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戚彤雯蒲子铭 本章:第8章

    “那我爸到底有没有得好了?”儿子已经逐渐失去耐心,“这太突然了,他进来的时候还好好的,之前从来没有这么重过……”

    儿子一边抱怨着,一边签完所有的字:“都这样了,还能不治吗?有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吧……”

    “目前来看,他心脏的功能已经很差了,为今之计是换一颗心脏。”蒲子铭建议道:“你们可以先去排队。”

    寻常的器官源匹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心脏。

    而且六床不年轻了,基础疾病又多又重,换了心脏也未必能撑得过预后。对于器官库来说,器官的分配应该实现最大利益化。

    这些器官来自因病去世或者不幸遭遇意外的人,他们有人生前签署了自愿捐献同意书,或者死后由家人同意捐献器官,让生命可以在他人身上延续。

    这些器官是如此珍稀,所以器官库总是希望它们不被浪费。

    假使说一个八十岁的老年人和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都需要这颗心脏,那么毫无疑问是优先年轻人的。这是匹配原则之一。

    “一定要换吗?不能再保守治疗吗?”儿子不死心地问道。

    “这就好像他的身体里有一颗定时炸弹,你不能指望能拖一日就是一日。拖到最后,就连手术的机会也没有了。他现在这个情况,内科的治疗手段已经没用了,用药再用下去也只是增加他的负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蒲子铭说:“你再好好考虑吧,到时候让心内科和心外科的医生和你谈一谈。”

    蒲子铭把签字文件交给尹彩,让她夹到ICU的check里。

    尹彩又遇见了那位心内科女医生,在没见到她之前,她或许心生嫉妒,可真的见了她,这样的小情绪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师——”她鼓起勇气和戚彤雯打招呼:“老师,我想问问您,为什么把多巴胺改成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的分子结构比多巴胺多了一个苯基环,所以能够更有效地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增强升压作用。”

    尹彩忘了自己是怎么回到办公室,低头看见手机屏幕上,自己给同学发了一条消息:[我从唯粉转CP粉了。]

    第

    15

    章(营养液答谢加更)

    同学一连给她发了好几个问号:[别太荒谬。]在医院里磕老师们的CP,昏了头吧。

    同学决定关心一下她的精神状态:[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我们这儿有病人急性心衰,一下就送到icu去了,刚好蒲老师的老婆过来会诊,我看到真人了,真的好美好有气质!]

    尹彩的想法已经从蒲老师的老婆好有福气,变成了蒲老师好有福气。

    [醒醒。]同学无情地提醒她:[你现在要写转科记录,告病危,抢救记录,危重症第一天,还有之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

    [啊?]尹彩挠头:[我还以为转到icu了,就是icu写呢!]

    同学:[so

    big胆。]

    他们在病房见了一面,然后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当戚彤雯想坐下来给蒲子铭发一条消息的时候。

    神经外科又打来了电话:“老师您好,我们这边有个明天手术的病人,之前在院外做过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频发房早,想请您评估一下能不能手术……哎,对对对,我们是七组,87病区301床。”

    戚彤雯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打开电脑:“会诊单发了吗?”

    “行了,我看到了。”戚彤雯挂断了电话。

    现在是下午四点多,大约是中午的那杯□□含量太高,她的心脏砰砰跳个不停,眼皮也一直在跳。她好笑地心想,别这半年住院总当下来,她自己室早二联律了。

    这会儿的电梯最紧俏,第一批她挤不进,第二批有个紧急转运的病人,就在这时戚彤雯接到了第二通电话:“老师您好……”

    “行,我知道了,今天我会去看的。”

    平会诊发出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现在是下午四点钟,按照规定,戚彤雯应该在明天下午四点之前写完这条会诊意见。

    有时候会诊发得太晚,会诊医师就会第二天去看。既然是平会诊,就说明不是那么紧急的情况。与平会诊相对应的就是急会诊,受邀科室需在十分钟内赶来。

    医院里也有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比如病房的医嘱会在上午十一点和下午四点之前开完,因为药房五点下班,为了方便药房和护士的工作,医生会早点把医嘱开出来。

    发会诊通知单也是一样,如果今天太晚了,又不是很急的会诊,大家就等到第二天上午再发。

    不过众所周知,现在这些事大部分是基地轮转的规培医生在干,新手没有经验,常常在深夜给人发会诊单。

    戚彤雯也干过这事,那会儿她刚上临床,师姐分了一张床给她管,晚上病人做完B超检查回来,提示肾脏可能有恶性肿瘤,于是上级让她请一个泌尿外科会诊。

    戚彤雯想也不想地就把会诊申请发出去了,师姐忘了阻止她:“哎呀,你明天上午发就行了,现在发估计要被他们骂了!”

    戚彤雯本想撤销,师姐又说:“算了,不用撤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他们今天不回来了,大概明天上午吧。”

    所以一般来说下午接近傍晚发的会诊申请,受邀科室都是第二天早上在处理。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不是病人病情紧急,而是发出会诊的医生心情紧急),就会给会诊科室打个电话。

    当然不是太熟的话,有可能被骂。

    神经外科家大业大,组多,今年又开了新大楼,戚彤雯费了一会儿功夫,才找到神经外科七组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值班医生告诉她:“老师好像在病房……”

    戚彤雯一进病房,哟,人还挺多。一间病房里三张床,最里面那张床就是戚彤雯要看的病人301。此刻,301和他的家属正被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包围。

    戚彤雯当时就觉得不妙,她怎么忘了现在是麻醉科术前访视的时间,脑外科现在把她叫过来,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这位是我们心内科的医生。”脑外科医生向病人介绍道。

    他十分热情,把病人在院外做的检查报告拿给她:“你看看他这个心脏情况。”

    戚彤雯一边翻一边询问:“明天准备做什么手术?”

    麻醉科敢怒不敢言的眼神已经扫过来。

    “一个小手术,明天先局麻做个造影,然后做搭桥。”脑外科补充道:“这个病人平时身体都蛮好的,每周还游泳呢!”

    一般来说介入是内科做,搭桥是外科做。但由于医院的脑外科太强势,介入和搭桥都是脑外科来做。

    像介入手术,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科外科乃至介入科都可以做这一类的手术。至于谁来做,就看谁的话语权更大。

    麻醉科的小姑娘忍无可忍,但说出口的t?话却是那么没气势:“两位老师,这个人一个月前才发过脑梗,做了溶栓治疗,不适合上麻醉……”

    病人和家属都不懂,他们慕名而来,自然最信任脑外科的医生。在他们看来,只要主刀医生说能开,就一定能开。

    脑外科摆摆手:“问题不大,你这个身体情况呢,我们再商量一下。”

    有些话不适合在病人及家属面前讲,于是三位医生回到办公室。

    麻醉科的医生资历最轻,她说:“这事儿我做不了主,你们如果执意要麻,我要请示上级。”

    脑外科问:“你上级是谁?我给他打个电话。”

    “宋主任。”

    “……”脑外科疑心自己听错了:“他不是心脏组的吗?”

    小姑娘不卑不亢:“宋老师现在是总院麻醉科的总咨询。”

    戚彤雯不禁心里松了口气,她虽然是内科,和麻醉科的人打交道不多(除了病房急插管的时候),但也耳闻过这位宋主任的名字,听说为人极为强势,也不懂得变通。大约是身后有人撑腰,哪个外科的面子都不买账。

    外科提起他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专业素养确实够硬,大家都能放心地把手术交给他。

    恨是因为他停手术停得太多了,以至于麻醉科的大领导都看不下去,传闻曾找他谈话:“小宋啊,你也要给人一点面子。”

    好了,不用她做这个恶人了。

    戚彤雯趁势说:“我看这个动态心电图是一年之前的了,而且是外院的,参考性不高,不如再做一个?”

    动态心电图要背二十四小时,也就是说明天的手术做不了了。

    脑外科明显有些不悦,正想说些什么,忽然从办公室外来了好长一队医生,领头竟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

    是隔壁六组。

    六组和七组共用一个大办公室,只不过七组是血管组,六组是综合组,主要做颅底肿瘤,不过其他病人都收。

    带组的女教授刚从国外回来,听说科研水平极高,师门关系强大,以至于医院肯让她独立带组,要知道多少脑外科医生还在临床上苦熬呢!

    最开始大家都觉得她来路不正,但凡强势科室就算有关系,也得用实力说话。

    放眼这些能带组的脑外科教授,哪一个不是上了岁数?

    戚彤雯当过吃瓜群众,悄悄问过自己在外科的老同学:“那个女教授什么来头啊?”

    “你搜搜她论文。”

    “我搜过了,确实厉害,我是问她开刀水平怎么样?”

    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很长,对于病人来说,一个会开刀的医生远比一个会做科研的医生要重要得多。

    “绝了。虽然是做颅底的,但开听神经瘤开得特别好,又快又好。”老同学说:“她刚回来,不是手底下没人嘛,还要值一线班,上手术都是自己一个人干完全程,就给她分了一个规培还是实习生,你说规培生也就罢了,实习生能干啥?最多放在病房里写写病史,送病人做ct都不够格的……”

    听神经瘤也称位听神经施万细胞瘤或位听神经鞘瘤,在解剖上位于桥脑、小脑和岩骨后壁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即“桥脑小脑区”。

    这个区域有很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走行,比如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脑干等重要结构。所以这个部位的手术风险很高,需要主刀医生有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1]

    刚才和戚彤雯说话的脑外科医生眼睛一亮,赶紧迎上去:“姜教授,您在这正好,之前收到我们组的那个病人,就是您打过招呼的那个,现在麻醉科这边说不好麻,心内科这边也是说再等等……”

    戚彤雯:“orz。”怎么还是个“关系户”啊!

    医院里的关系户分为很多种,比如行政领导的关系户和临床医生的关系户,真关系户和假关系户……

    对于临床小医生来说,其实没有差别,就是有时候来自领导的压力比较大……

    戚彤雯开始在内心期盼,这位姜教授是一位好说话的教授。

    毕竟外科病人收进来了,肯定是指望着做手术,做吧,风险太高,不做吧,领导觉得不上心。

    小医生是夹心饼干,左右为难啊。

    注1:来自《神经外科解剖学》

    第

    16

    章(收藏答谢加更)

    至于这位姜教授为什么不收到自己组,可能是因为一来她那儿没床,二来七组开动脉瘤做搭桥做得特别好。

    做医生的好处大概只有这一点最明显:比较清楚哪位同事有真材实学。

    当然也有可能大家都不错,但是一群人中总有开某一类刀开得最好的那一个。

    戚彤雯不敢小觑这位姜教授,虽然人家和自己差不多大,但人是副教授,自己是个小住院,临床上半级职称压死人,何况这位姜教授据说是神经外科未来的接班人。

    对方的目光望过来,如果是稍微软弱一点的人,大约就改口了,因为已有报告确实没有到绝对禁忌症的地步,只是说风险较大。

    如果外科愿意背这个风险,她心内科最多写个建议谨慎考虑的会诊意见。

    这位脑外科的首诊医生刚才都说了,“您打过招呼的那位”,可见姜教授是认识的,还不是关系普通的那种亲戚。

    戚彤雯觉得自己的脑子实在是不清醒,竟然去做这个出头鸟:“姜教授您好,这个病人我们建议是明天先不进行手术,再背一个holter(动态心电图),因为他现在这种情况……”

    “总的看下来,全麻诱发心律失常的概率比较大,可以先做局麻造影。”

    麻醉科小姑娘向她投来感激的目光。

    “好。”不料这位姜教授十分好说话,“手术的进行还是以安全优先,我们擅长做手术,却不是心脏病专家,那听你们的。”

    这个大难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解决了。

    戚彤雯和麻醉科医生一起乘电梯回去,大家去的楼层不同,但是有同行的一段路。

    “你们还要回去上手术?”

    “我是今天的中班,看完病人要回去接班。”

    麻醉科的中班制度,戚彤雯也不是很了解:“辛苦辛苦。”

    “哎,你知道吗!姜教授是我们医院的大网红,在网上有一百多万的粉丝……”

    “做科普帐号吗?”

    虽然年初医院上热搜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但是医院的小医生并不知情,她们忙着撑起这座医院的基本运转,是一颗颗合格的螺丝钉。

    “不不不,因为……”麻醉科医生想了半天:“一个顶流大明星暗恋我的剧情?”

    戚彤雯:“……我辈之楷模。”

    戚彤雯又跑去另外一个病区,这个病人是窦缓,心脏平时跳得比较慢,不过其他问题不大,戚彤雯爽快地给他通过了心脏评估。

    跑完会诊之后,戚彤雯已是筋疲力尽,她算了一下自己今天跑会诊的费用,喝几杯奶茶还是够的。

    于是她大手一挥,请办公室的规培同学和实习同学喝奶茶:“这些天大家辛苦了,喝杯奶茶放松一下吧。”

    现在已经超过下午五点,墙上的时钟还差三分钟走到6,但今天出了许多病人,又收了许多病人,所以规培生都没有下班,留在办公室里写病史。

    外科的病史可以拖,内科的病史拖不得,当天收进来的病人必须在当天写完入院录和首程。

    至于那两位实习生,他们是自愿留下来学习的。

    戚彤雯望着他俩,如同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斗志满满地想要在临床上学到什么,害怕自己不够勤奋被老师嫌弃……于是成了临床上任劳任怨的打杂女工。

    戚彤雯让他们拿了奶茶就回去:“能休息的时候就多休息,要珍惜在临床上能够休息的时候。”戚彤雯开玩笑地说道:“这是老学姐给你们的建议。”

    等一切的忙碌都暂时告一段落,戚彤雯终于来得及发出那条一直在编辑中的信息。

    DOC.QI:[今晚回家吗?]

    [回,我这边还有一点忙完就走。]蒲子铭秒回她。

    [那我在楼下等你。]戚彤雯想了想,还是把这条信息发了出去。

    医院门口有卖地瓜的小贩,芬芳的香气一直往她的鼻子里钻,诱使戚彤雯走出了医院大门:“你好,请问烤红薯怎么卖?”

    “按斤称的,姑娘来一个吧,都是家里种的,绿色食品,无污染的。”老婆婆的秤也是那种原始的磅秤。

    “那给我来一个吧。”

    还不等戚彤雯挑选,老婆婆给她挑了个个最大的:“这个好吃,你看烤得多好……nuo,三十块零六毛,收你三十块,你放心,老婆子的秤骗不了人,不骗你们的。”

    戚彤雯老老实实扫码,热乎乎的烤红薯捧在手心里,短暂地驱走了冬日的寒冷。

    于是蒲子铭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他刚开始没找到戚彤雯,后来打电话给她,走到医院门口t?,一抬头瞧见他平时聪明伶俐的老婆捧着一个烤红薯,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吃红薯,竟然有些憨态可掬。

    走近了一看,才发现这个烤红薯比她的脸都大,蒲子铭说:“你怎么买了这么大一个?准备当做晚饭吗?”

    “你有意见?”戚彤雯本就疑心自己被老婆婆哄了,但她不愿承认,“突然想吃,不行吗?”

    蒲子铭憋笑:“非常可以。”

    两个人并肩同行,背后的影子在路灯之下缠绕,蒲子铭先牵住了她的手,像一种示好的信号:“要我帮你吃一部分吗?”

    “不要,我自己吃的完。”

    “但是我订了餐厅,好不容易抢到的位置。”蒲子铭停下来看她。

    戚彤雯不禁在心中暗骂一句,这家伙的眼睛看狗都深情。

    “啊?”

    “今天是我们结婚领证的第1000天。”

    “这你都记得?”

    “难道你忘了吗?”

    “咳咳,没有。”戚彤雯心虚地回答道:“我当然……也记得。”

    蒲子铭看破了她的谎言,却没有戳破。

    第

    17

    章

    “没关系,我记得就行。”

    戚彤雯略感心虚地岔开话题:“你订了哪家餐厅?”


如果您喜欢,请把《您好您有新的会诊申请等待接收》,方便以后阅读您好您有新的会诊申请等待接收第8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您好您有新的会诊申请等待接收第8章并对您好您有新的会诊申请等待接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