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也是有胜负心的,因为元澄一句无心的话。
次日在饭桌上,元江居然也开始吃饭了,小腮帮子吃的鼓鼓的。
芸娘不由得道:“孩子们也在比较呢。”
乳母们把消息传到长房,过了几日林氏回来的时候,见儿子可以吃鸡蛋羹还有米饭和面条了,十分惊喜。人乳虽然好,但还是五谷杂粮养人啊。
她深信是三房两口子费力了,写信告知于世子穆英,穆英在中秋回礼中给了极厚的节礼特意给三房。
这就点了不少人的眼,尤其是四房,别说是端敏郡主不满,就是穆荃那儿也多有不满。
“兄长真是亲疏不分,眼中只有利益。老三两口子奸猾的很,尤其是那个夏女,诡计多端。”尽管在外能忍,但是当着曼娘的面,他忍不住倾吐出来。
但曼娘本为农家女子,见识短浅,听丈夫抱怨世子,也不知道如何说。
其实在内院,这些夫人们都待她挺好的,便是大妇郡主,待她也尊敬,说她为四房开枝散叶,功劳比旁人都多,每次份例比其余的通房什么的都多些。夏氏虽然是隔了房的奶奶,但是有什么也会到此送一份,昨儿她这里还得了夏氏陪嫁铺子的点心。
也只有她送的比较多,几乎是常常送。
吃人的嘴短,曼娘老实道:“我倒是觉得三奶奶不错,爷你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
穆荃气了个倒仰,还是觉得和端敏郡主一起吐槽更成,旋即便去了郡主处,曼娘看他气冲冲的走了,有些怔愣。
他好像变了很多,以前分明不是这样的,在乡间的时候,他几乎什么都懂,长的好,字儿也会写,对付村里的恶霸们也是游刃有余,现在却变了……
变得好像更
急躁了些。
世子的这番举动,牵动的并非只是四房的心,甚至连苏姨娘还有二太太都牵动了。
苏姨娘自诩是个聪明人,她伺候侯爷多年,侯爷虽然如今还硬朗,但仿佛已经透露出要分家的意思了。
老夫人听闻今年病了一场,老家的人传信说老夫人已经身子的下半部分几乎是不能动了,老夫人若是没有了,侯爷必定会将爵位传给世子爷,那么到时候分家就势在必行了。
可恨的是老九之妻胡氏得罪了八皇子,前途无望,老十虽然在陈氏的鼓励之下,准备进入西北军,但是位卑职小,若是分家了,如何过活。
况且——
她打听到那孙姨娘的院子里的人说等日后分家了,穆莳自当为她娘请封诰命,穆莳位高权重,在皇帝面前有脸面,他姨娘封诰命做封君,可自己却要老死在这儿,一辈子伺候侯夫人,在孙子孙女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苏姨娘担忧的事情和胡氏讲不通,那人是个万事不操心的性子,她只得和小儿媳陈氏吐露心中的担忧。
“……你很好,劝的老十上进了许多,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陈氏安静的听着,并不大担忧,“姨娘,父母在不分家,天下间说到哪儿都是这个道理。至于世子承袭爵位不假,可是侯爷和太太还在,这个家就分不成。”
“家是分不成,但是世子明显就更愿意同老三家往来,日后世子承袭侯爵,咱们可都靠后了。”
这才是苏姨娘最担心的事情。
若是老九老十同世子关系好,日后仗着兄长的余威也能过活,但偏偏家中世子只对老三抛出了橄榄枝,那么她的儿子又该置于何地呢?
陈氏知道自己身份低微,能进侯府这个门,都是因为苏姨娘,自己如果不拿点真本事出来,日后在婆母这里如何立足?恐怕下场和胡氏一样,什么都被人忽视。
她主动道:“那您的意思是,咱们也要取得世子和世子夫人的欢喜吗?可媳妇儿一直都在这么做。”
“是,你做的挺好
的,只是还远远不够。”饶是苏姨娘这样老成的人,见到丈夫已经徒生疲意,开始打退堂鼓了,她的未来就没着落了,她也想跟孙姨娘一样,日后能和儿子们住在一起,不必再在侯夫人身边跟个老丫头似的。
陈氏咬了咬牙,“姨娘若放心,分些人手给媳妇,媳妇自当为你解决。”
**
下个月就要下场了,夏淇从书院回来,在家读书。
芸娘差人送了一碗补汤给他,留了一碗给穆莳喝,只是今日穆莳回来的有些晚。
他一回来眼睛猩红,芸娘就知道他大概彻夜忙着公务,连忙道:“先喝点热汤再休息会儿,你说你啊你,总是这么拼命。”
穆莳于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为她和儿子遮挡了不少风雪。
热汤下肚,四肢百骸都仿佛熨烫过一般,穆莳见她为自己忙活着,一段雪颈微微露出,似天鹅一般,惹人无限遐想。
“芸娘过来这里坐下。”
芸娘不知他所想,只扶着腰忙活手中的事儿,“你等我一会儿,我就来。”
偏穆莳已然是自从芸娘有孕在身,都没有再同人欢好,今日去姨娘那边请安后,归来途中,却见两只野鸳鸯迫不及待在那假山后头行事,他着实觉得自个儿忍的痛苦,下身犹如小蚂蚁爬来爬去。
那女子娇吟又同芸娘声音很像,让人想入非非。
“不成,你现在就来。”他声音暗哑的连自己都没听见。
芸娘让下人撤了桌,以为他是想和自己说悄悄话,遂柔声道:“我这不是来了么?”
穆莳有点哆嗦的一下就抱住她,芸娘方才察觉不对,“你怎么了?”
她一靠近他,才知道他身体的反应,不禁吓了一跳。
第133章
一更
“水,芸娘,你要下人送冷水进来。”他自制能力算是很强的了,平日府中治家极严,但丫头小厮胡闹的也不是没有,甚至穆莳小时候身边伺候的一个丫头就和小厮常常私下约会。
他并没有当回事,但那女人的声音,尤其是那种动情的声音同芸娘的声音十分相似,让他忍不住了。
好在他知晓分寸,此时定不能折腾妻子,便自顾自解决。
冷水淌身发泄出来之后,他轻松了许多,帘外妻子端了姜汤给他,他向来龙精虎猛,睡了一觉散发了也就好了。
甚至穆莳都没当一回事,认为只是个小插曲。
但三房要了不少冷水过去,侯夫人当然是头一个知晓的,即便是对三房有些好感的她也觉得不像话,暗自同侯爷道:“我知晓他们夫妻感情好,但我又不是让穆莳宠妾灭妻,只是想让他一个男子不旷着。偏我的暗示,夏氏就是装听不见。”
“岂有此理,哪家妇人有这般辖制夫君的?”侯爷颇不以为然。
嫉妒可是犯了七出之条。
但儿子大了,且穆莳又是个有主见的,她们夫妻也不能强压着如何,毕竟夏氏还怀有身孕,若是夏氏有个好歹,肚子里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这也并非侯爷夫妻愿意见到的。
侯爷便对侯夫人道:“你选几位美婢,到时候等老三媳妇生了再送过去。”
有侯爷发话,侯夫人心下稍定,“是,妾身知道了。”
中秋已至,郡主因为临产不便前来,白氏怀相不大好,也在房中养胎,芸娘还没有到预产之日,便随穆莳一起同府中诸人庆贺中秋。
芸娘面色红润,并无不妥,穆莳陪伴妻子,如松如玉,郎艳独绝,二人并排而立,十分养眼。
林氏让乳母们照顾好孩子们,自个儿则在太太处自奉承,元凤也跟着她娘在忙碌。
今日侯府请了说书的女先生过来说书,诸人听的正起劲,胡氏嘴巴手里完全没有停歇过,偌大的柚子和点心,她一个人吃了泰办,将军府的庞氏和陈氏在一起
说话,但很奇怪,庞氏怎么对陈氏好像带着一股恭敬呢。
按捺下疑惑,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不管如何,再过几个月等孩子生出来了,她的身体就没这么笨拙了,穆莳也不必忍的这样辛苦了。
她是孕妇,侯夫人怕夜深露重,让她先行回去,芸娘自当遵命。
苏姨娘眼睛闪了闪,又开始在侯夫人处奉承,陈氏则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她要活着,就必须证明自己有价值。
如那胡氏,成日胡吃海塞,根本不知晓自己吃了多少相克的食物,是会慢慢损耗她的身体的。她不过一个小小的翰林之女,苏姨娘在府中盘桓多年,人手足够,又有侯爷信赖,娘家人也颇得侯爷信重,甚至连她二位女人也听她的话。
她不能让自己有用,很有可能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这个侯府。
同苏姨娘不同,她有足够的耐心,她生下来的时候听说霞光遍布,母亲说她是大贵之相,故而陈家虽然穷,却为她延请先生,读书识字,为了让皮肤白皙,甚至一年都不出屋子。她有位姑母,年少时守寡进宫做了女官,时常回来教她些宫中规矩,甚至暗示她日后进宫做女官,她对九皇子生母德妃有些小小的恩情,也许九皇子荣登大宝那一日,她能得到九皇子青眼,未来贵不可言。
但九皇子事败,晋王登基,她又有了些许看法,这些皇亲贵胄,平日看雪煊赫,可大起大落,还不如寻那等坚固的高官显位。
有一日她随妹妹还有母亲去走亲戚,忽然见街中人清道,正是穆家女眷们去观里打醮,高大的骏马昂首阔步的拉着华盖朱红色的马车,连马鞍上的马鞍都镶着宝石。
那驰骋在街道的骏马和建国候府的排场,让她暗中打定主意要嫁到这家来。
水磨功夫花了三年才奏效,她嫁到了建国候府。
一则喜,一则忧,婆母选她很大程度是想倚靠她的聪明才智,对三爷取而代之。
穆莳夫妻感情很好,这是全府众所周知的,但凡三奶奶有哪儿不舒服的,三爷比谁都紧张,从没
见过哪家媳妇可以不侍奉公婆,自己去养胎的。
她很羡慕这样的感情,若非是苏姨娘要求,她并不想同他们为敌。
但是人生在世,有太多不可奈何了。
穆莳和夏氏都是聪明过人的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的天衣无缝,一般的离间计反间计,当然不可能分散她们,可能还会让磨难重重的他们感情越发要好。
但世间之事,情之一事最为害人。
夫妻感情好的时候,固然一致对外,但是有二心了,那就未必了。
穆莳并非寻常男人,她懂,但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穆莳总会有忍不住的时候,再加上长辈施压,兴许一两年他会忍住,可时日长了,她们会么?
想到这里,陈氏信心百倍,脸上却笑靥如花的同庞氏在说什么馅儿的月饼好吃。
庞氏当然愿意和陈氏说话了,她知道上辈子夏皇后死后,婉皇贵妃成了真正的后宫之主,婉皇贵妃听闻出身寒微,只是翰林之女,她是元泰初年入宫的,是夏皇后的女官,不知道怎么被皇上宠幸了,一直非常受宠,还让当时的宠妃甄眉儿入了冷宫。
就连夏皇后都没有斗过她,这样的人,她不知道怎么居然进了穆家了。
想来她手段非比寻常,庞氏对她只有敬着的份儿,她们将军府早就和侯府分了家,将军府中如今公主驸马不住府里,只有个余嫣然,但她再怎么受宠也只是个妾侍,庞氏并不放在心上,转念一想,她选择穆七果然是没有选错。
固然,公主生下儿子后,紧接着余嫣然怀孕,七房受了些影响,但是比起和陈氏还有夏氏这样的人在一起,她的日子好过太多了,她们都想要的太多,所以日后迟早争斗。
正想着,庞氏却发现自己的儿子被侯府的人忽视了,几个同龄的孩子手里都分的宫中赏赐下来的月饼,因为个数有限,只有自己儿子和二房庶出的那个孩子手里没有御赐的。
林氏还歉意道:“我们府上还有其他月饼,让哥儿选吧。”
庞氏气了个倒仰,她儿子分明比元澄几个年纪都大的,还是嫡出,为何还受到这样的差别待遇?
第134章
前世《一》
前世
奉昭帝驾崩后,九皇子继位,改国号为元泰,次年封原配齐映容为皇后,封侍妾甄眉儿为贵妃,封侧妃夏氏为一品淑妃,其余如昭仪昭媛等等大多都是潜邸之人。
元泰二年,大臣们纷纷上书皇上充盈后宫,于是新皇帝第一年的选秀开始了。
齐皇后虚怀若谷,为元泰帝广纳后宫,一时进了不少新面孔。
贵妃甄氏很是着急,频频派人打探,淑妃夏氏却跟没看到一样,她在宣仪宫内,稳稳的看着手里的书。
陈女官微微抬头看着夏淑妃,她从前在九皇子府也颇为受宠,只是因为没有子嗣,才矮了甄氏一截,其实那甄眉儿算什么,不过是一外室罢了,因为生了今上的长子,故而被爷安排了个好身份,居然做了贵妃。
夏淑妃生的可真好看呀,就连看书时,露出一截白皙如玉葱般手指慵懒的翻着书都会让人觉得真像诗经所说的手如柔夷。
她这样的美人很是受宠,一个月,皇帝大概来夏淑妃处十几次,可不知道为何?夏淑妃就是怀不上孩子。
也因为如此,甄贵妃很是看不上夏淑妃,表面上笑吟吟,背地里没少使绊子,听宫里的人说甄贵妃娘家和夏淑妃娘家还有亲呢,甄贵妃仗着生了皇长子,在后宫横行霸道,一点都不顾忌这个表妹。
她少时就有凌云志,虽然如今只是个校书女官,但想一步登天,就必须找个好主子。
显然夏淑妃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她本身就有宠在身,只是没有孩子,只要她推自己一把,就能固宠。
她只是个小小的翰林之女,父亲年纪不小了,在仕途上再进一步是很难的,况且他性子迂腐,很不理解自己为何要汲汲营营,只有姑母在宫中做女官,能帮衬她一二,但姑母年纪大了,怕是不久就要被放出去,她只有靠自己了。
从小祖母就偏心叔叔,对母亲百般苛责,父亲年纪大了,迟早要告老还乡,但是幼弟小妹如何办?难不成还回家受老祖母的闲气不成
。
她只有自己奔个前程出来。
于是她在宣仪宫中伺候的非常用心,一心想着为淑妃效力,不巧却有一次偷听到夏淑妃和心腹宫人,那个叫双燕陪嫁丫头道:“我是不想生孩子的,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生,除非我喜欢这个人到了极点,再者生孩子是过鬼门关,你让姐夫把药继续配着。”
……
更多的她听不下去了,原来那夏淑妃并非是生不出孩子来,而是不愿意生孩子。
本来她是很喜欢这个主子的,待人宽和有度,又荣宠在身,执掌一宫也是公正严明,从来不徇私。
可在这里出不了头,她悄悄的靠上了齐皇后那边,齐皇后也是个可怜人,在陈女官看来,她虽然一再被皇上称为贤后,但其实皇上并不怎么在意她。
皇上对夏淑妃异常宠爱,甄贵妃时常下绊子,皇后也从来不阻挡,就凭这个,陈女官大概也清楚齐皇后恐怕也不是面上看的贤良人了。
在突然主动投靠齐皇后之后,齐皇后果然很高兴,看她的样子是很期待打淑妃的脸,因此对她很是抬举。
她因在夏淑妃处时常观察到皇上的习惯,再者,她打小就知道自己生的好,要让皇上看重自己,必须得处处妥帖,小心奉承,咱们这位皇上外表看着像翩翩君子,其实内心极度需要别人肯定,随时随地都需要旁人拍马屁。
很快她就爬上了龙床,本以为淑妃会大怒,却未曾想到夏淑妃见到自己反而心生怜悯。
故而,她在想,淑妃其实是个不错的人。
但同时她也成了甄贵妃的眼中钉,听闻甄贵妃代皇后管理宫务,其实陈女官认为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只是因为宫里的人好像很听甄贵妃指派,有的连皇后都差遣不动的人,贵妃却能无所顾忌。
这种权力至上的感觉,让甄贵妃脾气越发暴戾,她尤其不喜欢别人承宠比她多,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她初初承宠,皇后同淑妃处连同些分位比她高的人,不管心底如何想,面上都是恭喜
她,还送贺礼过来,只有她最是可恨。
**
“怎么?她还是那样蠢么?”夏淑妃轻轻拿了一朵今日送上来的牡丹花簪在发髻中,也只有她这样的好颜色才配得上了。
她的心腹燕姑姑点头,“贵妃娘娘还私底下联络大臣,听闻想让大家上书封大皇子为太子呢。”
夏淑妃冷笑,“她也好意思,那孩子是无媒苟合之后生下来的,她也就靠着身份——”
最后说的声音极小,燕姑姑不敢再提了。
那淑妃抚了抚肚子,“我是不会再生孩子的,皇上的爱如镜中花水中月,再者,此人好大喜功,并非为明君,我这辈子只为我心爱之男子生。”
燕姑姑是夏淑妃陪嫁,当然知晓主子以前多渴望良人,只可惜命运不济罢了,主子在被送进潜邸的时候,其实头先有门婚事,是和贵太妃娘家侄儿陈明喻的婚事,这门婚事还是娘娘的姐姐奉国夫人奔走才得来的。
结果此人根本无心娶娘娘,拖到娘娘十七岁,陈明喻站稳脚跟才琵琶别抱。
夏家这才知道陈明喻不过是故意答应长丰侯夫人,实际上羽翼丰满便退了亲事,为此大小姐还尤其后悔。
好在太太有决断,让小姐参加选秀,被奉昭帝选中,赐给九皇子做侧妃。
想当初,那甄眉儿,不李眉儿,不过是乡下个药娘罢了,成日巴结自家小姐,却不知道和夫人娘家某个大官有什么亲戚关系,居然早就和九皇子暗通曲款,提前生下九皇子长子,才有了如今的体面。
“娘娘,奴婢知道您其实是盼着找个知心的良人的。”
夏淑妃却通透道:“我只是个自私的人,只想自己舒舒服服的,我如今已经是得到荣华富贵宠爱于一身,还强求什么呢。”
燕姑姑不甘的问:“那背叛您的陈女官呢?”
却见夏淑妃怜悯道:“她也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不必计较。皇上那个好大喜功的性子,总得要人吹捧着,每每我言不由衷,都觉得甚是恶心,有她在,替咱们多奉承,让皇上高兴
高兴,不也挺好么!”
燕姑姑愕然,居然是这个原因么?
第135章
一更
中秋过完后,天气开始凉爽起来,芸娘身子骨舒坦起来了,每日早上便在院子里散步,肚子大了越是笨重,就越不能娇气,这样听说生产会顺利些,所以芸娘也不偷懒,一日三餐饭后都会出来走。
只是迈的螃蟹步,略丑了些。
晚上穆莳时常赶回来陪着她走,穆莳为了哄她,还道:“你这是迈着官步,才不是螃蟹步呢。”
“又哄我了,哪个孕妇不是大腹便便的,难不成人人都是迈着官步。”虽然心知他是一片好意专门来哄她的,但是对别个一向宽容的芸娘,也不知道为何,每次见了穆莳就喜欢使小性子。
院子里种的一颗桂树,到了八月桂花馥郁,香气宜人,芸娘走在树底下,忽然一小枝桂花飘在她乌鸦鸦的发髻之上,穆莳从她头上拾起,不禁笑道:“好兆头,看来淇弟要蟾宫折桂了。”
芸娘喜欢这话,“我不指望他学问多么出众,只是他婚事再即,若是有个举人功名,想必他自己脸上也好看。凭是谁说他是侯府奶奶的弟弟,知府的公子,总比不过他自个儿给自个儿挣的脸面。”
“这话说的很是。”穆莳暗道岳母知晓姨姐让妻子寻贵亲之后,却难得的为妻弟寻了这门普通的亲事,想来也是一片痴心为了女儿,不忍侯府诸人看轻了芸娘,以为她娘家人都是如此。可见此人是个极明白的,他对岳母敬畏有加,如今更觉得岳父母为人高山仰止。
芸娘让人用匣子装了这枝桂花过去给夏淇,让他放在书桌前。
时下人都讲好意头,自然是不能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