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苏家众人苏家屯众人 本章:第371章

    李小叶是大李子村的,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家里有个十五岁的哥哥,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如果不出意外,她以后就是要替哥哥换亲,换个好嫂子回来的。

    李小叶也没觉得稀奇,这是她爹妈一直和她念叨的,是她的责任和义务。

    反正女娃迟早都是要嫁人的,亲上加亲多好啊。

    十二岁的孩子在家里也是劳动力了,平时家里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捡柴火,带弟弟妹妹,但凡是能够做得动的工作,她都要做。

    今年不一样了,爸妈告诉她,她过两个月得去镇上学校里面做工。以后还得住镇上,放假才能回来。

    李小叶没上过学,听村子里的孩子说过,说就是学写字。她虽然好奇,可也不大想离开家里,一个人去镇上。她长这么大,还没去过镇上。

    “妈,能不去吗?我怕。”

    她妈就不高兴了,板着脸道,“怕什么啊,谁还能吃了不成。明年家里土地都承包了,你也干不了什么活了。你出去赚点钱,给你当嫁妆。”

    当然,这也就说的好听,事实上,换亲的女孩子是没有嫁妆的。

    “村里其他孩子都去,你弟弟妹妹也得去,你怎么就去不成了。你必须去。”

    李小叶红着眼睛点头。没敢反驳。

    过了一会儿,她就偷偷去找自己的小姐妹李红花说这事儿。

    “你说镇上是怎么样的啊,咱也没去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李红花是家里的唯一的女娃子,她家里两个哥哥,所以得家里看重一些。

    她告诉李小叶,“镇上好,房子漂亮。他们房子是红色的砖瓦房。我奶说那是大户人家住的。我上次还在那里买了一块冰糖,特别甜。”

    她砸吧砸吧嘴巴,仿佛还记得那个甜味。可惜她就吃了一小块儿,其他都给哥哥了。

    也不知道这次去了学校,还能不能买到。

    李小叶没见过大户人家是咋样的,但是听李红花说好,她心里又生起一些好奇。

    大户人家到底是怎么样的?

    很多村子里的孩子都和李小叶他们一样,对未知的未来有些紧张,迷茫。

    倒是村子里极少数的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

    这些乡村老师们知道县里的安排之后,各个都激动万分,神采飞扬。

    以后这里破旧的小学校要被取缔了,他们都要去镇上教书。而且现在镇上还要修新的学校。是住宿学校。以后所有的孩子不用来回奔波了,他们可以在镇上吃住上学。教室也不会漏雨,不用大白天的点煤油灯。有整齐的桌椅,不用蹲在小板凳上面写字。

    而且学费免费,不用担心没钱念书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他们站在低矮破旧阴暗的教室里,对眼前十几二十个学生讲着这次青山县对教育的一次伟大变革。

    “孩子们,咱们赶着好时候了,咱们以后可以去更好的环境念书了。以后学习资料也多,你们也不用每天赶路了。咱以后每个班会有很多学生一起上学。一年级是一年级,二年级是二年级,再也不用混着了。”

    “你们念书不要钱,哪怕家里不让念,你们也能继续读书。”

    “学校还包你们一顿饭,以后再也不用挨饿了。”

    “等你们上了小学,就可以直接上初中。这么好的教学环境,你们就有更大的把握考高中。考大学。当工人,干部,科学家,医生……”

    老师们说着,自己眼睛都红了。

    仿佛看到了这些孩子的未来。

    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未来啊,觉得他们能够念个小学毕业,最多上个初中,就谢天谢地了。

    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未来,更多的选择了。

    “同志们,下次报名,咱们就去镇上见了。老师们要听学校安排,可能不会分到你们的班上教你们了。可你们一定要记得以前的艰苦,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念,出人头地,以后回报祖国。”

    孩子们还不能明白老师激动的心情,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但是他们看着老师这样高兴,心里猜测,这应该是好事。于是各个心情也很好,黑瘦的脸上露出笑容。

    第450章

    第450章

    因为县里要根据报名人数来安排教学场地,

    所以每个村子都要提前报名。

    有了之前紧迫的感觉,这次报名的速度也很快,没有拖拖拉拉的。才一个星期就把村子里的报名人数送到镇上,

    镇上再统计好了交给县里。

    教育局局长给苏青玉把数据给送过来了。

    这数据可漂亮极了。往年入学率能有百分之十就算不错了,

    今年这算下来,该有百分之七十了。

    就是压力也很大了,入学人数达到了两万一千人。

    平均各个镇都要解决两千多学生的教学任务。

    光是师资力量就是一个大缺口,还要教学场地。这些孩子除了镇上以及县城的孩子,有大概一万六千人是要住校的,

    这光是住宿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了。

    苏青玉却很开心,任务虽然重,

    但是熬过去了就好了。这么多孩子参与学习,

    未来能培养多少人才啊。

    有了这些接班人,

    青山的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这平摊到各个镇,

    任务也不算重。各个村也可以出人帮忙建设学校。”

    “宿舍建设比较简单。离开学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

    可以抓紧时间先把宿舍给建起来。不过也不能为了赶工就偷工减料的。学生上学和住宿的位置一定要质量过关,要是我发现谁偷工减料,严惩不贷!”

    “缺什么资源就去调,教育是青山的根本。”

    教育局局长只觉得心头一片火热。“苏市长,

    我这边完全没问题!”

    领导都这样支持了,他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这会儿他里埋藏多年的抱负也重燃了,

    觉得这次应该是他的一次机会。

    谁能知道青山会有这么一天呢,而且主持大局的还是这么一位重视教育的苏市长。

    只要他把这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的,肯定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苏青玉道,

    “还有,

    以后有什么想法,

    可以多找你们徐书记和高县长多沟通交流。”

    教育局局长有些纳闷,但还是点头。

    苏青玉心里有自己打算,她来这里主持大局,并不是要夺权,作为一个市里领导,来抢下面县里同志的工作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除非是必要的,其他时间她也是不想过多插手。还是希望青山县能够依靠他们自己的能力发展起来。

    她就起一个引导作用。

    可惜她都提示这两位好几次了,这两位也整天忙的不见人。也没见他们去关心其他工作。

    高县长和徐书记倒是想管事儿,可他们这会儿焦头烂额的。

    苏青玉让他们自己去贷款建厂,光谈贷款,都让他们头疼了。

    这年头银行也很乐意贷款给单位。但是贫穷的青山县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废了好大功夫才给谈下来的,资金还不够多。

    高县长急白了头发,深切的体会到了青山的贫穷。

    以前他觉得穷和富裕也没差别,都这样过日子。现在算是知道这区别有哦多大了。

    如果他们有钱,想办什么事儿,大手一挥就有了。

    现在到处求人,求了没用。

    这一刻,高县长心里也有了野望,赚钱!

    让青山赚很多很多钱,以后再也不用去找人借钱了。以后想修工厂就修工厂,想修学校就随时修。

    他感慨的和徐书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然后问道,“老班长,你说咱们青山这次能富裕起来吗?我怎么瞅着,这次好像来真的,这次动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

    徐书记抽着烟,一脸沉思,又有些不确定,“谁知道呢,不到收获的时候,谁也说不准。反正跟着后面干就是了。甭管苏市长有没有这个能耐,我看她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的挺旺的,一时半会灭不了。咱也不想那么多了。”

    高县长道,“不干也不行,现在借了这么多钱,以后可都是咱们还的。必须干了。”

    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自从背着债务之后,高县长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之前还要苏青玉催着往前面走,现在自己就要冲了。钱到了第一批之后,就立马组织人开始修厂房了。

    他还准备给苏青玉汇报情况来着,结果被告知苏青玉出去接待客人了。

    老康先生从南方赶过来了,苏青玉担心他找不到路,还特地安排了左亮去机场接的。

    她也客气的和元归一起在家门口迎接老康先生到来。

    老康先生一路看着这破旧的青山县城,心里对苏青玉还真是有些服了。

    这年轻人可真是能吃得了苦的。明明有那样好的富贵日子不过,来这种穷地方吃苦。

    也难怪人家升的快。这么短的时间,都是一市副市长了。

    想想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苏青玉才是一个公社副社长。还亲自去南方那边找他。

    现在地位完全变了,变成他主动从南方过来找苏青玉了。

    他感慨的叹了口气,等到车子停在苏青玉他们面前的时候,他调整表情,笑着从车里下来了。

    “苏市长,好久不见了。”老康先生笑着道。

    苏青玉笑着和他握手,“康先生,好久不见了。欢迎来边州做客。”

    “我这次可不是来做客的,我是来工作的。还得麻烦苏市长了。”

    “行,我亲自带康先生考察青山县,等考察完了之后,咱们再谈。”

    老康先生听出来,苏青玉对他这次投资的想法并不是很热衷。

    他也没说什么。

    他不相信这种贫穷的地方会不需要投资的。

    双方怀着不同的心思,先是在苏青玉家里吃了饭。饭桌上也没谈工作,饭后喝茶的时候才议论起了如今的华国变化。

    短短的几年时间,华国的变化非常大。

    票证已经逐渐的离开人们的生活。个体户,私营企业也开始遍布全国各地。

    “华国的市场越来越广阔了,未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老康先生感慨道。

    苏青玉笑道,“竞争越大,也会刺激市场需求。”

    老康先生笑了起来,“你说的对啊,你的眼光一向独到。我就总是想,如果你不当干部,而是从商,成就可不会比元归小。”

    元归道,“这方面我不如她。”

    苏青玉笑道,“二位就不要恭维我了。我也就是纸上谈兵,真让我做生意,我可是只会亏本的。”

    老康先生笑道,“那你这次就帮我谈谈看,我到底在青山适不适合投资。”

    这就把话题扯过来了。

    苏青玉和元归对视一眼,然后微笑,“康先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了解康先生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扶贫。或者是想做某种投资。”

    老康先生沉默片刻,道,“算投资吧。”

    “那您投资错了方向。”

    苏青玉直截了当道。

    老康先生也知道这两口子都是聪明人,只怕他们也猜到了自己的想法。就实话实说道,“我年纪大了,家里那个也不争气。本来想在国外发展,但是国外的那些人也是虎视眈眈。思来想去,还是国内环境比较好。最起码可以给我儿子留点家当。”

    “可是之前我儿子做的事情影响非常不好,康莱的未来的路不好走啊。我确实想找个依靠,但是也并不是想让康莱怎么样,只希望以后有事情的时候,有个人能够护一下。”

    苏青玉道,“康先生,你愿意和我说这些,代表你信任我。那我也和你说实话,我并不能庇护谁。华国是讲究法律的国家,康莱如果没有违法,谁也动不了它。如果违法,谁也护不住它。如果你还是觉得担心,那我给你提建议,你与其投资我一个人,不如投资整个国家。”

    老康先生顿时心里一怔,“怎么投资整个国家?”

    “康莱有资金,有技术。也有一定的渠道。而像边州这样贫穷的地区还有很多。像我这样想要扶贫的干部也有很多。我建议你不如打出扶贫企招牌,以扶贫为名义,支持贫困地区建设。

    康莱的能力也不可能扶持到每个地区,这就可以有一个筛选的过程。你们可以自主的选择一些有潜力的地区,干部,以及项目进行投资。在保证可以盈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建设。”

    “钱虽然赚的不如以前多了,但是只要你们铺的摊子够大,康莱的未来会差吗?”

    会吗?

    当然不会!

    康莱扶贫如果成功,当地经济就有康莱一席之地。

    当多个地区都有了康莱一席之地,谁还能随便动康莱?

    政府也会扶持这种政治正确,思想正确的企业的。

    苏青玉道,“现在就看康先生你自己有没有这个决心和魄力了。毕竟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这种扶贫投资。一招不慎,就有可能会损失。。”

    元归在边上,边喝着茶,边欣赏老康先生沉重的表情。再看向苏青玉的时候,双眼微微泛着光。

    心里还很怀念,青玉多久没和他这样说过话了。

    老康先生心情就不像他这样放松了,这毕竟是关系到康莱未来的大问题。

    一旦和苏青玉说的这样来做,康莱的方向就要发生改变了。

    “我……得考虑考虑。”

    让一个资本家一下子成为扶贫先锋,这个跨度太大了。

    苏青玉笑道,“当然要考虑清楚。正好我还要带康先生在青山转转,了解这里的情况。也给你思考是否要投资贫困地区做一个参考。”

    老康先生点点头。

    下午,苏青玉就亲自领着老康现在在青山各处考察,几个工厂选址也参观过了。

    也给他看了一些青山目前现有的野生药材和茶叶。

    “华国的市场很大,中药的功能也是很多西药无法取代的。所以未来这些药材不愁没有市场。”

    “我打算把边州建设成华国的中草药输出地。长远来看,也许还会输送到全世界。”

    “而且康先生你如果了解中草药,应该知道,药材的利润也是很高的。”

    康先生道,“如果我在这里开一家制药厂,利润应该会很大。”

    苏青玉笑道,“只要你有相关的技术,利润方面确实不用愁。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利润都很大。未来我们也是要吸引制药企业来这边发展的。”

    康先生感慨道,“如果我每一个投资碰到的干部都和苏市长这样,那我就一点都不犹豫了。”

    苏青玉不认可道,“康先生,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这么快,你认为会缺少我这样的干部吗?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

    “你说的有道理,华国确实不缺优秀的干部。”老康先生在了解青山的发展计划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了。

    这么贫穷落后的青山都能被苏青玉给挖掘出发展潜力,华国其他地方应该也不会差。


如果您喜欢,请把《穿越七零做知青》,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七零做知青第37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穿越七零做知青第371章并对穿越七零做知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