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美术馆展出的门票两毛钱一张,现在翻了十倍两块一张还一票难求,黄牛票贩子已经把票炒到十块钱一张。
来看的人都懂艺术吗?
不。
但他们知道展出作品中的男女模特都是不穿衣服的。
这年代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压抑太久了,凡是和sex扯上关系的艺术活动都会让人蠢蠢欲动。
就像某电影因为有高粱地的野战,几毛钱的票也被炒到十块一张。
谭云骞将画廊要开业并举行联展的广告和人体艺术展的广告放在一个页面。
联展一共七天,每天展出结束后会有抽奖活动,抽中的人会获得一张人体艺术展的门票。
每满五百人抽一次,中奖率是百分之一。
而联展的一张门票才两毛钱。
时欣然托张会长搞些艺术展的门票还是很容易的。
对于那些买不到票的人来说这就是福音,哪怕抽中了不去观看,倒手也能卖十块钱。
这次联展一共联合了八位青年画家、六位青年摄影师和五位现代雕塑家。
每个人最少提供五个作品,最多二十个。
相当于照搬了之前在港城的联展活动,只是规模没那么大。
提前七天售票。
借着人体艺术展览的东风,开业第一天就爆满,预售已经达到八千多张。
这是两口子没想到的。
他们想的是七天一共能有一万人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预售的票数就快达到计划目标了。
画廊不是美术馆,没那么大的展览面积,一轮轮的观看也盛不下那么多人。
九点准时开幕,还举行了一个小型开幕式,时欣然请了张会长、车总编、杜导和几位知名演员来剪彩。
名人效应么,这也是借东风之一。
看热闹的加上看展的人直接将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把交警都惊动了。
一条两边系着花球的红色绸带被众人拿在手里,一行十人,分立两边。
大家将落剪子的仪式交给小两口。
时欣然握着剪子,谭云骞又握住她的手,两个人相识一笑最后落剪,剪彩完成。
旁边有搭着的台子,谭云骞作为老板首先上台讲话。
走上礼台,看着攒动的人头,又看了看台下的媳妇,时欣然弯着嘴角朝他招下手,嘴唇动着,无声地说了句,“小骞骞,加油!”
说完还握了握拳头。
谭云骞弯起嘴角拿着话筒,“今天是骞然画廊的开业典礼,也是现代艺术联展的开幕仪式。”
“骞然画廊不仅是一处展示和欣赏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我相信艺术是一种可以打破界限和连接人心的语言。在骞然画廊里,我们将呈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摄影等等,希望这些作品给大家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体验……”
“创建这个骞然画廊的最初想法是因为我的爱人,希望她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展现自已的作品……”
他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台下的时欣然,台下的观众们喝着寒风的同时又猝不及防地被塞了把狗粮。
第290章
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这确实是他最初的想法。
在媳妇第一次个展时有的。
但那时只是在心里想的,不知道还有画廊这种地方,去了r国以后脑子里才有了完整的计划。
“现在我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同仁可以共享这个平台,画廊的特色和规则都在手册上,想要了解的欢迎咨询……”
随票附赠的就是画廊的宣传手册。
现场还有人随机发送。
他讲完话,又请张会长和杜导等人上台致辞。
又一一介绍了参加此次联展的所有年轻艺术家。
观展正式开始,需要排队进入,每次只放两百人,有出来的才能再放人进去。
画廊是四合院改建的,房屋面积三百多平,加上院子将近五百平。
一进门的墙上贴着两张巨大的海报。
一张是画廊的简介,收购古字画、古董,同时也收购现代艺术作品。
分为三种形式。
代售:卖家定价或者和画廊协议定价,卖得钱四六开,画廊四,卖家六。
代理:一口价收购,之后卖多少钱和卖家无关。
签约:和有实力的作家长期合作,收购其作品,或根据市场下达作品任务,合作共赢。
承接和策划各种艺术展。
另一张就是此次联展艺术家的简介。
展出的作品里有几幅人体画,是没被选上人体艺术展的年轻艺术家们,被谭云骞邀请来了。
能在画廊展出的作品也不是随便就选上的,聘请了美院的老师和美术协会的艺术家帮忙甄选。
人体艺术油画前面围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人在看的时候都是眼神躲躲闪闪,想看又不好意思直勾勾的仔细看。
还要时不时地瞄一下旁边人的表情,生怕被人觉得是流氓。
要么就是站在旁边的画前假装欣赏,眼睛却瞄向人体画。
还有人捂着眼睛略过,像是见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
有的人明明就是冲着人体画来的却偏偏一副嫌弃的样子。
还小声议论着,“这些画上的模特怎么想的?家里人不知道吗?”
“就这么光着屁股让人家画?不害臊吗?”
“画画的人对着脱光的女人还不知道存着什么心思呢!”
“就这光屁股的艺术欣赏不来!”
这次参加展出的还有薛潮、陈金和李志明。
他们刚毕业,能有一个这样展出平台本来挺高兴的,结果被这些人一议论顿时黑脸了。
三个人年轻气盛,就想着上去和他们理论,让时欣然拦住了。
“艺术有多种形式,本来就是让人欣赏和评论的,如果到国外展出那些批评家的嘴更犀利,接受不了批判只能关上门自已欣赏。”
“我参加展览时被骂的多着呢。”
有的人当着她的面就说作品这不好那不好的,甚至批评的一无是处。
但是你能跟人家一个个去解释?
时欣然瞥了眼三个人,“说不定以后你们成名了批评的比他们还狠呢。”
三个人都不服地梗着脖子,“我们才不会呢!”
时欣然心里“啧”了一声,要是没当过他们的学生还真就信了。
太年轻了,他们还是老了好玩。
门票收够五百张就有一个两个工作人员将票放到一个大箱子里,由现场观众上前去抽。
抽出来的号码就张贴上墙上,凭票根领取艺术展的门票。
抽奖环节是谭云骞想出来的,有不少人是冲着这个环节来的。
华国人爱凑热闹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画廊的运作上时欣然没干涉太多,只是把自已知道的现代画廊的经营规则告诉他,偶尔提点建议,其余的由他自已发挥。
再乖的人也不喜欢被人左右的人生,尊重和理解也是夫妻的相处之道。
永远在身后追随的那个人会累,夫妻俩想要长久,齐头并进才是最好的方式,他也该有他喜欢做的事。
她本来也不是生意人,在做生意方面她还不如谭云骞脑瓜转得快。
要不然她能选择当包租婆这种不费脑子的赚钱方式吗?
本来画廊到五点钟结束,结果外面还排着长龙怎么都不肯散去。
没办法,最后只能拖到六点钟才关门,第一天就接待了将近三千人。
七天结束,总人数达到两万三千多。
这还是最后停止售票的结果。
仅门票钱就赚了四千多块。
很多都是来看人体艺术展的顺便来了画廊。
一共285个作品,销售出202个,货款十二万多。
第一次办联展以宣传为主,没收参展者的场地费,只收了百分之十的提成。
除去所有费用获利一万五左右。
每个参展的人得到卖作品的钱从两三千到上万的不等。
除了本地记者,还有外地赶来看人体艺术展的记者也不请自来,都跟踪报道了骞然画廊的艺术展和开业典礼。
借着这股艺术展的东风以及明星效应,骞然画廊一下就火遍京城,甚至是全国。
办展的这几天骞然画廊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很多人咨询办展的费用和条件。
二十二号,现代油画人体艺术展开展,比画廊开展要夸张得多,第一天就一万多人看展,排的队长达好几里地。
两个人开着车欣赏了一下排队的盛况,但是没进去观展,把剩下的票送给了毛晨几个人。
时欣然对人体油画艺术欣赏不来,她更喜欢看漫画中性感撩人的型男和靓女。
她家大狗更是为表男德誓死不看其他女人的人体画。
两个人开着车回家,在小区外的一家小饭店停下。
这是毛晨父母开的,生意还挺红火。
王奶奶闲着没事就过来帮忙。
两个人进了饭店就看见老太太怀里抱着一个胖丫头在喂她吃米糊。
是毛晨的闺女,六月末出生的,七斤二两,取名毛慧玲,现在已经六个月大了。
小丫头胖嘟嘟的很招人稀罕,正是冒奶牙的时候,喝米糊也不老实,直噗噗。
噗了老太太一脸的米糊。
老太太也不生气,抹了把脸,点着她的小鼻子,“你个小坏蛋,又喷太奶奶一脸!”
小丫头笑得咯咯的,两只小胖手还直拍打。
时欣然弯了弯嘴角,一定是她现在日子过得太舒坦了,竟然觉得孩子这种生物也变得可爱起来。
第291章
最后一个死劫
曾经的她是不喜欢孩子的。
觉得孩子是责任,是累赘。
她自已还没过得多开心幸福呢,有个孩子绑着就幸福了?
但是现在好像有点期待有个属于她和谭大狗的宝宝了。
小胖丫已经长得很硬实了,时欣然还是不敢抱。
但是逗一逗还是可以的。
她抓着宝宝的小胖手摇了摇,小宝宝就冲着她咧开小元宝嘴笑着。
没过多久饭店门被推开,毛晨两口子回来了,后面跟着杨奎和张月。
杨奎追了快两年才守得云开见月明,张月终于同意和他处对象了,结果第一次约会杨奎就带着人家去看人体艺术展。
看得张月面红耳赤差点儿把他揍一顿,觉得他没打好主意。
时欣然看着几个人回来一个都是脸红扑扑的,也不知道是看展害臊的还是进屋热的。
“看的怎么样?”
吴英一个结过婚的妇女都不好意思低下头,更何况张月一个大姑娘,脸登时红了,还瞪了杨奎一眼。
杨奎缩了下脖子。
把时欣然拉到一边小声说:“嫂子,那、那全是不穿衣服的……”
时欣然笑了,“本来就是人体画嘛,当然不穿衣服了。”
报纸和杂志刊登的广告都是一个裸女背影。
在八十年代是真的炸裂,后世的报纸和媒体估计打码都不敢刊登的,但是在这个保守的年代却明晃晃的出现在各大媒体。
甚至央台的新闻都播放了。
张月感觉脸发烧,“我也没想到全都没穿,还……”
她都说不下去了,只能说报刊上的还是保守的,她以为展出的都是类似这种的。
哪里想到现场的很多正面画像都露着点和私处,她是真不敢看。
要不是跟杨奎认识两年了,她非得跟他分手不可。
时欣然笑笑,“人体艺术么,都这样。”
张月红着脸继续说:“现场有个画上的模特去看展,被人认出来,还被一群女人围攻了,骂的可难听了。”
时欣然淡然一笑,这都是轻的,这个炸裂结尾只是艺术展吗?
不是的,炸裂的是后续。
那些被展出画作里的模特有受不了舆论疯掉的,有被丈夫赶出家门离婚的。
画家们收获了名誉和金钱,但是那些女模特的下场却是一言难尽。
大多数普通人还是接受不了的,认为是伤风败俗。
哪怕几十年后愿意做裸模的也寥寥无几。
十八天的展出,一共有海内外二十二万人参观,因为人数众多还加了夜间场。
门票就收获了四十多万,每个参展的画家都分得了两万块。
一本人体油画画册定价五十块,远高于其他画集,印了上万册仅三天就销售一空。
其商业价值可想而知。
也是从这里开始,大家逐渐认同金钱和艺术可以并存。
但是那些买画册的很多都是普通人,有些不是为了欣赏艺术,可能是当作一本有颜色的报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