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氏却摇头道:“虽然他们见不到我,可外头的人却总会听说些蛛丝蚂迹的。我早就不在意了,却不愿连累你们被人闲话。再说……府里人多嘴杂,要是被人发现实情……岂不是为你们添麻烦么?”
佟氏怔了怔:“这……不会吧?如今是大嫂子当家,她不会说什么的。”张保却道:“你这么说却也有道理,只是住到房山那边,也难保那些人不会找上门去。”
小刘氏忙道:“就算找上门,那里的仆役都是自己人,就算他们在门前闹,也不怕府里其他人知道了。”
佟氏低着头盘算,张保想了想,当即就下了决定:“那就这样吧。你住过去也好,那里有山有水有田,用的又都是自己人,比在府里要舒心些。等过两日王二回来,我交待他去整理你住的院子。”
小刘氏欣喜地站起身来道谢,佟氏似乎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没开口。
不过这件事一定,却又有了别的问题。端宁道:“原本我们家只是打算在房山与京城两地轮着住,管家跟着跑就是了,可如今姨娘要长住那边,就要单独任命一位管事。如今王二负责宅院整修的大小事宜,以后是不是让他继续管下去?咱们院里总共三个管事,原本是各有司职的,这下有些乱了,总要重新安排一番才好。”
佟氏忙道:“端儿这话很是,是我考虑不周。”她转向张保,问:“夫君可有什么主意?王二素日是跟你们出门的,可要找人顶上他的位子?”
张保沉吟片刻,便说:“就让他暂时管着房山宅子的事务,长福继续总管全局,周四林负责库房与月钱,出门的事,就让长贵领着吧。回头我们再细细想一个章程。要知道,往后我们有了两个住处,许多人事都要重新安排过了。”
佟氏笑着点头称是。
……
端宁一早去了国子监,淑宁便留在家中陪伴母亲。佟氏拿出院中男女仆役的花名册,重新安排各人的位子,时不时地,便问女儿某个仆役性情为人,以及适合什么职位。
临近中午,淑宁听到丫环报告端宁回来了,便拿起新给哥哥做的一条腰带,前往院门相迎,冷不妨见端宁一头撞进来,脸色有些难看,忙问:“哥哥,你怎么了?”
不等端宁回答,便听得前头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女声:“端宁!你别跑啊!”
第114章
孽缘
淑宁闻声看去,只见来了一个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女孩子,穿着紫红色的蒙古袍,全身衣饰华贵非常,头上戴的帽子垂有许多珍珠宝石,长得挺漂亮的,只是面上有些傲色,略略破坏了她的美貌。
这谁啊?淑宁转念一想,莫非是昨天绿婵说的那位蒙古格格?
还不等她开问,那女孩子先开口了:“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看了眼她手中的腰带,双眉一吊:“难不成你也是来缠着端宁哥哥的人?真不要脸!他才不会用你们做的东西呢!”
莫名其妙!这小姑娘以为她自己是谁啊?!淑宁心下恼火,脸色一沉,就转过头对端宁说:“哥哥,这是哪家的小姐,怎的如此无礼?”
“放肆!”那蒙古小女孩的身后突然冒出一个男孩子,看着似乎跟端宁差不多大,瘦脸小眼,“这位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郡主,不得无礼!”端宁听后生气了:“玉成!这是我妹妹,你怎么能这样说话?!”那玉成缩了一下,嚅嚅道:“我……我只是在说实话么,她怎么能骂格格……”
那女孩子缓和了脸色,对淑宁微扬着下巴道:“原来你是端宁的妹妹,那倒罢了,我也不计较你冲撞我的话,让一边去,我要和你哥哥说话。”
开什么玩笑?!淑宁挑挑眉,道:“这位格格突然闯进我家内院,还对着我兄妹二人大呼小叫,不知所为何来?而且,你这样穿红着绿地来到我们家,是什么意思?”
那女孩瞧瞧自己的衣裳,道:“我这样穿怎么了?我要跟你哥哥说话,你插什么嘴?”说罢不理淑宁,转过头去径自对端宁说:“你怎么一个劲儿地跑?难道没听到我叫你么?你回京城这么久了,也不来找我,我快要回科尔沁去了,所以今天特地穿得漂漂亮亮地来见你,你就没什么话对我说么?”还笑着展示了一下身上的华服。
淑宁心下暗自腹诽:这两天净遇着小白了,这蒙古格格是怎么回事啊?
端宁板着个脸,从牙缝里挤出了声音:“娜丹珠格格,您还是早些回去吧,您这样追在我后头,实在有失体统。何况我家如今还在丧中呢,格格这样打扮了到我家来,实在不妥当。”
娜丹珠听了,皱皱眉:“你们这是什么规矩?我穿得漂漂亮亮地来见喜欢的人,有什么不对么?”玉成便在一旁谄笑着附和:“怎么会不对?格格穿这样很好看,人人都会喜欢。”
端宁脸都黑了:“玉成,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同窗?格格年纪小不知道礼仪,难道你也不知道么?你这样只会让我瞧不起!”然后转头对娜丹珠说:“格格,您爱打扮得如此华丽,就只管这样打扮,只是我们家正在居丧,只怕与您这身打扮有些格格不入,您还是早些回去吧。我要在家守制读书,不便出门访友。”
娜丹珠见端宁生气了,便扁扁嘴道:“好吧,你不喜欢我穿这样,那下次我就穿别的衣服来。只是你能出门上学,怎么就不来找我?连玉成帮我转送的扇袋,你也还回来了。我很难过啊。”
端宁听了更难过:“格格,我说过了,您年纪还小,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其实我与格格性情并不相投,我也不敢高攀,格格还是不要再做这种私相授受的事了,对您的闺誉有损。”
娜丹珠却不听:“喜欢就是喜欢,我才不管那些呢。我是科尔沁草原上第二漂亮的美人,除了我姐姐,就没人比得上我了,我喜欢你,你怎么还推三推四的?”她推了端宁一把,问:“你说,我哪里不好?让你一见我就要逃?”
“您……您年纪还小……”
“这算什么理由?我很快就会长大了,我姐姐只比我大两岁,再过三天就要嫁人了呢!”
“您……身份太高贵了,我不敢高攀!”
“这有什么关系?只要我喜欢,我父亲一定会答应的,到时候你跟我们回去,随便封个官就行了,你爱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谁会说你身份不高?”
端宁先前还只是头痛,现在却有些出离愤怒了。他也是功勋世家子弟,虽然比不上她身份尊贵,却还不至于要靠裙带关系上位,当下便冷了脸:“格格不必多说了,端宁无才无德,配不上格格,您请回吧。”然后便作了个揖,转头不理人了。
娜丹珠见他这样,也冷了脸:“你这是给我脸色看么?去年你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到南边去,回来了也不去找我,若不是我自个儿上门,你是不是要装作不认识我?连我离开都不来见一面?你以为我是什么人?你别给脸不要脸!!!”
眼看着就要吵起来了,淑宁心里开始紧张。虽然万分不待见这位郡主,很想大大骂一顿,但对方毕竟身份高贵,不好太过得罪。
不过她很快就松了口气,因为前往竹院的佟氏终于回来了。
佟氏打量了众人一眼,只那一眼,就大大冲淡了现场贲张的气氛:“这是怎么了?端宁淑宁,既然有客人来,怎么不把人请到屋里去坐?太失礼了。”
端宁与妹妹对视一眼,乖乖认错,然后很有礼貌地请娜丹珠和玉成进正屋奉茶。娜丹珠脑子没转过弯来:“你们这是做什么?突然摆出这副样子。”
佟氏淡淡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太过失礼了,格格不要见怪,过门都是客,请进屋喝杯茶吧?”然后又对玉成颌首示意。玉成轻轻劝了娜丹珠一句,她便疑惑地跟着走了进去。
佟氏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端庄高贵,但一言一行却又非常和蔼可亲,娜丹珠在她面前完全表现不出高傲样子来。端宁淑宁都恭恭敬敬地站在边上陪着,很谦虚地接受了母亲的教训,然后很有礼貌地听着母亲和娜丹珠的谈话。
佟氏先是拉扯了一大堆天气呀茶叶呀什么的,然后旁敲侧击起娜丹珠的家世背景,接着奉承了一下她的华丽衣饰,话风一转,便说起家中如今来往的客人都会穿素净颜色的衣裳来,然后又说到了她姐姐马上就要出嫁,娘家人出入居丧的人家,只怕不太吉利云云。直把娜丹珠忽悠得晕头转向,只觉得佟氏是世界上最亲切的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端宁虽然万分不愿意,还是在佟氏凌厉的目光下跟着她把娜丹珠与玉成送出府门。回到屋子后,他大大松了一口气,然后向母亲行了个大礼:“多谢额娘,如果额娘没回来,儿子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佟氏与淑宁相视一眼,后者便在偷笑。端宁疑惑不解,佟氏笑道:“是你妹妹悄悄叫人去请我回来的,不然你们在这院里闹,我隔了这么远,怎么可能知道?”端宁这才恍然大悟,又向妹妹道谢。
淑宁笑道:“以往哥哥总是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想不到也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我看了真好笑。”端宁恨恨地道:“哥哥都头痛死了,你还只顾着笑话我。”
他叹了口气,苦笑道:“其实刚刚认识时,娜丹珠不是这个样子的。去年春天,她父亲送她姐姐进京,为今年选秀做准备,她也跟来见见世面。我第一回见她,是在某位郡王的宴会上。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与别人都格格不入,怪可怜的。”
他看了淑宁一眼,接着道:“我见她与妹妹一般年纪,便一时心软,陪她坐了一会儿。她起初有些高傲,但后来变得很乖巧。我把她当作是小妹妹一般,常哄着她。没想到见了几次面,她就突然说喜欢我,以后要嫁给我。我只当是小女孩不懂事胡说的,结果她缠着我不放,我跟别的女子多说一句话,她便要生气,连我与朋友出门,她也要跟着来。我实在受不了,一听说阿玛与妹妹在广州受了伤,马上就离开了京城。”
淑宁听着大感同情,出身好,文武双全长得又帅,还对女孩子温柔体贴,怎么可能有女孩子不喜欢?虽然娜丹珠年纪小了点,不过在女子普遍早婚的年代,会有这种心思也不算稀奇了。
她眼珠子一转,打趣道:“原来哥哥到广州来,是为了避开这段孽缘,我还以为真是为了我和阿玛呢。”端宁笑骂:“你这小没良心的,我要避她,去保定庄子上住两天就行了,何必千里迢迢远赴广州?自然是为了你和阿玛!”说罢便要欺身上来捏她的鼻子,淑宁笑着躲开了。
佟氏制止了儿女的打闹,道:“方才听她说,她是现任科尔沁亲王的亲侄女?”端宁点点头:“她父亲是一位台吉,如今的科尔沁亲王并没有女儿,便让侄女儿来参选。”他有些醒悟了:“这么说,她姐姐恐怕是冲着皇宫来的,只是不知为何被指给了康亲王世子。”
淑宁一怔,忙道:“康亲王世子?肃家姐姐不就是嫁给他么?”佟氏道:“正是,你肃姐姐是做侧福晋,嫡福晋听说三天后就要过门了。”淑宁闻言有些担心:“肃姐姐不知会怎么样呢,这些年也没她的消息。”佟氏柔声道:“别担心,她们好歹是亲戚,不会有什么事的。”
不过她对于端宁的事有些担心:“今日虽然把这位蒙古格格劝走了,却不知以后会怎样。我看她的性情为人,实在不是端儿的良配,但若要拒绝,却怕会伤了她家的面子。再说,她姐姐嫁入康亲王府,那正是咱们家的旗主呢,光是看在老王爷的份上,就不能太过得罪他们家。”
淑宁想了想,却有了不同的见解:“照我说,不如直接请康亲王帮忙说项吧。我们家还在守孝,娜丹珠就衣着华丽的闯进门来,就算是草原上的女儿不拘小节,也太过分了。请他们家好好管束一下女儿吧?”
端宁冷笑:“他们会听么?娜丹珠在家很受宠的。”淑宁道:“她再受宠,家里人也会有盘算的。娜丹珠的姐姐,会提前一年多进京准备选秀,可见是十分重视的。如果真像哥哥说的那样,是冲着后宫来的,那她姐姐被指婚后,就只剩娜丹珠一人了。她们家怎么可能会把女儿嫁给哥哥呢?”
端宁听了若有所思。佟氏便道:“这件事我会和你们阿玛商量,你们就暂时不要再提了。端儿这几天就好生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横竖我们家还在守孝,就算有人要为你说亲,也要满了孝再说。”她顿了顿,笑了:“若这位格格再上门来,你们也别硬邦邦地顶回去,说话要懂得婉转,要有礼有节,知道么?”
端宁与淑宁对望一眼,笑着齐齐应是。
……
当晚佟氏对张保说起白天的事,张保皱起眉头:“真是孽缘!科尔沁的女人是能招惹的么?端儿怎么这么大意?”
佟氏柔声道:“儿子不过是见她年纪小,一时起了恻忍之心罢了,谁知道她会这样难缠呢?如今请夫君想个办法,替儿子了却这桩麻烦才好。我早就想好了儿媳妇的人选,可不愿意儿子娶这么一位刁蛮姑娘进门。”
张保笑笑:“其实淑宁说得有道理,科尔沁那边,只怕是打算再送人进宫去的。想来咱大清的后宫,向来是科尔沁女人的天下。可自从皇上登基后,除了早逝的那位慧妃娘娘,就再没有过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宫主位了,想必科尔沁的人心里也不是滋味吧?如今后位虚悬,他们定然也是心痒痒的,巴巴儿地送了位郡主来,结果却被指给别人。”
佟氏道:“那么说,他们一定不会把娜丹珠许给咱们儿子了?”张保摇摇头:“谁知道呢?如果皇上真想再封一位科尔沁的娘娘,直接下旨就行了,何必要经过选秀这一关?而且太后娘娘还提前出了京。如果科尔沁领悟到圣意,说不定就会为家里的格格另行择婿。”佟氏若有所思:“如果他们不甘心,就会在三年后再试一次……”
张保沉吟片刻,道:“我明天一早就去找大哥,请他求康亲王说项,就说我们在守孝期内,不便谈婚论嫁,然后让儿子到房山那边避几天,等椿泰世子的婚礼一过,人一走,自然就没事了。”
佟氏忙问:“那满服后又如何?”张保笑了:“到时候,咱们早一步给儿子定亲就是了,你不是早就有了人选了么?”佟氏笑了。
第二天,张保果然请了晋保去说情,晋保前一天晚上已得了信,一口答应。端宁则早早得了母亲示意,前往房山“监督”翻修宅子的工程,顺便“学学经济实务”。
哥哥不在,淑宁要一个人负责教两个弟弟的功课,又要向母亲学习家务管理,又要练习写字和女红,变得十分忙碌,好些天都没空到婉宁的院子去,只听说玉敏又来过两回,婉宁的绣工又进步了之类的话。
她的家务学习课程暂时告一段落后,佟氏对她说:“你外婆送来了几块料子,其中一块,我瞧着挺适合你大姐姐的,你给她送过去吧。”淑宁应了,拿着布料,又带上一个新做的荷包,往竹院方向走去。
刚走到竹院,却看到婉宁的小院外,站着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背对着自己,看向小院中。听闻声响,他转过头来,目光幽深,让淑宁看了一愣。
第115章
忽悠
这少年约摸十四五岁年纪,五官俊美,却给人一种温煦煦的感觉。他看到淑宁时,也愣了一愣。
淑宁觉得他有些眼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扫了一眼他腰间绣了龙纹的荷包,便猜这会不会是五阿哥。原来他已经从五台山回来了?对婉宁还是不死心么?
她端端正正福了一礼,问道:“不知阁下是哪一位?为何在二姐姐院前站立?”那少年微微一笑:“原来你就是淑宁。我是胤祺。”他转过头去,望着院中道:“我是来找你二姐姐的,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见我。”
果然是他啊,在佛家寺院里过了几个月,还是忘不了婉宁么?她再一次感叹:清穿女的魅力真是无敌啊,虽然只对某个人有效。
淑宁道:“此处乃是内院,五阿哥来作客,怎么不见从人相随?既然来了,为何不让人通报?院里的丫环,难道都不知道要如何待客么?”
五阿哥怔了怔,苦笑道:“以前来得多了,底下人都习惯了吧?婉宁不喜欢我带着许多人来,因此我把人都留在前头了。以前,她曾叫丫环们别让我进去,我也不敢造次。不过方才有一个丫环似乎是新来的,并不知情,就为我通报去了。希望婉宁不会责备她。”
正说着,月荷从里头出来了,看见淑宁,有些意外,但还是恭恭敬敬地对五阿哥道:“姑娘请您进屋奉茶。”五阿哥喜出望外,面上的郁色一扫而光,匆匆向淑宁点了点头,就急急进去了。
月荷看了淑宁一眼,垂下眼帘:“三姑娘怎么在这里?可是要进屋里寻我们姑娘么?”淑宁笑笑:“我是来找大姐姐说话,顺路经过而已。你回去吧。”然后转身往芳宁的屋子走去。
芳宁精神还好,刚刚诵完经,有兴致说几句闲话了。淑宁拿过来的料子,是浅蓝色的平纹绸,素雅厚密,芳宁很喜欢,笑着道谢后收下了。姐妹二人谈了些家长里短,淑宁还提起教两个弟弟功课时发生的趣事,引得芳宁轻笑不已。
淑宁便趁机道:“大姐姐若有空,也来帮帮我管教管教那两只猴儿吧?他们如今是越来越顽皮了,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芳宁停了笑,怔忡了一会儿,才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淑宁忙说:“姐姐什么事都不必做,只管对着他们念经,他们就不敢妄动了。那两只猴儿,最会看人下菜!”芳宁笑了笑。
淑宁知道这种事急不得,只能循序渐进,便慢慢地说起其他好笑的事,不再提起这个请求。芳宁也渐渐放松下来,说起最近生母病势好转,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脸上更是久久带笑。
正说着,却看到侍候芳宁的丫头引了俏云进来。淑宁芳宁都请她坐下,俏云摆摆手道:“我只是来传话的,姑娘们不必着忙。”然后对淑宁说:“我们姑娘请三姑娘过去呢,五阿哥和顺二爷都在。”
淑宁怔了怔,问道:“二哥怎么过来了?二姐姐有外客,怎么要请我过去?”俏云道:“是姑娘叫人回了大太太,把顺二爷请来作陪的,说是有男客来,她一个姑娘家陪着不太妥当。如今既有两位爷,说是再请了三姑娘过去,才算是男女人数相当呢。”
这是什么道理?又不是相亲,干嘛要男女人数相当?
慢着,婉宁别是在打某个主意吧?淑宁心中警铃大作。她可没忘记婉宁当年诡异的言行,万一是要给自己和某位数字军团成员拉纤作媒,她绝对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更何况,如今光临的那个数字,心里面装着的是婉宁?
正想着,芳宁在旁边开口了:“既然二妹妹请你去,你便走一遭吧,俏云姐姐亲自过来相请,别让她白跑一趟。”一句话引得俏云眉开眼笑:“多谢大姑娘抬举。”
淑宁微笑道:“只是来传话,何必劳动俏云姐姐亲自来?随便叫个小丫头来说一声就是了。”俏云顿了顿,笑道:“我是丫环,自然要做丫环该做的事。三姑娘快过去吧,只怕那边都等急了。”
淑宁问:“只请我一个么?怎么不请大姐姐?”俏云语塞,芳云淡淡地道:“她的朋友来,我一向是不去的,我如今也乏了,你只管去玩吧,不必顾虑我。”淑宁笑道:“难道大姐姐要赶我走不成?其实我本就是来送料子的,不过拉着姐姐说些闲话,好多喘口气,家里事情多着呢,如果回去晚了,额娘又要说我了。如今天色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然后便掉了头笑着对俏云说:“俏云姐姐来请,本不该辞的,只是我这就要回屋去帮着额娘料理家务了,请姐姐帮我向二姐姐告罪吧。”
俏云劝了几句,见淑宁虽然笑着,却没有改主意的意思,便也不再勉强。在她看来,自家姑娘接待皇子时请人作陪,本就是件奇异的事,居然还请另一位姑娘去,就更古怪了。
俏云刚走,淑宁就向芳宁告辞了,后者心中有数,也不出言相留。淑宁去了正屋,打算顺便向那拉氏请个安,谁知丫环说大太太到姑娘屋里去了,便也不多说什么,绕道后院回到了自家院落。
晚上,婉宁来到槐院,抱怨说特意让人请她都不去,淑宁便说:“家里事情多着呢,我总要替额娘分忧。何况你有男客,请二哥去陪是正经,我去做什么?”婉宁吱吱唔唔,半日才道:“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少年人,你就当多认识个朋友嘛,而且五阿哥人很好的,长得好看,人也和气,你多跟他相处一下,一定会觉得很愉快的。何况家里的事情再多,拖一拖也没什么,哪里就要赶在那么个把时辰里做完?”
淑宁道:“二姐姐这话糊涂,若是差不多人家的子弟,还可以以朋友相称,五阿哥乃是天家皇子,我又不象你,是自幼在一起玩的,怎么好随便结交?你瞧着四阿哥与咱们家沾亲带故的,我哥哥还跟他认识了好几年,平日里偶尔来往,也不曾忘了君臣礼数。更何况,我们如今比不得小时候,还是避嫌的好。”她顿了顿,瞥了婉宁一眼:“说起来,二姐姐从前不是对五阿哥不假辞色的么?怎么今儿请他进门不说,还说了这么一堆好话,二姐姐改了主意了?”
婉宁咬咬嘴唇,道:“你们不是说,不该对皇子太过无礼么?我反省了,他其实真的很好,只是我不喜欢罢了,所以对他很有礼貌。不过面对他时,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太尴尬了。如果不是有月荷在,我就只能坐着发呆呢。后来额娘和二哥来了,场面才好看些。但我的想法可一点都没变,只不过比以前懂事些,不再那么强硬罢了。我额娘也说我早该这么做的。”
淑宁微微一笑:“其实我们的额娘都很厉害,很有本事,我们该多向她们学学的。二姐姐可知道,今儿我额娘教了我许多管理仆役的窍门,我才知道原来这里头有那么多学问呢。”
婉宁一听,有了些兴趣,便追着问是什么窍门。淑宁便挑了些浅显的告诉了她,接着又把话题慢慢转到家中仆役的八卦趣事身上。婉宁谈得兴致勃勃,完全忘了最初的来意。
淑宁的心声:老妈亲传忽悠大法第一次实践活动,成功!!!
……
接下来的日子,就平平淡淡地度过了。端宁一直在房山住着没回来,倒是王二回来报告说屋子已经翻新好了,正在补种花草。因为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花匠,不必专门从京中雇人,预算成本大大降低了。省下来的银子,由端宁建议,得到张保与佟氏的同意后,给那边的几个房间装上了玻璃窗子。
小刘氏已经在收拾自己和儿子的行李,准备先一步搬过去。
佟氏打听得儿子一切都好,读书练武也很用功,便放下了心。她曾悄悄遣人去打听那位科尔沁台吉的事,据说他家大格格与康亲王世子的婚礼已经结束了,那台吉正打算带着小女儿回草原去,连日子都报上去了,但大女儿一再劝说,要他们留在京中过了冬天再走。台吉原本有些心动,但这时宫里已经下了旨,要为他举办专门的践别宴会,还说皇上会亲自送他们一程,便只好推辞了大女儿的好意,按原计划准备起程。
佟氏得知台吉一家离京的确切日子,松了一口气。为了避免再次碰见娜丹珠和玉成这位国子监的同学,端宁已经假借生病的名义错过了一次秋季演射,但若再错过十日一次的考课,就不太好了,天知道教授们会怎么想?佟氏派了人前往房山给端宁送信,要他在考课前一天再回京来。
本以为事情就此揭过去了,谁知,就在那位科尔沁台吉离京的前一天,娜丹珠和玉成再次来到了伯爵府。守门的人早得了佟氏的吩咐,只说四少爷不在家,把他们迎到花厅去,然后急报槐院。
张保和佟氏却都正好不在,一起往佟家去了。淑宁名义上的外婆最近有些小恙,他们特地前去探望。淑宁接了报,计上心来,交待贤宁好好练字,整理了一下衣服头发,便往花厅去了。
看到娜丹珠时,淑宁又呆了一呆。这位格格虽然没打扮得大红大绿的,只穿了一件宝蓝的袍子,头上身上的珠宝饰物却一样不少。她脚上蹬着羊皮长靴,手上拿着马鞭,看来是骑着马来的。
淑宁端端正正行了个礼,面带微笑地向娜丹珠问好:“不知格格芳驾降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娜丹珠皱皱眉:“上回还好好的,今天怎么说话这么酸?”
淑宁仍是微笑:“听说格格是来寻家兄的,可惜他如今不在京中,累您白跑一趟了,实在对不住。”
“不在?哼,是在躲我吧?”娜丹珠甩了甩手中的鞭子,“知道我明天要走,特地避开不想见我吧?”
淑宁“一脸惊讶”:“您明天要走么?我们都不知道呢,真是太可惜了,还以为你们会在京里过冬呢。”她摇着头叹息不已。
娜丹珠见她这样,脸色好看了些:“你们真不知道?”
“真不知道,我们家最近都关紧大门在家中安然守孝,外头的事都没怎么听说呢。格格怎么这么快就走?不多住些日子?”
娜丹珠跺着脚道:“你以为我不想么?我父亲死不肯答应罢了。”玉成有些尴尬地拉了拉她的袖子:“格格,台吉也是有苦衷的,你别再埋怨了。”
“什么苦衷?!”娜丹珠一瞪眼,“不就是那个老太婆过六十大寿么?她跟我们家有什么关系?我长这么大,只见过她四回罢了。她过生日,凭什么要我去?”
“格格!”玉成瞄了淑宁一眼,见她好像没注意,便小声对娜丹珠说:“那是大清的公主,你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说这种话。”
娜丹珠甩开他,径自生气。淑宁笑着劝道:“格格也不必难过,长辈过寿可是大事,六十大寿就更难得了。横竖来日方长,日后总有再见面的时候。”
“你哥哥不能回来么?现在去叫他,总能在我走前见一面吧?”
“格格怎么不早说呢?”淑宁一脸惋惜,“哥哥如今在外地,就算叫人去通知,一去一回都要两天功夫呢,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
娜丹珠万分郁闷:“都是父亲的错,他一直不许我出门,不然我早两天过来,不就能把端宁哥叫回来了么?”
哼哼,如果你早两天过来,她家老哥的所在就会变成要四天路程才能到达的地方了。
娜丹珠一肚子闷气无处发泄,看到淑宁端端庄庄站在那里对着自己微笑,又不好对她发火,便随手甩了几下鞭子,却正好扫到玉成的手臂,疼得他哎哟一声叫出来。她瞪了他一眼:“叫什么叫?这一点小伤也叫,你也配做我们科尔沁的后人?”然后狠狠地往地上又甩了一把鞭子,转身走了。
玉成满腹委屈,看向淑宁,却只见到对方冷冷地望着自己,怔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便匆匆作了个揖,告辞而去。
淑宁目送他的背影消失,觉得一点都不同情他。端宁的这个同窗,听说母亲也是科尔沁人,只是并非王族,家世也败落了。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他对娜丹珠一家十分巴结,甚至不惜出卖同学,但显然他的做法并未获得娜丹珠一家的好感,甚至受到了轻视。不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她不会施舍多余的同情心。
娜丹珠一家第二天离开了。佟氏一得到确切的消息,便叫人去通知儿子,这天离考课刚好只剩了两天。端宁轻轻松松地回到家中,享受了母亲和妹妹特地准备的好汤好菜,又再度投入了功课的复习当中。
而佟氏与淑宁,则开始为搬家做准备了。
第116章
别院(上)
由于不算是正式迁居,还会时不时回府来住,所以佟氏与淑宁只是收拾了几箱衣物与日常用具,并不曾带什么大家什。倒是佟氏留了个心眼,把那往日从广州带回来的东西,其中贵重轻便易搬运的,用几个半旧木箱装好,与其他行李一起堆了,由长福二嫫亲自押着,运往房山的别院去了。
倒是院中的仆役有些不好分派。长福二嫫自不用说,是要跟着去的,而王二两口子又新委了别院总管,长贵平日是跟着张保出门的,巧云生产过后,已当上了针线上的执事媳妇子,同样离不得。佟氏想了又想,又跟女儿商量了一番,权衡过后,便决定由周四林夫妻带着五六个男女仆役继续留在槐院照料诸事,其他人都跟过房山去。
这样的决定,固然是因为周四林夫妻都是老实本份的人,人也能干,其中周四林家的更是早在广州时便已成为佟氏的心腹之一,但从另一方面讲,佟氏也有要借重他们在伯爵府内庞大的关系网,想让他们充当耳目的意思。虽然是搬到别院单过,但毕竟还是府中的一员,对府里发生的事,不能太过不了解。
淑宁当然要把素馨、冬青和扣儿都带上,至于其他几个粗使的嬷嬷,就听佟氏安排了。
说起冬青,她刚来时,还有些拘束,她毕竟不比家生子,是一个人单在此地,过去也受过主人家打骂的。不过时间长了,她便发现新主人全家都还算和气,姑娘也不难侍候,每日里不过打些下手,其余时间都很自由,只是这院里的丫头媳妇子们都爱闲暇时做针线活,她也没悠闲到哪里去就是了。素馨与她很合得来,常常说起搬到房山去的事,她也不禁有些雀跃。
淑宁起初曾担心过素馨和父母分开会不开心,便问她是否想留下来,却不料素馨一点难过的心情都没有。她说:“姑娘多虑了,又不是不能见面了,时常还会回来的,何况别院那头还有花园什么的,听说有山有湖,可比在府里头好玩多了。”淑宁听了,也就不再鸡婆。
其实她的确是想太多了,家生子能与父母在一起当差的,并不多见,素馨其实已经很幸运。要知道,这府里还有很多年纪差不多的小丫环,是要长年与父母兄弟分开的,比如那拉氏房中的大丫头绿云,父母便是保定庄子上的管事之一,而自幼服侍媛宁、跟着她搬出府去的丫环素玉,父亲是伯爵府二门上的管事,母亲则是府后大厨房里的人,哥哥在管马棚,嫂子则是四房的浆洗上人,那叫一个天南地北。
安排好了自己的丫环,要带走的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淑宁很悠闲地等着佟氏决定起程的日子。不过佟氏要准备的事可没那么简单,只怕还要再耽搁几天,何况,她近日又有了另一件事要忙。
原来,是淑宁前些日子一时心血来潮,求母亲把辞了馆的蔡芝林先生请回来,继续教自己琴棋书画。佟氏答应了去打听蔡先生下落,却又起了另一个心思。
当年教端宁骑射功夫的成昆成师傅,从奉天回京后,继续在府里充任教习,但去年端宁去了广州,他便没了学生。因他为人耿直,做事不够圆滑,又再受到别人的排挤。他受不了闲气,便索性辞了去,在府外恁了两间屋子住着,凭着前些年积下的银子,又寻了些压镖之类的散活,过得倒还不错。有人给他做媒,娶了个寡妇,他婚后才发现妻子体弱多病,为了给她请大夫吃药,倒把积蓄都用尽了,只能搬到一处破落院子和二三十个人挤在一起。
张保一家回京后,曾打听到他的境遇不佳,想要请他回来。但成昆听说过去的对头还在,不肯答应,连张保命人送去的银子也不肯收。那人再三劝他,最终只留下了十来斤米面。端宁便暗中托虎子,以向师傅送节礼的名义,再送了些粮食和布匹过去,成昆才勉强能够度日。
佟氏想着贤宁年纪大了,小宝也快有九岁,总要请个师傅来教他们骑射,与其寻个陌生人,还不如找回端宁当年的师傅,更可靠些,便托人再去请。这一回,成昆听说是在别院教,便点了头,问过地址,先支了几两银,租了一辆小车,把妻子和行李物件一齐装了,径自往房山去。
佟氏听完回报,总算放下了一半心,而另一半,则是要为贤宁再请一位正式的先生。毕竟总靠父亲和哥哥姐姐教也不是长久之计,张保总有事要做,端宁自己有功课,而淑宁,明年就要满十三岁了,再过两年多就要选秀,差不多是时候开始做准备了。她虽然没指望女儿真的出人头地,做那人上人,但该学的还是要学。若是本身不够优秀,即使有好姻缘,也未必会轮到女儿头上。
佟氏的这番盘算,淑宁并不知晓,她虽然早知自己要参加下一届的选秀,却还没有真正放在心上。眼下,她正忙着应付前来探访的婉宁,一边和对方说话,一边想法子再把人忽悠走。
婉宁最近有点烦。她已经表现得很生疏有礼了,但五阿哥却还是隔天便来找她,偏偏又不像从前那样带其他人来,让她甚是失望。她几次想要跟三堂妹说五阿哥的好处,让对方渐渐对那块牛皮糖产生好感,却不知怎的,总是会谈到别的地方去。她深深为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与活跃的发散思维懊恼,几次都下定决心一定要谈出点成果来,却总是会被淑宁说起的某个话题吸引住,不自觉地关心起别的事,然后等到快要吃饭或是日落西山或是有人催她回房就寝时,才发现最初的来意还没有提,却又不得不走人了。
不过次数一多,她也开始有些察觉,甚至想要借撒娇的名头硬拖淑宁过去见五阿哥了,但三房将要搬往别院,母亲那拉氏总过槐院来问是否有能帮得上忙的事,又或者劝三婶佟氏迟几天再走,得知淑宁已经开始帮着料理家事,便总是拉着夸奖,害她没法下手。
后来,五阿哥快到十四岁生日了,开始为过了生日后是入军中历练还是入朝学习理事而作准备,便来得少了。婉宁见他不来,可能是想到无论选秀还是指婚,都是两年多以后的事,不必着急,也不再总缠着淑宁不放。
淑宁这才松了口气,真正要准备离府了。
正式动身那天,一大早的下了一场小雪,幸好路还能走。张保已经提前一天带人运送行李去了房山,今天是端宁护卫着母亲弟妹和几个随身丫环仆役过去。
淑宁穿着淡青缎面的连袖斗篷,头带同色的观音兜,暖暖和和、爽爽利利的,站在前院旁观佟氏与那拉氏、沈氏道别。那拉氏很是撒了几点热泪,沈氏面无表情,只是叫佟氏别忘了常与妯娌们联系,佟氏又是劝慰,又是保证的,那拉氏才破涕为笑,亲热地拉着她的手要她常回府里住。
淑宁看了有些无趣,见婉宁也是一副无聊的样子,好像有走过来的打算,便先一步走到芳宁身边,对她说:“我这一去,不过十来日就会回来的,大姐姐若有什么话与我说,只管写了信交给槐院的人,自然有人送给我,不然等我回来再聊也是一样的。天寒风冷,大姐姐多多保重身体。”
芳宁点点头,眼圈有些发红。她褪下手上的一串珠子,递给淑宁道:“我也没什么东西送你,这是我惯常带的香木珠,是托了高僧开过光的,能辟邪保平安。妹妹若不嫌弃,就拿了去吧。”淑宁笑道:“姐姐的心意,我怎么会嫌弃?”便收下那珠串,戴在手上。芳宁见了,眼中微微露出喜意。
婉宁踌躇片刻,便走了过来,只说了两句路上保重的话,就被那拉氏打断了。原来是众人一番送别,已过了大半个时辰,端宁提醒说,再不走就没法赶在午饭前到达了,那拉氏便催他们尽快上路。婉宁虽然有些可惜,但想想到底没什么要紧话,便不再多说,匆匆送了婶母与堂兄弟姐妹上车,离了伯爵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