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简直是气的浑身发抖……
胡二夫人却依旧喋喋不休,气势凌人,“当初我还以为女儿进了福窝呢,没想到您家就由着一个小妾胡来,残害正经的少奶奶,我呸,什么上不得台面的贱婢,我今儿把话放这儿了,我女儿和离是肯定了的,贱婢玩物一样的东西,还抖起来了。”
她身后站着好几个女儿和胡国公家的姑太太,她们也跟着帮腔。
林氏硬着头皮道:“亲家太太何必说的这样绝,事儿还未查清楚呢。”
见婆婆都快气晕了,她不站出来就不成了,郡主这些日子肚子笨重,轻易不肯出门,白氏和夏氏都漠不关心,陈氏一脸害怕的神情。
如果苏姨娘真的做错了事情,让侯府自行处理就好了,但是胡二夫人要的并非如此,她这个人爱女如命,立马嚷嚷道:“哼,怎么不清楚?你们家就是嫡庶不分,才导致这样的情况,要我说,我立马就报顺天府去。”
她可不怕穆莳会偏私穆家,那苏姨娘对孙姨娘可不好,穆家的事儿她也算门儿清。
林氏强自镇定,“亲家夫人,我们知道您爱女如命,可是——”
她话还未说完,又听胡二夫人道:“世子夫人,我知道您是个好人,我家女儿常常说您待她不错,还有她三嫂时常送好吃的给她,其实她三嫂以前和她还不算对付呢,人家送的吃食可没那么下作。”
胡二夫人这个人性格就是很护短,她认可谁对她女儿好,她就对谁好,谁欺负或者对她女儿有威胁,她就不喜那人。
女儿爱吃,听闻三房时常送些好吃的点心,鲜果过去,虽然不至于亲热,但是胡氏提起夏氏,总说她为人不错。
芸娘心道,这胡二夫人还真的是个妙人。
果然,林氏看向侯夫人,“太太,您看这——”
侯夫人觉得胡二夫人实在是有失体统,但苏姨娘也是个不省心的,可如今不能任由胡二夫人再这么闹下去了,要不然建国候府岂不是什么人都能闹上门来了。
她冷声道:“胡二夫人,这事儿你一人说了不算,我们家的事儿自然有我们家做主。如果确有其事,我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胡二夫人要的就是这句,同时她也深知,自己今儿闹了一场,日后女儿怕是在侯府难以生存,于是假意道:“您要是早说这句话,我也不会这样了。大家都是有女儿的人,谁的女儿谁心疼,您要查便查去,可我的女儿是万万不能通这样的蛇蝎妇人一处了。”
她也早就不满建国候府一家人了,正好女儿和离再大归,日后能遇上真正的良人便再嫁,若是遇不着,也有个女儿慰藉一番。
胡二夫人带着一群人呼啦啦的出去了,苏姨娘忙跪在侯夫人面前磕头,“太太,您可千万别相信她的话,妾身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呢——”
她一脸的委屈,侯夫人看的厌烦。
但侯夫人也知晓这事儿必定是要查下去的,但查下去势必苏姨娘会遭殃是小,影响侯夫人声誉是大。
“你们先下去。”
侯夫人让儿媳妇们先走。
芸娘一脸平静的走了出去,回到房中才笑了出来,“真是可笑,方才还想我出来同胡二夫人对垒呢,也不看看自个儿做了些什么,我又不是没有生下儿子,她凭什么还想着要我迎个二房进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飞絮也生气道:“苏姨娘也就罢了,只是个没见识的姨娘,侯夫人那儿,您可待她很是敬重,她还这般。”
“正常,她以前和我们关系和缓那是因为四爷被贬谪,她只有世子一个,当然要寻帮手,可现下四爷回来了,她又怨我们三爷抢了四爷的人脉似的,她想坐山观虎斗,也要看她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芸娘对侯夫人也没有很深的感情,也不做期待,但如今她和苏姨娘沆瀣
一气,也是自己活该了。
建国候回来之后,听说此事,当然不相信苏姨娘能做出这种事情来,侯夫人把菜单和大夫们的诊断脉案全部给他看了,他才偃旗息鼓。
其实内宅这些事情,自以为做的隐秘罢了,要穆莳说:“若是我查出来,恐怕让她吃不了兜着走。但我想苏姨娘这次肯定也不会如何的。”
果然,侯夫人对胡二夫人的说辞是下人不懂事,把菜色弄混了,但苏姨娘有个失察之罪,禁足一年,抄写经书。
至于胡二夫人要求的和离书和胡家的外孙女,建国候府全数都返回,算是给胡二夫人的封口费了。
否则胡氏的女儿,再怎么不受宠,那也姓穆,和胡家无关,穆家不放人,胡家也只能干瞪眼。
胡二夫人虽然闹归闹,但并非是个愚笨的,得到自己想得的,她就接了女儿和外孙女回去,九爷一瞬间便成了鳏夫,不禁埋怨自己的娘恶毒,导致自己妻离子散。
苏姨娘自从成为侯爷的枕边人之后,从来没有一日是这样失势的,但她能够在后宅这般久,她是知道自己只要熬过去,她可是有两儿两女呢,日后一定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可穆莳哪里会轻易让她再起来害人,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
侯夫人那儿,芸娘就挺不高兴的,“太太,媳妇儿最近都怕出门了,大家都说咱们府上是毒窝。”
陈氏这会子因为除掉了苏姨娘,她整个人浑身轻松,如果姨娘还在,她还要对付夏氏穆莳,明明她和她们也没什么仇恨,现下她终于知道怎么做了。
“还有,我们爷说九哥和离了,大嫁都说是姨娘想让苏表妹进门的。”
侯夫人不耐烦道:“你们都在哪儿听的这些乱七八糟的。”
芸娘和陈氏都禁谂。
很快苏表姑娘就要被送出门了,但不知怎么地,却和九爷有了首尾,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发现了。
侯爷遂让九爷娶了苏姑娘做填房,顺便把这俩人寻了个外省的差事,送走了。
苏姨娘在佛堂听了,一口黑血吐了出来。
第139章
三更
夏淇回了杭州,芸娘沅娘都送了给新娘子的礼物让夏淇带回去,让年后把新娘子一起带来京中,这样夏淇身旁也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夏淇都害羞的应了。
天儿转冷的时候,老太太病重的消息传过来,满府上下都在祈祷老太太快些好。
但要芸娘说,真心的没几个,大多数怕也是为了自己的官职吧,像穆莳就不大伤心,照常上差,老太太说是他祖母,其实对他比陌生人还不如,为了白蕙兰,想杀他的妻,取他的子,还好次她们警觉。
今儿吃的是时鲜,庄子上的人送了各种不同样的野菜过来,芸娘特意揪了面片,用野菜佐汤,面片劲道,野菜鲜嫩多汁。
穆莳吃的潮热了起来,脱了外面的大衣裳,喊了声过瘾。
芸娘笑道:“你若爱吃,明日我再包饺子,你们北方人总是爱吃面的。”
穆莳看了一眼她的肚子,连忙摇头:“不可,你现下大腹便便的,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了,乖,明儿若是我回来的早,让樊楼送一桌好菜来就是了。”
“罢了,你是知道的,老太太眼看着就要不成了,咱们府上虽然家资颇丰,可这一场丧礼下来怕是要耗费泰办,大嫂这几日怕是想趁早把元凤的婚事提前定下来,我虽然不指望家里,但咱们也不能太露富了。你不知道这世人多劫富济贫的,要我说,你现下先不管什么樊楼不樊楼,而是把孙姨娘的诰命先定下来。”
侯夫人刚受了排揎,这个时候,不把孙姨娘的诰命定下来,老太太若是不在了,穆莳就得丁忧,到时候起复,未必还能做到三品。
穆莳脸一肃,“你说的很是,我办事总是不仔细,还要多谢你提醒。”
“你不是不仔细,而是男人家总是忙外头的事情,难免会遗漏,就是再好记性的人都会如此的。”芸娘倒不觉得穆莳是真的忘记了,而是他如今也要上下打点了,万一真的丁忧,再回来,还不知道还有没有他的位置呢。
到时候又走谁的门路呢?
这些事情必须得提前布置好,穆莳从来都是靠自己,靠不了别人。
原本打算快分家时,再为孙姨娘请封,这样也顾忌着侯夫人的颜面,但如今早已闹开了,反而不必顾忌这些。
于是,晚上便去找侯爷,他说的是很动听,“姨娘生养我一处,偏太太已经有诰命,儿子想为姨娘请个诰封。”
侯爷不喜,“胡闹,都像你这样闹,大家岂不是嫡庶不分?”
“老爷,若太太身上没有超品侯夫人的爵位,也没有一品侯夫人的诰命,儿子当然先替嫡母请封,但如今太太儿再不济还有世子大哥。儿子也不是为了旁的,就想姨娘好歹也侍奉您多年,想让姨娘多些体面罢了。”穆莳感叹一声。
这事儿侯爷不同意,他就怕穆莳到时候心大了,跟世子又争起爵位来,这该如何是好?
穆莳见侯爷依旧不松口,遂退了一步,“儿子只想为姨娘请封三品诰命。”
这下侯爷才明显松了一口气。
三品和超品也相差太远了,侯爷便松了口。
次日,芸娘等孙姨娘来的时候便说了,“您放心,侯爷松了口就不会阻挡,只是委屈您是三品的诰命。宫里您也甭担心,当年我照顾过八皇子一些时日,也不是为了三爷求官职,只是给您一个体面,我想礼部和皇上都会给咱们几分薄面的。”
孙姨娘不安道:“怎么好让你们用人情替我请一个虚名,你告诉莳儿,我不必了。”
她这些日子常来三房,当然知晓儿媳妇对儿子上心,家中铺子庄子上的银钱大多数也是用在儿子和孙子身上,她最多买些零嘴吃点,连补品都吃的很少,还有多的银钱都是给了穆莳手下得用之人。
儿媳妇是越看越爱,她本来也是个性情中人,原本她就想要个诰命,这样她体面儿子也体面,但现在,她还是想让她们过的好些。
芸娘笑着宽慰她,“您快别这么说了,您是她的生母,本来就是应该的。日后您封了诰命,也更名正言顺了。
”
孙姨娘这才不自在的点头。
芸娘又笑,“昨儿给您送过去的面片汤也不知道您喜不喜欢喝?用小鱼干做的汤,很清爽,加的野菜也很爽口。”
“好吃,哎呀,就是现在你的肚子大了,可不能下厨了,莳儿要是挑嘴,你告诉我,看我不骂他一顿才怪。”孙姨娘说罢,又看着儿媳妇练字,越发觉得儿媳妇太厉害了。
大着肚子每日还坚持练字作画,教导的澄哥儿也好学的很,这样真好。
练完字,芸娘看着桌上摆着的鲜果,一时兴起,让人调了颜料来,画了一碟水果,看着很是喜人,还没焐热,就被孙姨娘讨了去。
“我挂在我的房里,看着也高兴。”
“好,都成。”
为孙姨娘请诰命的事情,除了侯爷侯夫人知道,其余人还没曾说,因为端敏郡主诞下麟儿,孩子洗三,她本人坐月子,府中虽然有成例,但是大家都在猜二奶奶肚子里和芸娘肚子里怀的是什么。
再有元凤定亲,大家都没想到大姑娘居然要嫁到西北去,但听闻嫁的方也是西北望族,而且男方在军中举重若轻,又都在想姑爷如何。
这一下就两件大事,孙姨娘的事情大概除了三房,旁人就不关心了。
白氏就很羡慕郡主,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我娘说我身子骨养的好,稳婆也说我怀相好,肚子尖尖的,就怕是个女儿。”
世人谁不想生儿子,也就是三房的三爷听闻日日盼着生个女儿了,称心家中五个女儿才生了弟弟,爹娘成日骂女儿为赔钱货,她和上面三个姐姐都被卖换了钱,弟弟如今在乡间买田置房,总算是延续家中香火了。
故而她也希望白氏能生个儿子,郁姨娘已经提前生了庶出长子了,如果白氏这胎是女儿,等到郁姨娘的儿子开蒙了,自家小少爷还没生出来,于二房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呢。
“二奶奶,舅太太拿了好些男孩子穿过的小衣裳,今日奴婢再给您放在您的枕头下,好么?”
白氏忍不住点头。
殊不知生了儿子的端敏郡主也是满腹心思,为了儿子的前途,她特意为儿子选了一位颇有才名的秀才娘子做教养妈妈,原本她从不求清河王府的任何亲戚的她,顺带求了长姐淑敏郡主,为儿子择了名师。
大儿子在教养妈妈彭氏教导下,确实是生的虎头虎脑了些。
但是和元澄比却差的远,小儿子出生后,她更是殚精竭虑,又为大儿子也请了跟元澄一样的武学师傅,还另外请了教规矩的嬷嬷。
可她又发现儿子比起她这个亲娘来,更依赖□□,每次在她面前恭恭敬敬,在□□里却什么心思都说。
出了月子,也许出了月子就好了。
“银心,听说爷亲自在教曼姨娘的儿子读书?”偏丈夫只歇在曼娘里,她也不好商量。
银心点头:“是啊,教的还挺认真的,听说孩子极聪明,曼姨娘还想让七少爷考功名呢。”
端敏郡主笑的开怀,“聪明有什么用,还不是个庶孽之子。”
可过了几日她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孙姨娘封了三品淑人,全府上下,都没有叫姨娘的了,只叫淑人。
本来以孙姨娘爱炫耀的性子是极想炫耀一二的,但是怕府中诸人嫉妒眼红,倒是报复在儿子身上就不好,故而还挺低调的,依旧在侯夫人面前伺候,丝毫不提起什么淑人之事。
但侯夫人又岂能如以往般待她,即便心中不愿,也咬牙露出一丝笑容来。
孙姨娘也乖觉,请了安之后,就回到房中歇息。
青竹端了茶进来,“淑人,三爷和三奶奶都孝顺,您呀日后就等着享福吧。”
“小丫头嘴甜,哎,我心心念念的都盼着封个诰命,体体面面的,可如今真的封了呢,我心底虽然高兴,但是感念的却是儿子和儿媳妇的用心。老太太病重,莳哥儿可能要丁忧,这个时候却为了我把人情都用光了,我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的人了,怎么值得他们这样。”孙姨娘
很懊恼。
在佛堂念经的苏姨娘正好做了晚课,小丫头端了饭菜进来,她腰间挂了一个鲜亮的荷包,一看就是上面赏赐下来的。
她不禁问道:“家中可曾有喜事?”
小丫头无甚城府,忙说了,“是三爷为孙姨娘请封的诰命下来了,是淑人呢。我们今日都去得了赏钱,是三奶奶送的荷包,我们这样的小丫头都得了五十个大钱的赏钱呢。”
小丫头说的笑嘻嘻的,觉得自己得了赏赐很是高兴。
却不料苏姨娘一口气喘不上来,使劲揉了揉胸口,眼前一阵茫然,孙氏被封了淑人,日后岂不是再相见,她还要向她磕头……
“咚”一下,苏姨娘又晕过去了。
第140章
一更
“娘,今儿我把所有的功课在学堂都做完了,昨儿晚上爹爹跟儿子讲解的极明白,先生再讲一遍,儿子就更通了。”元澄最喜欢爹爹教他,娘亲陪他。
芸娘替儿子擦着细汗,笑道:“好,那下半晌让你爹爹带你去冰嬉,你不是一直想学冰球吗?也去让你爹爹教你。”
“好好好。”元澄蹦起来了,特别高兴。
她总认为孩子是她和穆莳的,那么二人都要出力,尤其是元澄这样的孩子,虽说脑子聪明,但是天下又有谁的脑子是蠢的,所以她们夫妻都会提前陪孩子温书,这样孩子学起来也信心大增,越学就越想学。
可光会死读书不成,像她弟弟夏淇,在家除了读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写的文章言之无物,还是来了京中,穆莳常让他去衙门跑个腿,懂些眉眼高低,抑或者是放手让他同先生同窗们一起去游学,他才增长了更多见识。
用膳的时候,穆莳看书看的迷住了,直说不过来吃,芸娘便让人端了饭菜送过去。
元澄早就忍不住了,吃完饭就去找他爹。
穆莳本来想再看看书,但想起芸娘说的,儿子一直想去冰嬉,自己难得在家,得陪陪儿子,遂让福贵准备了冰刀鞋,牵着儿子出去。
在路上碰到了,正打着哈欠的元沣,元澄立马喊了一声,“二哥。”
元沣近来也读书了,忙回礼,“五弟。”
因为长房那个外室子回来了,澄哥儿便成了五少爷。
他心里惦记着玩冰球,便说了几句就走了,穆莳则手里还在看书,等小孩子们寒暄完,就摸了摸儿子的头一起出去了。
元沣很是羡慕:“五弟总是说他喜欢冰嬉和玩冰球,真没想到三伯居然带他去,其实我也想去。”
□□听的心疼,“哥儿日后不妨和四爷说说。”
四爷还是探花出身呢,也听说文武双全,他官位比三爷小多了,可搞的比三爷还忙。
但这种闲话□□当然不会对旁人提,但元沣身边也跟着丫头,这些人都是端敏郡主的耳目,
回去一说,端敏郡主就知晓了。
她本来对这些妾侍很看不上的,可是孙姨娘的事情给了她很大一个警示,孙姨娘不过是个姨娘,一个妾,玩物似的,甚至侯夫人想把她送给别人都成。她也是这么想四爷后院那些妾的,但是现在不成了。
四爷本就偏心曼娘,若是那曼娘的儿子和穆莳一样,她岂不是还要受个乡下女人的儿子的气?
想到这里她都觉得难受。
到了四爷下衙回来,便又收到一名美妾,那妾侍眼若秋水,身段让人垂涎欲滴,四爷不愿意收下,但郡主说的很明白,这是侯爷身边伺候笔墨的丫头。
四爷便顺势收下,言语中还颇为客气。
曼娘眼眸一暗。
**
白氏已经开始发动了,她娘家人住的近,白家也是个大家族,白氏的娘就很能生,这也是侯夫人聘白氏进门的原因。
虽然当初白氏怀相不是很好,但是因为髋骨大,孩子生下来很顺畅。
不一会儿大家就知道白氏生了位千金,芸娘让飞絮准备好洗三礼,等过几日去,因为她如今肚子大了,不好走动。
飞絮去送了礼回来后,就对芸娘道:“二奶奶哭了好一场呢,称心如意那俩丫头平日里爱说爱笑的,我今儿过去,她们都木着脸呢。”
“这可不成,先开花后结果,二嫂身子骨也不是不好,咱们又不是那等小门小户的人家,调理好了再生就是。”芸娘虽然怀第一胎的时候也盼着一下生个儿子,自己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但是生了女儿她也喜欢。
可这话白氏听不进去,她坐完月子之后,立马又怀上了。
此时,芸娘才刚发动呢。
因为这次生产有了经验,芸娘保存体力,很快孩子也生了下来。
穆莳心心念念的小姑娘终于盼了出来,可女儿生出来,让他开始抱,他又害怕的直往后退。
“芸娘,孩子太小了,不像元澄那样可以提着玩儿……”
芸娘就笑:“瞧你这傻样,刚生下来的孩子就是这样。”说完又累极困极了。
因为生了千金,穆莳大喜,难得他把同僚朋友还有同窗全都请了过来,热闹了好几天,逢人就说他有闺女了。
白氏听的默然,如果她第一胎生的是儿子,她第二胎生的是闺女,那她肯定也高兴。
都说她心急,月子没坐稳就怀上孩子了,可她还不是怕老太太如果真的没了,全家都得守丧,几年都不能有身子呀!她能不急慌吗?
她这点隐秘的心思,全府上下都明白,只陈氏那时说祖母要过世,说的着急忙慌,甚至有好几次孝服都准备好了,可她祖母是稳稳当当的活着,可陈氏进门也有大半年了,她嫁妆轻飘飘的几抬,比白氏这等续弦都少一半,可补药没少喝。
正好她娘送了个方子来,说是特意讨的,百试百灵,陈氏本欲让丫头出去抓药煎一服吃,却没曾想到,老太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