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珩起身,揽着苏沅到窗前的榻上坐下,给她细细讲来。
“刘氏,说起来话长了。
当年她同林氏一道选秀,虽秦王妃是内定了林氏,但消息要到选秀结束才会公布。
殿选那日,众目睽睽之下,一枚刻着秦字的蟠龙玉佩,从刘氏袖中掉落。
燕王生母张贵妃瞧见,便说我同刘氏有情,请先帝将刘氏赐给我做正妃,几名高位后妃也跟着附和。
先帝没有应允,但我的玉佩出现在刘氏身上,先帝便将她赐给我做侧妃。
后面查了,是燕王母子不愿我同英国公结亲,所以便找人伪造了玉佩,放到了刘氏身上。
刘氏出身一品昭德将军府,虽然昭德将军府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加之母亲是宗氏女,刘氏的身份做皇子正妃也是足矣。
她入府后,我怜惜她因为皇子间倾轧,被我连累,本可以至少做个正头夫人,却只能委屈做了侧妃。再者,刘氏同林氏闺中本就就不合,进府后多被林氏刁难,便又多护了她几分。
可后来,我抓着了燕王的一个探子。那个探子正是奉命将玉佩放到刘氏身上之人,探子被一拷问,便什么都交代了。他提到那日将玉佩放到刘氏身上时,刘氏自己是看到了的,却没有声张,反而将玉佩收入袖中。
知道这件事时,刘氏正怀了明安,我自感被欺骗,便对她冷了下来,顺水推舟接受了林氏纳入府的孙氏。但没想到,刘氏竟因此动了胎气,差点流产。
后来,刘氏生产那日,林氏动了手脚,好在李嬷嬷及时发现,有惊无险,但进一步加重了明安的体弱。
事后林氏哭诉,因为害怕刘氏得了庶长子,一时鬼迷心窍,做了错事,哭着祈求原谅。当时我被太子和燕王在朝堂上夹击,英国公正回京述职,他鼎力相助,让我得以有机会反击。
看在英国公的面子上,那次我便放过林氏,收了她的管家权,将后院托付给李嬷嬷。因为明安,我也原谅的刘氏......
先帝驾崩那夜,刘氏派人杀了去接林氏等人的福禄,导致林氏险些身陷险境。福禄当时重伤垂死,林氏从他口中得知的避难的小宅子的位置和机关,让她兄长带人袭击了宅子,明安遇难......”
苏沅听完,除了震惊外,一时之间真是不知道该说啥,只好默默抱紧裴景珩。
不好意思,她人笨,嘴笨!
真的不知道此时是该安慰裴景珩,还是该嘲笑他不把女人和后宅斗争放在眼里。
算算,裴景珩十五岁去北疆上战场,二十岁回京成亲,估摸着对女人不了解,也不把后宅之事放在心上,然后就被刘氏和林氏坑,好像是有点惨。
虽然后来他上了心,但仍没下狠手整治,震慑后院之人,所以才导致这一系列事情发生。
她真的好想嘲笑他,有战神之称,杀得鞑靼见到他的旗帜就望风而逃,却在处理后院之事时,还不如林氏和刘氏心狠手辣!
苏沅超级想大声吐槽,嘲笑裴景珩一番,但是她不敢,只能干巴巴挤出一句。
“陛下,都过去了......”
“嗯!”
裴景珩紧紧抱住苏沅,像是要把她揉进骨血里......
翌日,李氏娘家一纸诉状,将秦王妃林氏告到了京兆府,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
第88章
李氏的兄长,翰林院修撰李文柏,状告秦王妃林氏谋害其妹,强夺其子,以庶充嫡。
京兆府尹硬着头皮接了状纸后,只觉得两眼一抹黑,头痛得紧。
这可是天大的案子,涉及陛下内帷妻妾之争,更重要的是以庶充嫡,关系到嫡出正统。
秦王妃是陛下的正妻,出身英国公府,如果秦王妃真的谋害李夫人,强夺其子,以庶充嫡,那便是欺君之罪。
他一个小小的京兆府尹,哪里敢查,敢判?
他正为难之际,大理寺就来人,接手了此案。
京兆府尹大大松了口气,将这烫手的山芋甩了出去。
英国公府,书房。
英国公坐在书案后,听着人禀报京兆府发生的事情,面沉如水。
李氏的兄长,只不过是翰林院的修撰,胆敢上京兆府告状陛下发妻,这背后定然是有人指使。
想到近日京城突然就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他长叹一声,“孽障!孽障啊!你这是要毁了我衡阳林氏一族啊!”
林秉泽闻讯赶来,得知此事后,顿时大惊失色。
“什么?二皇子不是姝儿亲生的?”
“那姝儿岂不是......”
林秉泽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
他以为女儿生的是儿子,是嫡皇子,英国公府将来会成为天子外家,光耀门楣。
可如今,嫡皇子没了,他的美梦彻底破碎了!
且以庶充嫡,现下是欺君之罪啊!
"父亲,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林秉泽六神无主,只能向父亲求助。
英国公深深叹息,默然许久,终是吐出一个字。
"等。"
等陛下定夺,二皇子非嫡出,更合陛下之意,毕竟......
陛下不会因此事,对英国公府赶尽杀绝。然而,此风波过后,衡阳林氏之名声必将受损,族中那些待字闺中的女娃,今后姻缘前景恐怕是要一落千丈了。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裴景珩一身玄色龙袍,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扫视过底下群臣。
“启禀陛下,微臣有事起奏。”大理寺卿出列奏道。
“讲。”裴景珩淡淡道。
“李文柏状告秦王妃谋害其妹,强夺其子一案,微臣已查明真相。”大理寺卿禀报道。
大理寺卿话落,朝臣一片哗然。
他们昨日才得知此事,没想到今日大理寺就将案子查清了?!
众人的目光便不自觉地看向英国公,只见他半垂着眼,神情肃穆,看不出喜怒。
“经查,当日王妃与李夫人同日临盆,李夫人产后血崩,兵荒马乱之际,稳婆一时疏忽,将王妃和李夫人所诞下的婴儿弄混。待发现时,已铸成大错。几名稳婆害怕被责罚,不敢声张,便将错就错。且李夫人产后血崩乃难产所致,非被人谋害。”
大理寺卿的声音洪亮,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朝臣们面面相觑。
居然真的存在换子,还是稳婆所为,这......这怎么可能?
有朝臣想提出质疑,但抬眼看到站在武将一列最前方的英国公,和高台龙椅之上的皇帝,就收回了跃跃欲试的脚。
裴景珩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神色莫辨。
只有个别头铁的朝臣,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质疑。“稳婆怎敢如此大胆,竟敢以庶充嫡?”
大理寺卿面色不改,目光如电,扫视众人。
“大理寺已将涉事稳婆全部缉拿归案,严加审问。她们已对换子一事供认不讳。人证物证俱在,诸位若是还有疑虑,可去大理寺亲自审问。”
第89章
“既然现已查明,此案便到此为止!”裴景珩语气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群臣纷纷躬身行礼,不再多说什么。
大理寺卿是陛下心腹,此案陛下既然愿意如此结案,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只能顺水推舟了。
裴景珩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无人能看透他心中所想。
“陛下,换子一事,虽是稳婆一时糊涂所致,但秦王妃的确以庶为嫡,有失察欺君之责。老臣认为秦王妃治家不严,德不配位,恳请陛下另选淑女,正位中宫。”
英国公再次站出来,替自家孙女请辞皇后之位。
这次没有人再站出来,替秦王妃林氏美言。
宋远山老神自在地立在文官一列中,看到之前一道替秦王妃说话的人,向自己望来时,便狠狠瞪了回去。
反正他是不蹚立后这一趟浑水了。
陛下根本就没有立秦王妃为后的意思,他何必去讨嫌。
今日这事一出,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没看见那些坚持正统的老臣,此时不也默不吭声,想来是认为秦王妃不堪为后。
看来陛下早已查清一切,还和英国公府通了气。
难怪,这已是英国公第二次反对立她孙女为后了。
宋远山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相了。
他决定静观其变。
大殿中一片安静,众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龙椅上的裴景珩。
只见裴景珩面色清冷,不辨喜怒,半晌后,才出声问道。
““宋卿,你有何看法?”
宋远山一惊,猛地抬头。
陛下问......问自己的看法?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了过来,落在宋远山身上。
他心中暗暗叫苦,他怎么也没想到陛下会这么问他。
虽说陛下和英国公府应该是有了默契,但这个得罪人的话,陛下怎么要他来说?!
他不就是之前替秦王妃美言了几句.....
“陛下,微臣以为,秦王妃有失察欺君之责,且英国公身为秦王妃祖父,认为其德行不足,反对立其为后。因此,微臣觉得,秦王妃不宜为后。”宋远山斟酌再三,还是决定顺着皇帝的心思,把话给说了。
他的话音刚落,大殿中的视线变得愈发炽热起来。
众人的目光如芒在背,宋远山浑身不自在,恨不得遁地消失。
他心中后悔,自己怎么当初嘴贱,替秦王妃说话,现在就被陛下给惦记上了。
“众卿家,有何高见?”裴景珩声音冷淡,没有丝毫起伏。
“臣附议!”朝臣齐声道。
裴景珩满意地颔首。
他虽无意册立林氏为皇后,但更不愿世人将他不立林氏的原因归咎于沅沅,使她背负妖妃之恶名。
然而,他亦不能将林氏的所作所为全盘揭露,否则,世人若知珠儿之母如此恶毒,对她的名声终究是有损无益。
再者,他曾向英国公允诺,会给林氏留一份体面,至于林氏对这份体面是否满足,他并不在意......
他将林氏换子欺君之罪,推给那些稳婆,林氏只有失察之责,以此结案。这样群臣既猜得到不立林氏为后的原因,但也不敢公然将此事拿到明面上来议论。
珠儿和康儿也可顺利各归其位。
英国公投桃报李,再次出面反对林氏为后,方能顺理成章,顺水推舟......
二月初二,龙抬头。
裴景珩终于下旨册封后宫......
第90章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侧妃苏氏,笃生名族。克备令仪。持敬慎以褆躬。秉柔嘉而成性。璇闱之淑德丕昭。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封号珍,赐居长乐宫。钦此!”
礼部尚书宋远山手捧明黄圣旨,声如洪钟地宣旨。
宣旨毕,他细致地将圣旨卷起,毕恭毕敬地以双手呈递,“珍贵妃娘娘,请您接旨。”
“臣妾谢主隆恩。”
苏沅双手接过圣旨,谢恩起身。
宋远山垂首之际,偷偷瞥了苏沅几眼,心中暗自赞叹。
这位珍贵妃,果然如传闻中一般,着实不凡,嗯,风姿绰约。虽满心疑惑天子为何对她如此宠爱有加,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忙恭恭敬敬地行礼告退。
“珍贵妃娘娘,微臣告退。”
苏沅微微颔首,目送宋远山离开。
宋远山离去后,兰芝、绿珠等侍女纷纷围上前来,喜笑颜开。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苏沅看着她们喜气洋洋的脸庞,心中也觉得异常欢喜。
获封贵妃之位,实乃意外之喜。她原以为裴景珩会封她为正二品的妃子,却未料到竟是从一品的贵妃,更未想到会赐予“珍”之封号。
贵妃加上珍字这个封号,都真真切切落在自己头上,她如何能不高兴?
男人的爱,唯有落到实处,方能称之为爱!
如果裴景珩此刻能出现在她面前,她定可以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对他一百分的爱!
......
“宋大人,这几道圣旨,陛下命咱家去宣读。”
“那,那就劳烦福公公了!”
福顺笑呵呵地接过剩下圣旨,道:“宋大人客气了,咱家这就去。”
宋远山将福顺送到衙门外,方转身回了礼部。
福顺带着圣旨,马不停蹄地赶往秦王府,他首先去了孙氏的院中。
孙氏早已等候多时。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王侧夫人孙氏,淑慎性成,温良恭俭,特晋封为妃,封号定,赐居平宁宫。钦此!”
孙氏听着圣旨的内容,心潮澎湃,却极力抑制内心的狂喜,行礼谢恩,伸手准备接过圣旨。
福顺仔细地卷好圣旨,却没有交给孙氏,他轻咳一声,道:“陛下口谕,期望定妃娘娘日后能如其封号,稳重自持,勿生事端。若有违背,定不轻饶。”
孙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她如同被一盆冷水泼在身上,从头凉到了脚。
她万未料到,在这封妃的大喜之日,陛下竟出言警告她,提醒她,即便已晋升为妃子,她亦需如往日般低调行事,不可生事。
这无异于将她的脸面践踏于脚下,让她在欢喜之余,心头涌上一股难言的苦涩。
孙氏内心悲愤交加,却也不敢丝毫表露出来,只强挤出一丝笑容。
“臣妾定当谨遵圣谕!”
第91章
福顺这才把圣旨交给她,笑呵呵道:“恭喜定妃娘娘。陛下之言,娘娘铭记于心便可,想来陛下或是听闻了您的某些传闻,故而稍作提醒。往后,娘娘须得更加谨言慎行才是!娘娘,您说是吧?”
孙氏心惊,她虽心底有怨,但也不曾做过什么,陛下这是......?!
眼下,听她也能胡乱应道:“是,是。多谢福公公提点,本宫谨记陛下教诲。”
福顺微微点了点头,道:“定妃娘娘客气,娘娘可以安排收拾行装了,后日宫里会派人来接您进宫。娘娘,您忙,那,咱家告辞了。”
离了孙氏的院子,福顺直奔昭云堂。
福顺一路畅通无阻地来进了昭云堂。
与孙氏院中的热闹景象不同,昭云堂此刻一片死寂,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自打两个孩子被接进宫后,林氏便如同丢了魂魄一般,整日浑浑噩噩,不言不语。
院子里的下人们也个个面带菜色,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祸事就降临到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