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江知与谢星珩 本章:第185章

    因路上多了人,也有别的小孩,谢星珩跟江知与实行“对比教育”,拿捏小宝宝的“好胜心”,眼泪都要落下来了,还要硬夸:“我家宝宝真棒,这都没哭,是个小男子汉了!”

    天玑宝宝爱听,一天换着花样来,早早背上了“偶像”包袱。

    锦鲤宝宝懒一些,听多了就不想听。但他爱学着哥哥,也暂时有效。

    两家人这么忙里偷闲的赶路,于二月下旬抵达丰州县。

    二月里,又是一年新春到。

    丰州县的春季活动,又做了调整。

    县城里,以街坊为分区。乡镇里,以村落、具体的坐标点为分区。

    领养活动,具体到各个分区,省得百姓们大老远的跑来排队,挤挤攘攘,耽误工夫也耽误事。

    这一举动,又是全城皆夸。

    今年,县城里的肉铺扩大了。还是李屠户做老板,他儿子出来开了分店。

    两家店,除了猪肉之外,都有新货到。

    鸡、鸭,偶尔会有羊。到了季节,也会卖鱼。

    两家人从北门进城,一来就看见了肉摊。

    孟培德的小儿子孟笃行惊讶道:“这么大的肉摊?”

    比嘉源省的肉摊都大!

    足足占了两家大铺面的面积。

    临近城门,街道宽而短,一家肉摊,就占了半条街,门前客人还多。

    近了再看,发现肉类也多。

    丰州县竟然如此富贵吗?这就是富贵县城的底蕴?

    江承海跟他介绍:“这是一家分店,总店在东南边,那才叫一个大,全县最大的肉铺。都是李家的,李屠户现在是猪场老板,养殖场的鸡鹅猪羊,鱼塘的鸭子和鱼,都会给他们家供货。”

    当初签了协议的,要保证李屠户的年收入。

    而且江家各处都沾边,做生意守着本心,不会看见钱财就想捞一把,说带着他们挣钱,各处扶持很到位,没做膈应的人事出尔反尔。

    孟培德想下车走走,这一路马车坐着,他骨头都酸软了。

    谢星珩就让其余人先回家,他陪着逛逛。

    谢星珩出去快一年了,期间过了年,对百姓们来说,就是一年。

    他长相很有辨识度,成年人了,轻易不会长变样。

    刚下马车,就有百姓认出他来。再才往前面的马车看。

    好多人都喊着说:“江家的人回来了!我看见他们的车马了!”

    无一不喜悦。

    说着话,就有人招呼谢星珩去喝茶吃饭,说他赶路辛苦了。

    谢星珩都笑眯眯回应了,跟乡亲们问好,挑了个茶摊,带孟培德喝口热茶,脚踏实地的,在市井里吃碗面条。

    孟培德不想宣扬身份,谢星珩就说他是嘉源省来的孟老爷:“过来看看我们这里的情况。”

    百姓们在江家的熏陶下,已经懂得“投资”“合伙”的意思,他们还知道“考察”。

    这也不多说,就给孟老爷看看丰州百姓的热情!

    孟培德活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哪个地方的百姓,对某个商户如此热情。

    他们是把江家当自己人了,也当谢星珩是自家孩子。一年不见,又是忙着给丰州县传美名,又是关心谢星珩在外头的情况。看得孟培德连连称奇。

    他奇,他就说。

    百姓们还有话等着呢。

    “哎,没法子,谁让我们是‘衣食父母’呢!”

    孟培德收到过学生们寄的信件,知道“衣食父母”的意思。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吃过饭,他们沿街逛着。

    谢星珩给他介绍。

    江家现在的生意种类,带动的行业有哪些,春季时主要的活动是什么。

    除了家禽家畜的领养,谢星珩还有一个“扶农”计划。

    “家里得了百匹牛羊的赏赐,牧场那边在配种。我之前就设立过‘最佳农民奖’,当时的奖励是实打实的银子。让会种地的农民不要藏着,出来教人,名利双收。

    “后来牛崽增多,公牛就可以落实到各个地方。买卖的话,数量不够,所以另想了巧思,把最佳农民奖的奖励替换,这是可以直接免费拿到牛崽的。不想要,兑换成钱也可以。百姓家有头牛,是倍有面儿的事,牛还能耕地,他们都会选择牛。为此,也会更加努力的种田。因为我在最佳农民奖之外,还设立了‘劳模’奖。”

    地是一定要有人种的。

    肥料之法已经教给百姓了,再有其他农民教了些耕种之法,亩产在稳定增加。

    亩产增加,种子质量就好。一年年的更替下来,迟早培育出优质良种。

    这需要时间沉淀,急不来。

    沉淀期间,也要有激励。整体的氛围好了,做事才有干劲。

    扶农计划,是从春季开始“刷新”,到秋季丰收截止,只等最终统计。

    孟培德听他说“免费送牛”就侧目。

    “你家不亏钱?”

    谢星珩摇头:“纯算牛的价钱,那肯定是亏的。但利益转换,不这样算法。名声能给江家带来更加稳定稳固的收入,会刺激百姓消费。嗯……可以当这是‘广告费’,就是我让更多人来消费的必要投资。”

    也没多少。

    最佳农民奖,一年出一个。

    劳模算多的,区域性质,一年出两个。

    这才三只牛。

    依着现代常说的话,少吃一顿,少买件衣裳,就能省出来了。

    母牛不卖,年年可以下崽的。

    公牛嘛,配种的牛,留下结实能干的“万牛迷”就够了。余下都下田种地去。

    除了奖励的三只,其他都优先江家现有的农田以及糖厂的原材料合作农场。

    这些事情听着就很有劲,很有奔头,看得见生活的希望,知道明天会更好,就知道该往哪里使力。百姓们的精神面貌哪能不好?又怎会不对江家热情体贴?

    孟培德听着连连点头,看谢星珩的眼神也越发和善欣赏。

    谢星珩的毛病没藏着,容易飘,也有点刚烈,还记仇,但欲望很直接明显,也很有分寸。

    该是他的,他要争取。

    他到手的东西,哪怕是钱财,也舍得花,舍得给。

    这种人,不做官可惜了。

    今天初来乍到,他们只从北门往家里走,路上走走歇歇,总有个落脚的地儿。

    到了天边擦了黑,江家来马车接,他们就不在外头逛了。

    孟培德跟谢星珩约着过两天再逛。

    “我歇歇。”

    谢星珩知道,这是让他处理家务事。

    离乡这么久,家人要见见,公事要交接,这都需要时间。

    谢星珩领了好意。

    回家又是两桌酒席,接风洗尘,安排孟家人在客院休息。

    下午时,江知与紧急收拾过。里面添置些雅致好物,低调朴实又好看,价格还不高,符合孟培德的喜好。

    书房也收拾过,去书斋拿书填充。

    孟培德常看的书带了两箱子,一并收拾好。

    桌上文房四宝,除了孟培德的旧物,也照着他喜好的笔墨,配了些新的备用。

    二月底还有倒春寒,热炕烧着,怕他们睡不惯炕,又另外收拾了厢房,用汤婆子暖被,看他们哪头睡得舒服。

    孟培德当了三十年京官,睡得惯炕,不用麻烦。

    等江家人离了客院,他叫孟笃行过来,问他:“你到丰州县,感觉怎样?”

    孟笃行还恍若梦中。

    “没见过这样子的县城……”

    他真是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欣欣向荣”。

    这个气氛之下,他都有了干劲,迫切的想要跟着节奏做些什么。

    孟培德点点头。

    “这两天歇歇,之后跟着我一起到处看看走走。”

    一个家族的繁荣与兴衰,看的不是某一代人的成就。

    现在没出息,读不好书,当不了官,没关系。做好分内事,守好家业,也是出路。

    孟笃行眼圈发红。

    “爹,我们几兄弟都没有怪你……”

    孟培德革职,对家族的影响很大。

    家人不说,但一日日沉寂下去的气氛,他哪能感受不到?

    他说:“没所谓怪不怪的,你好好看看,学学。”

    商户尚能做到这种地步,孟家又怎能靠着他一个老头子撑着?

    孩子们长大了,也该自己立起门户了。

    第127章

    闲话家常

    回到丰州县第二天,家里就摆了团圆宴。

    邀了宋威、谢根两家人来吃饭。

    请柬发出去,江知与切实感受到家里亲戚的稀少。

    断亲之后,原来的族亲都不再联系。

    他家人少,谢家也少,瞧着好生可怜。

    张罗席面时,江知与抽空跟谢星珩说:“要不我们还是再生个孩子?”

    谢星珩让他别乱想。

    “我们这是优生优育,要是实在想要家里热闹点,我们也学着别人,到处认干儿子干女儿。”

    “可是……”江知与还想再说,谢星珩打断他的话:“家里再多一两个孩子,只是吵闹。到他们大了,才是热闹。这是长线投资,万一生出个败家玩意儿,我们晚年不保。先就这样吧。”

    江知与算着数量,靠生孩子来解决问题,确实效率低下。

    但他说:“怎么就败家玩意儿了?我们能教啊。”

    谢星珩摇摇头。

    教不了。

    当爹以前,他也常常疑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熊孩子,父母都不管吗。

    当爹以后,他都变熊了。虽然在亲子关系里尽量保持上风,做引导,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但孩子们一哭,他真是心肝儿都要碎了。

    心疼嘛,那不得宠着?

    两个宝宝还小,总有借口,说现在就该宠着。

    再大一点呢?谢星珩觉着他也舍不得打。

    他跟江知与说:“到时看情况,我们这一家都是败儿的慈爹,回头我要给他俩找个严师。也好成才。”

    江知与挺想反驳的,想想家里人的态度,讪讪闭嘴。

    中午的席面,亲戚们上午就来了。

    先在主院堂屋里聚着,一家人,不讲乱七八糟的破规矩,不分桌,都凑一处吃着花生瓜子聊着天,热茶泡着,炭盆烧着。

    谢星珩这回离家久,他先跟大哥大嫂问好,也跟谢家“三个豆”说话。

    大的豆子谢川年岁长,记得人,可想念他了。还对谢星珩出远门,没有把他送的大母鸡带上耿耿于怀。

    谢星珩跟他打招呼前,他绷着张小脸,问好以后,他才展颜。笑一下,又把小脸板起来。

    陈冬训谢川:“怎么这么不懂事?”

    谢星珩莫名,再一问,才知道事情缘由。

    这事是他不对。他没把跟小孩子的承诺当真,老早收到的生辰礼,这两年母鸡还养着呢。

    他忙跟谢川说:“不是我不带着,这不是养久了吗?养久了它就不是下蛋吃肉的母鸡了,是宠物,宠物知道吗?虽然是只鸡,但也是我们家的一份子,是家人……嗯,家鸡。”

    江知与听着,就想到了狗儿子汪汪。

    汪汪已经彻底成了宋明晖的狗了,现在还趴在宋明晖脚边,窝着趴在鞋面上,生怕它主人跑了。

    谢川撇嘴:“人养的鸡,当然是家鸡……”

    谢星珩一拍大腿,“诶,你这孩子,怎么还顶嘴呢?”

    谢川就笑起来:“本来就是家鸡!”

    这一斗嘴,先前的委屈劲儿反而没了。

    他说:“那我再送你一只野鸡?”

    野鸡多是山鸡,他们为了丰富品种,找猎户买了些活的山鸡。

    养一段时间,下蛋了照样孵化。但学名就叫“野鸡”,并非是现在去山里给谢星珩捉一只来。

    谢星珩应下。

    “这回我记住了,我下回出门,一定带上你送的鸡!”

    谢川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鸡在路上下蛋不方便,就说:“我这回送公鸡,你随什么时候吃了。”

    谢星珩也笑着答应了。

    小豆芽和小豆苗快三岁了,他俩跟天玑、锦鲤亲近,四个孩子相差一岁,平时玩得可好。

    他们见面了,一顿呜呜哇哇,手舞足蹈的。豆芽豆苗词汇量高,也亏得他们还能跟小宝宝无障碍沟通。

    舅舅家的两个小孙孙也在,谢星珩跟他们接触少,听江知与说过,知道他俩的名字合起来是“游勇”,这两兄弟跟谢川玩得好。

    谢星珩问他们:“想不想养马?我给你们弄小马来养。”

    宋家买得起马,但小孩子没有马,两兄弟一听,立马对谢星珩好感爆棚,围着他喊“要要要”。

    谢星珩也跟谢川说:“我也给你弄一匹小马。”

    谢川高兴得要蹦起来:“谢谢二叔!”


如果您喜欢,请把《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方便以后阅读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185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185章并对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