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站着的小丫头忙不迭打着帘子,屋内早已坐满人了,白氏忙歉意道:“老夫人,倒是我们来晚了。”
老夫人笑道:“不晚不晚,是今儿我起的早了,你大嫂子来的早,还有段家的姨太太也来了,大家相互见了礼。”
若说林氏皎若明月,那这位段林氏就如涓涓细流一般,沁入人心。
况且林氏如今相貌不复往昔,这段林氏却皮肤若奶白豆腐一般,声音宛若黄莺出谷,惹人心怜,同时才情很高,却又不清高。
她道:“我无甚好礼相送,便给诸位太太送一幅我自个儿画的沿途风光。”
老夫人颔首:“你这孩子从小就聪颖过人,你哥哥果然也也是一样。”
老夫人对她
倒是异常热络,林氏却淡淡的,只道:“妹妹,我们家中守孝,只可惜不能多留你。”
“大姐姐这是说什么话呢?昨儿我也是冒昧前来,今儿肯定是要去看老爷太太的。”
林氏并不多言。
回了院子,等到午膳时穆莳回来,芸娘才问起林家的情况,“怎么老夫人不是之前挺不喜欢大嫂的妹子吗?现下——”
“以前不喜欢,那是因为大嫂子稳坐钓鱼台啊,她一个庶出的女儿能做什么?现如今,她兄长当年被林夫人丢到漠北去,她也被嫁到外省去了,谁知道,那林斛立了大功劳,段林氏也蛰伏许久,靠着会画观音讨了寿王太妃的欢心,成为座上宾。可大嫂的兄弟十分平庸,在五城兵马司这样混日子的地方都被上峰训斥。”穆莳摇头,“真是不长眼,那段姨太太爬姐夫的床,还恬不知耻的要来。”
芸娘按了按他的额头,“真真是个嫉恶如仇的人。”
虽然不知道这位段林氏过来作何打算,但是芸娘夫妻看不起她的为人,并不打算理会她。
似穆莳这种人,即便是往上爬,他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真本事的。
似段林氏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可她的行径既不光明也不磊落,趁虚而入和姐夫欢好,实在是恬不知耻。
等等,姓段。
芸娘压下心底的疑惑,她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再想想,她是逼着庞氏把所以怪力乱神,所谓的先知之事全部写下来过。
庞氏所谓的为儿子找的一户人家,正是姓段。
这个蠢货,还真是死不足惜,她叫嚣着说穆莳狼心狗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连穆莳都知道不会和这种爬床的女儿的门户结亲,她却为了权势富贵连良心都不要了。
穆莳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他起码还知道是非对错。
更何况这庞氏平日里好像很推崇林氏,可这又是干什么呢?还不是往人家心口扎刀。
第171章
二更
林氏脸色发白,她已经喝了两盏丹参茶了,心跳还是无法平缓下来,一闭眼仿佛就想到段林氏那和毒蛇一样的笑靥。
晚辈一般都不知道什么官司,元凤还喜滋滋的道:“娘,姨母送的这件披帛可真好看,她们还说小姨嫁的那段家是个破落户,可女儿看就未必了。”
书香和墨香对视一眼,不敢多说什么。
大太太从来不在儿女面前说其林家的坏话,到底还有个三少爷在大房养着,他身份来历不明,都以为他是外室子接回府放在朱姨娘名下的,其实没人知道这位是段姨太太和侯爷生的,如果一旦暴露出去,旁人该如何看待侯爷呢?
这也导致大姑娘并不了解这些恩怨,只是见段姨太太生和蔼又有才气,故而还以为她是什么好人呐。
林氏淡淡的道:“段家如何也同你无关,过几日邵家要来人的,你把规矩好好学好就成。”
元凤脸色一暗,不敢再提其他。
等元凤走了,书香才上来劝,“大太太,咱们姐儿年纪还小,不懂这些,您可千万别置气。”
难得大太太这些年日子好过了许多,侯爷待她尊敬,也没怎么去旁的女人那边,偏二小姐又出现了。
林氏心头锥着疼,“无事,这些事儿等她日后出阁了,我再同她提,现下老太太正欢喜她,我如何能够真的说给元凤听,她要是露了痕迹,到时候老太太该怪我了。”
“是啊,谁让咱们老太太打小在闺中就同寿王府老太妃是对头,原本当年寿王太妃嫁的是不受宠的皇子,咱们老太太嫁的是受宠的异姓王,咱们老太太占了上峰,结果后来,咱们府上由王府变成侯府,寿王以前不显,现下却作为皇上的侄儿,寿王太妃更是曾经在先皇面前替当今说过好话的,公主大婚,皇上亲自让寿王携着母亲从藩地赶来,想也知道寿王太妃何等的体面了。可段姨太太却能为寿王太妃画观音像之前,先替咱们老太太画,就这一来,老太太也不会让段姨太太走啊。”书香说的忧心的很。
老
太太和大太太婆媳这么多年,甚少有红着脸的时候,甚至还主动替大太太把孙女放身边照顾,大太太肯定不会翻脸,可就是心里难过罢了。
书香又想,还好侯爷现在转性了,否则,这个女人风骚的很,现下大太太早已美貌不复往昔,万一二人再有什么首尾,这可如何是好呀?
丫鬟的担心林氏不是不清楚,但也无济于事,婆婆想同寿王太妃争个高下,她做儿媳妇的不会大加阻拦,若她画完观音像走了也便罢了,若是趁机留下或者另外有企图,那她可就得另想其他的办法了。
**
“牡丹都成大姑娘了。”芸娘拉着牡丹的手,上下打量着,很是欣慰的样子。
沅娘喜道:“是啊,这丫头替你做了一条抹额,替丽姐儿做了个荷包,用的是双面绣呢。”对于女儿的女红,沅娘很有炫耀的资本。
再者大皇子重新回归朝堂,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沅娘当然高兴了。
芸娘又把从江南满月楼打的首饰头面,拿了几套要送给牡丹,“日后还有好的给你,这些先戴着,都是大姑娘了,头面可一定要多些。”
她们那时候只是知府之女,一年能打一套头面都不错了,还得好好保存着,连出嫁带来的头面,真正能够拿的出手的也只有一套。
要不是她人还生的不错,真的在世家大族来说就是很穷酸了。
还好,现下穆莳做高官,大雍朝官员俸禄都非常丰厚,且芸娘自个儿庄子上和铺面都有进账,穆莳还时常把私房拿来,芸娘也独独只有一双儿女,故而还算十分殷实。
沅娘笑:“每回来,我们牡丹都能得些好东西。”
“这话怎么说的,姐姐送给澄哥儿和丽姐儿的哪次又少了。”芸娘心知肚明,沅娘能够上门,大概也是心情好了。
毕竟大皇子府上重新进入朝堂了。
沅娘玩笑几句,又试探的问:“偏刘家闲话多,说什么八皇子要同大皇子争那个位置,我听的不像话。”
“姐姐,如今圣上春秋鼎盛,便是大皇子也不能就认为这个位置
就是他的呀。咱们这些为人臣子的,还不是谁当皇上就效忠谁。”
“妹妹不认为是大皇子么?”沅娘这么辛苦把女儿嫁过去,可不是嫁给一个王爷的外家的。
芸娘摊手:“姐姐怎么问我一个妇道人家这样的问题,我如何会知晓?”
谁还能一定保证大皇子继位呢!
沅娘从侯府出去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怒气的。
芸娘才不会管这些呢,她看着姝丽有点愁,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这般姝色,指不准日后会比她现在还要再美几分。太美了好处是有,但容易吸引狂风烂蝶,她可得活久些,即便女儿日后一辈子在娘家,她也能护着女儿。
“娘亲,女儿学会打络子了,您看这条彩色的络子好不好看?”
偏生还乖巧软萌,芸娘亲了亲女儿的脸,只怕是疼不够女儿,“嗯,好看。娘亲再教一种络子,好不好?教完我们就吃点心。”
姝丽又跟芸娘学了起来。
不料,陈氏过来了,她是带着一碟点心过来的。
“三嫂,在教丽姐儿女红吗?哎呀,这络子可打的真好。”
芸娘不知道她来是何意,也随意敷衍几句,“我们不过是闹着玩儿的,你女红才叫好呢?十弟妹过来这是有什么事儿吗?”
其实十房同三房住的还真不近,这样绕大圈过来,肯定有事。
陈氏却不同于旁人掩饰一番,而是歉然一笑,“看来我是什么都瞒不住三嫂子了。”
她说完又四周看了看,芸娘让下人带着姝丽一起出去了。
这时陈氏才道:“大嫂今儿那态度,显然是不想让段姨太太留下,可老太太又着实喜欢段姨太太的画,这不,为着这事儿,我今儿还吃挂落了。”
“哦,这事儿怎么着也和你扯不上关系呀?”芸娘不解的看着她。
陈氏摆手,“大嫂交给我管着门房四处,偏生晚上又是亲戚投宿,我也不知晓这些,以为真的是大嫂的亲戚,索性便迎了人进来。这……”
芸娘却不以为意,“你放心,大嫂不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
其实陈氏真正想表达的是林氏和她妹子不和,这事儿芸娘早就知道,但是她无意于去做什么。
就像陈氏,这个时候她想拉芸娘共同对付段姨太太,趁机在林氏面前立功劳。
“三嫂,我进门之后,大嫂待我一直不错。若是能够为大嫂分忧,你我二人都安心啊。”
芸娘笑道:“十弟妹,我现下又要教养儿子,还得教导女儿,身子也不如以前了,你就不必同我说这话了,我相信大嫂,会处理的好的。”
她早就过了富贵险中求的日子了,陈氏想这样是好事,她支持,但不会真的明火执仗的去对付段姨太太。
林氏如果是个纸糊的,那这个侯夫人怕是也坐不稳。
即便是自己的女儿姝丽,她和穆莳都得看看女儿日后长成性子如何,如果能力不足,也不会让答应鹤儿。
当然,芸娘即便要做,也是自个儿去做,为何还要带上陈氏呢?
陈氏悻悻然回去。
十爷见她铩羽而归,遂道:“你也是,这本来就和你无关。”
陈氏苦笑不已,自家的这个十爷,可见是被苏姨娘保护的太好了,压根不知道自家处境。
夏氏的夫婿得力,分家了,人家依旧还是高官夫人做着,她们可不同。
现如今没有分家,完全是老太太的私心,想让四老爷靠着侯府寻摸个好差事,再有个好亲事,否则,她们这群人早就分出去了。
趁着老太太和大太太有虢係的时候,她稳稳的支持住大太太,日后她们作为旁支日子也好过点。
拉夏氏入伙,也不过是因着夏氏此人胆子大罢了,且三房在侯府耕耘很久,人手比她的多,没曾想夏氏不答应。
那她也只好自个儿想法子了。
段姨太太专门在听雨楼画画,她的一切食衣住行,老太太吩咐林氏都要给最好的。
林氏内心是千百个不愿意,但是也无法。
她严密派人看着段姨太太,只能这样先防守着,等她画完,她是怎么样也会让她走的了。
却没想到段姨太太的把柄
没抓到,陈氏派人搞破坏,却被她抓到了,她去问的时候,陈氏还道:“我也是为了您着想啊。”
林氏摆手:“不必了。”这些小动作看似高明,但她真的不需要,段林氏靠的是她个人的才华,和她兄弟如今的声望,这些破坏不了,光是些雕虫小技,一点用也没有。
陈氏心想,大嫂还是太过于正直了,须知君子如何能斗得过小人呢?总是高高在上,不屑于用手段,才输给厚脸皮的无耻之徒啊。
芸娘冷眼旁观,知道陈氏出了丑,这才同穆莳道:“咱们女人做什么这么难受,你该和大哥说说,大嫂一贯自持身份,不愿意说出心中苦闷,大哥总得安抚一番吧。大哥一句话,比什么都抵用。”
第172章
三更
“这事儿和大哥有什么关系,本来早就断了,如今特特提起来岂不是搞的好像有什么事儿,老太太也不是蠢人,现下不过是跟寿王太妃互别苗头罢了。等段姨太太的作用一散尽,老太太就会让她走的。”穆莳认为芸娘是杞人忧天。
况且,他为难道:“我一个小叔子哪里好管嫂子的房中事啊。”
芸娘叹了口气,“说起来都是你们这些男人意志不坚定闹的。”
要不是大伯子那时风流,也不会出今日这回事儿了。
穆莳笑道:“你说他就行,可别提你们,我可是洁身自好的很。”
既然如此,芸娘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先看看,若是下次老太太再留段姨太太,她少不得帮衬林氏几句。
过了几日,没等到段姨太太走,元凤的未来婆家邵家的人过来了,林氏喊了妯娌们一齐过来。
邵家来人正是邵家的主母邵大夫人,她皮肤微黑,生的很是健壮,说话很是爽利,“亲家,原本是让运方亲自过来一趟的,偏生这些日子要练兵,我便过来了,只是到底没赶上。”
邵大夫人说完在悄悄打量林氏这位侯夫人,只见她皮肤白皙,眉毛很细,端庄无比,因着守孝,手上只戴银镶玉,但一看就令人望而生畏。
林氏微微一笑,又觉得可爱可亲起来。
“邵大夫人您这是说哪里的话,能赶过来,有这份心儿就很不错了。我们虽然在孝中,不能饮酒,但是我们侯府很有几道拿手菜,您今儿可得好好尝尝。”
芸娘也忙道:“是啊,邵大夫人,今儿我们大姑娘正好在学灶上功夫,这不就赶巧了么?”
林氏又忙介绍妯娌们,邵大夫人见白氏敦厚,夏氏出挑,苏氏和陈氏俱是年轻但十分知礼,不免觉得自家粗糙,甚至带来的妯娌都是虎背熊腰的。
就像粗胚遇上细瓷了。
邵大夫人又听说芸娘是穆莳之妻,又夸穆莳,“那时候三公子去西北剿匪,那叫一个厉害,又听闻三公子去福建剿倭寇,连斩倭寇几百首
级,真真是英雄出少年。”
在邵大夫人眼中,穆莳的形象还是那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
芸娘不禁捂嘴直笑:“现如今我们府上,我夫君是三老爷了,他也三十几岁了,您还提少年,看来是他生的太年轻了。”
邵大夫人还就喜欢芸娘这种性子的,立马哈哈大笑。
这笑声震的苏氏有点不舒服,但她性格温顺不敢多说什么,陈氏则是羡慕的很,不管怎么说,夏氏夫凭妻贵,值得她借鉴。
接着小辈们也都过来见了邵大夫人一面,元淳在西北混熟了的,一见邵大夫人就十分亲近,再下边的弟弟们年纪都还太小邵大夫人自有礼物相赠。
邵大夫人对男孩子稍微客气些,对小姑娘们就爱不释手了,尤其是看到姝丽之后,就大发感慨,“三公子相貌生的俊,三夫人也是,也难怪居然生出如此标致的姑娘来。”
“要我说我们姝丽还小,还是她大姐姐生的是花容月貌,性子又好,又娴熟女红,真真是我大嫂子教的好。哎呀就是女儿家不比儿子,日后出了门子就跟挖了心肝儿一样。”
在内,芸娘未必喜欢元凤,但是对外,元凤好,家中的姑娘们名声才好。
再者大哥大嫂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芸娘如今也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就像元凤如今对她颇为恭敬,行事也稳重大方了许多。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容易有些偏执心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些话林氏听了熨帖的很,只见芸娘起了头之后白氏几人也纷纷明里暗里夸奖元凤。
邵大夫人听了又满意了几分,往往家族不和常有,牙齿总有碰到嘴唇的时候,但元凤的亲戚们几乎是人人都夸赞,无一人说不好,也无一人阴阳怪气,可见是个好的。
她脸上笑意更大,再吃到听闻是元凤做的一道羊羹,尝了一口,更是夸了又夸。
一时,宾主尽欢。
林氏则对元凤道:“你三婶今儿可是为了你,说尽了好话,邵大夫人是个外粗里细的女子,邵家在西北经营多年,是实权
派人物,出手也十分大方,送你的那几盆上品珊瑚,寻常人家可拿不出手。”
元凤愧疚道:“女儿知晓了,那日三婶归来时,女儿其实已经表达过歉意了。”
“咱们女子虽然生长在内宅,但不能过于困囿于内宅,否则成日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家不成家。”这是林氏的肺腑之言。
就像段姨太太这些心理,她可以告诉女儿,但真没必要。
段姨太太若是把这些心思用在正道上,当年就不会走错了路,到现在还要用这种手段好像来抢走她的婆婆,故意恶心她。
她也是有点难受,但是她并不希望自己降到同段姨太太一样。
陷害别人,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她都不屑。
是,她是可以在段姨太太的观音像上动手脚,但那样做了,她和段姨太太有何区别?只能说明,她比不上段姨太太。
就像三弟妹说的,她马也骑的好,管家也管的好,甚至上上下下就没有人比她更会和人打交道了,甚至待人宽厚……
难不成这些优点还比不得段姨太太那些画儿,她就是她自己,何必真的降低身段。
再者,侯爷已经在她身上摔过跤了,若是他自己没有定力,那么到时候名声损害的也是他,元淳已经是世子了,也经过三叔穆莳的劝告,早早去了西北大军,在军营里也是有名的小将军,并非什么纨绔子弟,该担心的是段姨太太。
元凤了然,“女儿知晓了。以前您总说家和万事兴,女儿不解,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日后去邵家也是要做宗妇的,得心胸广阔一点。像你三婶这样的人,她能力很出众,有野心,这样的人就不能一味打压,得看到她的长处,关照她的短处,她自然会服你。若你这个做宗妇做大嫂的,看不到底下人的长处,一心想着要打压别人,本来没那个心思的人都会同你斗起来。”
有时候宽厚并非是真的软弱,而是海纳百川。
元凤受教了,如果不是爹娘释放善意,那三房随便说几句坏话,邵大夫
人绝对心有芥蒂,她就是嫁过去了,日子也未必好过。
第173章
一更
夜晚,月光倾泻在河中,仿若玉带一番,波光粼粼,缓缓流动,天上的星子伴随着月光,众星托月,在静谧的夜空愈发显得如梦似幻。
芸娘还是头一回在这样的地方坐着欣赏天空,显然孩子们也是一样,元澄忍不住指着天空道:“娘,那里真的是银河么?”
“是啊,那就是王母娘娘用钗子划下的银河。”
侯爷顺利下葬后,穆莳就带着芸娘同孩子们一道过来小庄子上了,孩子们也没有住很远,姝丽还是住他们夫妻的次间,元澄就在隔壁院子住着,这让她们夫妻同子女的关系很是亲近,这也正是芸娘想要的。
她本身就不是个感情特别充沛的人,旁人对她不好,她不会自怨自艾,会很快划清界限,余生也只有这一儿一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加不会再想多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