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招谋而后定的阳谋。
宋铭非常满意,加快脚步,想赶紧见到胞弟宋衍。
江家村,沈如意并没有离开,她到里正家慰问,“都没伤到要害吧!”
“没有……没有……都是皮外伤。”江里正高兴的手舞足蹈,好像受伤的不是他,“只要能扳倒罗成这个大贪官,就算昨天晚上让我死,我也高兴。”
为个人渣而死不值得,不过沈如意没多说什么,“你们安心养伤,不出几天,朝廷的公文肯定会下来,土地将会回归你们所有。”
围观的老百姓高兴的跳跃欢呼,“太好了……太好了,咱们可以放心的春耕啦!”
沈如意从江里正家出来,与季文川一道回到私塾。
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你的目的一直是将田还回老百姓,是吧?”
“先生说的没错。”
武能打仗,文可治国,她究竟来自哪里,是谁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她。
季文川望向生机勃勃的田野,“就算把功劳给我,宋衍也会知道一切都是你所为,为何还要这样?”
沈如意转头,“我说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是看到老百姓无田可种感觉到惋惜,顺手帮了一把,先生信吗?”
“我信。”季文川毫不犹豫的说道,“毕竟上次的策论,还有再上次的四柱账法,都是举手之劳。”
呃……什么都逃不过千年老狐狸之眼。
“知我者,先生也。”沈如意诚心致谢,“多谢先生理解。”
季文川还是提醒:“那宋三皇子那边……”
沈如意微微一笑,“顺其自然。”
在这个世道,女人生存没明清以后那么苛刻,但是让女人像男人一样成为谋士或是建功立业,也是不太现实的。
沈如意心想,宋衍大概率不会请一个女门客,就算她有几把刷子,他也只会偷偷的用,她还会是他的一等丫头。
如果他非要怎么样,那她也该离开了!
回到私塾,沈如意把江家村规划提摘成南陈国农事发展规要,并且从青苗法延伸到方田均税、水利等,都给出了具体可行方案。
季文川就她的规要也提出了不同见解,甚至补充了不少。
沈如意伸出大拇指,“还是先生切实。”
季文川摇头,“我不过仗着年纪比你长,比你多走了几个国家,多了解一些罢了。”他自叹不如小娘子。
沈如意:……那她是不是仗着自己有一千多年的丰富知识?
惭愧了!
二人相互谦虚。
安旬实在看不下去了,“先生,如意姑娘,你们确定没有相互吹捧?”
沈季二人:……
兄弟二人在酒楼聚头,把吞田私矿之事从头到尾又合计了一遍,宋铭说道,“子潜,果然不亏是南山先生,有他出的阳谋,老二这次被父皇结结实实的砸了一砚台。”
真是解气。
宋衍想到常顺送过来的所有消息,知道这件阳谋事件实际上的策划是沈如意,但他并不多言,默认了季文川是这件事的第一幕僚。
“父皇想见南山先生,你抓紧按排一下。”
让南山先生出山,宋铭宋衍二兄弟胜算大了很多。
“我知道了。”
嘴里说着季文川,可是出现在宋衍脑海里的都是那个在廊下行礼的小娘子,麻布衩裙都掩不住迭丽清绮的容颜,阳光从廊檐倾泻而下,落到她面庞上,浮起一层极不真实的朦胧光晕,如幻似仙。
“子潜……?”
宋衍回过神,心虚的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宋铭以为弟弟守了多日东山之事乏了,拍拍他肩,“早些回去休息。”
“嗯。”
宋衍起身送哥哥。
二人在酒楼门口告辞,分别上了自己马车。
晚风吹过,宋衍清醒了很多,不何为何,他想现在就去东山,被长安劝下,“爷,城门关了,惊动门阍,怕是不太好,再说了,天这么晚了,路也不好走。”
在长安的劝说声中,宋衍更清醒了,他这是要干嘛,压下种种情绪,闭上眼,“回府。”
主子听劝,下人高兴,长平赶紧让马夫驾车回府。
第42章
回王府
季文川发现沈如意是真的喜欢种田,整日粗麻短褐与江家村的村民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移栽桑树,与他们一道抢育春蚕。
因错过冬小麦,田地荒芜,她让江家村民抢种时疏。
“像鸡毛菜、韭菜、莴笋等,运到京城去,卖到钱赶紧买稻种。”
村民们世代窝居在小村子里,很少有人出去,去的最远的地方怕就是东山郡了,他们对出远门,有种天然的恐惧。
如意姑娘说的都挺好的,他们也能做到,可谁领着他们干呢?
村民们大眼瞪小眼,让他们出力气可以,可让他们动脑子,他们不会啊,最后个个望向江里正。
江里正都半百小老头了,他又能怎么办?但又不能让村人失望,双眼又殷殷的望着沈如意。
季文川与安旬也望着她。
在这个世上,能说会道的人不少,但是能把实事做成的人却不多。
沈如意笑笑,“既然江里正信任我,我就给江家村拿出个章程来,大伙随我来。”
她站到私塾门口,首先问道,“谁会写字?”
不知道沈如意问这话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最后那个说自己爹是私塾先生的少年站出来,“我会。”
“好。”沈如意让小厮拿出笔墨纸砚给少年。“叫什么名字?”
“江少诚。”
“好,就由你来把今天的会议内容记下来。”
不知为何,江家村的村民总有一种感觉,好像过了今天,他们江家村好像就不是江家村了,也不对,江家村当然还是江家村,但就是不一样了。
季文川与安旬二人安安静静的站在回廊一边,作为旁观者,听完了沈如意所谓的‘会议。’
沈如意从会写字开始问起,到江家村谁出过最远的门是哪里,成年男劳力、村里牛马车一直聊到会孵小鸡、会打草篓子、草履鞋等。
‘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中午,大伙回家喝个野菜团子汤后又纷纷聚到私塾前,听如意姑娘继续开会。
季文川却没机会继续听,端王宋衍派人过来接季文川回京都准备面圣。
原本管事要把三人一起接回去的,但沈如意说,“江家村之事还没办完,等办完……”
“我有马车,我送沈姑娘回王府。”
管事有些为难。
今时今日,季文川的身份已不同以往,他出面道,“这事我会向王爷禀明。”
既然大儒南山先生发话,管事便不再强求,留下安旬、沈如意,等他们完成江家村之事再回王府。
一直护卫沈如意的常顺也只能跟着留下。
沈如意留在江家村,不仅明确了江家村以种粮为主业,还帮他们优化了蚕桑之事,更发挥了村人们其它副业,比如几个村子合力组个牛马队去京城送果蔬特产卖,村人们不必每家都孵小鸡小鹅,而是几个村落合起来搞个大孵坊,由孵坊统一孵化鸡鸭鹅,节省出来的人力可以养蚕,种粮、种蔬菜等。
当然养猪、孵蚕等都是一样的道理,优化资源,节约人力,让以江家村为中心,带动周围一带的村子瞬间进入热火朝天的生产之中。
大半月时间,一切都理顺了,沈如意也该离开了。
江里正等人依依不舍,且担忧道,“如意姑娘是王府一等一的贵人,亭长给你面子,等你走了,他们阳奉阴违怎么办?”
他们的日子是不是又要回到从前?
沈如意:……目前,她还真没办法。
“那你们就继续用王府大儒的名头,如果有人使坏,你们抬出南山先生就好,就说他的《岁赋论》连皇上看了都赞不绝口。”
江里正不解了,“明明都是如意姑娘……”
沈如意笑着摆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老伯,土地能重回到你们手中,那是圣上英明、端王能干,大儒贤才,我和他们……”她指着常顺与几个小厮说道,“只是王府普通管事,一切都听上面的意思,明白吗?”
江里正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明白。
天高皇帝远,皇帝只是村人的传说。
端王宋衍虽然来过村子,他们有幸得见龙子,有生之年,也算有牛可吹。
可这些离村人的生活太远了,太不真实了。
但沈如意不一样,明明清丽高雅不似凡夫俗子,却知道桑树需要在春季打枝以促进新芽生长,晓得如何用牛犁地,掌握挖排水沟的技巧,还熟知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方法。
她穿着粗糙的麻布短褐,与农人们一起劳作,共享粗茶淡饭,体验着田间地头的辛劳与乐趣,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村人们真的很舍不得,沈如意离开之时,村人们偷偷朝马车里塞了很多吃食土地产,一直目送她很远……很远……
安旬看得动容,“你还会再来吗?”
沈如意笑道,“当然。”
官道口,江里正忍不住流泪。
江少诚也吸吸鼻子,“老爹,以后你走哪里,若是提到朝庭之事,开口第一句必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懂吗?”
“啊?”难过不舍的江里正懵里懵懂。
“反正你这样说就对了。”
“哦!”
季文川回到端王府,再也不是混日子中年男吴忧,而是九洲大儒——南山先生季文川,马车到王府门口时,端王率一众人等在正门口。
阵仗之大,连端王府的正门都开了。
古代王府、皇子府、相府之类的高官府邸,平日里府门是关闭的,越是这种大户人家,大门是轻易不开的。平时出入都是开侧门或小门。只有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迎接圣旨、或是主人、嫡子成婚时,才“大开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