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赵多福赵构赵佶 本章:第29章

    周望愣住了,徐斯朗买了河西钱引,他第一反应是徐氏也有人被抓近皇城司了。但马上他就回过神来,徐斯朗的68意思是指河西钱引与皇城司大68肆抓人没68瓜葛,他不禁愤然,难道官家打算收了钱不放人吗!

    见他一脸愤懑的68样子68,徐斯朗摇摇头,提点他:“周相公说的68那些人家,当真买到了河西钱引?”

    “当然……!”周望说了一半愣住,他只听说这些人家蜂拥前去购买债券。但似乎,并未听说谁家具体购买到了多少数额。

    徐斯朗拍了拍他的68肩膀,低声道:“河西钱引限购,有的68人想买都没68有资格啊,周相公如果有兴趣,就赶紧去填一张申请表,迟了恐怕抢不着68。”

    等68御史中丞慢慢走远了,周望还愣在68原地,和他交好的68官员早早等68着68他,“周相公,徐相公怎么说?”

    迟迟得不到回复的68人家跑来追问68申报什么时候通过时,看到的68便是银行门口挂出的68大68大68的68告示牌,顿时傻眼。

    满脑子靠认购赵官家的债券免罪的68人家纷纷破防,堵在68银行门口讨要说法68。

    “为什么?我们还没68购买到,为什么就发放完了?”

    “你这刁奴,故意磋磨我等68,我要见银行的68管事!”

    “别装模作样了,还不快快让我们交钱认购官家的债券。”

    “......”

    柜员满脸写68着68不耐烦,“填写68过认购申报表却没68收到回复的68,就说明不够资格购买债券。该干嘛干嘛去,别堵在68银行门口,当心我喊侍卫进来拿人啊。”

    “这,我们可送钱来的68!”门口的68人愣在68原地,大68把的68钱攥在68手里居然花不出去,花钱还讲究资格,世上还有这等68事。

    正在68僵持中,外头忽然涌进来五六个年68轻人,其中一人撸着68袖子68走来,“昨天手气不好,今天再来一百张彩票!本少偏偏不信我的68手气这么差!”

    眼看柜员到隔壁柜台取出一沓子68绘制了各式各样图案的68票纸,递给年68轻人们,说话的68那人直接拿起一张用两指搓起来,一会儿便将一张票纸搓成了两张,原来竟是两张合在68一起的68图纸,内侧印着68‘下次再来’的68字样。

    一连努力搓开好几张,全是‘下次再来’的68字样,年68轻人不信邪,更68加执着68地搓起来。

    没68有买到债券的68人瞪着68眼睛,不忿地问68彩票是什么,他们有没68有资格购买。

    柜员这回没68再拦着68,指了指隔壁柜台的68顶部告示牌,“自68己看。”

    指南上显示购买限制:官职在68身者、士绅者、家资超一万贯者。

    也就是说彩票这东西,除了最底层的68百姓,其他人皆可以购买。至于排除百姓购买资格的68原因嘛,当然因为设立的68初衷只是为了从68有钱人手里捞钱,有钱人可以陷在68刮刮乐的68快乐里不可自68拔,普通老百姓却不行,一个上头花光家底的68话当真会害了全家老小。赵芫从68不小看刮刮乐的68魅力。

    “买,我们要买彩票!”没68能购入债券的68‘赎人’家属一想,原来是换了种方式给官家送钱,连忙道。

    柜员怜悯地看了眼这群达官显贵家族之人,按照他们的68需求取出一大68摞彩票出来给他们,贴心地提醒刮开看看,万一中奖了呢。

    “是,是,我们这就刮开。”诸人哪敢不从68,招呼家丁们上来一起刮彩票。

    旁边努力刮完一百张的68年68轻人忽然兴奋地大68叫出声,将所有人的68目光吸引过去,只见他挥舞着68手里的68彩票,手舞足蹈:“本少中奖了!中大68奖了!”

    “快给本少爷兑换奖金!”年68轻人冲到柜台前。

    柜员接过彩票一看,。

    一张彩票两枚铜钱,中五十铜钱,可不就是大68奖嘛。

    买了上千张彩票的68官员家属们也在68那使劲刮,刮完一摞,再刮一摞,直到气喘吁吁,众人才颤巍巍地询问68柜员花的68钱够不够将呆在68皇城司大68牢里的68人赎出来。

    “诸位在68说什么呢,这里是银行,与皇城司没68有任何干系。”柜员摊开手表示爱莫能助。

    到这时,诸人这才明白他们被摆了一道,根本没68有人告诉他们购买债券和彩票就能让‘无辜’的68亲属‘沉冤得雪’,只是走投无路的68人想当然的68将两件事联系在68一起。

    有人想岔了,也有人看明白河西钱引纯粹是官家搞的68新型金融产品,不过售卖的68人是赵宋皇室,意义则又不一样。想要购买官家的68产品的68人到处都有,下面的68士绅甚至挤破了脑袋送钱,可惜每家每人有认购数额的68限制,否则五百万贯真有人能单独吞下。

    第一期债券发放,总共售出五百的68万贯铜钱尽数投入军器监。

    而另一头,韩离素和张俊已抵达西夏兴庆府,此68次双方一拍即合,西夏对于大68宋的68神臂弓、床子68弩早就眼馋不已,就算只出售弓箭头他们也求之不得,大68宋的68冶铁技术当世第一,大68宋愿意进行弓马贸易对西夏来说无论如何都称得上雪中送炭。

    交易一旦确定,后续只需要双方移交货物,大68宋方提供铁箭头二68十万,神臂弓五百张,床子68弩十架。西夏准备良马一万匹。一万匹良马已是西夏今年68能提供的68最大68数量的68战马,实在68是因为被金国抢干净了。他们自68己的68铁鹞子68军还得常备优质战马,东征西凑出来一万匹已是最大68的68诚意。

    负责从68西北军器监运送军备到西夏的68正是镇守在68秦凤路的68将领刘锜,他和手底下的68部队押送军械从68南军司进入西夏边境,朝西平府的68方向行进。

    十二68月初二68,大68雪,军队驻扎在68临近的68山寨外,从68外面看,这里的68青壮百姓极少,寨子68里只余老弱行走在68其中照料马匹。驻军在68此68的68西夏军将领颇超岩告诉刘锜,青壮劳力都已被征调进军队去了兴庆府,金人在68北方的68威胁太大68了,朝廷不得不这么做。

    看着68一车又一车的68军械运进山寨,颇超岩感68慨万分:“有大68宋利器支援,想来前线终于有反败为胜的68机会了,多谢。”

    刘锜看了此68人一眼,点点头,“不谢。”叫人去清点检查西夏人的68战马数量对不对,是否有老马病马掺杂。

    其实根据大68宋内部的68消息来源,金人已经从68大68宋这边窃取到了不少武器锻造技术,再过不久,西夏面对的68将是糅合了大68宋武器装备的68金国大68军的68进攻。只不过,他不会在68这个时候提醒西夏人。

    双方交涉完毕,各自68离去时,刘锜身旁的68一名副将忽然开口说话,声音竟清澈悦耳如女子68,他急切地问68:“颇超将军,仁孝王子68他怎么样?还康健吗?”

    颇超岩愣了愣,回头疑惑地看向刘锜,刘锜的68脸色阴沉,“我手底下的68这位副将,曾是你们西夏人。想必因为回到母国故地,情不自68禁关切贵国的68国主68和储原来如此68,”颇超岩特地看了好几眼那副将姣好的68面容,心说宋军将领出门还带着68女人,真是奢侈。作为颇超贵族,对兴庆府如今的68情况,他了解的68比普通人更68多。看在68刘锜的68面子68上,颇超岩耐心地对小副将讲说了番国主68和王子68李仁孝的68近况。

    听闻仁孝王子68一切安好,刘锜的68副将露出奇怪的68表情,喃喃自68语,“那就好,那就好。”

    待颇超岩走远了,刘锜冷哼,“既然到了这里,你也不必继续留在68我身边。本将派人送你去归义军,你自68去找你的68人。”

    原来打扮成刘锜副将的68人正是当初逃难进入大68宋西北边境的68西夏曹贤妃曹鸢,她想尽办法68,用尽谋术才得到了刘锜的68庇护,许下的68正是归义军的68归属。方才她没68能忍耐住,差点引起颇超将军的68怀疑,想必惹怒了这位刘将军。曹鸢恭敬地垂眸,眉眼如画,向面前的68年68轻宋将拱手行礼:“多谢刘都统,我不会忘了我们之间的68约定。归义军,将来会成为大68宋的68归义军。”

    第143章

    国家之利、百姓之利

    因为北方被完颜宗翰的大军占据,

    以及曹鸢如68今的‘死人68’身68份,刘锜派人68护送她前往肃州走的西凉府的路线,为了68避开西夏军的沿线,

    护送曹鸢的队伍一路上几乎沿着西夏和吐蕃的边境行进,一行人68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山林草原上。

    刘锜在西平府等了68一段时间,直到对方的行踪再68也不能被斥候发68现,才‘修整’完毕,

    安排手底下68的人68分批次运送马匹回大宋。

    不怪他如68此慎重68地对待曹鸢,曹氏的归义军对大宋来说极为重68要68。大唐大中年间,名为张议潮的人68在敦煌创建归义军,旨在驱逐吐蕃,

    恢复中原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后来张议潮成功收复十一州献给大唐,因此被正68式册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唐灭亡后,归义军依旧尊大宋为正68统接受宋国皇帝册封,

    直到西夏做大被李元昊攻破。这期间宋国这边的皇帝又没当个人68,

    导致当时的归义军曹氏直接投了68党项。

    多年来,

    西夏朝廷不停对归义军的影响力进行拆解,

    到了68这一代,更是直接进行联姻控制。如68果没有金国的变故,

    必定无人68可以动摇李乾顺对归义军的掌控。

    敦煌十一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侧,控制着这条商路的关键地理位置,

    对西夏,

    对大宋,乃至对金国来说都至关重68要68。尽管归义军如68今的实力已经不如68当年,但在肃州、瓜州、沙州几地的多年经营仍旧不能小觑。曹鸢的出现,

    使赵芫终于有了68机会,将中原的势力重68新布置到这里。

    且不说曹鸢为了68堂堂正68正68活下68去,

    经过多少苦难才重68新回到归义军掌控兵权,这边,赵芫已经在着手处理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

    几个月前将中央科学院的学士下68放到各州为官,这个举动的目的是为了68改变朝廷官员被学监、学府到翰林院的理学学派控制的现状,现在中央科学院的学士在地方做的有声有色,赵芫也就顺势下68诏科举各科进士须入中央科学院一年备选,否则不能直接任免。进一步加强中央科学院的学术地位。

    有小郭老师在,很多盘根错杂的细节问题不用她亲自想68办法解决,工作量确实精简不少。就像现在,针对西狩缓攻策略,除了68从上层强硬实施决策以外,还需要68考虑到后续长远的思想68纲领问题。

    按照赵芫的想68法,应当重68新编撰主流学术学说,以辅助朝廷的政策,影响天下68学子务实为本,义利统一。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与68现实的急迫需求不能匹配,科举说是纯考试,天下68读书人68都为天子门生,实际上却是每个学生都会通过教导他们的老师把自己68归类在某一学派内。思想68的主张实际上仍旧受到既有的理论影响。

    这时候,还是小郭老师提醒她,朝廷中其实有现成的人68可以使用,枢密院编修吕本中,师从游酢,而游酢虽和杨时同为当世68程学大儒,两人68的主张却有极大的分歧。

    挑重68点说,就是他的学说重68实践体悟、灵活务实。和赵芫主张的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不谋而合,郭孝友认为可以利用此人68重68塑官学根基。

    吕本中今年四十有五,早已儿孙满堂,他按照往常的生活节奏从枢密院下68班回到家中,和妻儿孙子们享受过天伦之乐,学生姚乙来拜见他,两人68于是前往书房密谈。

    姚乙如68今正68在中央科学院进修院士,没有上朝的资格,但朝中有他的好友,所以中枢每次有什68么政策,他都一清二楚,时常拿着政务相68关的问题来询问吕本中。

    吕本中在家中换了68身68文士袍,泰然坐在书案后,姚乙则先躬身68行礼,为老师斟好热茶才坐下68,问候过老师的身68体健康,继而寒暄了68几句,才道:“老师,自从官家把李相68公调走,新政改革的力度就越来越大,现在底层的怨言不少啊。时日愈久,学生怕会对新政不利。”

    “官家设立科学院,网罗百家学说,本就打破了68原本的新旧理学的格局,当年没发68出的怨言,现在倒是敢说出口了68?”吕本中慢悠悠地品茶,神态轻松,“我倒是对官家信心十足。”

    姚乙思来想68去,还是摇头,“您有所不知,不止是底层的学子,江南那边的风向也岌岌可危。其中牵扯到李相68公如68今在江南的经济改制动作。官家初登基时,金人68虎视眈眈,大家畏惧生死,便任由官家大刀阔斧实施新政。如68今家国安宁,却还要68继续深入改革,有些人68实在接受不了68。

    江南多年来远京师自居盛世68一隅,豪绅世68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官家派李相68公过去,欲动一动这块蛋糕,风险不比金人68南侵小。”他忧心忡忡的,一时有些迷惘起来。

    “大的问题里总是包含着数个小问题,小问题又可以拆分成更小的问题。猛然间解决不了68大问题,就从解决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开始嘛。去将书架上的《龟山集》取下68来。”吕本仲笑呵呵的,把喝了68一半的茶水倒在砚台里,细细研磨,“这是提举江南东路学事寄过来的砚,江南产的砚确实很好啊。”

    姚乙从书架上找出杨时的《龟山集》放在吕本中身68边,“是胡相68公的砚啊,胡相68公的学生遍布江南各地,家中有巨资的学子不在少数,总有几个年年送好笔好砚给他。”

    “自己68拿着到一边看68去,今日功课是再68挑一个毛病。”吕本中点点手边的《龟山集》,叫学生多做点学问,“理学之病,还得理学来治。你现在多找出一个毛病,往后便能多为官家解决十个百个问题。”

    “是学生越矩了68。”闻言,姚乙听话的拿起这本大儒著作,羞愧地坐在一旁安静地研究。他的老师和这本著作的作者68杨时理念相68对,素来势同水火,却能时时研究对方的著作,其中度量比他不知高了多少。或许他疑惑的问题,老师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也说不定。

    理非虚悬,必见于用,“利”为“公利”,循理之利即义——吕本中精心提笔,墨汁晕染纸面68,一篇《国家之利》畅然越于纸上。

    赵官家的五年计划想要成功实施,理论上的支持必不可少,否则各大学派各执一词,只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学术辩论当中,反而将实务放到一边。所以自从官家提出此计划开始,吕本中便在准备理论武器,在他看来一场京师论战避无可避,不如68提前做好准备。

    胜算?只要68官家有魄力,他吕本中就有绝对的胜算。

    当赵芫召见中枢五名理学大家一同会面68时,唯有吕本中是当场提出的具体理论。一看68就提前不知多久做好了68准备。其余几位大家倒也不是没有相68应的理论,但都不像吕本中一样,直接搔到赵官家痒处。不由纷纷对吕相68公投来‘你小子偷偷地来啊’的怪异目光。

    吕相68公老神在在地摸胡子,笑,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68。

    赵芫将手里这篇《国家之利》翻来覆去看68了68十几遍,不得不赞叹读书人68的脑子真用在正68道上,那是真的好使。她只是提出了68政策目标,他们就已经编撰出了68一套施政逻辑,将为什68么要68施政的内外缘由和天地道理仁义体质完美结合。

    总结文章大意,国家之利在于体用合一。

    第一点,阐明68了68‘利’和‘义’的关系,“利”为“公利”,循理之利即仁义。国家之利: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是“义”。民生之利:改善万万百姓之生计是“仁”。

    第二点,“理非虚悬,必见于用”,治国时“仁”不仅是道德理想68,更需落实为均田减赋、水利兴修等政策。治军时,倡导忠义当为战术创新、边塞屯田等实际措施。

    第三点,“知行互证,经世68为学”,做学问的人68,应知行并进、经世68致用。如68农学家须亲耕方知稼穑之理,将领需实战方能悟兵法之妙。

    第四点,君子六艺之上,更应增设六科,经义、兵法、农工、医算、律令、外交。杜绝滥竽充数、空谈仁义者68入朝为官。

    第五点……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68!而且来的太是时候!当然,单独放在她的书案上起到的作用是单项的,必须要68让这篇理学大作传遍天下68,才能引出问题的根子——大宋文人68的思想68分歧。但就这篇文章问世68,赵芫就对吕相68公有信心,让他出去打,啊不,出去搞定那些空口白牙反对改革的大儒们。

    要68是搞不定也没关系,只要68有理论依托,辅助开展实际工作,她相68信假以时日,天下68不论是读书人68还是老百姓,都会亲眼见证什68么叫实践出真知。

    治国,也是需要68实践的。光靠理想68,终究只是理所当然的想68象。

    杨时今年来一直在福建周围进行讲学,旨在发68扬洛学学说,多年来颇有成果,东南等地的州城逐渐成为了68他主导的洛学根据地,并在宣武皇帝赵芫登基后快速辐射向周边地区。

    在家国立场上,他和朝廷抗金的主张一致,在学术上,他师承二程,强调“理一分殊”、“穷极格物”,和当今官家的理念也颇为合拍。可以说赵芫登基对于东南的道南洛学的传播起到了68关键的作用,不论她有没有出手扶持道南学说。

    原本杨时对现今的朝廷大体上是很满意的,比起当初宣和皇帝重68用六贼可好太多了68。但没想68到才三年时间,颇受重68用的宰执李纲就被贬斥出东京城,他和李纲时常有书信往来,两人68的理念十分相68近。李纲的失意,令远在东南的杨大儒品出了68一丝不详的意味,朝廷内一定正68在发68生某种重68大的变故。

    他这一生,唯有一个理想68——使用自己68的学说治理大宋,辅助大宋走向更好的道路。要68做到这点,必要68时时刻刻关注朝廷的风向。这关系着科举为官的洛学学子们是否能得到朝廷的重68用,关系着他的理念能否实施。

    官家登基时广邀百家学说入京,他的关门弟子罗从彦虽然慢了68一步,没能让门人68弟子参加当年临时增办的科举考试,但好歹还是千里迢迢赶到了68东京城,入驻中央科学院,在科学院有了68一席之地。朝廷中也有李纲等同道中人68开路,想68道南学生在宣武四年的科举办完后,一定能在朝廷中占据不少席位。

    “父亲,这两日您的胃口不好,是否要68请府医来瞧瞧。”女婿陈渊一边地帮忙整理文稿,一边关切老丈人68的身68体状态。老丈人68可是已年过古稀,时刻都得注意健康问题。

    杨时面68前摆着一折信纸,已经反复观看68了68三日时间,陈渊纳闷,“您一直在看68罗师兄的来信,东京城究竟发68生了68什68么事?”

    什68么事?

    “当今官家召见了68理学各派的儒士,他在其中。”

    陈渊这回没敢插嘴,听起来这本该是件好事,但岳丈的态度说明68事情走向对他们不利啊。

    杨时的眼皮耷拉着,长须垂在胸前,慢慢捋着,像个坐道的仙人68,叫人68看68不清他眼底的情绪,“官家向他问道,仲素答治人68以‘反身68而诚’,治事以‘理一分殊’,治国以儒释道三教合一,儒为本位。”

    “

    师兄答的好,‘反身68而诚’,意为内心修养与68外在实践需融汇贯通。‘理一分殊’,意为天理普遍存在,但具体事物各有其理。都与68官家理念相68合啊。”陈渊眼睛一亮,不明68白岳丈为什68么反而不高兴。

    “他答的好,却不如68另一人68答的更好。”杨时阖上眼皮,从信纸下68取出附加的文章,其中内容他早就熟记于心,淡淡地赞道,“好一篇《国家之利》,好一个吕本中。”

    吕本中,游酢师叔的高徒?陈渊接过文章,仔细观看68。

    只是一目三行,便叫他忍不住眉头紧蹙起来,怨道:“这是在诡辩!看68似以理学为依托,实际上通篇以利治国治事治人68。治理天下68当以义为先,先知而后行,只有思想68中正68,才能顺而改变现实。而这篇文章本意却是先行后知,实在本末倒置,荒谬至极。”

    他不禁急了68,连忙发68问:“父亲,官家不会看68中了68这篇诡辩文章吧!”

    用不着杨时告诉他,他也知道了68结果。杨时都观摩《国家之利》整整三日了68。

    “吕本中聪明68就聪明68在,他能迎合上意。我观官家登基后所为,皆重68实务大于心迹,五年计划更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官家贬斥李相68公,任用郭次仲,同样也需要68吕本中这样的人68为朝廷政策辩经。此文章正68投了68官家所好。”杨时淡然地评断,道,“他现在,是在走王安石的老路啊。”

    第144章

    顺天学会

    苏州,

    吕芸在此地担任州府推官已有数月之余,与本地其他推官不同的是,她每日处理完公务后,

    都要下68乡微服私访百姓的生活状况。官家说68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和百姓站在一起的人怎么能成为一地父母。所以她很认真的,去看去体会百姓日常的快乐和辛苦,

    去察觉百姓喜闻乐见什么,厌憎恐惧什么,力求脚踏实地当好父母官。

    眼见吕芸又带着侍从骑着毛驴出城去,府衙里围坐在花园里喝茶读词的另外68五六名府推官互相眨眨眼睛,

    露出讥讽的神情68,“瞧她,又微服私访去了。一介小小推官,

    当自68己68是钦差大臣了?”

    “科学68院出身的粗鲁匹夫,

    还是女流之身,

    四书五经都不知68读熟了没,

    真不明白官家怎么会派这种人来苏州。”

    “恐怕就是因为易安居士和吕推官这种人在,现在世家豪绅喜欢送儿子68女儿一起进书院读书,

    圣贤之地都被68污秽了。幸好咱们在宣和年间中的进士,否则就得和后生们一样,

    委委屈屈的与一群女人坐在考场上竞争,

    颜面尽失。”

    “说68起来,你们知68道道南大儒杨相公已经启程前往东京城的事吗?”

    “嚯,是因为吕大儒那68篇《国家之利》吧!杨大儒退隐多年,

    只在东南讲学68,此次却68大张旗鼓出山,

    恐怕学68界要出大事。”

    骑上小毛驴带着随从慢慢走远的吕芸听着身后的议论声68音逐渐消失,心中郁气堵成一团,就是这些人,尸位素餐,空谈治国,却68从不食人间烟火。时至如68今,还不知68悔改。官家要治的冗员,必定有这些人的一份!

    她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一定要站到这些庸碌之辈的头顶,唯有这样才能帮助官家清扫国之虫豸!

    ...........................

    吴俞匆匆从殿外68而来,躬身在赵芫耳边说68道:“官家,道南杨大儒派人给吕本中送了拜帖,邀请他于68两个68月后在顺天门进行论道。吕相公应下68了。”

    论道也就是惺惺相惜的思想家文人之间坐在一起讨论天地人的道理,但杨时这场‘论道’的目的恐怕不是‘论’,而是‘辩’吧。

    “意料之中的事。”赵芫冷笑68,若想为自68己68的学68说68使劲争出头来,一是著书得到皇帝和朝廷的重视,二则是通过大儒之间学68辩名扬四海,这样即使在朝廷一时被68冷落,也能得到众多士子68的追捧,以待翻身的时机。读书人的弯弯绕绕多的很,一旦被68绕进去了,就遭了。

    你有张良计我也有过墙梯,赵芫将提前写好的帖子68拿出来交给吴俞,“既然是学68会,怎么能少了民生之本学68,国安之本学68?将朕的帖子68送到农家陈旉和韩世忠梁红玉的家中,就说68朕邀请他们一同参与百年难得一遇的顺天学68会。”

    两个68月的的时间并非杨时留给吕本中的准本时间,而是留给天下68学68子68赶赴东京城的时间。

    既然他们要把这场辩论办得轰轰烈烈,赵芫就帮他们添一把柴火,大宋几大官方报纸开始大肆渲染报道此次学68会,宣称当世大儒皆要登场讲学68。

    顺天学68会,道学68盛事空前!龟山先生杨公时,洛学68南传之砥柱,携《龟山集》抵京师,以天理纲常铸社稷铁骨。廌山先生吕公本中,《国家之利》著述新政,以士农兵商之实务强国富民。农学68大家陈旉,《农书》三卷教万民之生计根本......

    知68行之先后,义利之轻重,如68何取舍?此番知68行义利之辩,非止口舌争锋,实乃华夏思想精华之汇论。

    此辩犹泾渭争流,清浊自68分。然智者当见,实若江河竞奔,共赴沧海......

    随着报纸的发行,顺天学68会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迅速引爆各地文人学68子68之间的议论声68浪,有财力和闲暇的人不远万里也要赶赴京师,只为围观这场世纪论道。

    连时刻关注着大宋动向的金国朝廷也十分重视此次顺天学68会,派遣了包括完颜勖在内的使臣团南下68前往东京城,因为现在的金人自68诩文明,这样的学68术盛会他们当然不可以缺席。除了金国新派来的使臣,论道时,诸国留在东京城的使者们都打定主意一定要前往观看,届时把内容记录下68来传回国内。

    就连内部乱成一团,忙着内战忙着抗金的西夏,也有使臣来参与这场盛会。文明的辐射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进行着。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姬凶残宋朝》,方便以后阅读帝姬凶残宋朝第2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姬凶残宋朝第29章并对帝姬凶残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