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二嫫端哥儿小妞妞 本章:第38章

    婉宁连忙推了,找了个借口走人。淑宁这才悠悠闲地走回槐院去。

    第120章

    征兆

    虽然觉得很有面子,但顾及到那拉氏的感受,佟氏还是稍稍收敛了些,不再显摆女儿的本事,在一起理事时,虽然还是会偶尔问问女儿的意思,但基本上都是以妯娌三人的意见为准。

    淑宁这些天都听从佟氏的吩咐,多听多看,少说话。看了这三位太太的理家过程,她还真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平时有佟氏教导,但一个三四十口人的“小户”人家,和几百口人的大府比起来,事情当然没那么复杂,而且,如果把平时的家务管理比作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行政、人事和后勤工作的话,过年前后的家务,则更多的是公关了。

    这恰好是淑宁很不擅长的地方。以前听母亲管家,过年过节时给朋友或父亲的上司同僚送礼,其实都是小意思。这大家族进行公关活动,不但要注意不同品级、爵位、交情、关系的人家要送不同的礼,还要注意收礼的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某某国公家妻弱妾强,送礼时既要叫那个妾满意,但又要不能越过正妻去;再比如某两位大人与晋保关系差不多,但互相之间却有矛盾,给他们两家的礼绝不能让两人觉得厚此薄彼。诸如此类。

    淑宁觉得这太让人头痛了,她哪里记得住这么多户人家的情况,所以只能呆坐着,看总管吴新登很厉害地背着京中各府第的情况。她算是明白了,以前看着这位管家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其实本事大着呢,果然能坐上这种重要位置的人,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啊。

    佟氏大概也看出女儿不懂这些东西,皱了皱眉,想到她年纪还小呢,便不再勉强,让她先退下了。淑宁暗暗松了一口气,行过礼退了下来。

    婉宁则是昨天就跑了,那拉氏见她实在帮不上忙,也爽快地放人。

    淑宁正要回院里去,拐上小路前,想了想,便转到竹院去了。她在回来后的第二天便去看过芳宁,对方也很欢喜地接待了她,只是这些天她都发现芳宁似乎有心事,常常说着话就开始发呆,问她怎么了,也只说没事。

    但淑宁怎会看不出大堂姐有烦恼?只是陈姨娘虽然又病了,但已经好了许多,芳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过既然对方不愿意说,她也不去逼问,只是有时间便去陪着说说话,也好让芳宁宽宽心。

    快要走到竹院的时候,她发现有几个丫头躲在树丛后说悄悄话,似乎是芳宁的丫头在跟别人提起自家姑娘的心事,她心中一动,便坐在路旁的石椅上歇脚,旁边的一丛灌木遮住了她的身影,那些丫头就没发现。

    听着听着,淑宁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十一月底的时候,二堂嫂喜塔腊氏的娘家人来做客,曾经提到她家一个亲戚有意要续娶一房妻室,打听得芳宁的事情,知道姑娘实际上是清白的,人品也好,便想探探伯爵府的口风,若是愿意,一满了孝就来提亲。

    芳宁快要十七岁了,正是出嫁的时候,等守完孝,年纪就太大了,如果能早日订下来,当然是好的。不过那拉氏考虑到她不是自己亲生,总得问过晋保的意思,便找话岔了过去,想着先告诉丈夫,派人去打探一下对方的情况再说。

    谁知打听的结果却不太好。那个本是喜塔腊家一位姑奶奶的儿子,姓舒穆禄,已有二十七八岁了,虽是大家子弟,却因父亲早逝,家道大不如前。母亲典当了陪嫁首饰,才为他谋了一个内阁典籍的小职位(七品),只是这人胸无大志,又不会钻营,五六年了也没往上升一级。

    他原来娶过一房妻子,倒也门当户对,而且颇有几分姿色,只是人泼辣些。见丈夫没出息,便总是骂他,连婆婆都不放在眼里,闹得家里不得安生。后来这老婆的娘家哥哥升了四品,便不知从哪里找了些人来闹,逼妹夫休妻。吵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母亲发了话,让那男人写了休书。

    这前妻过了三个月,便嫁了一个地方大员做填房,出嫁当天还特地坐了花轿,敲锣打鼓地从前夫门前经过。街坊邻居都说她做得太过,那男人却反而劝别人不要说她坏话,人人都道他是个软蛋,被个女人欺负到头上,连屁也不放一个。

    那拉氏知道这些后,眉头大皱。虽说对方脾气挺好,芳宁如果真嫁过去,不会受气,只是这人官职也太低了,性子又太软,家境更是不好,除了门第,还真没有哪样配得上伯爵府的千金。不过想到芳宁很难嫁入好人家,那拉氏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便问晋保的意思。

    晋保倒没什么,只是觉得对方官位低了些,两夫妻商量过后,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毕竟还在孝中。

    这本是夫妻二人私底下的盘算,也不知道是哪个丫头婆子多嘴,将有人来提亲的事透露给了陈姨娘,结果陈姨娘一听说是个又没前途又没用年纪又大的男人,立时昏了过去,醒来后便到那拉氏面前大哭,求她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入那样的人家,还跪下磕了好几个响头。那拉氏气得大骂多嘴的丫环婆子,然后安慰陈姨娘说绝不会将芳宁胡乱许人。

    婉宁听说后,也是大力反对的,她还从二堂嫂处打听了许多不利于那人的消息。那拉氏见有那么多人反对,便在亲家再来作客时,推说家中还在守孝,不想提这些,才把事情推脱了过去。只是她说话极小心,顺宁刚刚得到岳家帮忙,在武备院得了个职位,年后就上任了,现在万万不可得罪了他们家。

    听说那位喜塔腊氏的姑奶奶对这结果有些失望,只好再另找个性情温和的儿媳人选了。

    芳宁早就听说这些事了,只是不好开口多问。陈姨娘本已病好得差不多,这一闹又复发,芳宁忙着照顾母亲,又要担心自己的婚事,常常闷闷不乐。

    淑宁听说后,叹了一口气,倒惊动了树丛后的丫环们。她装作若无其事地道:“鞋子有些窄了,才走了几步,就觉得累了。大姐姐可在家?我正要找她说些闲话。”

    那几个丫头嚅嚅地说芳宁在,淑宁便笑笑地往院里去。

    芳宁的确在屋里,只是婉宁也在。她最近常来看姐姐,大概知道范锦春与芳宁是不可能的了,也没有再提起,只是经过之前的事,她真正知道了大姐婚事的难处,家世太差的不甘心,家世太好的却又不会娶,所以便另找办法,叫俏云拿钱收买出门的小厮,去打听中等贵族人家不在京中的子弟。

    最近接近年关,许多人家的子弟都会回京过年,正好让婉宁得了机会,知道了许多年青男子的事情。她把这些事说给陈姨娘和芳宁听,芳宁倒没什么,陈姨娘则听得十分欢喜。只是她还病着,精神不好,没法说太久的话,所以婉宁说话的对象,通常都是芳宁。

    芳宁听得有些坐立不安,淑宁见她难受,便寻机把话题岔开了去,七拐八转地,绕到了女红针线上来。芳宁其实并不擅长做针线,只是比婉宁要好得多,一听淑宁的话头,便知她是为自己解围,忙拿出自己的针线篮附和着。

    婉宁这次倒是没逃开,还有些得意地叫丫环取了她最近的作品来。淑宁一看,原来她用各色彩色布料剪成不同的形状,拼成图案后再用针线锁边,似乎是现代八十年代时流行过一阵子的做法。

    这些东西做得的确比较漂亮,加上婉宁又缀了各种绸带花边,整件针线活看起来很能见人了,只是有些取巧,不过婉宁本人倒是很自豪。

    淑宁夸了几句,还提了建议:“那年我头一次回京,送了二姐姐一个抱枕的,二姐姐不是说上头的刺绣是法兰西国宫廷的做法么?姐姐既然知道,为何不试着多做做?”她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没做过缎带绣了,知道的人也不多,想来这种华丽丽的绣法,应该可以在女红方面对婉宁有所助益吧?毕竟女红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速成的东西。

    婉宁眼睛一亮:“你提醒我了,反正有那么多丝带,正可以用上啊。我这就去试,包管做得比你的漂亮。”

    芳宁抬头望了她一眼,又瞧瞧淑宁,见淑宁没什么不满的意思,便沉默着低头吃茶。

    淑宁倒没什么想法,就算婉宁做出了缎带绣,在女红方面的造诣还是比不上自己,但她若是继续那么瘪脚,自己也很看不过眼啊。

    ……

    举行祭祀那天,有许多亲戚族人前来。大房、三房与四房三对夫妻都忙着招呼客人,忙个不亦乐乎。

    晋保早就派人给兴保一家送信了,催了两三回后,兴保终于确定了过来的日子。他们会在伯爵府住几天,仍旧住在桃院。这个院子自他们一家搬走后,本是安排给庆宁和他的妻妾儿女住的,但要年后才搬进来,所以现在还空着。

    兴保带着家人到达了伯爵府,身上却是穿着从五品的官服。张保与容保站在门前迎接,见了都有些惊诧,再看后头下车的女眷,索绰罗氏虽是穿着深蓝色的衣裳,却穿戴华贵,满头都是精致的银首饰;连媛宁穿的白色旗袍,袖口与下摆都缀满了刺绣;再看那些小妾丫环什么的,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有钱似的。

    张保与容保对望一眼,都略略皱了眉,不过很快要重新挂上笑脸,把兄长一家迎进内院,末了回报长兄时,说起兴保的异状,都觉得不解。容保道:“二哥那人,一向最重身份地位,居然会顶着四品的爵位,却去穿五品的官服,实在太奇怪了。”

    晋保叹了一口气,道:“先前我只是听到些风声,现在终于可以确认了。”容保忙问是怎么回事,晋保便道:“我听说老二是攀上了太子,在内务府谋了个缺,品级虽低些,却是有实权的好位子。他今日穿了官服来,想必是有炫耀的意思吧?”容保皱了眉,张保道:“不管他怎么打算,今儿有那么多人在,想必他也不会闹事的,咱们先好言相待着,且看他怎么说吧。”

    晋保与容保点点头,脸色都有些肃然。

    不过兴保说话倒还和气,脸上也带着笑,只是言语间隐隐带着得意,让人听了不舒服。但那三兄弟都不是愣头青了,便顺着他的意思捧了两句,又暗暗表现了晋保身为家主与高官的威仪,兴保有所顾忌,倒还收敛,场面还算太平。

    索绰罗氏大概是数月来身居主母之位,增了些涵养,说话虽然还有些刻簿,却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诚宁跟堂兄弟们分开久了,早就拉着人跑了,只留下伟宁在厅中陪着父亲发呆。

    但媛宁这边倒有些不同。她如今一举一动都极有派头,对丫环们也是不假辞色,面对堂姐妹们,常常不自觉地抬高了下巴。别人倒没什么,婉宁见了却极不舒服,明里暗里地讽她两句,媛宁被她惹毛了,正要破口大骂,却不知为何停了下来,笑得有些诡异:“二姐姐似乎心情不太好啊?听说最近五阿哥也不来了?二姐姐想必很不高兴吧?”

    淑宁暗叹一声,这两姐妹的PK又开始了,她起身坐到芳宁身边,两人对望一眼,都默默地低头喝茶。

    婉宁皱了皱眉,道:“他要为入军历练的事作准备,忙得很,不来也是正常的。再说,他来不来,有什么关系?”

    媛宁勾了嘴角:“他很忙吗?可我明明听两个哥哥说,他前几天才和几个勋贵子弟去了京西大营玩儿,挺闲的样子,却没时间来找你呢。二姐姐,你似乎是失宠了啊。”

    婉宁眉头皱得更紧了,轻哼一声“胡说八道”,转头不理。媛宁继续道:“不过妹妹我最近倒是挺忙的,还蒙太子恩典,进宫玩过一回呢。”

    婉宁扯扯嘴角道:“哦?这么说你们攀上太子爷啦?真是好运气啊。”言谈间隐隐有些不屑。媛宁没有在意,只是继续说道:“而且我运气很好,还遇见了宜妃娘娘和德妃娘娘呢。她们两位,不正是四阿哥与五阿哥的生母么?”

    第121章

    寒意

    她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伸手拣了几样零食吃。婉宁正听得有些意味,见她这样,便知是故意的,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催她,咬咬唇,对淑宁眨了下眼,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拿了个油炸点心来吃。

    淑宁一愣,这个……是在对自己使眼色吗?想想,婉宁大概是在暗示自己去问媛宁吧?可她实在不太想插手这两人的纠纷,便犹豫了。婉宁见淑宁没什么反应,便使劲儿地咬着口中的点心,咯咯咯地响。淑宁一头黑线地望了望芳宁,见对方轻轻叹了一声,便知道怎么做了。媛宁毕竟只住两天就要走,而自己却还要在府里待好些天呢,要是不顺着婉宁的意思,回头她又要一脸哀怨地问自己怎么不配合她了。

    淑宁问道:“我听说宜妃娘娘是位大美人,不知是不是真的?”媛宁笑道:“自然是真的,宜妃娘娘长得美不说,人也极爽利,我觉得她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人了。”说罢瞥了婉宁一眼:“比某人还要漂亮一百倍!”

    婉宁咪了咪眼,不作声,倒是又往嘴里丢了个点心,继续咯咯咯地咬。淑宁无奈地继续问:“那德妃娘娘又是什么样子?”媛宁答道:“德妃娘娘虽然没有宜妃娘娘那么美,人却极温柔极和气的。她还夸我长得好,又乖巧又知礼呢。”

    婉宁冷笑一声:“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客气话,你以为这两位娘娘是在真心夸你么?只不过是敷衍罢了。”媛宁装作一脸吃惊的样子:“二姐姐怎么这么说啊?要知道德妃娘娘还有夸你呢,难道那也是客气话?”

    婉宁一顿,转过头去问她:“她在夸我?真的?”

    “当然是真的,德妃娘娘说二姐姐国色天香又多才多艺,不知将来谁有那么大的福气,能讨了回去呢。”

    淑宁突然觉得很诡异,这话从媛宁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奇怪。她看了芳宁一眼,见对方眼中也有些诧异。但婉宁却浑然不觉,只是努力地闭紧了嘴巴,但弯弯翘起的嘴角还是显示出她很开心。

    媛宁眼角斜了婉宁一眼,撇了撇嘴,又继续道:“当时有一位娘娘,不知是位嫔还是贵人,就说,皇家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了,比如像五阿哥那样心地良善的好孩子,就很有福气,有宜妃娘娘这么好的母妃,又有太后娘娘的宠爱,要说福气,谁能比得过他呢?”

    婉宁脸色顿时阴了下来:“胡说八道,五阿哥有福气,跟我有什么关系?”便不再理会其他人,径自走到博古架边去看一只花瓶上的仙鹤。

    媛宁眨眨眼,笑道:“原来二姐姐不喜欢五阿哥么?别是不好意思吧?不过不喜欢也没关系,因为宜妃娘娘说了,五阿哥人虽老实,却太笨了,配不起婉宁这样百伶百俐的美人。所以啊,至少也要是三阿哥或四阿哥那样聪明的人,才有那个福气呢。”

    婉宁身上一震,自动忽略了另一个人,满心欢喜地追问:“她真的是这样说的么?那德……大家又怎么说?”

    媛宁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德妃娘娘说,四阿哥性子古怪,若是有了这么一个媳妇,岂不是把美人给闷坏了?看来也没这个福气。”

    婉宁皱皱眉,也不说话,只是埋头喝茶,房内一时冷了场。

    然而媛宁又开口道:“两位娘娘就在那里商量着,看哪位男子有这样的福气,能把二姐姐讨回家去。最后啊,还是宜妃娘娘想到了。”她顿了顿,得意地瞥了婉宁一眼:“就是她娘家的堂侄文翰,不但家世好,人长得也是一表人材,更难得的是为人温柔多情,这满京城的姑娘家,谁不为他神魂颠倒啊。也只有他这样潇洒伶俐的人,才配得上二姐姐呢,姐姐说是不是?”

    这才是她最想说的话,看着婉宁瞬间苍白的脸,她心里无比快活。

    淑宁不知道那文翰是什么人,看芳宁也是一脸茫然,不过听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东西。看着媛宁那得意洋洋的样子,不知怎的觉得有些刺眼,正要出声劝和一下,便听得门帘一掀,冲进来一个人,却是俏云。

    俏云对媛宁道:“四姑娘这话糊涂,那个文翰是京里出了名的花花公子,正经人家都要避开的。我们姑娘这样的家世人才,怎么能嫁给那种人?”

    媛宁脸一沉,喝道:“放肆!主子们在这里说话,几时轮到你一个奴才来插嘴?这府里的人都没了规矩么?”说罢喊了一声“来人!”等她的大丫头素玉走了过来,便道:“给我掌嘴二十!看她还敢不敢再不知尊卑!”

    婉宁厉声道:“你敢?!”

    “我怎么不敢?这丫头没有规矩,我做主子的教训一下,有什么不对?就算是到了大伯母面前,也是我有理。”媛宁再喊:“素玉,掌嘴!”

    然而素玉却犹豫着,手举了举,就是不敢打上去。媛宁怒道:“没用的东西!下去!雯玉,你来!”

    门外有人应了一声,进得门来,却原来是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似乎是新买的,长得颇为壮实。婉宁气得浑身发抖:“媛宁,做人不要太过分,俏云是我的人,你这样做,是在跟我做对吗?”媛宁挑挑眉不说话,只对雯玉做了个眼色,那雯玉便直接走向俏云,路上月荷略拦了一拦,却被她一伸手甩到了墙角,痛呼一声。

    婉宁铁青着脸,上前两步把雯玉一手推开:“不许打我的人!”

    眼看着情况一发不可收拾,淑宁连忙上前制止:“二姐姐,你冷静些。”然后又转了头对媛宁道:“四妹妹,不要做得太过了,虽然俏云冲撞了你,但先前那些什么皇子公子的话,也不是你该说的,真要闹到长辈们面前,你也不见得能讨得了好。”芳宁也在一旁劝着说:“是啊,四妹妹,得饶人处且饶人,这种事传出去,也不是什么好名声。”

    媛宁听了,回想方才自己说过的话,也觉得有些鲁莽了,眼中闪过一丝懊恼,见两位堂姐都在劝说,便顺着这台阶下来了:“两位姐姐说得有理,即便是二姐姐的丫头做错了事,也该由二姐姐教训,我也不必多事了。”

    她重新扯起了笑脸,走到婉宁面前道:“二姐姐,虽然我方才的话,你听了生气,可我一点儿都没撒谎,这真的真的是宜妃娘娘和德妃娘娘说的。我们好歹是姐妹,总不能看着你遭殃,先在这里给你提个醒儿,姐姐要是有什么门路,就早日作打算吧。我先走了啊。”

    她看着婉宁重新变得苍白的脸,翘了嘴角,扬起下巴带着两个丫环走了。

    淑宁目送她远去,回头见婉宁只是呆呆地站着,眼光发直,也不禁有些心寒。她看到俏云在一旁低低地哭,便把她招到房间外,小声问那个文翰是什么人。

    俏云泣道:“那是宜妃娘家的子侄,因他父母只有这个儿子,宠溺非常,是出了名的花花大少。还未娶妻,家里已经有了十几房小妾,还听说跟父亲的屋里人有些不清不白。他平素在外头也爱粘花惹草,到处惹事生非。去年春天,姑娘到一得阁去,遇上那人,差点被他调戏,诚三爷一脚把他揣下楼,听说他养了不到一个月,又出门花天酒地去了。京中但凡是正经人家,都不愿与他结亲的。我们姑娘像花一样的人,怎么能嫁给这种禽兽不如的家伙?”

    淑宁细想了想,已经有了头绪,便重新回到房中,见婉宁呆坐在炕上,一动不动。芳宁担心地站在一旁,用帕子细细地抹掉她额上的汗,小声说着安慰的话,但对方都状若罔闻。芳宁见淑宁进来,便道:“三妹妹快过来看,二妹妹是不是魔症了?怎么叫她都不应。”

    淑宁走过去看了,又摇摇她的肩膀,便道:“想必是吓着了,缓过来就没事了吧?还是叫人去请大伯母来看看比较好。”这话提醒了旁边正在揉手臂的月荷,忙掀了帘子出去了。

    芳宁想起婉宁似乎有一种精油,醒神效果极好的,便带了俏云烟云去找。淑宁接过她的班,轻轻呼唤着婉宁,过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她眼中有了焦点。

    婉宁紧紧盯着淑宁,忽地一把抓住她的手臂,问道:“为什么?为什么?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一向对她们很好啊,次次见面都讨好她们,她们为什么要害我?这些女人平时在皇宫里斗个你死我活还不够,居然连无辜的人都不放过!太过分了!太过分了!我是人啊,是人啊!她们怎么能这样做……”

    淑宁听得有些心惊,忙大声喝道:“二姐姐!你清醒些!”她转过头去看房里其他人,都不在近前,方才婉宁声音也不大,应该没有其他人听到才是。

    婉宁被她一喝,也清醒过来了,左右看看,心下也慌了。淑宁柔声劝道:“二姐姐是被四妹妹的话吓着了,其实照我看来,事情还没糟到那个地步。”婉宁一个激灵,伸手紧紧抓住了她的右臂,让她快说。

    淑宁被她抓得痛死了,忍不住叫了出来,但婉宁却像是没注意到似的,只是一味追问。淑宁只好另一只手掰住婉宁的手指,让自己好受些,才继续道:“四妹妹与我们毕竟是姐妹,两位娘娘居然在她面前提起这件事,就该料到四妹妹会告诉姐姐的,所以我想,她们会不会只是想借四妹妹的口,来警告一声。”

    不管婉宁对那两个皇子有什么意图,多少会造成些伤害,当事人没有追究的打算,可他们背后的老妈又岂是易与之人?这件事不论是真是假,警告的意味是很明显的。

    “而且,就算她们真的要赐婚……那也是选秀之后的事了,那还有两年多呢。”她皱皱眉,强忍住方才婉宁突然加大力度的死掐,“再说,那两位娘娘再尊贵,宫里还有太后和皇上呢。大伯父如今已是朝中重臣,那文翰如此不堪,皇上岂不会顾虑臣子的感受,乱点鸳鸯?”

    婉宁怔怔地望着淑宁,听她说完最后一句话:“所以,事情总会有转机的,你不要太担心。”眼睛忽地一红,泪水流了下来。

    她不停地说:“没错,我不会那么惨的,没错,会有转机的,老天不会那么对我……”淑宁一边附和着她,一边揉着好不容易被解放的右臂。

    芳宁找到东西回来,见婉宁没事了,便也放下了心。这时那拉氏得了消息赶到,婉宁看见母亲,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抱着母亲的腰不放手。那拉氏好生劝慰了半天,才让她稍稍止住了眼泪。

    俏云从烟云手里接过湿巾,细细地替婉宁擦脸。月荷站在那拉氏身边,小声将方才的事报告给她听。那拉氏听了又惊又怒,好不容易才压下火气,转了头勉强笑着向淑宁致谢,淑宁连忙谦让,见婉宁已经平静下来了,便先行告退了。

    也许是这次打击太大,婉宁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晚上还连连作噩梦,第二天便病了,连祭祀正礼都无法出席。请了大夫来看,都说是心思焦虑,是心病,只能放宽心慢慢养,晋保与那拉氏也是无可奈何。

    在荣庆堂聚头时,佟氏见那拉氏面带愁容,便把女儿分析过的事再讲给她听,安慰一番,又道:“那个文翰,勉强算是国戚,但还够不上一般的指婚资格。就算上意真是要将二丫头许他,也是不幸落选之后的事了。可凭二丫头的才貌家世,哪能这么容易落选哪?就算真的落选了,家里人总有法子给她找门好亲事吧?大嫂子一定能找到办法的。”

    那拉氏听了,果然好过些,脸上也勉强带了些笑容。沈氏在一旁突然道:“其实……还有一个法子可以试试。”见那拉氏与佟氏都望着她,便淡淡笑道:“历年的规矩,旗下13至17岁的女子,未经选秀不得婚配。可到了下次选秀的时候,二丫头早已满了17,若是报个逾岁,使些银子脱身出来,岂不便宜?只不过若这样做了,也就没法攀上皇家罢了。”

    那拉氏愣了愣,半晌说不出话来。等到沈氏与佟氏都以为她不会回应时,才轻轻说了一句:“若真是迫不得已,这也是个好办法……”

    第122章

    社交

    兴保这次回府参加祭礼,其实有在亲族中修补一下形象的意思,还想借机拉拢一下几个同族的居高位者,毕竟他如今有了上头那位,总要做点什么。只是他之前闹得有些不堪,晋保兄弟几个又极会做人,把场子圆得泼不进墨去,几乎全体亲友都不齿于兴保的行为。兴保私下暗恨,便装了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四处招呼,难保就有人被他哄住了,以为他真有什么委屈。

    不过张保与容保却一直留在兴保附近,还常常与他一起同亲友说话,言谈间很是亲近。晋保也常常摆出一副慈兄的样子,在很多细节上十分关心二弟一家人,而且“毫不”张扬,只不过总有人发现罢了。若有人说兴保不对,晋保还会帮着说几句好话。这一番作派下来,人人都道他宽宏大量,张保容保两人也是好弟弟。就算兴保想装作一副诉苦的样子说兄弟们故意打压才逼得他分家另过,也没人会信,反而会更厌恶他了。端得兴保背地里狠得牙痒痒的,却又没法子可想,最后无可奈何,只好陪着兄弟几个上演这场兄友弟恭的大戏。

    而索绰罗氏那边,也是同样的郁闷。她故意打扮华贵回府炫耀,却没有一个妯娌表示出一点羡慕的意思,那拉氏还皱着眉说她穿戴得太过了,有违制的嫌疑。虽然女儿那边压了几个侄女一头,但亲族女眷之中不知为何出现了媛宁性情暴烈、刻薄寡恩的闲话,要真的传扬出去,只怕对女儿的前途有碍。

    夫妻二人一合计,觉得继续待下去不是什么好事,等大礼一结束,就收拾了东西带着儿女奴仆走了,连大年都没过完。

    婉宁生了病,倒是避开了与二房见面的尴尬,等到他们一走,可能是别人的劝慰起了效果,或者是她自己想开了,她的身体慢慢地好了起来,脸上也重新有了笑。

    她这一病愈,倒比从前稳重了许多,一些以前只是面上做个样子,实际上很不以为然的规矩,她都乖乖守了。那拉氏见她如此,十分宽慰,心中暗暗有了主意,要让女儿在未来两年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不该做的事一样也不许她再做了,而且也要开始留意合适的世家子弟,以防万一。

    淑宁除了留在槐院与家人在一起,便常去看望芳宁和婉宁。她总有一种感觉,婉宁似乎有了某种让人不安的变化,在姐妹们说话时,常常说着说着就发起了怔,眼中偶尔会闪过一丝厉色,让人不寒而慄,跳脱的行为是不再有了,却不知怎的,喜欢问些京中各家王公权贵的情况,连她外公家佟氏一族都没放过。淑宁本身也不太清楚,只把知道的一些告诉了婉宁,然后便和芳宁一起皱着眉,看婉宁咬着手指低头盘算的样子。

    正月里,有几家与伯爵府世代相交的府第,女眷相继要来作客。晋保与那拉氏十分重视,早早吩咐底下人备好一应物事,还让三房四房两家人在那几天都不要出门。

    原来这几个府,爵位从国公到云骑尉(正五品)都有,都是在晋保祖父那辈起就与伯爵府交好的了,可谓是通家之谊。老伯爵哈尔齐年轻时袭爵之初,也是多亏了那几家的叔伯帮衬,才熬了出来。算起来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虽说各家有各家的造化,这的飞黄腾达了,也有的渐渐败落下去,但冲着老一辈的交情,面上依然是十分亲近的。两个老人过世时,他们几家都是头一天就过来拜祭了。

    当初芳宁落选时,那拉氏也曾打过这几个府的主意,可惜仅有的三位适龄的少爷中,有两个是嫡出,家世也好,她实在没脸提出来;而另一个家世败落了的,却说已经定了亲,爱莫能助了。

    客人上了门,三位太太两位奶奶都一起陪着,言笑晏晏,绝无冷场,茶水点心,坐垫暖炉,丫环仆役,都十分周到,实在让人宾至如归。

    既是女眷,当然少不得把诸位小姐都拉出来秀秀,暗中把别人家的女儿与自家的比一比。婉宁跟这些太太奶奶小姐都是极熟的,从她们的夸奖中找回了不少自信,大概是真的长进了,完全没有失礼的地方,让母亲那拉氏十分满意。

    淑宁则是中规中矩,既没有比人差,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不过得了个“端庄大方”的评语,焦点完全是在婉宁身上。佟氏三番四次地暗中给女儿做眼色,让她稍稍表现一下自己,淑宁都没有轻举妄动。

    佟氏私下问淑宁为什么故意藏拙。淑宁道:“出风头有什么好?何况那几家女眷,都与大伯母和四婶两家极熟,光是看她们对二姐姐的亲热劲儿,就知道她们更喜欢谁。虽说是世交,咱们家在外头十几年,与她们都不熟,彼此又不知道性情,还是不要挣这个脸吧?”

    佟氏叹息一声,道:“你是不是听说了你二姐姐的事,因此心中害怕?其实有什么好怕的?你的性子为人与她完全不同,绝不会落到那个境地。”

    淑宁淡淡一笑:“我当然知道,只是二姐姐当年声名雀起,就是在这些亲友中得的名声,女儿心中多少有点顾虑。女儿的好处,只要家里人知道就好,何必特地告诉人去,让别人替自己扬名?”

    佟氏想想,觉得也有道理:“如今正在风头上,避一避也好,免得反被连累了。算了,我也没什么好争的,如今我们日子过得正舒心呢,风头就让给别人出吧。”她自嘲地笑笑,伸出手指点点女儿的额角:“你这丫头,自小就比别人有主意,额娘就依你。真不知道你肚子里哪来的这么多弯弯绕绕。”

    淑宁讨好地笑笑,又给母亲捶捶背。佟氏咪着眼享受了一阵,又问:“昨儿个给你的那瓶药,有没有擦?”淑宁忙道:“擦了,果然很有效,已经好了许多。”说罢就拉起袖子,给她看那已经消成了淡青色的指印。原来是婉宁那日掐的,婉宁本来留了不短的指甲,如果不是冬天衣服厚,只怕会被掐出血来。佟氏心疼女儿,见大夫开的药效果不明显,便特地送信回娘家要了一瓶祖传的特效药。

    她道:“二丫头死没良心,你好意劝她,她却把你掐成这样,以后还是少接近她的好。这药是你外公家的秘方,你多擦点,有剩就收起来。”

    淑宁笑咪咪地应了。

    虽说佟氏不再打算出什么风头争什么脸面,但毕竟对京中情况不熟,考虑到要在京城留上几年,她也开始留意来访的人里是否有可以结交的人。其中有一家子爵府,姓富察氏的,许是家风使然,女眷都是见识不俗,却又不像沈氏那样带着清高的傲气。佟氏觉得那位太太挺对自己的脾性,便顺着对方的话题,与之交谈起来。一来二去的,对方也觉得佟氏与自己气味相投,便带着三分热情、三分亲切和四分谨慎,与佟氏成了新朋友。

    两位太太见了一面,互相送过两三回东西,然后佟氏又带着女儿上门拜访了一回,三房与富察家的友谊便算是定下来了。托这位富察家太太的福,佟氏又认识了他们家的姻亲,伯爵府的另一家世交乌雅家的太太。就这样,佟氏低调地踏入了京城贵妇人阶层的社交圈子。

    两家母亲成了朋友,身为女儿的淑宁也认识了富察家的小姐欣然。欣然今年十五岁了,经过选秀,被指婚给一个宗室子弟,婚期虽还未定,但极有可能是在六月。这位小姐相貌只是清秀,圆圆的脸,很有福气,身材微丰,给人的感觉,可以用一个“温”字来形容,说话轻声细语,性子也是柔柔的,似乎永远不会生气。

    但她的温和与芳宁是截然不同的,芳宁性格偏软弱,又因为灰心而对外界事物表现冷淡,可欣然却是个极热爱生活又极讲究细节的人。待客的零食小吃,虽然都是寻常品种,她却每一样都细究到了产地和工艺流程;穿在身上的衣服鞋袜,什么料子适合做成什么物件,又该用什么熏香才合适,她一律如数家珍;丫环们收拾衣箱橱柜,该怎么收拾才最能节省空间又最方便取东西,她也能娓娓道来;春天哪种花在什么时候种下最好,夏天哪种树的果子能做出好点心,秋天哪种花草适合泡茶,冬天又该在屋里插什么花,她每一样都知道。

    淑宁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类型的千金小姐,对方的讲究,并不是讲究东西的珍贵程度或是价值几何,却又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世家气度。欣然举止得体,言语温柔,但一切却又表现得象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让淑宁心下敬服。

    两家陆陆续续地来往着,等淑宁在伯爵府过完正月,回房山住了几天,又再回府里来的时候,富察家送来了一张梅红小笺。欣然邀请伯爵府的三位姑娘前往她家,观赏花园里新开的几株白杏。她同时还邀请了自己的表妹,乌雅家的宝钥小姐作陪。

    第123章

    作客

    芳宁不愿去,她的丫环春燕劝了好久,仍改变不了她的主意。淑宁听说后,对她道:“那家人都是有见识的,性子也平和,姐姐放心去作客,就当是散心了。整天呆在屋子里,闷坏了怎么办?”芳宁却道:“我与她家本来就不熟,她不过是看在两位妹妹份上顺便给我下贴子,我去了,也只是呆坐罢了,倒不如留在家里看看经书。若是闷了,在院子里走走就是。”

    淑宁劝了几句,见她心意已定,暗暗叹息一声,也不再勉强。

    给富察家回了话,说只有二姑娘三姑娘去,管家们便开始准备她们姐妹出行的事。按照惯例,两人各有一个大丫环跟着侍候。淑宁想到富察家的作派,便打算带冬青去。可素馨却很想跟着去玩,一直苦苦哀求淑宁,说宁愿扮作粗使的小丫头。淑宁被她缠得紧了,想到烟云也会以小丫头的身份跟着去,便答应了,不过还是有言在先:“既然是你自己说的,那就照着小丫头的样子做,可不要怕受委屈。”素馨忙不迭应了,便高高兴兴地去寻长福。

    到了出门那日早晨,淑宁与婉宁都穿上了年前新做的蛋青色夹棉缎面旗袍,只是一个穿着艾绿色的马甲,一个穿宝蓝色的,都披着石青的绒呢披风,看着好不清爽。两姐妹坐一辆车,两个大丫头另坐一辆小车,还有小丫头、婆子并四个家人跟着,阵仗也不算小了。

    素馨早早换了身半旧衣裳,混在其他女仆里头,迎面看到跟姑娘们出门的舅舅瞪着自己,便笑嘻嘻地上去求了几句,总算是得到了默许。看着婉宁淑宁上了车,她瞄了车夫旁的空位一眼,心下暗想:“就算要做一天小丫头,也未必要走路那么辛苦啊。”便高高兴兴地往那边挪,不料有人先她一步坐了上去,定眼一瞧,原来是烟云。看她那熟练的动作,怕不是第一回了。烟云挪挪身子,又拂了拂衣摆,回头看见素馨望着自己发呆,便问:“妹妹这是怎么了?”素馨眨眨眼,说了声“没什么”,便乖乖跑到后面的小车上,看了那正打算爬上去的婆子一眼,便当着她的面坐到了车夫旁边。那婆子干瞪着眼。

    车里的冬青听见声响,探头出来看见,要拉素馨进车厢,素馨进去后发现里头比外面暖和,便坐稳不动了。外头那个婆子一屁股坐上车辕,嘴里小声嘟囔了两句。

    冬青问素馨道:“我还以为姐姐会跟姑娘的车呢,怎么跑到后头来了?”素馨瞄了俏云一眼,不说话。俏云本是个伶俐人,哪里不明白,便笑道:“是烟云那丫头抢了先吧?你别见怪,她素日跟我们姑娘出门,一向是坐车前的,大概是习惯了。其实那个位子一点都不好,风吹日晒的,倒不如我们坐在车里暖和,又可以大家一起说说话。”

    素馨其实并没有那么小气,也觉得现在待遇更好,便笑着和冬青俏云说起话来。她还对冬青再交待了一遍出门作客的规矩,让冬青小心注意。俏云也不藏私,把那富察家的事说了一些,又把自己跟主子出门的经验传授给她们。素馨与冬青毕竟年轻,很快就对俏云起了好感,都觉得这位姐姐亲切和气。

    富察家属镶黄旗,住在京城东北方,从伯爵府出发过去,中间还要经过什刹海,坐马车足足要走上大半个时辰。淑宁原先还很有精神地掀开帘子的一角往外瞧,时间一长,就觉得有些困,何况一路的房子和人也没什么好瞧的,便在车中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被一阵寒风冷醒,坐正了一看,却是婉宁掀起了半边帘子正往外瞧,便问:“二姐姐在看什么?”婉宁回过头来笑笑:“没什么,再过一会儿就要到了。”然后放下了帘子。

    过了一柱香的功夫,他们果然到了富察家。

    富察家的府第看着也就是平常稍大些的宅子,论气派还不及伯爵府,但门上侍候的家人,行事作派都与别家不同,淑宁从前来时就十分佩服。跟着人走过几重房屋,欣然的院子到了,她就站在门前,笑吟吟地等着她们,旁边站着一个穿粉色衣裳的女孩子,一双大眼扑闪扑闪的,那就是乌雅家的宝钥姑娘。

    欣然微笑着福道:“佳客临门,不胜荣幸。”她今日头上只梳着简单的两把头,随意插了两根镶白玉的簪子,身上穿了一件家常的丁香色夹袍,衣摆下方浅浅地绣着一枝玉兰,整个人越发显得清雅大方。

    淑宁与婉宁还了一礼,谢过她的邀请,不等她们站直,那宝钥便迫不及待地拉过婉宁的手说:“你们少在这里酸了,咱们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又没有长辈在这里,何必还福来福去的。”

    欣然一笑,便把她们让进了房中,叫人奉茶,略寒暄几句,就请她们到花园里赏杏。

    淑宁从那燃了火炉的暖和房间里出来,走进花园时忽然感到迎面一阵清凉之意,更有阵阵淡香传来,令人心旷神怡。那两棵白杏就种在花园入口不远处的亭子旁边,虽然只开了几枝,花朵半开半合地,倒十分漂亮,映着早晨的阳光,枝上还带了些露水,一闪一闪地。一阵风吹来,枝上的白杏颤抖着,格外惹人怜惜。

    婉宁虽应邀来赏花,实际上是冲着朋友聚会而来的,只略观裳了一番,并没觉得有什么趣味,便与同样不太感兴越的宝钥携手到旁边的亭子坐下闲聊去了。

    淑宁留下来看着那花,觉得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那杏花真是美丽,看着看着,不禁叹了一声。欣然听见,便掉头问她道:“你为什么叹气?”

    “没什么,只是觉得这样看着,花真漂亮。”

    “哦?”欣然笑笑,“其实是你此刻心情好,所以看着花也漂亮,若过一会儿再来看,心情不一样了,只怕会觉得这花没那么美了呢。”

    淑宁笑道:“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现在看的花,过一会儿再来看时,已经与现在不同了,那心情有所变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在眼下这一刻,好好欣赏这花的美丽就够了。”所谓世界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她是从小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长大的好“青年”,怎么会接受唯心主义的观点呢?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凡的清穿日子》,方便以后阅读平凡的清穿日子第38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第38章并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