!
“哈哈,父亲淡定,您可是咱大汉的无上皇,区区三十亿钱就把您惊到了?那儿子若是告诉您,这今后每年三十亿钱的黄白金,最少也能收上个两三百年还不把您……”
赶紧扶住激动不已的老爹,刘禅随即更是曝出了倭地这两处金银山那惊人的巨大储量来。
不同于甘宁、金九等人的估算,刘禅可是清楚知道这两处矿山的储量。
要知道后世倭奴每年的开采量可并不比如今大汉少,但两处矿山可都是开采了近四百年的。
如今他报了个两三百年,那都还是看在今后产能可能扩大的基础上,保守估计的结果了。
“嘶!两三百年……”
听到刘禅报出的储量,震惊之下,刘备这一次是真的震惊到了。
开玩笑,前后‘两汉’加起来才四百年呢!这要是真能如刘禅所说,那岂不是说至少在两三百年内,‘季汉’是再无财政危机了?
……
“吾儿可曾打算好如何处置这笔钱?”
好半晌之后,终于平静下来、难得不再喊‘竖子’的刘备,随即便就这笔意外之财的用途望向了刘禅。
“如今我大汉财政充裕,朝廷并不缺钱且每年皆有盈余,这点儿金银就先存入少府吧!”
听到老爹的询问,一时之间确实未曾想过怎么处置这笔钱的刘禅,随口便准备将这笔‘意外之财’收入少府。
毕竟如今的大汉,在大力肢解世家门阀以扶持自耕农和小地主阶级的政策下,没了世家门阀的截流,财政收入本就是逞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
所以这‘区区’价值数十亿钱的金银,刘禅还真没太过看在眼里。
“充入少府么?吾儿可知如今我大汉每年的田租收成是多少!”
听到刘禅准备将这批金银充入少府,话锋一转间,刘备却是询问起了如今大汉的田租收入来。
“去年是三千多万斛左右,若是按现在的粮价折合成钱,也刚好差不多将近三十亿钱,不知父亲之意是?”
先是随口报出了建兴三年所收的田租,随后刘禅却是不禁有些疑惑的向自已老爹望了过去。
要知道,虽然刘备如今已经是无上皇,但他又不是像李渊那样被迫退位的皇帝。所以对于如今朝廷的情况,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为父之意是说,既然如今这倭地收成和田租差不多,且这笔收入每年都有,那吾儿何不干脆效法文帝,将这百姓的田租都给免了……”
看着刘禅那一脸疑惑的表情,刘备这才缓缓说出了自已的想法,和汉文帝一样除去全国百姓田租。
‘特喵的,说刘备假仁假义的那些键盘侠们,咱就问问你们,这是真仁还是假仁!’
听到自家老爹这免去百姓田租的想法,刘禅顿时忍不住在心中冲那些后世骂刘备假仁假义的键盘侠们竖起了中指来。
要知道,这免除百姓‘农业税’的事情,原历史时空中还要再等上差不多一千八百年呢。
一千八百年,都特喵够白蛇都修炼成人了!
说起来,后世那些键盘侠们,说刘备假仁假义的理由依据,无外乎就是夺同宗刘璋基业、以及进入成都后‘取城中民金银颁赐将士’的事情而已。
只不过,且不说夺取刘璋益州乃是为了兴复大汉之大义,单就‘取城中民金银颁赐将士’一事中,这个‘民’就大有商榷。
毕竟那是金银不是铜钱,真正的普通百姓,他娘的能有金银吗?
所以事情的真相,不过是刘备进入成都后,抄了一批豪商大贾和贪官污吏而已。
而如今有了回馈百姓的机会,即便早已是退位颐养天年的无上皇,刘备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那些普通百姓,谁有那个资格说其假仁假义?
“呃,莫非阿斗以为此事有何不妥之处?”
就在刘禅还在心中冲那些后世的键盘侠们竖中指之时,看着他那有些古怪的表情,刘备还以为自已这免除百姓田租的建议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呢。
毕竟自‘季汉’开国之日起,这内政之事就一直是刘禅这‘开国太子’在处理,在这内政方面他可没有太多的经验和发言权。
“哈哈,父亲误会了,儿子刚刚只是正好想到了些别的事情而已。”
看着老爹那有些不自信的表情,刘禅赶紧开口解释了起来。
“反正如今咱大汉也不差百姓那点儿田租,就依父皇之意,回头儿子就把这百姓田租全免了,着为永例!日后朝廷所需粮草,直接由朝廷出钱向百姓收购……”
末了,不等老爹再次开口,回过神来的刘禅,随即便满口答应下了此事,并定下了后世之君不得复收的规矩。
事实上,在如今的大汉朝财政收入中,田租、口算钱的占比其实并不算多,大头主要都是来自于盐铁矿山等官营产业及各种商业税收。
所以,在如今又有了倭地收入作为替代的情况下,免除百姓田租的事情,自然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何况,虽然这一世屁股所坐的位置已经不同,但上一世,刘禅也不过是个‘被牧之民’而已。
如今这一世既然有了这个为‘被牧之民’减轻负担、谋取福利的能力与机会,那自然也是不能辜负不是?
第517章
“嘶!半年一万七千五百钧白金,一年下来就是三万五千钧,合计三十多亿钱,十年就是三百亿,百年、两百年下来,这,这……”
就在收到甘宁军报的第二天,未央宫宣室殿内,传看完甘宁送回来的军报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如同之前刘备一样,掌管着大汉钱袋子的户部尚书糜芳,此刻已经兴奋得有些迷糊了!
没办法,虽然这每年三十多亿钱的收入,说起来只占了大汉目前一年财政收的八分之一左右,看似也并不算太多,但特喵的经不住这数百年时间的细水长流啊!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笔收入他不像从大汉收起来的税收,却是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净利润啊!
“哈哈哈哈,不过数十亿钱而已,舅父也是掌管着我大汉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每年数百亿钱过手……”
看着糜芳那一脸既惊喜、又迷糊的表情,心情大好之下,对于这早已摆脱了原历史上‘叛徒’命运的便宜舅父,刘禅也是不经一脸戏谑的笑了起来。
“陛下,别说是糜子芳了,这每年白捡几十亿钱,还一捡就是数百年,就是臣也激动啊,哈哈哈哈!”
还没等糜芳开口,庞统这个作为六部顶头上司的尚书令,此刻在刘禅这天子的带头下,也是不由得一脸‘放肆’的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士元所言不错,每年白捡数十亿钱,可是够朝廷做不少大事了……”
虽说如今大汉财政状况良好,但作为帝国顶梁支柱们,又有谁又会嫌钱多呢?
所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之财,继庞之后,诸葛大大、法正等一众三省六部诸相,此刻也是纷纷‘放肆’大笑起来。
一时之间,向来肃穆庄严的宣室殿内,此刻却是欢声笑语一片。
“大事?哈哈,卿等就别打这笔钱的主意了,朕已早有安排矣。今日朕召卿等来此,便是与此有关。”
看着一众喜笑颜开的三省六部首脑,刘禅随后也是面带笑意的望向了众人。
“陛下所说,莫非是修筑新城之事?”
听到刘禅那句‘早有安排’后,众人下意识的便想起了如今正在做着平整地基、烧制砖瓦等准备事宜的长安新城来。
毕竟如今朝廷展开的大工程,除了连通各州郡县的直道外,也就只有这修筑新城了。
但直道工程早在开工之前便已经做好了完善的预算,根本就不需要临时更改追加资金。
所以,根本就不用思索,众人的目光自然也就放在了刘天子规划的那规模空前的巨城上来。
“哈哈,新城之事虽然重要,然朕所说之事却是更为重大,事关我大汉社稷。且我大汉亦不差这筑城之钱,又何须动用这批金银!”
听到众人的猜测,刘禅却是不禁大笑着摆了摆手。
“更为重要之事?不知陛下所说……”
听到还有比这修筑新城更为重要的事情,疑惑不已的同时,众人也是好奇不已的望向了满脸笑容的天子。
“如今我大汉之田租每年折合成钱约是三十亿左右,现有了倭地之收成,无上皇与朕打算从此以后永久除去百姓田租,以馈百姓,不知卿等以为如何?”
看着众臣那一脸疑惑与好奇的表情,刘禅也不再卖关子,随即便说出了这永除百姓田租的事来。
说起来,虽然此事他可以直接发‘中旨’颁行天下,但在他看来,要想将其作为正式国策确定下来,按程序经过三省议定后再行颁发却是更为妥当。
毕竟谁知道后面的皇帝,会不会和景帝一样,文帝一死就重新恢复了这田租的收取。
“历代以来,种田交租皆天经地义之事。除孝文帝短暂实施外,从无全部免除百姓田租之事。今无上皇与陛下永除百姓田租,实乃旷古未有之仁政也……”
说起来,不同于当初的曹、孙两家,作为标准草根起家的‘刘氏’集团,其最核心的追随者无论文武,绝大多数也都是属于底层或是寒门出身。
像诸葛大大,那也只能说是祖上阔过而已。真要论出身,同样也是属于寒门。
而少数像庞统这样的世家大族出身之人,那也是少有的深明大义之世家大族。
所以,在听到刘禅这永免百姓田租的想法后,作为大汉最为核心的三省六部首脑们,自然是无一反对,全都纷纷赞同不已。
“呵呵,众卿过誉了!有道是‘兴亡所苦皆百姓’,我父子为复兴大汉,于百姓所带来之兵祸亦不少。如今既已重兴大汉,自当回馈于百姓子民……”
面对众臣的赞誉,感慨不已的刘禅却是连连摆手谦逊起来。
当然了,作为天子,这份谦逊的感慨之中自然不可能全是真诚,该有的‘官话’那也是必须的。
毕竟如今的他,不再是前一世的‘被驭之民’,而是实施那驭民之术的人。这该给自已树立个人威望的时候,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不管怎么说,这份感慨之中,真诚还是占了绝大部分的。
“陛下真英明仁厚之主也!”
听到刘禅这一番饱含爱民之意的发言,包括张昭这个总是喜欢唱反调的御史中丞在内,一众三省六部首脑,此刻全都是由衷的拍起了彩虹屁来。
“哈哈哈哈,这奉承话虽然听着顺耳,但若是听多了上瘾了,卿等可要负责啊!”
着着众臣所拍的彩虹屁,心情大好的刘禅也是不由得跟众臣开起了玩笑来。
至此,以倭地这笔‘意外之财’为契机,在文帝实行免除全部田租近四百年后,大汉百姓再一次迎来了免除全部田租的喜事。
而且让百姓更为欣喜的是,不同于文帝时只维持了十年的免租政策,这一次的田租免除,那可是‘着为永例’的。
所以,随着几天后这道经由三省审核的诏书正式下发后,在狂热的民心所向下,刘家汉室乃天命所归的观念,那更是深深的刻印进了几乎所有大汉子民的骨子与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