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对不起女儿牡丹。
牡丹今年已经不算小孩子了,她娘又时时刻刻拉她去那些名利场,她比很多人都成熟,见母亲游说不成,反而还被小姨说了一顿,她也心疼母亲。
但同时,她也很喜欢小姨,小姨说的也没错。
爹爹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一个不好,别说刘家人怪她,怕是家里都会发生大变故。
沅娘就伤心了一会儿,又另想他法,“那就只能走蒋夫人的路子,他夫婿能够升迁,全亏了你小姨夫。明儿我去你小姨家,让你小姨夫去说几句,蒋夫人在你未来婆婆那儿还是很有面的。”
“可小姨夫现在不是守孝在家吗?”
“不过是丁忧而已,以你小姨夫的才干,起复迟早的事情,蒋涛夫人不敢不给面子的。”沅娘信心满满,再说她也不是白让妹夫帮忙,匣子里有一万两银票,正好送过去。
第143章
一更
高凌烟漂亮的脸上,一向落落大方,今日却一脸娇羞,芸娘听闻她的来意,不禁道:“这有什么,你二人郎情妾意再合适不过了,我虽然如今孝中,无法为你做全福人,但我推荐一个人,她不仅福泽深厚,家世显赫,人亦是十分好。”
她一贯欣赏自立自强的女子,高凌烟也许和晋王曾经有过浓情蜜意,但她更把仵作当成自己立身之本,从不放弃,如今寻到的这位夫婿,是大理寺的一位官员,二人情投意合,原本那家不同意的,但那人一心一意只要高凌烟,他家中人也不敢慢怠。
没什么比看到别人两厢情悦的好,她推荐的人是九房的马氏,她为人极好,同芸娘的关系也很亲厚,进门就生下一儿一女,难得的是她四角俱全。
高凌烟谢了又谢,“其实我要谢谢三奶奶才对,您一直鼓励我,我才坚持这么久的。以前只觉得这是晋升之本,现在却发觉自个儿喜欢上了。”
只可惜新来的府尹大人并不如穆莳这样开通,穆莳为了办好案子,不拘一格降人才,穆三奶奶也对她们这些僚属极好,只要穆莳办公晚了些,家中就会给整个衙门送汤汤水水还有点心,她们这些在顺天府办差的人以前最怕穆莳公事处理的太晚,之后却总是巴不得晚点,这样可以打打牙祭。
新来的府尹夫人四十多岁,一脸严肃,拉着她的手就意有所指的不赞同女人抛头露面。
因此高凌烟今日过来,一是为了自己的婚事,二也是想表达自己要投靠穆莳。
芸娘当然高兴,她送了高凌烟一份厚礼,又好心提醒她:“以前我听到些似是而非的话,如今看来,你不是那样的人。”
高凌烟漂亮的眉头一挑,“那是当然,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
虽然她和晋王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有一次查案,查到晋王一位心腹,她的大胆敏捷让晋王很欣赏,晋王府的长史奉命送了几回东西,就被传的有鼻子有眼,
即便晋王真的很欣赏她,她才不愿意做妾呢。
“是,有志气。”芸娘就越发欣赏她了。
见三奶奶这样好,高凌烟也不免脸微赧,“也只有您什么都觉得我好了。”
她觉得三奶奶心胸着实宽广,以前她和穆莳也被传桃色,可人家三奶奶从来不生气,反而夸自己做仵作做的好,只评判她办差的事情。
这话说的芸娘汗颜,她倒也没什么都觉得高凌烟好,只不过,她这个人是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谁对她不好,她对别人也不会好。
高凌烟刚走出门的时候,正好沅娘来了,芸娘挑眉。
平日沅娘都是把自己收拾的十分体面,自从牡丹许了刘家之后,她和女儿愈发贵气逼人,现如今头发只简单插了一枝钗就过来了。
“姐姐,这是有事过来?”
沅娘笑道:“没有,我是来看看丽姐儿,听说小孩子喝羊乳好,但羊乳腥膻,故而我让人做成了羊乳糕,半点腥味也没有。”
她送了一匣子过来,羊乳糕洁白如雪,芸娘正想道谢,又看到匣子下面的纸包,狐疑道:“这是何物?”
“我怕你们不趁手,又在孝中,你上回不是说那世子夫人要俭省吗?所以想着让你们宽裕些。”
芸娘把匣子倏地盖上,推向她那边,“不必,姐姐。”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个道理芸娘很清楚。
她眸色坚定,把匣子推到沅娘那边之后,就不再多话。
沅娘张了张口,再看看妹妹,又觉得大不一样了。
可为了女儿的幸福,她还是张了嘴。
芸娘听完只微微一笑:“姐姐,哪里是上嘴皮下嘴皮一碰就成了,我们爷如今丁忧在家,哪里还能施压旁人?”
“可——”
“姐姐,就是我们爷现在还在五军府,我也不愿意。你的女儿你愿意如何我不管,可我不可能让我们爷一而再再而三的动用自己的关系,须知你让别人答应了什么事情,就等于你把把柄送到旁人手里。”
这些话她从未跟沅娘
提过,不代表她就真的支持沅娘的一切。
沅娘脸色发白,她从未想到这些,只以为妹夫做的那样大的官,不过是吩咐一声就成了。
到现在,她依旧还是希望和妹妹重拾旧好的,于是立马赔起了小心,“我是真的不知道,其实你也是知道的,我都是为了牡丹,希望她能够和我们一样,夫婿身边只有我们一个,既然妹妹这么说了,我就不多说了。”
芸娘则看着沅娘,心里也不好受,“姐姐,当年娘问你你想寻一门什么样的亲事,你说想要一门简单殷实点的人家,娘千挑万选才选了何家,何家有祖训,四十无子方纳妾,又是江南豪富之家。我早说了,还回去了,就不再有了,姐姐你可以走蒋夫人的路子,这很好,但是你要自己去走。”
沅娘落荒而逃,她之前是听妹妹说的绝情,可后来见妹妹对牡丹那般好,故而想着亲姐妹,血缘关系有联结,打断骨头连着筋还以为和以前一样了。
她走了之后,胡妈妈才微微皱眉。
芸娘反而轻松了很多,“好了,把丽姐儿抱过来,姐姐日后不会这样了。”
天色稍霁,穆莳踏风而来,意气风发,芸娘同他一起喝茶,顺便把今日之事提了提,穆莳撇嘴:“这京里是真没法待了。”
“怎么了?”
“也没什么,芸娘,我们外放吧。”就像芸娘说的,他现在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他大概最喜欢的事情——
抓贼匪吧。
他终于不必装文官了,争名夺利内宅外宅鸡毛蒜皮太累了。
从小他就喜欢练武,习得一身铜墙铁壁,早年立志投军大有作为,还准备考武举,只不过,他眸色暗了暗,偏大哥是家中嫡长,他们都不能冒其锋芒,否则,侯爷第一个出手,可现在,他不会再顾忌旁人了。
不进西北军,靠自己走一条道出来,那时候谁也不能说什么。
他也要把芸娘带出去,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每次芸娘看到高凌烟都十分羡
慕,他一定要让芸娘也畅快一回。
第144章
二更
是年八月,白氏产下一子,虽然服丧中不能大肆操办,但林氏把消息送往各亲朋故旧处,给足了白氏面子,白氏原本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又有各处送的贺礼来,越发高兴。
妯娌们也都聚在一处说话,陈氏就很羡慕,林氏安慰她:“等除了服,弟妹想生就会有的。府上也请了府医,每日请平安脉,弟妹放心。”
在侯夫人不在的快一年里,林氏在侯府俨然摆脱了过去千年老二的形象,赏罚分明、杀伐果断,立威恩赏一个都不落下,对族中年老之人关怀,对平辈施恩,对晚辈慈爱,可谓威望比侯夫人还盛。
陈氏忙谢过。
其实摒弃一些无谓的利益之争,这些女人能够被选为侯府的儿媳妇,都是很拿的出手的,绝对不会冷场的。
只是从白氏这里回去之后,大家又各有心思了。
西北军自从世子丁忧后,大权旁落,这支军队虽然是穆家私兵组成,但人多了,心思也就多了,虽然大部分还向着穆家,但也有心思各异的。
世子夫妻恨不得快些起复,原本孙子辈的是不必守那么久的,但是侯府大家长都在守,他们不守说不过去,这样会让旁人认为是忽略孝道。
白氏娘家也劝白氏多劝着穆节上进些,如今还能靠着侯府,日后呢?只要分家,她们又靠谁去。
好在穆节开始为家中料理庶务,他老实,也不大贪心,白氏也不是个贪心的,她还时常劝穆节要听大哥大嫂吩咐。
并打算出了月子,也同穆节一起开始关心庶务,她们夫妻知道外面说的很难听,说他们跟管家似的,可那又如何,管着族中庶务那也是本事,证明她们爷是个公道厚道人,不藏私,世子和侯爷才愿意把庶务交给穆节打理。
三房是早就打算放外任的,也同孙姨娘说了。
孙姨娘虽然舍不得他们,但是她情知孩子们想做的事情,她就是拦也拦不住,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这个府中尽管儿子有才华,儿媳妇管理中馈也不比林氏差
,但她们想见个什么人,想吃什么点心都不能自在。
有孙姨娘的谅解,穆莳除了安心看看书之外,就忙着看哪里有空缺外放。
至于老九老十,这俩文不成武不就,苏姨娘今年病了好几场,也不知道是心病还是真的生了病,精气神都没有,如今拖着怕是等侯爷回来。
苏姨娘都是只病猫了,因为生病,颜色也尽无,她都这样了,老九老十也不敢轻举妄动。
家中一片平静之时,却传来宫中二皇子的喜讯。
二皇子为庞贵妃长子,身份贵重,正妃身份亦是不低,芸娘他们和二皇子素来无交情,穆莳如今也并非有官职的人,故而送过去的贺礼不过中规中矩,还是同林氏他们一起送去的。再者,芸娘夫妻早已第夺嫡厌烦疲倦,准备外放,也不想同谁过于亲近。
四房却是送了大礼,当然了,上次大皇子成婚,端敏郡主亦是送了大礼的。
他们夫妻是打算投靠二皇子的,但吸取上次经验,不过做的太泾渭分明,故而面上看着待大皇子二皇子一样,其实穆荃早已对二皇子交了投名状。
二皇子也是见过穆荃的,见他形容俊俏,文采出众,又是侯府嫡子,妻族更是清河王之女,更是十分高兴。
私下穆莳觉得穆荃又要重新走老路,但是他早已厌倦这种夹在错综复杂的皇子们中间的事情了,躲的远远的才好。
不知不觉中,姝丽一岁了,小丫头眼睛生的像穆莳,水汪汪的,好像冻晶葡萄一般,小鼻子小小巧巧的,芸娘怎么爱都爱不够。
夏淇之妻周氏针线活尤其好,替她做的那顶兔毛帽子,戴上更是分外可爱。
想及此,芸娘又让车马房的人准备了马车去了一趟弟弟家中,因为弟弟要科考,故而租的院落很幽静,周氏挺着大肚子出来迎的,她性格温柔又端方,难得的是谨守本心,从来不在芸娘前面说其他怪话。
芸娘待这个弟妹愈发亲近几分,她今次来也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若是不出意外,我们爷明年初大概就定了外放,
你放心我留了人手在,还有我大嫂,就是建国候世子夫人,是个公道人,如果真的有摆不平的事情,你们去侯府找我大嫂也成。”她这一走,就不知道何时再回来,原本是打算托穆莳故旧的,但那日她随口说了一句弟弟的事情,林氏很快应承,芸娘也放心了。
周氏哪里知道姑姐过来说的是这件事儿啊,她感激的很,“多谢姐姐,也只有姐姐才会为我们想的这番周到了。”
“这都是应该的,我是孩子姑母,你爹娘和公婆不在身边,原本我该来的,这可真是……”
周氏却道不要紧。
她是知晓的,夫婿举业有成言语中对姐姐十分感激,说姐夫送他去最好的书院,在家也是带在身边多番教导,他能有今日全部托赖姐姐姐夫。
原本婆母就待她极好,二位姑姐,大姐虽然家中有事不常来,但二姐对她们无微不至,这个院子都是姐夫帮忙找的,已经垫付了三年的租金,二姐待她也从无私心。
这就够了,要是求的再多,那就是贪得无厌了。
只是周氏听闻外放,又问芸娘澄哥儿丽姐儿可留在家中,若是留在家中,她们做舅舅舅母的可以时常去看看外甥们。
芸娘笑道:“我们都带着去的。”
“这舟车劳顿的……”周氏很是担心。
芸娘则道:“天底下有谁会比父母照顾他们更好呢!”
周氏望着她眉宇间的坚定,心底暗自生出敬佩。
成婚之后,她以为婆母会像无数婆婆一样,让儿媳妇侍奉在身边,却未曾想婆母道:“夫妻俱是一体,男人在外交际,女人也要交际,劲往一处使,日子才过的好。”
小两口单门独户住在一起,耳鬓厮磨,周氏又能自己作主,比在自己娘家其实都自在许多。
夏家的女人都是有大智慧的,看甄氏和二姑姐这般的好,她反而感激着,真心当成一家人看。
芸娘见周氏理解了,也就放心了。
**
一年后
一艘三层宝船缓缓靠岸,只叫这艘船外面描龙画凤十分精
致,周身都是上了红漆,船头站着的下人俱是穿着青色短打配着酱色的裤子,脚上俱是簇新,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做派。
船的最前头挂了旗帜,上边写了个“穆”字,龙凤凤舞。
岸边的小摊贩们都乐不可支,鄢陵是个口岸,比不得江南的扬州杭州两地口岸那么大,能有贵人在此歇脚,生意可不就来了么?
船上坐的便是穆莳一家人,自从侯爷发话除服之后,开元帝看了穆莳递上来的折子很是诧异,他一介文官,虽然身兼武职,但也不过是大家给建国候府一个面子,具体他实力如何,还真不好说。
穆莳却言辞恳切自己要出京做武官,甚至称福建抗倭一直是广恩伯家占据着,已经连吃了两回败仗了,他决心抗倭,让皇上应允。
这对于开元帝而言,却是瞌睡碰到了枕头,庞家的人虽然跃跃欲试,但是广恩伯在福建深耕许久,他们家是开国元勋,等闲不把庞家这等外戚上位的放在眼中,上个月派去的督军还是皇帝亲兵,居然还没到福建就溺水而亡。
开元帝按道理要叫广恩伯一声舅舅,广恩伯是高祖皇后嫡亲的弟弟,他就对高祖建立雍朝有犬马功劳。
高祖对这个小舅子异常恩宠,甚至发过十二道免死金牌。
也因为如此,京中无人赶去锊虎须,但是穆莳敢去。
穆莳出身于建国侯府,他父亲曾经是高祖皇帝养子,封为异姓王,为大雍亦是有功劳,再者当年被敌军追杀时,穆莳之父穆擎天还救过只有几岁的广恩伯,二人感情颇好。
还有穆莳曾经在西北剿匪,武艺出众,文采斐然,有张仪苏秦之才,昔日在奉昭帝那样森冷的皇帝坐下依旧高官俸禄,可见他着实是个能分忧之人,故而皇帝都对他十分信任。
以前只是因为鹤儿的原因,对他另眼相待,如今看来,这人真的是本事不同于寻常人。
于是便封穆莳为从二品福建镇军将军,协同广恩伯同倭人作战。
船内,穆莳握着芸娘的手道:“正所谓富贵险中求,留在京中迟早会被夺嫡之战扯进去
,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芸娘,福建之行,你可有信心?”
芸娘微微一笑,坚定的点头。
第145章
三更
鄢陵过了之后,穆莳并未停留在扬州口岸,而是直接让船去了福建,他们大船周身跟了十二艘小船护卫。
在口岸迎接的人是三品福州参将窦涛不禁眯了眯眼,心道,好大的阵仗啊。
同时来接穆莳的还有当地官员,这些人不免窃窃私语,“不愧是建国候的爱子,出行好威风。”
“是啊,听京城的我家亲戚说,侯爷为三公子的母亲请封了淑人,可见三公子母子在内宅多么受宠了。”
窦涛今年四十有二,留着虎须,看着威风凛凛。他显然也听到有人在说这位建国候府三公子,这位公子哥三年前其实在军中就任从一品指挥佥事,毛头小子却骤然当了从一品,建国候实在是溺爱这个儿子。
十二条小船先开道,有人拿出小旗对船上人挥了挥,大船这才缓缓驶过来,船将将靠岸,男仆护卫鱼贯而出,只见一男子身量高九尺有余,身着玄色镶边宝蓝撒花缎面圆领袍,外罩一件黑色金锦披风,头上束着紫金冠,冠身四周又有精美圆润的四颗明珠,面目十分英俊,脸上似笑非笑,分明是个富贵公子的模样。
再下船来的是女眷,丫头婆子再者还有带帷幕的年轻妇人,更有童声。
人多且繁杂,窦涛目不暇接。
都在腹诽建国候府来了多少人啊,这样大的排场,不愧是铁帽子侯爷府的公子。
但这位公子哥,真的是来指挥打仗的吗?
就在众人正心中疑虑时,窦涛已经上前行礼了,“下官福州参将窦涛特在此迎接镇军将军。”
青年男子穆莳倒是十分和蔼,亲自扶起窦涛来,“幸不辱命,今日到达,走吧,我们去看看广恩伯,我爹托我给他老人家带了些礼物。”
居然头一件事,不是去执掌军务,而是要拜见广恩伯府。
窦涛面上不显,心中却觉得这小子未免也太急了些,尽管建国候府着实声名赫赫,掌管西北军,可整个福建却和侯府风马牛不相及,这小子以为自己一来就能赶走广恩伯吗?看来也并非是什么
有城府的人。
可广恩伯如今可不耐烦见到他,窦涛正想如何混过去之时。
只见有个男童,身着大红色袍子,十分可爱,他嚷着远处道:“爹爹,远处那是鸟吗?”
说罢,就让仆从拿了箭,他人并不大,所以大家也并未认真,一直到箭射出去之后,鸟应声而亡,他才道:“这些鸟也太烦人了,妹妹都被吓哭了。”
青年不以为意,“那不是鸟,是秃鹫。”
窦涛心中顿时大骇,六岁孩童,就能这么远的射死秃鹫,只怕是建国候府并非徒有虚名之辈,这位三公子恐怕也是深藏不露。
他顿时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下官替您和夫人安排了宅子,您远道而来,不如先歇息一二,广恩伯那里,原本就住在您附近,不过须臾功夫,您稍作休整,下官安排就是。”
“好。”青年似乎不是很在意。
分给镇军将军的是一座五进的宅子,里面修的十分精致,丫头仆妇们有序的忙了起来,等里屋收拾完毕,才让主子们进去。
关上门,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穆莳亲了儿子一口,“好儿子。”一出手就震慑了众人,不必他再提什么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是准没错的。
“这有什么,儿子三岁习武,日夜不辍,爹爹何必惊讶。”元澄甚至觉得这秃鹫真笨,还不如他爹爹跟她准备的移动靶子。
芸娘把睡熟了的女儿放床上,又扬声让乳母进来,带元澄去梳洗歇息,至于他们夫妻,这个时候还真的睡不了。
元澄走了,穆莳才道:“怪道老话常说,孝顺儿一个就好,不孝儿十个八个都不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