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真的大字不识一个,让夫子教吧,总得教的这孩子会拿笔吧。
如果小孩子小时候就躲懒躲惯了,日后读书要把习惯贬过来,肯定是很不容易的,她得事事为儿子想到前面去。
第122章
二更
进了腊月,夏淇从书院回来了,他手没空着,从外带了各式各样的糕点点心鲜果,尤其是给外甥元澄带了不少小玩意儿来。
芸娘嗔道:“你一个年青人,这么多礼做什么。”
眼见夏淇是真的沉稳了不少,于人情练达上也通透许多,“姐姐,这些钱是我自个儿的零花钱,就是看着好,便买了过来,也不值当什么。”
即便他也算是官宦子弟,但是在京城,一个知府的儿子算什么呢?
他们学堂的同窗除了个别家境贫寒之外,哪个不是非富即贵,他起初进去的时候还是托了建国候府的福,之后若非姐夫三不五时的打发人去看他,他在学堂哪里能得到先生的青眼。但一个人总要靠真本事说话,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所以惫懒的夏淇难得用功,再回过神来,只觉得山中一甲子,世上一千年了。
尤其是小外甥元澄,个头好像又长高了一些。
“姐,小橙子是不是又称手了些?”他把外甥提起来掂了掂,显然元澄也喜欢舅舅这样,他一举起来,元澄就咯咯咯的笑。
芸娘笑着指他,“他又好动,胃口又大,也不挑食,不长胖才怪了。”
元澄把脸窝在舅舅怀里,显然不高兴。
别看他这样小,但是听到别人说他不好听的话,也会不高兴。
夏淇失笑,“小孩子嘛!”
怕弟弟赶路回来风尘仆仆,又使钱让厨房整治一桌酒菜过来,她忙里忙外的,夏淇越发过意不去。
以前他总觉得大人们为她忙活是应该的,但现在却不这么想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学堂里也有和他一样是在姐姐姐夫家的,他姐姐论起来还在外买的宅子住着,压根都不穷。
可一根纱都怕买给弟弟穿了。
不像他四季衣裳,手头的钱,甚至逢年过节就有人接他回来玩。
甚至连姐夫有空都会讲解不少人情世故,他受益良多。
飞絮和双燕都是夏家旧仆,她二人还宽慰夏淇,“大爷,我们三奶奶就盼着您来呢,为您忙也是高兴的。”
“这个我当然知晓。”
不管怎么说二姐总是会比大姐更亲近的,大姐对自己也好,但是她和自己毕竟隔了一层,有些话也不那么方便说,再有二姐夫也比大姐夫待自己要更亲近些。
但沅娘待芸娘是极好的,芸娘知道是何缘由。其实女人过日子大多图个安稳,男人贴心,儿女双全,自个儿能够当家作主,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连芸娘都羡慕她。
可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尽管何家富足,何天聪乃是太医,但是歧黄之术和书香门第不能比,这就注定了沅娘很难得去什么大场合,她全身的本事都无处发挥。
论长相,妹妹芸娘更出众,论心机,她自认为不输于妹妹,论家世,二人也是一样的,但是沅娘少了亲娘的筹谋,如今虽然过得不错,但依旧意难平,尤其是随着穆莳每次升官,妹妹和她逐渐不在同一个圈子里。
这倒也罢了,她没有那么小心眼,可在儿女的婚事上就难说了。
尤其是牡丹这孩子,年纪逐渐大了,京中风俗,一般十岁左右就定下亲事,及笄之后便嫁到男方家去。
牡丹一样请的女先生教,无论是读书还是女红甚至是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可是婚事上却很不如意。
显然沅娘希望借着妹妹的势头和自己的财富,最好能让牡丹和她妹子一样嫁入豪门世家,不是图富贵,论豪富,何家算得上豪富了,这世上谁人得病不得找大夫?更何况在医术上,何家两代都精,她图的是女儿日后的地位。
但是高一点的门第,却完全看不中。
低一点的,明显是要她们填嫁妆养活那家人的,子弟还不出色的,她也未必干。
因为这事儿,沅娘如今没有心思再走亲访友,她全身心的功夫都用在女儿的身上,难免就忽视了其他。
正好夏淇这个年纪,又孤身一个人在外,谁对他热乎,谁对他冷淡,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有比较。
芸娘不知道他心中的官司,只是弟弟通了人情世故
,不免心喜,等酒菜上上来,她又殷切的夹给他吃。
冬日吃锅子最好,她让厨下做了牛骨头锅子,吃的夏淇是满头大汗。
吃饱了,夏淇不免又去侯夫人那里请安,他是客人,总得先去拜见主人,之后再去院子里歇着。
很快就到了腊八,侯府熬的腊八粥种类繁多,吃起来香糯弹牙还是很不错的。
宫里分位最高的是庞贵妃和惠妃,以前芸娘品级低,不便进宫请安,今年她还得跟着婆婆嫂子进宫请安。
这也是她头一回进宫,林氏那里经验就多了,“早膳别吃有气味的,怕熏着旁人,袖口可以塞些白米糕,饿了的时候垫巴一下肚子。”
芸娘还笑:“这哪里是进宫啊,我看和成亲没俩样了。”
“你还是这般促狭。”林氏又手把手的教她如何进宫行礼,对什么人行什么礼,绝不藏私。
这就是芸娘一直和林氏交好的原因,林氏待人实在是没话说,尤其是大事上,从来不会偷偷想陷害你或者如何,她的心是正的。
之后进宫才知晓,行礼是其次,站的时候可多多了。
大家都按品级站好,芸娘虽然已经是从一品了,但前头还有人家宗室和超一品爵位的妇人,她绝对算得上是新人了。
庞贵妃出乎意料,其实和她家里人的排场不同,她生的十分娇怯,说话细声细气,无比的贴心,甚至对芸娘这头回来的人都熨帖的很。
“你是头回进宫吧,难为你年纪轻轻,吹了冷风可不好。”说着,又让人塞了个汤婆子递给她。
不管人内心怎么想,这作为贵妃,算是十分体恤了。
再说惠妃,待人也是斯文有礼,即便是罗夫人在这里,她也没有任何偏颇。
在这里芸娘还见到了二公主李青鸾,她是个活泼的姑娘,显然也从鹤儿那里听说过自己,看着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罗夫人有些吃味,但是在这里不敢表露出来。
惠妃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她很惊讶,尤其是见夏氏不过二十左右的年纪,生的非常出众,大家都穿着石青色的命妇服,就她最好看。
在女儿的转述中,只说鹤儿的养母如何温柔,她以为会是个圆脸微胖的妇人,却没曾想,居然还这样漂亮。
但是以她的身份,她并不愿意表露很多。
皇上从来不喜欢她们插手八皇子的事情,即便是青鸾和他交好,她都得谨守规矩。
在惠妃这里请完安后,侯夫人和世子夫人都在那儿等她,芸娘不好意思道:“是我慢了,让太太和嫂子等我。”
“无事,走吧。”
芸娘还问:“隆平候夫人不是说要和我们一起走的么?”
方才来的时候,建国候府还是和隆平候府一道来的呢!
只听侯夫人意味深长道:“她还有事呢,一时半会的走不开,咱们先走就是了。”
是了,隆平候家的乔二姑娘可是大皇子妃的有力人选呢。
当然,这些和芸娘都无关。
侯府也有自己的要事,年前苏姨娘得到侯爷的首肯,请长女卢大奶奶过来做媒,正式和陈翰林家的长女陈蓁定了亲,大概在一年后进门。
陈家人很有读书人家的清贵,虽然和侯府结亲,但表现的并不猴急,反而处处闲适,仿若天生如此一般。
这下苏姨娘就更高兴了,觉得他家品行好。
可穆莳却嗤笑,“不过是装像罢了,翰林院那些穷翰林个个都是如此。”
他这人嘴毒,芸娘轻轻打了一下他的嘴,“少胡说了,我看苏姨娘这次不选门第,只选姑娘家能干,这位陈姑娘上次来过一回,落落大方的,看着不错。”
“你都说不错,那证明她装蒜的功夫到家了。”
反正这人就是对人没一句好的,芸娘也习惯了,不去反驳。
这个年过的十分顺心,只不过明里暗里让她生二胎的人多了起来,姑太太就道:“只有澄哥儿一个,未免太单薄了些,你们年轻,该多生几个。”
这话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尤其是端敏郡主又有了身孕,连她也居然劝芸娘,“三嫂,澄哥儿如今都要开蒙了,你也不必日日看着他,何不趁此机会多生几个,这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
她可是对此深有体会,母妃若是生个儿子,她哪里用的着到处抱大腿呀。
好嘛,刚头晕脑胀的回去,不巧,沅娘又找上门来。
她是为了牡丹的事儿来的,“妹妹,我听说你和隆平候府很熟,哎,我也没有别的想法,牡丹这儿有些人上门想定下,但都是些不大好的人家。你侄女儿这样的品貌,若是嫁给破落户,怎生是好呢?”
“就像你当年,我也觉着你并非池中物,你看你如今,不就出息了么?”
不到万不得已,沅娘也不想挟恩以报,但是为了女儿,她不得不得罪了,如此想来,她心中也是苦涩的。
第123章
一更
撕开了那些由亲情包裹的外层,赤裸裸的露出了利益的本质,芸娘心中早已有数,但就这么直拉拉的被划开,说不难受也是假的。
可芸娘不是个过于执着在一些感情上的人,她向来都是别人待她如何,她就待别人如何的人。
沅娘只想要她报恩回来,她会报恩回来,但这次过了,就没旁的了。
品了一口香茗,芸娘也拾掇好自己的心情了,她微微一笑:“姐姐待我的好,我当然清楚。牡丹这样的品貌,如果只是嫁个寻常官宦人家,恐怕也是辱没了她。”
看妹妹迅速调换了心情,沅娘心里很清楚,这次姐妹俩怕是会越走越远了,但她不后悔,有了孩子才知道,哪个母亲都想把最好的贡献给自己的儿女。
如果权当银货两讫,芸娘就不再考虑许多了,只是隆平候府不太合适,“姐姐,恐怕你也听到些许风声了,隆平候府的二姑娘日后是要做大皇子妃的。”
“是啊。”要不然她为何希望女儿能够嫁到隆平候府去呢?
大皇子那是什么人啊?
那可是皇帝的嫡长子,军功彪炳,日后是要未来皇帝呢。
还是啊,你可真敢想。
芸娘叹道:“乔家虽然有位小少爷和牡丹年龄相仿,但是那位是乔二姑娘的亲弟弟,我恐怕他们想更上一层楼呢。”
未来的国舅爷,会娶个从五品的御医之女吗?
饶是何家再富贵,有时候也不是钱的事情,看她家苏姨娘找的儿媳妇陈氏,身份都已经被嫌弃很低了,但六品的翰林可是书香门第,比杏林出身的何家还要清贵呢。
“要说是武德侯府或者其他勋贵府邸,我稍微能说的上话,但是隆平候府,他们家如今是香饽饽呢。”
沅娘知道不太可能,但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卖东西,一般是先喊个高价,她也是如此罢了。
故而笑道,“妹妹既然这样说,我就一切辛苦妹妹了。”
芸娘摆手,“姐姐这样说,倒是叫我无地
自容了,当年我能嫁到京城来,还是托了姐姐的福呢。”
沅娘哪里还敢提自己居功,回了何府,何天聪带了包卤肉回来,沅娘便拉着他很高兴道:“芸娘总算是应承下来了。”
“行了,你高兴就好。”何天聪对此并不热衷。
知道何天聪这个人对这些都不在乎,沅娘也讪讪的,但她也不求别的,只求丈夫不阻挡就行。
原本她还想着妹妹抚养了八皇子,如果女儿能够给八皇子做个侧妃什么的,倒也好了,但总归还是舍不得女儿做小的,她娇养的女儿哪里舍得让她日日去人家大婆面前立规矩。
还不如像妹妹那样实在,端看妹妹穿的戴的还有妹子的舒心生活,她就越发渴望女儿嫁到勋贵家中。
**
让丫头们揉了揉太阳穴,芸娘躺在美人榻上歇着,飞絮让小丫头们出去,留下体己人陪芸娘说话。
某种程度来说,她们算是芸娘最贴心的人了,旁人都赶不上。
胡妈妈不免道:“三奶奶在想何家表小姐的事儿吗?”
芸娘点头:“是啊,当初也确实是姐姐帮了我,若非是姐姐,我也不会顺利嫁到京城来,她言之凿凿的要让我替牡丹寻个有爵的人家,我总不能过河拆桥吧。”
“那您打算?”胡妈妈就怕自家小姐为了大小姐的事情,让人讨嫌。
“我如今心里也没数,虽然我近来也在内宅走动,但你是知道的,我们澄儿还小,哪里会往这上头想。再者,我也没曾想到牡丹也不过七八岁的年纪,姐姐就这样着急了。”
她以为差不多过了十岁,再提这事儿的。
还好穆莳今儿回来的早,芸娘便把这事儿跟他提了,夫妻二人就是这样,你帮忙我,我帮忙你,哪里分什么彼此。
穆莳也不好说沅娘不对,这世上哪个父母不盼着孩子好,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
但是何家的身份,天生短板,自家老婆,四品江南知府的女儿,嫁妆还算丰厚,进门来都被轻视,坐了大半年的冷
板凳。
“我想了想,倒也不难。何家家资丰厚,对女儿想必也是不吝惜的,有些人家,像象山伯府,他们家人口多,精穷,架子虽然在,但早已不复往昔,他家长房的老三,大概十来岁,也只比你侄女儿大四岁,年纪也合适。”
象山伯近来是落魄了些,但如果他不落魄,正房嫡出的儿子怎么可能会低娶呢?
芸娘点头,但她希冀道:“还有没有稍微好些的,就是庶出也成。你看那陈家的女儿,嫁给咱们家老十,不也成吗?”
老十好歹还是侯爷的儿子,苏姨娘算很受宠的了。
穆莳嗤笑:“她是终日打雁,迟早被雁啄瞎了眼睛。”
但他也知道,沅娘那次牵线,虽然牵的不是他,但若是没有和陈家牵上线,那么也就没有芸娘和他的好姻缘了,不管出于何种理由,这个情他们夫妻总得还回去。
还回去了,也就不欠什么了。
夫妻二人晚上便把哪家有儿子的罗列出来,芸娘圈了个人,“这个如何?刘家的孙子。”
彭城刘氏,算不得什么大族,但是依靠已故刘氏皇后,得了个承恩公的爵位,她们家巴结的人当然多,但是根基并不稳。
刘家也没什么出息的子孙,这也自然,如果有出息,奉昭帝也不会选刘家的女人做晋王妃了。
芸娘说的这位是刘家三房的二儿子,三房的爷早死,三夫人带着两个儿子过活,寡妇最爱财,况且听说她对二儿子也不怎么喜欢。
因为当年他出生的时候,二儿子的爹正好死了,刘家便有传言说是这个孩子克死了他爹。
穆莳提道:“倒也不错,承恩公这个爵位必定是他家老大得了,老三家的即便捞不到什么,也不必愁,大皇子总得顾着自己舅家,三房俩个儿子,那个老小我也见过,机灵的很。”
大皇子如今虽然并非太子,但他地位使然,总得找些亲信,又有谁会比刘家人更亲呢。
而三房那个寡妇,对长子更为看重,对老二
可就未必了。
寡妇爱财,何家有的是钱,芸娘和穆莳对视一笑。
至于牡丹是不是有难缠和并不喜欢的婆母,这点就不是她二人该操心的事情了。
高嫁总得受气些的!
第124章
二更
过了几日,芸娘便打发人请了沅娘过来,“姐姐,前几日澄哥儿他爹回来,我们俩参详了一下,大概有俩家,你看看如何?”
她单刀直入,因为她很清楚的知道沅娘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了。
沅娘看了看,头一家是象山伯府,虽然正房嫡出的儿子,但是象山伯府大不如前了,说了这门亲事也是如鸡肋一般,那还不如嫁给胡御史的儿子呢,俩家乃通家之好,胡少夫人对自家女儿那也是爱的不行。
第二家来路可就真的不错了,居然是承恩公刘家。
“妹妹,你这门亲事可是真有把握?”她心情很是激动。
芸娘点头,“刘家虽然同我们家没什么相交,但是这位三夫人的亲妹子的夫家正好在五军都督府,刘三夫人年青就守寡,同她这位妹妹关系一向很好,有她帮忙说项,想必此事会成。”
“那就劳烦妹夫了。”沅娘知晓穆莳如今文官武官那边都说的上话,只要她夫妻二人答应了,这事儿肯定好办。
已经劳烦了,就不再矫情了。
芸娘又道:“只是这位刘三夫人寡妇失业,难免对儿子们看的跟眼珠子一样,且对大儿子有点偏心。”
好处是人家是后族,坏处也不是没有的。
果然沅娘笑道,“那有什么的,咱祖母还不是对爹看的跟什么似的,只要那孩子人好就行。”
“人是挺机灵的,澄哥儿他爹见过一次,我昨儿赶巧了去了刘家一次,也打听了一下,但总不尽实,你要是不放心,我再打探一段时日。”
妹妹帮忙打探当然好,只是沅娘又问,“那那位小爷有没有人说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