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二嫫端哥儿小妞妞 本章:第74章

    桐英忙压低声音对他道:“大哥先别忙找阿玛,只要你表现够好,对福晋们、弟弟们,都无可挑剔,谁又能和你比?若是惹得阿玛烦了,反倒不好。”

    雅尔江阿想想也是,便拍拍弟弟的肩膀,再望书房几眼,离开了。

    桐英目送他远去,暗暗叹了一声。

    回到家里,他问起淑宁过得怎么样,淑宁道:“输了二两三钱银子去,嫂子嫌我笨,就不让我玩了,我在旁边看热闹。后来三弟五弟和二妹来了,我又陪他们聊天,过得倒还好。”顿了顿,她轻声问道:“今儿说得怎么样?听说继福晋去闹了?我们在内院,亲眼看到她气冲冲地往外走呢。”

    桐英道:“虽然还未有准信,但我看阿玛的神情,已有六成是肯的。我也只能做那么多了。最终的结果,就要看大哥的造化了。”他又把遇到雅尔江阿与继福晋的情形说给淑宁听。

    淑宁有些担心,继福晋那边不知会作什么反应,而看雅尔江阿的反应,若真当了世子,会不会真的对弟弟们不好?

    桐英得知她的想法,不由笑道:“你也想太多了。大哥就是大哥,这些年因为世子位的事,才会对兄弟们有心结,心结去了,他还是位好大哥的。不管怎么说,还有我和阿玛呢。”

    淑宁想想也是,便不再担心了,扯着桐英要他教自己几样打牌的决窍,因侧福晋她们曾提起,他是位高手。桐英无法,只好手把手地教她打。

    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他们不住在王府,但通过两府之间来往的仆役,也听到些风声。简亲王府内的情形有些诡异,几位福晋先后去找简亲王密谈,结果不知,但看脸色都不太好,而雅尔江阿这边却一改常态,对弟弟们关心起来。

    三弟阿扎兰在骑射考试中表现不佳,未能得爵,只能应皇帝要求去参加乡试会试。雅尔江阿特地为他请了一位饱学之士来当老师,又叫其他几个弟弟一起去学,还给每个手足都送了件皮裘,连二妹毓秀和已经分府的桐英也不例外。桐英收到的那件,甚至还是上好的狐皮。另一方面,雅尔江阿在公事上更加用心,对父亲的旧属也客气多了。

    这时正好发生一件事,继福晋所出的年仅十岁的六子敬顺,因为不想学功课,一时任性便把书本烧了,还顶撞了雅尔江阿。后者本来一时气愤,打了他一巴掌,在继母告到父亲面前时,却自责未能教好弟弟,以致于弟弟不求上进,玩物丧志,请父亲责罚。简亲王向老师问清事情的始末后,便罚了敬顺。

    眼看着雅尔江阿的地位越发稳固,有人惊慌了,甚至找到桐英这边来。桐英有些不耐烦,便决定照规矩陪妻子回娘家住对月,住满一个月。再怎么说,王府那边总不能闯到姻亲家里去吧?

    淑宁高高兴兴地回娘家了。佟氏已经回到男爵府,再过几天,张保也会回来的。他们一家又可以团聚些时日了。在张保的任命书下来前,他们至少能挤出个把月的空余时间。

    这趟回娘家,因要住上一个月,所以桐英身边的人也要带上几个。淑宁与他商量过,便决定只带小澜子、天阳和几个仆役。至于嬷嬷们,上次回门时,她们在外头宴席上,曾对二嫫不太礼貌。淑宁过后才从素馨那里听说,这次便不肯再带她们出门,只带了四个丫环和两个媳妇子。

    府里的事便托给罗公公与尹总管,小事他们自可决断,但大事必须要去问过她和桐英才行。金钱上,超过二百两的支出,她就要亲自过问。两位总管都一一应下了。

    收拾了整整一车行李,小夫妻俩带着众人往男爵府方向去了。来到府门前,便看到晋保带着两个儿子,穿了全套顶戴候着。他们一见桐英,便上来行大礼,桐英忙拦住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从前他们虽然恭敬,但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桐英与淑宁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原来先前在西北大战中立功的镇国公苏努,在得了大笔财货赏赐后,前些天又晋了贝子。有传言说,同样立下大功的桐英,有可能会再晋封为贝勒。

    第224章

    家长

    桐英眉间打了个结,淑宁担心地看着他。好不容易劝得简亲王起了册立世子的心思,大哥雅尔江阿那边的心结也解了大半,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冒出这样的传闻,会不会再度影响兄弟间的感情?世子册立一事,也有可能再起变数。

    淑宁不知该说什么,只好安慰道:“这毕竟只是传闻,当不得真的,也许只是别人见那位国公晋了爵,才会有这个想法。你先时立下的军功,不是已经赏过了么?皇上想必不会再赏一回的。”

    桐英摇摇头,深吸一口气,道:“如今皇上不在京里,传闻也就是传闻罢了。就算真有旨意,也是以后的事。我这个岁数,再往上升就有些过了,皇上不会那么糊涂。咱们别管这些了,快快活活在这里住些日子吧。”

    淑宁换了笑脸,点点头。

    不过,事实似乎有些不遂人意,给桐英的住处让他眉间又打起了结。因住对月期间,新郎不得与新娘同房,否则不利于新娘娘家家道,所以他不能住到淑宁的闺房去,只能另行安排房间。

    那拉氏本来安排了正院给他住,佟氏说:“就算他身份尊贵些,到底是晚辈,没有占了老人屋子的理儿。大嫂子虽是好意,也别折了他寿。”这才罢了。只是在端宁的建议下,那拉氏又给安排了菊院。四房全家都在四川,只留下几个丫环婆子看屋子,收拾出来给桐英主仆住,绝对住得下,而且环境又好。

    但问题是,菊院离槐院有相当一段距离,从那边过来,要么从正院前过,要么穿过花园。对于桐英而言,新婚燕尔,不能亲热已是难熬了,若真住得那么远,岂不是连白天都不方便在一起?

    端宁笑嘻嘻地道:“这也没法子,槐院里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满满当当的。这种天气,总不能让你住书房吧?晚上一定冷得不行,我的屋子又让小宝住了。至于我那院子,本来就小,我老婆孩子都在,你也不方便。菊院虽离得不近,都在后宅,能有多远?而且那里最是干净清爽,屋子又暖和,包管你住得舒舒服服的。”

    桐英虽然郁闷,心中怀疑这是大舅子阴了自己一把,但槐院地方狭小是实情。虽然他本人不介意住小屋子,淑宁的家人也没那么讲究,但他身份在那里,只怕这个家里的其他人会说闲话,所以只好答应了,只是每日一早就过来陪老婆。

    不过他很快就从两个小舅子那里打听到,其实原本岳母佟氏作了安排,打算将贤宁移到正屋的东暖间里,让小宝暂时住贤宁的屋子,空出端宁以前的房间给他。那房间比较大,外间又有丫环上夜的床铺,睡一个小澜子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其他的仆人,也早就准备好住处了。

    桐英更郁闷了,忍不住埋怨几句,私下里对端宁道:“老端,你太不厚道了,都是一家人,你还暗算我。当初你娶老婆,我可是有出过力的。”端宁似笑非笑地道:“你娶老婆,难道我就没出过力?”见桐英哑口无言,他轻笑道:“行了,为了我们家的家道着想,你就忍忍吧。”然后偷笑着转身走了。

    桐英只得吃下这个哑巴亏,不过他也知道端宁与淑宁兄妹情深,所以没在淑宁面前说什么。只是他越发起劲地亲近妻子的娘家人,好给自己增加份量,免得再被端宁算计了去。淑宁见了好笑,但又不想为这点小事驳哥哥的面子,所以便与佟氏、真珍一起看热闹。

    桐英每天一大早就过来陪老婆梳头吃早饭,给岳母与名义上的小岳母请安,陪两个小舅子练骑射与玩耍,又巴结嫂子真珍与小内侄明瑞。连大房那边的人以及府中的男女仆役,他都很亲切地对待。日子一长,全府上下没有不喜欢他的,都在暗地里说三姑奶奶嫁了个好人家。而那几个瑞,更是追着他不放,其中男孩子里年纪最大的德瑞,甚至还将祖母与父母交待的话都抛到脑后,骑上了桐英的脖子,玩得不亦乐乎。

    淑宁对大房的侄儿侄女们一向只是平平,托桐英的福,近日倒与他们亲近许多。只可惜唯一的女孩雪瑞已经快满七岁了,李氏管教得极严,规矩礼仪上又有晋保亲自过问,没法与兄弟们一起玩耍。

    淑宁最宠的自然还是端宁与真珍的孩子明瑞。明哥儿夏天时刚满周岁,如今已经会叫人了,长得皮实皮实的,小短腿蹬蹬蹬地走得极稳,一不留神,就不见了人影。真珍对这个儿子宠到心里去了,有时难免放纵些,幸好端宁与二嫫都有分寸,将明哥儿养得很好。张保与佟氏作为祖父母,也是慈威并济,当着佟氏的面,小娃娃更乖巧了。

    淑宁现在不用管家,没事做时,便从真珍处接过带孩子的重任,拉着桐英一起逗明哥儿。虽然明瑞有些黑,虎头虎脑的,不如永瑞惹人生怜,也不比满瑞白胖,但看着这个亲侄子,她总觉得象是看到小时候的哥哥似的,特别喜欢。桐英见她喜欢小孩子,时不时地傻笑,被妻子多嗔两句,便讪讪然陪着她带孩子。有时候贤宁下了学,看到了也会来争争宠。不过每次都会被小宝以做功课的名义拉走。

    他们功课的确不少。杨先生今春又再落榜,干脆专心做起夫子来。小宝与贤宁搬回京中,他原先还顾虑余家二老,不想跟来,后来余家老爷听说晋保有意请杨先生当男爵府的供奉夫子,便大力劝他进京。如今杨先生与夫人余氏就住在府里,除了贤宁与小宝,还教起了德瑞,顺便充当安宁的辅导老师。他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也严厉起来,对年纪较大的小宝与安宁,更是如此。

    话说淑宁回娘家住对月以来,除了大房那边时不时请她去之外,偶尔也有亲戚邀她去做客。二房虽然只请了一回,但索绰罗氏那种带些炫耀意味的话语让人厌烦,万琉哈氏的尖酸又叫人生厌,她本来还想打听媛宁的情形和五阿哥的伤势,但索绰罗氏也说不清楚,因为五贝勒府的人现在深居简出,媛宁连娘家都少回。淑宁见状,便索性不再去了。

    倒是富察家府上请了她与男爵府一众年轻女眷过府吃饭。在这个宴会上,她遇到久未见面的欣然与宝钥,心里很高兴。再加上已成了嫂子的真珍,她昔日的闺中好友几乎到齐了。她看着众人说笑,不由得想起周茵兰来。

    早在选秀之前,她就不便外出,与周茵兰之间只能通通信,偶尔送送东西,但至少还有联系。婚后再派人去时,周茵兰却暗示,范家担心会被人说攀附权贵,要儿媳别与贝子府往来。淑宁不免难过,偏偏周家伯父因升了贵州按察使,已经离开京城,周茵兰的姑父李家那边,又在前年外放了,连个做中转的人都没有。为了周茵兰着想,她只好减少了送东西去范家的次数,但并没打算断绝通信。

    昔日与她交好的几个女孩子,虽然各有际遇,但相比于婚姻幸福的欣然等人,周茵兰的处境显然要艰难些。

    她在这边犹自为好友难过,那边厢众人已经围绕着明瑞与明瑜说笑起来。两个孩子玩到一处去了,在几家孩子当中,他们显得格外亲密。明瑜很有姐姐的样子,把各种好吃的糕点送给明瑞,明瑞一高兴,就把自己最爱的小布虎送给明瑜玩,还拉着她一起吃糕点。

    宝钥见状便笑道:“他们名字这样象,不如让孩子们认个姐弟吧?”欣然的大嫂费莫氏却道:“认姐弟算什么?照我说,不如订个娃娃亲吧,虽然明瑜年纪大些,也没差多少。”

    真珍听了,看到明瑜玉雪可爱,有些心动,但对方是宗室,她心中有些顾虑。淑宁在旁边听了,不太喜欢这种订亲的方式,便道:“都是小孩子,还不懂事呢,那么早订亲做什么?等他们长大了,问过他们的心意再说吧。”

    欣然也点头,淡淡地道:“若他们日后真的情投意合,我们自然不会拦着。”她倒不担心宫里会指婚什么的,宗室贵女联姻蒙古虽是惯例,但他们这样的闲散宗室,还没那个“福气”。

    费莫氏有些尴尬,但宝钥很快就另起了话题,众人继续和乐融融的,但心里却各有想法。

    乌雅家太太听了小辈们的话,也有些意动。明瑞虎头虎脑的挺讨人喜欢,可惜有人看中了,她的孙女儿又有选秀的关要过,暂时不考虑。倒是他他拉家的雪瑞,小小年纪就端庄稳重,言语温柔,着实难得。她家有了那一位婉宁姑奶奶,日后选秀的前景不知如何,但看雪瑞的长相只是清秀,想必落选的机会大些。自个儿家里的孙子顽皮得不行,若是有了这么一位斯文的媳妇,应该会变好吧?

    富察家太太却拉着永瑞的小手与喜塔腊氏说话,偶尔瞄几眼雪瑞。他家大孙子只大了雪瑞一岁,倒是一样的稳重性子……

    淑宁回到家时,已经是晚间了。桐英早已吃过饭,在槐院的书房里看书,见妻子有些疲累,便到她房里帮她捶背,倒让淑宁好笑,忙拉他坐下说话。

    她提起今日聚会的情形,又顺带说起周茵兰的事,神色有些黯然。桐英想了想,笑道:“你想派人送信送东西去那范家,又怕你朋友会受闲话,不如干脆以额娘的名义去。横竖你们两家是通家之谊,世侄女家人都不在身边,额娘多关心晚辈,也是常事。额娘不在京里的时候,女儿媳妇代劳,也很正常。”

    淑宁听了眼前一亮,忙道:“正是这话,多谢你提醒了我。”桐英又道:“夫妻之间谢什么呀?我还有个主意,我有个舅舅在贵州当差,虽是武职,但衙门是在省城的。我写封信去,托他照应一下你朋友的父亲,如何?”淑宁更加欢喜。其实她知道张保早有此意,却又不好意思对女婿开口,眼下桐英主动提出来,就更好了。

    她心情好多了,便把席上有趣的事都告诉了桐英,其中就有明瑜明瑞的“娃娃亲”风波。她是当成笑话说的,但如果两个孩子将来真的看对了眼,倒也是件好事。不过桐英听了,却有些笑不出来,只是面上陪着干笑两声,便迅速改了话题。

    事后他再三考虑,便小心向端宁探口风,问及老伯爵去世的事。但端宁心里知道这事跟老太太有干系,不好告诉他,便胡乱应付了。再问淑宁,也是差不多的回答。

    桐英于是误会更深,以为他们一家都知道老伯爵死得有些冤,只是顾虑到可能涉及权贵,不好声张,而且他们应该不知真凶是谁。于是他有些闷闷不乐,那个“娃娃亲”,若只是说笑便罢了,要是将来成了真,一但真相大白,大人伤心是难免的,孩子们又怎么办?可是他现在却又不能把真相说出来。

    他心情不好,便整天闷在书房里画画,淑宁察觉,问他怎么了,却只得到“没事”的回答,正要再问,却得到底下人报信,说芳宁要生产了。

    芳宁足足痛了三天,把全身力气都使劲了,才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居然都是儿子。舒穆禄家母子欢喜得跟什么似的,忙忙请大夫抓药,给芳宁调养身体,舒穆禄太太甚至还亲自去求喜塔腊家的老封君,讨了一株百年老参回来。

    佟氏派去的月嫂鲁大家的,年纪大些,经验丰富又行事稳重,多亏了她与稳婆齐齐努力,才保住芳宁的性命,眼下芳宁虽还虚弱,但并没有大碍。陈姨娘哭了半日,当晚便求了那拉氏的恩典,收拾好行李搬到女婿家里照顾女儿去了。

    洗三那日,淑宁与母亲、嫂子以及大房的人早早去了舒穆禄家,还专门进房看了芳宁。见芳宁虽然虚弱些,但精神还好,才放下了心。两个新生儿虽然显得有些瘦小,哭声却很洪亮,众人均赞叹不已。大家中午在外间吃过面条,便齐齐聚集在炕边,准备洗三了。

    屋里早已供奉下十三位神像,炕上一应用具都摆放好了,什么么花儿、朵儿、升儿、斗儿、锁头、秤坨、小镜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儿、青茶叶、新梳子、新笼子、胭脂粉、猪胰皂团、新毛巾、铜茶盘、大葱、姜片、艾叶球儿、烘笼儿、香烛、钱粮纸码儿、生熟鸡蛋、棒槌等等,都是双份的。喜塔腊家派来的收生姥姥与鲁大家的一人抱着一个孩子,来到炕边。

    本来淑宁算是屋里的人中身份最高的,理应先添盆,但喜塔腊家的老封君在,她年纪最大,还有佟氏、那拉氏在场,于是便谦让了,只肯在同辈人里第一个添盆。众人劝不动,便也就了。老封君先添了一对小金元宝,还特地亲了孩子一口。

    不久就轮到淑宁了。她已经参加过几回这种仪式,知道规矩,便先添了点清水,收生姥姥忙道:“长流水,聪明灵俐”,然后添了两对金银锞子,鲁大家的便道:“金银满仓,富贵绵长”。总之都是吉祥话。

    “添盆”过后,收生姥姥与鲁大家的便齐齐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孩子双双大哭,她们也不在乎,只是边洗边念着“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接着又是隔着姜片炙艾叶,梳头滚鸡蛋什么的。

    待洗完了,她们把孩子包好,拿起一棵大葱,轻轻打了孩子三下,道:“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邪魔歪道。”完事后,便让芳宁的丈夫宜海把葱拿到外头扔屋顶上。

    淑宁与众人正看得高兴,却听得前门有人敲门,不知是谁来了。

    那拉氏忽然很激动,忙叫人去开门,又笑着对舒穆禄太太道:“先前让人去接孩子的二大姨,想来是她到了。”

    第225章

    里短

    婉宁穿着一件暗绿色的织锦袍子,披着石青绸面大毛斗篷,俏生生地站在院中。她只戴了两三样碧玉首饰,头上钿子也没什么装饰,只是正中的一颗大东珠十分引人注目。她轻轻用手抚了抚鬓角,露出腕间一串翡翠手串:“我来迟了,真对不住。洗三开始了么?”

    众人面面相觑,喜塔腊家的老封君与喜塔腊太太都微微皱了眉。在座女眷中,除了她们与他他拉家的人,别人都不知道婉宁的事,见她穿戴华贵,又跟了一大堆丫环婆子,把整个院子占了大半去,都以为是哪个王府的贵人。那拉氏语焉不详,只提到皇子府上,众人便纷纷向婉宁问好。倒是陈姨娘看到她穿戴太素,有些不喜,只是顾虑到那拉氏,没有出声。

    李氏淡淡地道:“已经洗过了,二妹妹快进来吧,外头冷,额娘年纪大了受不住。”婉宁顿了顿,瞧了一脸激动的那拉氏一眼,缓缓走进了屋子,又脱下斗篷给丫环,并让人把送的礼捧了上来,却是一对小金佛,上头还镶了宝石。这下连舒穆禄太太都皱了眉头。淑宁留意到那丫环脸生,并不是从前见惯的俏云与烟云,而那小金佛上的宝石,却有些眼熟。

    安排座位时又遇到麻烦,婉宁推说来得迟了,只需要坐个小板凳就好,那拉氏却道:“胡说,你什么身份?怎么能这般委屈?”还顺道扫了喜塔腊家老封君的位置一眼,有些踌躇。舒穆禄太太叫人拿了张圈椅放在淑宁下首,请婉宁坐了。

    婉宁想要看看孩子,那收生姥姥不知实情,见她出手大方,想要讨些好处,便笑着抱了一个孩子过来说:“请贵人让孩子沾点福气吧。”婉宁听了高兴,刚想要去抱,却听得佟氏说:“时辰不早了,还是把洗三礼先做完了吧。”把那收生姥姥拦了回来。那拉氏转头看佟氏,被她一眼看了回来,没再作声。

    鲁大家的先一步动作了,她把怀里的孩子托在茶盘里,把一对金银锞子往他身上掖,口里念着:“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又拿小镜子去照孩子屁股。那收生姥姥醒悟过来,忙也跟着做。等她们完成了这些仪式,便把供奉神像的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香案,拿到院里烧成灰,用红纸一包,压到炕席底下,再向主家请安道喜。

    舒穆禄太太一举得了两个孙子,心里高兴,见收生姥姥与鲁大家的言语伶俐,出手也大方,赏了两个大红包,看那份量起码有五六两银子,其中鲁大家的还另得了一对银镯子和两匹尺头。

    收生姥姥也不在意,今日添盆的东西都归她了,这已经是大收获了,而且还见了几位贵人,她回去后可有好题材八卦了。鲁大家的早得了自家主子的赏,如今不过是锦上添花,千恩万谢过,又说了许多好话。

    众女眷们坐下吃茶,淑宁想了想,便轻声问婉宁要不要去看看芳宁。婉宁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不过只匆匆说了两句话便出来了。她对两个孩子倒有些兴趣,只是觉得瘦小了些:“我们福晋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又白又胖,可比这两个健壮得多。”又觉得兄弟俩不太象。

    舒穆禄太太笑道:“双生子自然是瘦小些,过些日子就胖啦。长得不象才好呢,免得认错了,把哥哥当成了弟弟。”说罢就让奶子把孩子抱下去,还笑着向众人道歉:“孩子该吃奶了,真对不住。”

    婉宁问:“难道大姐姐不自己喂奶吗?这样不好吧?”淑宁见舒穆禄太太面色有些冷,忙道:“大姐姐一个人哪能顾得过来?再说,她身体还没好呢。”婉宁看了她一眼,便不再说话了。

    佟氏与喜塔腊太太先后牵起了别的话题。说起两个孩子的名字,宜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没想好大名,如今只是叫着小名。因他俩是在清晨日出时生的,所以一个叫晨晨,一个叫冉冉。众人都夸说名字可爱,一听就记住了。

    婉宁有些插不上嘴,渐渐觉得无趣起来。淑宁在旁边看到,好意与她说两句话,她也爱理不理的,于是便冷了心肠。倒是那拉氏十分殷勤地问起婉宁的近况,可惜婉宁同样冷淡,末了还冷冷地说了句:“额娘若想知道,多来看我就是了。”那拉氏听了不禁黯然。

    没多久,婉宁提出要走了。那拉氏追着出去,问:“难得出府一趟,难道不回家坐坐?”婉宁披着斗篷,头也不回地道:“说好了申时前回去的,额娘不是说贝勒府规矩大,要我乖乖遵守么?”那拉氏红了眼,只能默默目送女儿离开。

    屋里却早已议论开了,都在问方才那位“二大姨”到底是什么身份。李氏与喜塔腊氏有些尴尬,支支唔唔地只说是四皇子的侧室,别的女眷以侧福晋称呼,她们也不好明说。陈姨娘见了,暗暗啐了一口。淑宁见那拉氏进屋后脸色不太好,忙问孩子吃过奶能不能抱出来再让大家看看,重新把话题引回正主儿身上。

    回程的路上,淑宁与母亲、嫂嫂坐一辆车。佟氏忽然笑出声,道:“二丫头看着神气,实际上境况只怕不太好。我看到她身边的婆子催她,她才提出要走的。她那身衣裳的料子是家里送过去的,我也有一身,头上的东珠也是陪嫁,而且,她送的那对小金佛,是用陪嫁的首饰融了重新打的,你们可看出来了?”

    淑宁稍稍吃了一惊,想想果然如此,那些宝石,是一对金簪子上的东西,她曾经见过,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可是嫁妆照理是不会轻易动用的。她本人虽然陪嫁很丰厚,但除了那些用过的首饰和消耗性的日用品,大部分东西都收起来了。婉宁居然拿嫁妆去改造,送礼作人情,难道她手头真这么紧?

    佟氏又道:“送什么金佛呀?像我们只送些银锁、针线和缸炉之类的就行,别说用金玉铸成的佛像合不合适,这样重的礼,送给刚出生的小娃娃,也不怕折了他们的福。”

    淑宁倒没这方面的讲究,便笑道:“就当作是二姐姐送大姐姐大姐夫的礼吧,让大姐姐一家发点小财。”真珍也道:“可不是?别的不说,两个小子长大了娶媳妇,一人一个小金佛当聘礼,也足够体面了。”佟氏哑然失笑。

    回到男爵府,那拉氏红着眼圈点头示意一下,便回屋去了。李氏与喜塔腊氏对望一眼,前者径自往荣庆堂料理家事,后者便上赶两步追婆母去了。佟氏带着女儿媳妇回槐院,看到端宁抱着儿子,与桐英两个在院门口等她们。

    真珍抱过儿子,与端宁一起陪着佟氏进了院。淑宁落后一步,悄声对桐英道:“方才我叫人买了正明斋的蜜供,你早上不是说想吃甜点心么?做是来不及了,只好买现成的给你。”桐英摸摸头,撇嘴道:“我想吃你做的。”淑宁抿嘴笑笑,挽着他的手臂道:“好,我明儿一早就给你做,今天先吃买的吧。”桐英咧嘴笑了。

    进了屋,一家人说起今日的事,都感叹不已。忽然前头来了个小丫头,说康亲王府的表姑奶奶那边派了人来,李氏急请三太太、四奶奶和三姑奶奶去前头商量事情。

    原来絮絮在与其他妯娌们一起照顾病重的公公康亲王时,忽然间昏倒了,请了大夫诊治,才发现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因之前一直没发现,劳累得有些过,胎儿不太稳。王府那边已经送急信到山东去了,眼下只能求助于男爵府。

    佟氏听闻,忙吩咐人去唤另一位留守的月嫂吴九家的,淑宁也叫人通知留在贝子府的周昌家的,想让她一起过去。

    但是来人拒绝了,表示王府已经安排好了照顾絮絮的嬷嬷,不必再添人,倒是听闻淑宁这边有不少好药材,所以来讨一些,救救急,等他们找到了好药,再还回来。

    淑宁自然是一口答应,交待素馨回府去取。佟氏觉得一来一回有些麻烦,便把自己收藏的拿了些出来,让来人先带回去,女儿那边的就过后再送。来人千恩万谢地去了,佟氏与淑宁都暗松一口气。

    李氏道:“没想到絮絮表妹这么快又有了胎,她女儿还不到周岁呢。”真珍笑道:“看来那位贝子爷,也是位疼媳妇的主儿呢。”边说还边瞄了淑宁一眼。淑宁嗔她一眼,抿着嘴不作声。

    那拉氏心头一酸,借口累了,便回房去了,连晚饭都没出来吃。

    过了两三日,张保回来了,全家欢聚一堂。他这次回来,其实已经得了准信,确定是要连任了。家人自然是欢喜不已,淑宁于是提出,初十是桐英生日,十四是端宁生日,府里的酒不算,一家子私下里该好好庆祝一番,顺便给父亲接风兼庆祝。建议一出,众人都很赞成。

    于是一家人便忙活起来。府里不知桐英生日,但端宁的生辰宴却是照例摆的。佟氏只管公中的事务,真珍负责自家的酒席,淑宁便专门下厨做各色拿手的菜肴点心。

    到了十二那日晚上,天一黑,槐院便关了门。在正屋炕上摆了一桌,地下又摆了一桌。三房一家子,连同端宁一家三口、淑宁夫妻,济济一堂。

    两个小弟表演了新学的诗词,小宝还背了一篇自己作的文章,张保大大夸奖了他,端宁与桐英都有奖品。年纪最小的明瑞,也断断续续、缺字少词地背了首童谣出来,张保哈哈大笑之余,亲了孙子一口,亲自夹菜喂他吃。

    张保、端宁与桐英三人,吃了半饱后便开始互相敬酒,不管妻子们怎么劝,他们只说男人就该豪爽些,不喝酒怎么算是庆祝。佟氏给女儿媳妇使了眼色,让他们自个儿喝去,女人们便拉着孩子在边上闲聊,只是时不时地留意小宝与贤宁两个,免得他们心痒痒去偷酒喝。

    桐英曾想过给小宝喝一杯,却被淑宁果断拦住了,不管小宝露出多么可怜的神色,她都不肯让步,一眼瞪得桐英讪讪地缩了回去。

    等三个大男人都喝醉了,各自回房休息。淑宁抬不动桐英,只好叫了小澜子与天阳进来,齐齐扶他回菊院躺下,又亲自打了水给他擦脸,换衣服。桐英迷迷糊糊地,一把抱住淑宁不放,吓得小澜子他们慌忙避了出去。淑宁又好气又好笑,搔桐英痒痒,趁他动作时飞快脱了身。瞧着丈夫睡得象个小孩子,她心里软软的,为他整理好床铺,亲了他额头一下,看着他睡着了,方才慢慢回槐院去。

    第二天一早,这父子翁婿三个不约而同地宿醉头痛,被各自的妻子逼着喝下一大碗药汤,互相看着,哈哈大笑起来。张保直说痛快,还说过几天还喝,端宁与桐英居然也点头认同,只是都说不能再过量了,倒把佟氏、真珍与淑宁气了个半死。小刘氏在旁边磕着瓜子,笑个不停。

    住满对月那日,张保果然又招呼儿子女婿一起喝酒,又喝了个醉醺醺的,第二天又头痛起来。淑宁硬拖着桐英回了贝子府,只来得及与母亲嫂子及弟弟们匆匆告别。不过这次分离,倒不如先前的难过。因为现在对月结束,婚礼已经完成了,以后两家来往就方便了。佟氏随时可以来看女儿,淑宁也随时可以回娘家去。

    回到贝子府后,头一件事便是整顿家务。离府一个月,府中事务基本没什么大问题,有几个小麻烦,淑宁也很快料理妥当了。看来两位总管都很能干可靠,她也放心些。娘家送来吃食,她便按人头分好,连同自己做的针线活,送到简亲王府去。

    进了腊月,册封世子的圣旨终于下来了,雅尔江阿正式得到世子的名分。旨意下来前,桐英曾被召进宫中面圣,不知说了些什么,只是回到家后,桐英便一脸哀怨地对淑宁说:“老婆啊,我们的清闲日子不多了,皇上说,明年开春要派我去办差呢。”

    淑宁睨他一眼,道:“你也太清闲了,就算不办差,多练练画也是好的。你现在只是有心情时画一画,都荒废了吧?我可是没停过练字呢。”她可没说谎,除了大婚那几天太忙,她每天至少练上半个时辰。

    桐英干笑两声,忙到画室去用功了。淑宁便笑咪咪地跟过去。

    简亲王府立了世子,自然少不了要请客庆祝一番。可是这日子却有些不巧,刚好与芳宁儿子的满月酒在同一天。淑宁与桐英商量过,便决定桐英先去王府,她则到舒穆禄家转一圈,放下礼物,才赶到王府去。

    王府里酒席上的气氛有些怪异,继福晋黑着个脸,倒是瓜尔佳氏笑个不停。见了淑宁,后者虽仍有些不喜,但还是忍住,没有当着众人面前失礼。

    酒席一结束,继福晋便向简亲王提出,要带两个儿子回奉天去。简亲王却皱了眉,斥道:“都腊月了,不久就要过年。今年说好了要进宫朝贺,忽然走人算怎么回事?少胡闹!”

    继福晋一脸委屈,只好改了主意,回娘家住几日,简亲王也是被她闹怕了,很爽快就点了头。

    但郭福晋她们却只能留下来,不过她们一向处变不惊,世子是否得立,都没有影响她们的态度。只是她们的儿子却有些尴尬,府中的下人似乎已经认定了谁是将来的主子,对他们不象从前那么殷勤了,位分低些的李福晋所生的五阿哥实格,甚至还受了些委屈。

    桐英一向看好实格,不想他留下来受罪,尤其简亲王那边已有意在年后回奉天,阿扎兰与实格两个年纪大些的,都要留京。阿扎兰倒还罢了,母亲郭福晋长宠不衰,但实格的生母却不太受宠。于是桐英便提出,李福晋回奉天后,让实格住到贝子府来,他家有专门的先生,可以辅导实格好好读书。

    简亲王倒没有反对的意思,但瓜尔佳氏一听到,却先黑了脸:“这话是什么意思?二弟需给我说清楚了!”

    第226章

    备年

    继福晋等人一离开,这座简亲王府实际上的女主人就是瓜尔佳氏了,把人接走,似乎有暗示她不是个好嫂子,会虐待丈夫的兄弟的意思。虽然她本来就不待见那些半大孩子,但当着亲王公公的面被人揭破,她觉得有些失了面子。

    “这话是在埋汰我吧?”瓜尔佳氏冷笑道,“怎么?我亏待老五了?是冷着他了还是饿着他了?当着阿玛的面,你给我说清楚。”

    桐英平心静气地道:“嫂子别误会,我只是觉得实格功课学得不好,需要有人指导。王府里并没有学问好的先生,我那里却有一个,也是省了再请人的功夫。何况,我府里地方大,还有空院子呢,实格到我这个哥哥家里住几天也没什么,还能让他专心些读书。”

    瓜尔佳氏冷哼一声:“哄谁呢?我知道你不待见我,我也不待见你!有空院子?”她斜了淑宁一眼,“不如纳房妾室好了,弟妹那么贤惠,一定不会反对,也省得你天天没事干多管闲事!”

    桐英眉头一皱,淑宁听了却有些生气:“大嫂子,我自问从来对你都是恭敬有加的,可我大婚不足百日,这纳妾呀另娶啊之类的话你已经说了好几遍了。我再贤良,也没有任人踩我的脸的理儿。难道你对这桩婚事就这么反对么?!”

    瓜尔佳氏一瞪眼,就要顶回来,却被雅尔江阿厉声喝住,斥道:“越说越胡涂了!小叔子家里的事,你做嫂子的多什么嘴?!”然后又转头向桐英与淑宁道歉:“二弟二弟妹,你们嫂子一时胡涂,我替她给你们赔不是了。请你们别怪罪。”

    桐英自然不会说什么,淑宁也见好就收。只是瓜尔佳氏脸色很难看。

    雅尔江阿向正座上板起脸的简亲王行了个礼,恭敬地道:“都是儿子疏忽了,没留心弟弟们的功课,请阿玛责罚。儿子一定会尽快为弟弟们请来最好的师傅。”

    简亲王放缓了脸色,满意地点点头:“你自己知道错了,改了就是。不过最要紧的是找几个好的骑射师傅,至于那些四书五经的,倒在其次。若是老二家里的先生好,请来指点一下你弟弟们也不是不行,不过还是府里另请方便些。”说罢瞄了一眼瓜尔佳氏:“有功夫管教一下你媳妇儿,当家主母要有当家主母的气度。”

    雅尔江阿忙应了是,与桐英两人陪着说了些话,便恭送父亲回后院去了。瓜尔佳氏一看简亲王走了,狠狠瞪了其他人一眼,一甩帕子就回了房。

    桐英与淑宁对望一眼,对兄长道:“嫂子只是误会,大哥别太责怪她了。”雅尔江阿却摇头道:“都是我以前太宠她了,以至于她做事失了分寸,连是非亲疏都分不清了。这些天我忙得脚不沾地,没留意府里的事,但她做嫂子的,这么不小心,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是我授意的呢。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这是兄长的家务事,桐英也不好多说什么,他顿了顿,解释道:“我提出让实格去我府里住,只是想帮帮五弟,并没有暗示埋汰大哥的意思,大哥千万不要误会。”

    雅尔江阿笑道:“这个我还不知道么?我们可是亲兄弟,我知道你的为人。”瞧了淑宁一眼,放低声音道:“虽然我看不上那几个小兔崽子,但惹人闲话的事,我是不会做的。你放心,我心里有数,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向阿玛告状!”

    桐英低头想了想,拉着兄长到边上,小声道:“大哥千万别大意,阿玛今年不过四十,身子还康健,他又一向宠继福晋,郭福晋王福晋她们又不只一个儿子。在这里有我们看着还好,若是回了奉天,谁知道别人会做什么手脚?大哥可别因为封了世子,就以为万事大吉了。”

    雅尔江阿闻言一凛:“你是说……那些女人会不死心?哼,的确……”

    “因此,大哥做事要小心谨慎,千万别让人抓住把柄。对于兄弟们,多抬举些也没什么要紧。阿扎兰年纪大了,想法改不了,倒罢了。但实格和武格他们不一样,他们的母亲如今都失了宠,在阿玛与继福晋跟前都说不上什么话,咱们多拉拢些,他们就会偏向咱们些,也算是个助力。就算是郭福晋王福晋生的弟弟们,咱们若能让他们站到我们这边,他们的母亲耍再多的心计,又有什么用呢?”

    雅尔江阿笑了,拍了拍桐英的肩膀:“好兄弟,哥哥知道该怎么做了。”说罢就出去唤王府的总管。

    桐英暗暗松了口气,希望这样的说法能让兄长对其他的弟弟们好些,至少表面上不会亏待他们。回头对上淑宁带着担忧的目光,他笑了笑,说:“没事,我说服大哥善待弟弟们而已。”

    淑宁没有多问,只是走近来,把他冰凉的双手捂暖和些。

    简亲王府的下人们经过一次整顿,对待其他小主子们不敢再有轻忽了。又听说伊尔根觉罗氏提了个建议,雅尔江阿便把父亲从前的一些部下请来充当弟弟们的骑射师傅,是正式拜师,谢师礼极隆重,简亲王与他的旧属们都很受用,对世子的评价大大提高了。

    伊尔根觉罗氏已经怀胎六月了,雅尔江阿想要趁着新年前,为爱妾争取一个侧福晋的册封。瓜尔佳氏一听说这件事,几乎没把整个房间的东西都摔碎了,还把一个看不顺眼的丫环狠狠打了一顿。不过她因为太过激动,昏倒在地,太医来诊治时,却发现她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这下她重新得意起来了,不知与雅尔江阿说了些什么,后者离开房间后,便吩咐家人暂缓为伊尔根觉罗氏申请册封的事。

    他对爱妾感到很愧疚,还特地去安慰她。不过伊尔根觉罗氏却一点都不在意,甚至还反过来劝他道:“福晋肚里的孩子要紧,妾身并不在乎这些名份,只要能守在爷身边就心满意足了。再说,谁知道妾身这胎是男是女呢?等将来妾身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爷再为妾身求册封也不迟。”

    雅尔江阿听了感到很顺耳,只觉得这个爱妾果然不愧是自己最宠爱的女人,这才叫识大体呢,从此对伊尔根觉罗氏更看重了。

    桐英与淑宁听说这场侧福晋风波后,都叹息不已。不过这些到底与他们无关,他们更多的精力都摆在为婚后第一个新年作准备的事上。

    贝子府名下的各处产业,包括淑宁陪嫁来的拒马河小庄,都把产出纷纷报上来了,收入还算是可观的。但淑宁看到昌平两个温泉庄子送来的账本,收入居然只比拒马河小庄多一半,便心知有鬼,马上把那两个庄头召来细问。

    麻四与吴旭东两个庄头,都推说今年年景不好,粮食收得少,留够自家吃的,富余并不多。至于瓜果蔬菜和各色鲜花,因为有很多温泉庄子在做同样的生意,因此价钱都压下去了,收入只比上半年多一点而已。

    桐英不懂农事,起初以为他们说的都是实话,但看到淑宁的脸色,知道有不对,便只是静静旁观。

    淑宁淡淡地道:“今年年景的确不好,不过若因此粮食收得少了,只怕不能全怪老天吧?两个庄子都是良田,种的粮食合起来也有三四十顷了,居然还不到我陪嫁小庄上出产的三倍,要知道,那小庄的田地都只是中上而已。除此之外,瓜果蔬菜和各色鲜花,冬天里的价钱是平时的四五倍,下半年的收入居然只比春夏时多一点?这些钱都到哪里了?你们欺我不懂农事么?弄虚作假前,怎么也不打听打听,问问我阿玛是谁?!”

    两个庄头面面相觑,很快想起上次从那个陪房的王管事那里听说的,似乎新夫人娘家父亲擅长农事,自家就有庄子,夫人在家时就曾料理过,不禁懊悔不已。

    吴旭东眼珠子一转,小心翼翼地道:“小的们经营庄子,也有二十几年了,一向按规矩行事,兴许与别家不同。至于瓜菜鲜花的钱,都是商人们定的价儿,听夫人的话,想来是他们欺我们不懂行,压低了价了。”

    淑宁不为所动:“原来你们过去经营皇庄时,出产也比寻常人家的差啊?这差事当得真是……要你们管庄子,就是盼你们为府里多添入息,如今反而让府里吃那么大的亏,只怕换了任何一个人,都要好些。你们说,这么不中用的管事,还留着做什么?”

    两个庄头不敢说话了。从前连最精明的尹总管,也没发现他们做的手脚,这次已经做得很小心了。想不到这个看上去很和气好说话的新夫人,依然发现了端倪。他们都是皇庄世家,被赐给贝子府后,不如从前风光,只想着多占点好处。可若是真把差事丢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凡的清穿日子》,方便以后阅读平凡的清穿日子第7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第74章并对平凡的清穿日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