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里洗漱后,苏语凝久违的回到了出嫁前的卧房。
房间里的一切都还维持着以前的样子,最大的变化就是她的床边多了一张小床。
那是给小女儿准备的。
大一些的童童则是暂时继续跟着她睡一张大床。
历经岁月的门板发出吱嘎响声,苏语凝下意识的屏住呼吸靠近两个孩子。
曾经,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只能抱着孩子们的旧衣服,哭得眼睛都要瞎了。
现在,她终于又找回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宝贝。
童童今晚和家里的哥哥们玩的太开心,睡不安稳,翻个身睁开眼,就发现妈妈在床边。
“妈妈!”
“嘘!”苏语凝细白的食指竖在唇边,“别吵醒妹妹。”
童童乖巧点头,学着妈妈的动作,用白胖的手指捂住自己的咧着笑的嘴巴。
苏语凝趴在小床边亲亲女儿粉嫩的脸颊,又抱着儿子也亲亲,这才心满意足的睡下了。
“小妹,我外甥女的名字还没取吗?
隔天一早,苏语凝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确认儿子女儿都在身边。
看两个孩子睡得好好的,她笑了笑,换好衣服去厨房准备早饭。
一进门才发现,灶房里早有人在忙活了。
还是个让苏语凝非常意想不到的人。
第14章
厨房的窗户半开着,晨光照在烟火气十足的灶台附近,也照在正在烙饼的宁成武身上。
他看到苏语凝,并没有任何被发现大男人进厨房的尴尬,神色坦然。
“清月早上要去厂子开会,没时间吃早饭,我做点东西让她路上带着吃。”
苏语凝笑着颔首:“好,那我做家里人的早饭。”
宁成武熟练的把锅里的饼翻面,面粉的焦香混合着葱香,味道十分诱人。
他盛出烙饼放在饭盒装好,出灶房前还提醒苏语凝:“烙饼足够家里早饭了,小妹你做点稀饭就行。”
苏语凝一边淘米一边乐:“那我沾大姐的光,能偷懒了。”
等苏语凝把两掺米下锅煮,苏清月拎着饭盒,风风火火拉着宁成武骑着自行车出门。
早上光吃烙饼和粥肯定不行,还得弄点小菜。
苏语凝从鸡蛋筐里拿出来四个蛋,手脚麻利的把一碗鸡蛋羹放进小灶蒸着。
而后,她从咸菜缸里捞出来半颗芥菜头,再从水缸里拿出放在盆子里晾着的猪肉,都细细切成丝。
就着宁成武烙饼用过的油锅,撒一把葱花炝锅,出香味后下芥菜肉丝,鲜香味儿顺着半开的窗户往外飘去。
很快,家里人就都被这香味给叫醒了。
苏母和大嫂董芳容最先过来,后面跟着慢两步还在打呵欠的姚赢美。
苏母拿了个盘子给苏语凝盛菜,嘴上念叨:“怎么不多睡会啊,这几天折腾的多累。”
“在家里睡得踏实,也就醒得早。”
听她这样说,苏母和两个嫂子都面露心疼。
小妹在外面连觉都睡不好,这都过得什么破日子!
都怪陆家那群混账玩意!
姚赢美洗了把脸,人也清醒许多:“小妹,还做点什么不,我给你搭把手。”
苏语凝在围裙上擦擦手:“二嫂,帮我从院子里扯几根小葱,我把昨晚剩下的豆腐拌了,留到中午怕要坏了。”
姚赢美动作利索,厨房里几句话的功夫,就把小葱洗干净拿进来了。
递葱的时候,她想问点什么,但又把话咽了回去。
苏语凝心里明白,应该是昨晚二哥把要去深城的事情和二嫂说了。
二嫂大清早的挂两个黑眼圈,明显一宿没怎么睡。
苏母转一圈没看见大女儿,不由得伸长了脖子望向厢房。
苏语凝在案板上“嗒嗒嗒”地切着葱花,不忘给老母亲解惑。
“大姐早上要去厂子里开会,姐夫给她做了烙饼带着吃,他比我起来还早呢!”
这话让苏母听得心里舒坦,嫁女儿最怕遇人不淑,女儿后半辈子过不好,做父母的也跟着煎熬。
给苏语凝挑错丈夫,已经是苏母的一块心病,还好,苏清月找的丈夫是个好的。
在心里感慨完,苏母想到苏语凝对苏清月的称呼,好笑的拍了她脑袋一下。
“也就你听话,天天管那个臭丫头叫大姐!”
他们老家这边给子女排序齿不分男女,家里四个孩子,老大是苏立军,第二个出生的苏清月本来该是二姐。
可苏清月从小就不乐意认自己是小的,有了弟弟妹妹以后,坚持把自己说成大姐。
苏向党小时候还听话,长大了就和苏清月对着干,平时喊姐,哄人的时候叫大姐,嘴欠的时候叫二姐。
只有苏语凝乖乖的按照大哥、大姐、二哥这个说法,叫了这么多年。
苏语凝抿着唇,嘴角翘起小月牙似的弧度。
“大姐对我好,我当然听她的话。”
小时候父母总有干不完的活,大哥和二哥活也重,家里许多事都分给了大姐,包括带她这个最小的妹妹。
她是在大姐的背上长大的。
早饭做好后,全家大大小小都围坐在堂屋的大圆桌旁,全是嗷嗷待哺的模样。
苏语凝给童童盛了半碗粥:“用勺子吹吹再吃,别烫着。”
至于小女儿则是被她抱在怀里,把鸡蛋羹和米粥搅拌到一起,一口一口的喂。
大哥家的苏正盯着最小的妹妹看了半天,憋在心里两天的问题,还是没忍住。
“小姑,妹妹叫什么?”
全家人暂停吃饭,都看向抱着孩子的苏语凝。
苏语凝低头注视着怀里的小女儿,声音温柔:“昭昭,大名叫苏明昭。”
“昭昭如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我们昭昭长大了,会是一个有内涵,明事理的好孩子。”
上一世,一双儿女的名字都是陆家取的,陆童,陆月。
敷衍得明明白白。
这一次,她要让自己的宝贝们不受任何苛待。
童童举着勺子努力找存在感:“妈妈,我呢?童童叫什么?”
“童童的大名是苏童鹤。”
苏语凝抚摸着童童柔软的黑发:“童子开门雪满松,鹤归华表明月中。你是飞回妈妈身边的小仙鹤。”
“嗯,童童跟妈妈回家啦!”
童童拥有了和妹妹一样待遇,心满意足,继续愉快干饭。
苏立军听着妹妹对那些诗词信手拈来,有些遗憾:“当初要是让小妹继续上学……”
可惜他们现在才想明白,嫁大学生,不如自己是大学生。
“我现在也挺好的,有童童和昭昭,我就不后悔。”
喂饱了昭昭,苏语凝把孩子托付给二嫂,自己则带着二哥去镇上。
老邓早就等在房管所门口,他身边跟着一对老夫妻,三个人面容多少有些相似,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子。
邓母瞧见漂亮小姑娘就开心,耐心等着办完手续,拉着她的手直道谢。
“小苏,多谢你,给我家解了燃眉之急!”
“阿姨客气了。这房子我留下也是空着,还要谢谢你们让我手里多了一笔存款呢。”
进一趟房管所,手里又多八百块。
虽然和那八万比是少了点,但要是和这个时代其他人比,那就是入账巨款。
邓家买房子可是老夫妻和三兄弟一起出钱,才能这么痛快的买下来。
告别邓家人,苏语凝要开始办今天最重要的那件大事。
“二哥,跟我去一趟清河路吧。”
“去那边干什么?”
苏语凝踩着自行车,夏日清晨的风混合着草木的清新气息,令她肺腑见格外舒畅。
“买房,能买多少买多少。”
第15章
清河路是一片安静的老街区。
相较于县城中位于纺织厂、服装厂、食品厂附近的几片区域,只有居民区的清河路附近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抵达清河路之后,苏语凝直接拉着苏向党杀进麻将馆。
她把满头问号的苏向党往麻将桌旁边一按,自己怀里抱着个买菜的棉布提兜坐到旁边。
“二哥,你只管打麻将就行,输了算我的,赢了算你的。”
苏向党对于小妹向来是,不管听没听懂,先按她说的做。
这两兄妹长得都好看,麻将馆里的叔叔阿姨们很容易就接受了他们的加入。
麻将打了两轮,苏语凝锁定住整个麻将馆里最精通八卦的一位卷发阿姨。
她趁着对方刚胡牌正高兴,凑过去打听:“阿姨,这附近有没有人要卖房子呀?”
“小姑娘要买房?”
卷发阿姨两手忙个不停,哗啦啦洗牌,抽空瞥一眼苏语凝,见她年纪不大,当下有些明白。
“买房也要讲究地方,这边没工厂、没学校、没医院,什么都不方便。”
“你要考虑好哦!”
苏语凝当然知道现在的清河路在整个县城都算是不受欢迎的地段,这也是清河路地皮价格最低的时候。
两个月后,湖城市区外扩,清河路刚好就在扩展范围里。
到时候市政府会和长峰集团联合发布公告,清河路整体拆迁,在原址上将会开发新住宅区,并且湖大附属医院、重点高中市六中都将迁址到清河路。
从此之后,清河路的价值可称为一飞冲天。
而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拆迁消息出来之前,尽可能在清河路多买房子。
苏语凝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她高中毕业就没再读书,对太多事情的认知都是纸上谈兵。
唯一能够算是优势的地方,就是她的先知能力。
既然如此,那她就要把这份能力发挥到极限。
苏语凝压下心里涌动的思绪,略有些不好意思的抿唇一笑。
“阿姨,我们家人口多,需要的房子不止一套。”
卷发阿姨听懂了她的意思,就是奔着房子便宜来的。
八卦体质的人大多还附带热心属性。
她眼珠子紧紧盯着牌桌,嘴上应道:“那倒的确是有几家要卖的,等我打完牌,帮你问问?”
“那就麻烦阿姨了,到时候谈成一套房,我给您二十块辛苦费。”
这话把阿姨的卷发都惊得弹跳两下。
有生以来她第一次觉得打麻将是一种煎熬,恨不得快快结束,好去赚她的二十块。
苏语凝拎着棉布提兜去找苏向党,提前告诉他准备离开,等到阿姨熬完一桌麻将,三人刚好一起出门。
“我姓郑,你们叫我郑阿姨吧。”
至于兄妹俩姓甚名谁,刚才在麻将馆里郑阿姨就都知道了。
郑阿姨的脑子里早就装着整个清河路的地图,眯着眼稍微一想,就指了个方向。
“有一家特别近,就在前面几十米,先跟我去看看。”
她熟门熟路上去敲门:“钱大姐,是我呀,小郑。”
来开门的是位皮肤黝黑,留着齐耳短发,身材微胖的中年女人,她眉头微皱,像是在为什么事情烦心。
“小郑,他们是?”钱明兰打量着两位陌生人。
郑阿姨笑眯眯的把苏家兄妹带进院子。
“你不是说想卖房子,他们兄妹俩刚好想买房子呢。”
“真的?”钱明兰下意识的忽视苏语凝,女人在大事上应该做不了主,她问苏向党,“你们诚心要买?”
苏向党没吭声,单手插兜站在那,让苏语凝自己发挥。
“钱阿姨,我们当然是诚心的,能先让我们看看房子吗?”
钱明兰没想到是这个做妹妹的来说话,但还是点点头,带着他们在房子前后赚了一圈。
“这房子您打算卖多少钱?”
“八千!我这可是县城的房子呢!”
苏语凝脸上的笑容淡了:“钱阿姨,您不诚心想卖啊,那我们再去看看别人家吧。”
没想到苏语凝连讨价还价都不搞,钱明兰一下子就慌了。
“哎哎哎!你这小姑娘怎么说走就走啊!”
她一边拦着人,一边给郑阿姨使眼色。
郑阿姨也是着急,谈成了有二十块呢!
“小苏,买卖都是谈出来的,你想出多少,跟郑阿姨说,阿姨肯定不让她乱叫价!”
“郑阿姨,她这叫价太吓人,我小妹都不敢砍价,去下一家问问吧。”
苏向党站在苏语凝身后,笑得痞里痞气。
他没表情还好,一笑就让人觉得像是港城片子里那种街头混混,不敢靠近。
两个阿姨都不太敢和他搭话。
郑阿姨朝钱明兰翻个白眼:“你说说你,那么着急卖房还搞这一套!”
浪费她二十块钱!
出了钱明兰家,郑阿姨小声和苏语凝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