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纳良妾,那就是不能随便打发的。
亲娘在,这孩子怎么也养不成自已的了,偏偏周华亭是个妈宝男,一句硬话也不肯顶撞。
容姝又难过又失望,这不趁着中秋节回娘家求助来了。
留下的周华亭,像跟屁虫一样撵着陈鹤宇,没办法,以前陈鹤宇就是他老大嘛。
陈鹤宇忍不住轰他,“你去找大哥二哥三哥四哥都可以,为什么非要跟着我?”
周华亭比陈鹤宇小两岁,又是家中独子,心智更不成熟。
他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无辜的说:“五哥,你是不是拜了别的山头,瞧不起小弟了?”
拜你个头哦。
陈鹤宇扶额,想起来苏姨娘叮嘱他,对几个姐妹的夫家都要应酬一番才行。
于是就说:“走吧,咱们去找大姐夫和三妹夫。”
几个人一起玩,侯夫人总不能说,是自已在带坏她的宝贝女婿了吧?
要带坏,也是大家一起带坏的。
第126章
炫耀
周华亭连连点头,狗颠儿似的跟着他往外走。
一路上还不停问他怎么练的肌肉,贼眉鼠眼的问他公狗腰好不好使。
陈鹤宇慢慢听出来意思了,嘴上唾骂他,心里又暗暗有点得意,原来如此呀呀呀呀。
走到半截又觉得不对,用手肘戳戳周华亭,“大姐夫和三妹夫应该是在正院拜见母亲吧?咱们怎么走到外院来了?”
周华亭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早晨我们来了后,在前院没见到父亲的面,就想去后院拜见母亲的。谁知道她老人家派人出来传话,说是身体不适,免了女婿们进去。”
侯夫人身体不适?
陈鹤宇皱皱眉,昨天晚上吃饭还好好儿的呀,中气十足的掌控局面,还怒吼了父亲“福娃”呢。
一想到这,他忽然明白了,这糊涂老爹,肯定是没有把分银子的事跟侯夫人商量。
其实长兴侯和侯夫人多年来都是相敬如宾,和睦相处,很少不给她面子的。
这两年大概是侯夫人身体情况特殊,脾气格外不好,两个老小孩儿就别上苗头了吧。
“哎,大过节的,怎么岳母忽然病了?”
周华亭一副八卦的样子,悄声问陈鹤宇,“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听说你那姨娘四十几岁了还老蚌生珠,他没敢说出口。
“不要在背后议论长辈!咱们快去吧,别让大姐夫他们等急了。”
陈鹤宇制止他说下去,这是家事不宜声张,尤其是不能跟周华亭这样的漏嘴说多了。
他俩走到前院的时候,发现陈大郎、陈三郎已经在陪客了,中秋节大理寺也放了两天假。
过节的时候家里生意也忙,陈二郎向来走不开,陈四郎一如既往的不愿意见客。
因此只有他们兄弟三个人陪着三个女婿,虽然陈大郎一向严肃,架不住其余几个弟弟活泼,大家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大姐夫钱瑛为人老实,岁数又大几岁,很受弟弟们尊敬。
钱家的产业中就有一家大牙行,钱瑛管理家中庶务,自然对这些事了如指掌。
得知这哥儿几个都有买地的打算,心里暗暗疑惑他们怎么发了财,却也把经验告诉他们,略微指点一二。
陈鹤宇心想托他问一问也好,自已人生地不熟的,再加上隔行如隔山,那些田庄有什么优点缺点、与当地村民有无纠纷,打听起来不是容易的。
也别心疼这些手续银子,干脆托给大姐夫办了倒省心。
只希望这位大姐夫,杀起熟人能手软一些,顾几分情分就好。
大郎和三郎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一时招待亲戚回娘家的局面,变成了土地买卖咨询大会。
三妹夫只有十八岁,在家里不当家做主,对生意买卖就没什么兴趣,不过是听个热闹就过去了。
唯独周华亭看的一阵羡慕,大郎和三郎也就罢了,嫡子有岳母的嫁妆支持,怎么五郎这个穷鬼也有了积蓄?
能买地的积蓄,想必不是小数目,他怎么整出来的?
等晚上回家后,他从容姝嘴里得知是岳父给五个儿子每人两万两,让他们学习生财之道。
惊得老半天嘴巴合不上,看了看自已荷包里不足二两的碎银,一咬牙就去找他爹商议,他也要两万两银子学习生财之道!
实在不行,两千两也凑合!
贫苦读书出身的周编修气的哆嗦,把自家祖宗从坟堆儿里刨出来,把陪葬品都算上,能有两万两?
你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张嘴就想要两万两?
他一咬牙从自已老爹手里借了拐杖,就把这个逆子打了个烂羊头。
这是别人家的事,就暂且不提了。
再说回来,陈鹤宇兄弟几个,得到钱瑛的建议都十分满意,相约着尽快去看土地,每人先买上那么几百亩。
钱瑛没想到陪夫人回一趟娘家,还能做成几单生意,也是十分欣喜。
一时宾主尽欢,官场彩虹屁又互吹一番,就到了午饭时间。
可是长兴侯竟然还没有回来,问书房小厮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侯夫人不露面,侯爷也闹失踪,这就尴尬了。
陈鹤宇着急下午跟着钱瑛去看农田呢,不想再浪费时间,就自告奋勇去寻老爹长兴侯回来。
大郎悄咪咪对三郎使个眼色,叫他去劝说侯夫人出来一趟。
知道她昨晚被气着了,但大过节的,好歹见见女婿受个礼不是?
不然亲戚们传出去像什么话?
三郎和五郎走出来,一南一北各自去执行任务。
陈鹤宇先去寻李管家,他跟长兴侯向来寸步不离的,问他准没错儿。
谁知道连李管家也找不见了,正纳闷儿呢,看到李山岗在马厩那边晃悠。
这小子最近跑着训驴的事,干的挺欢,得了陈鹤宇的赏钱。
因此看到陈鹤宇就赶紧跑过来,还摆摆手不叫他出声儿,指了指马厩那边。
陈鹤宇悄悄跟着他走过去,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话,正是长兴侯。
他探头一看,气笑了。
这老顽童长兴侯,正趴在一把长梯上,对着隔壁的庆春侯府说话呢。
李管家满头大汗的在下面扶着梯子,生怕他掉下来。
只见长兴侯得意的说:“老庆呀,你这么躲着我又是何必?我在你家门口蹲了整整两天,吓得你胆子都破了,门都不敢出?”
只听那边一个愤怒的声音说:“我劝你消停些,别嘚瑟了!我怎么就吓破胆了?我那是懒得看你小人得志的嘴脸!”
长兴侯嗤笑一声,说道:“哦,你不怕我?那怎么不敢见我?亏得我知道你爱马如命,一定会来这伺候你的千里马,刷毛喂草料,就在这闻着马粪味儿等了你一上午,果不其然,哈哈——”
庆春侯咬牙切齿的说:“你有什么话就快说,说了赶紧滚蛋!”
心里气的不行,他天天冲长兴侯夸口,没想到老七这个不争气的,竟然还没考过陈老五那个浪荡子。
长兴侯笑嘻嘻的说:“你家老七不是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吗?嘶,这次院试考了第几来着?”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你告不告诉我没关系~
我倒是要告诉你,我的老五哇,考了甲榜第九名呀,哈哈哈哈。”
陈鹤宇...
...
老爹你差不多算了,真的。
长兴侯听到脚步声回头一看,乐了,冲儿子招招手。
“上来,叫庆春侯老家伙看看你!”
第127章
挑选
陈鹤宇哭笑不得的把老爹扶下来,拉着他去接受女婿的拜见了。
一路上长兴侯还在得意,“多少年都被庆春侯打压,每天追着我说他的儿子如何争气,今天终于叫我扳回一局!”
翁婿父子几个吃了饭,小憩一下也就散了。
陈鹤宇与钱瑛商议着去了牙行,找土地经纪看田庄。
钱瑛笑道:“大哥他们几个都不急,就是你个急脾气,说买立刻就要弄到手?”
陈鹤宇笑着解释,“我过些天就要去大理寺报到,新去怕是有诸多不熟悉之处,得花费些功夫,就不好出来看田庄。”
实际上他着急再种一茬辣椒呢,时间不等人呀。
“那就趁着这几天多去看看也好,早些说定。”
钱瑛掌管家族生意,本身并无官职,听说陈鹤宇要进大理寺多少有些羡慕。
他夸奖道:“朝廷高薪养廉,衙门差役有俸禄有奖金之外,有饮食补贴、服饰补贴,差事做的好,还另有奖励补贴。衣食无忧,五弟这下日子安稳了。”
“姐夫说的这些,都要职位高些才有的,我一个小小主簿,末流小官,不见得都有吧?况且,任他衙门如何发薪,也不如姐夫做生意的日子好过。”
互吹嘛,陈鹤宇拱拱手,“我想着以后也做些小生意养家,还得姐夫教我。”
“这个好说,但有用得到我的,你只管开口。”
钱瑛高兴的应了,多日不见,这个小舅子倒是改了先前的混不吝样子。
他做生意的人,多个当官的亲戚往来只有好处的,为什么不答应呢?
因此在陈鹤宇买地的事上更加尽心。
两个人到了店铺,钱瑛叫了一位李经纪过来,吩咐他把托着买卖的田庄挑好的说一说。
在大华朝,大多数土地被官僚、地主占有,盖起了一座座私人田庄。
只有很少一部分土地归农户所有。
买卖田地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活卖”,一种是“绝卖”。
就跟去当铺当东西差不多,“活卖”就是把土地典当出去,约定若干年以后还可以用原价赎回。
而“绝卖”指的是我们常说的土地买卖,是土地所有权的转让。
既然打算要发展种植业,陈鹤宇自然不肯要典卖的田地,直接就让李经纪挑着上京城近郊的“绝卖”的田地拿过来看。
李经纪一看这就是大主顾,赶紧哎了一声拿来一大本登记册,一页一页翻着说给陈鹤宇听。
“距离咱南城门一百六十里地,有一个果树岭,大概有一千七八百亩地,现在有个富户正急着脱手,无论位置和价格都是最合适的,您看看,折合下来一亩田只要两贯钱多一点。但是有个要求是,一次付清。”
一百六十里地?
陈鹤宇在心里自动换算了一下,在这交通不便的古代,马车得颠簸两三天???
他皱了皱眉,“先不说距离有点远,就听着名字,果木岭是不是山地比较多?都是薄田吧?”
李经纪倒是没想到他一个富家公子能先想到这一点,赶紧点点头说:“虽然靠近山路丘陵,但也不是山地...
...所以价格划算啊——”
话没说完就被钱瑛一扇子敲到帽子上,斥道:“胡闹,这是自家兄弟,叫你拿好的出来,还敢耍滑头?”
李经纪尴尬的笑了笑,“这位爷说要个面积大点儿的,咱就想到果木岭了。我再给您看看啊——”
“你少糊弄老子,我买地是自家有用的,不是随便租出去就算。你给我弄个不好的,到时候种不了东西,等着我来砸了你店!”
陈鹤宇见他滑头,就威胁了几句,忽然想到这是钱瑛的店,砸李经纪就是砸他,因此转头对钱瑛挑了挑眉。
“大姐夫,你这经纪不是个老实的。”
钱瑛哈哈大笑,伸腿就踢了李经纪一脚,“不识好歹的东西,你五爷是能糊弄的吗?”
“您再看看这块儿地在柳林庄,城南出城官道走三十里就到了,十分近便。就是面积小,只有一百二十六亩,价钱也高。五爷,您也知道,越是挨近上京城,越没有大块的田地。大部分都是零零碎碎卖的,还不挨着。”
陈鹤宇看了看这一片田地的图纸,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形状十分整齐,挨着江河边上,灌溉也方便。
最主要是距离上京城很近,赶马车半日就到了,骑马更快,非常适合种植大棚菜以后运输进京。
他把这一页纸抽出来,放在一边,“先备着。再把其他的拿出来给我说一说。”
李经纪点点头,又拿了七八块田地的图纸出来,一一描述,最后陈鹤宇敲定了四块,约着接下来去看。
一块就是城南三十里地柳树庄一百二十六亩的小块田。
一块是城东九十里的王家庄,面积五百亩的小田庄,是一位外迁回乡的京官转手的。
以前他们家人经常去住,因此房舍修缮的干净齐全,属于拎包入住的那种,倒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两块都在城北,距离上京城一百来里地,都有七八百亩地。
因为地势稍微靠北,也不知道气候是否稍微冷一些?
而且,距离太远了,以后苏姨娘过去住也不方便。
陈鹤宇并不是十分看好,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买地买房,都得碰碰运气。
“五弟做事还是这么雷厉风行,明儿个是中秋节,何不在家一家团聚,急着跑出去看什么鸟地?”
钱瑛让李经纪把图纸收好,备好马匹,候着陈鹤宇随时去看田庄。
“我这个人就是急性子,想办的事就恨不得一天做了,省的惦念。”陈鹤宇随口打着哈哈。
事实是现在钱财在手,时间也有,挣钱的事抓紧时间干就是了,没必要拖沓。
“不知道这四块地有没有和你心意的,但是我倒是可以给你提个醒儿,咱们上京城附近的田庄主人,拥有大片土地的,非富即贵。”
钱瑛老神在在的说,一脸神秘。
“你要想买到这样的田地,得找巧宗儿。”
第128章
琉璃
“愿闻其详。”
陈鹤宇心里暗暗想,这个不用您提醒,我也知道啊。
所以根本不奢想能一下子买到大片的田地,只能冲着小片儿下手。
“即便是有卖的,也会天价。但是有一个渠道可能会有价格便宜的,那就是——”
钱瑛看了看周围,压低嗓门,“抄家罚没的田产。”
陈鹤宇一想,还真是,貌似在电视剧里见过这种场景。
但是当时他也无从考证情况是否真实,只是当个娱乐看看就过。
类比一下,这是不是跟现代的法拍房有点儿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