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朱元璋马皇后张邋遢 本章:第1247章

    群臣不怎么反对出兵,却对收取西域非常抵触,一致认为这是个赔本的买卖,觉得在花冤枉钱。

    可皇帝实在是铁了心,再加上李青的十年之约,也不好闹太凶。

    末了,也就骂一骂朱厚熜败家,出一出心头恶气的样子……

    不过朱厚熜根本不在乎,了解了更详尽的情况之后,当即就将军令下达给了胡宗宪,并提前全款拨付军需,好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时光悠悠,正月转瞬即逝。

    二月二,龙抬头,龙头直指西域……

    群臣随皇帝相送,直送至城门口,才驻足停下,一番场面之后,瞧着李青渐行渐远,一群人好一阵轻松。

    这煞星可算是走了。

    祝你为国捐躯,名垂青史……群臣在心中祈祷。

    虽然知道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万一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群臣憧憬又虔诚的祈祷,只求李青一去不回。

    …

    夕阳下,李青骑着战马,迎着夕阳余晖,身体小幅度摆动着,满脸的轻松,满心的振奋……

    第444章

    河西走廊

    胡宗宪瞧着这样的李青,不禁有些怀疑,这位永青侯是否真如俞大猷、戚继光口中的那般……能打!

    单从外表来看,李青并不魁梧,也就是骨肉匀称而已,配上弱冠的年龄,白皙的皮肤,怎么都跟千人敌不沾边。

    “胡总督一直盯着我做甚?”李青转过头,瞧向胡宗宪。

    胡宗宪哪好说出心中之语,讪然道:“侯爷方才在想什么啊?”

    李青笑了笑,道:“我在想,怎么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我们的战略目的,胡总督可有高见?”

    “这个……”胡宗宪沉吟少顷,道,“简单粗暴的办法,不外乎擒贼擒王。”

    “温和一点呢?”

    俞大猷接言道:“侯爷,咱是去打仗,跟他们温和个什么劲儿,直接揍就完了,打疼了才好说话!您说是不?”

    李青好笑,目光移向戚继光。

    “戚将军有什么看法?”

    戚继光被这声‘将军’整的挺不好意思的,与李青接触不多,可对李青的事迹,时下的他却是知之甚详。

    这么牛的人叫他将军……戚继光实在难以泰然处之。

    李青:“有话直言便是,这里又不是奉天殿,没人挑你毛病。”

    戚继光缓缓点头,想了想,道:“其实,温和的战法也是可以的,而且我觉得……咱们也没必要非得血战一场才行,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小戚,你又整这些片汤话,来点实际的行不?”

    “俞将军稍安勿躁。”戚继光讪笑道,“我长话短说,我们虽已出兵,但仍可以伐谋。”

    俞大猷:“咋个伐谋?”

    “赌!”

    “???”

    俞大猷满脑袋问号,胡宗宪也一脸狐疑。

    “你是说……比斗?”

    “侯爷英明。”戚继光说道,“兵不在多,在精。这话不假,可咱们到底是在别人的地盘打仗,且咱们的目标不是一两个西域小势力,真要是打出了真火……有侯爷在,输倒是不会输,可惨胜……如败啊。”

    李青提出采取温和手段,也是基于这个心理。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觉得,双方没有深仇大恨,也不像大明与漠北那般,大战小战几乎没怎么消停,且有着互夺江山的大矛盾。真打的太凶,之后的经营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未来都是一家人,能温和些,最好温和些。

    俞大猷不以为然道:“小戚,你未免也太过天真了,礼部的那些个文官,还有司礼监的太监,可比咱们能说会道,可谓是好话歹话说尽,可人家就是油盐不进,赌斗……太儿戏了。”

    胡宗宪开口道:“兴许还真有用。”

    “啊?”

    俞大猷有些不忿,可又不好顶撞主帅,不解道:“胡总督何出此言?之前礼部与对方交涉,咱们也多少参与了些,说实在的,那些个文官谈判的水平可真不是盖的,结果如何?人家还不是不买账?”

    胡宗宪笑了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我们不是来了吗?”

    “呃……啥意思?”

    “文官嘴皮子再厉害,上嘴唇碰下嘴唇也说不死人,所谓的歹话,人家根本没往心里去。”胡宗宪分析道,“之所以油盐不进,是因为他们认为,大明不会出兵。”

    戚继光颔首道:“胡总督所言极是,别说是他们,就连……就连文官都觉得收取西域是个赔本的买卖,纵深这么大,出兵成本之高令人发指,依照正常逻辑,大明没可能出兵。”

    俞大猷皱眉道:“可我们终是人少,兵虽精,但那些蛮夷却不知厉害,未必就憷了我们。”

    “是这样,可正因如此,才为赌斗提供了条件。”

    “怎么说?”

    戚继光微笑道:“西域比我们更怕咱们这支大明军队全军覆没,一旦我们这支军队覆灭,朝廷必定震怒,哪怕是那些个一向反对出兵的文官,也会站出来请奏皇上出兵,无他,朝廷体面!”

    胡宗宪微笑道:“打了小的,来了老的,谁还敢打小的?”

    俞大猷讷讷道:“那些个蛮夷……能想到这一层吗?”

    “人家只是没文化,又不是笨蛋,更不是傻子。”戚继光好笑道,“汉唐时期,西域也是我中国的一部分,可不是什么海外蛮夷。”

    俞大猷咂咂嘴,看向李青,问:“侯爷也这么认为?”

    李青笑了笑,道:“西域不想与大明为敌,这是一定的,理论上赌斗完全可行。”

    “要是他们输不起,咋办?”

    “那就杀了!”李青说的轻松,就跟喝凉水似的。

    俞大猷却是没过多怀疑,当初漠北一战,他可是见识过李青一拖二,还能从千军万马中逃出生天。

    真若暴起杀人,谁人挡得住?

    “我还以为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血战呢。”俞大猷有些遗憾的说。

    胡宗宪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武艺高强,可不是人人武艺高强,常言说,强龙不压地头蛇,真要火拼……咱们这三千人撂下两千都不定够。”

    “呃呵呵……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末将……也是这么想的。”俞大猷悻悻道,“但愿他们肯识时务,不然……”

    俞大猷看向李青,干笑道:“胡总督是主帅,不能分身他顾,小戚功夫远不如我,这侯爷你也是知道的,到时候你带上我,我绝不会成为你的累赘。”

    李青好笑道:“情况允许的话,可以。”

    论武艺,俞大猷属实厉害,毫不夸张的说,俞大猷是李青见过的没有真气之人中,最能打的。

    甚至,大多有真气傍身之人,双方拼命,也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见李青答应,俞大猷精神大振,怪笑个不停。

    瞅得戚继光一阵无语。

    ……

    历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西域动兵是早就定下的,去年冬季就开始准备了,胡宗宪三人回来之后,更是加大了力度,基于此,前期的行军速度很快……

    出了大明之后,速度有所下降,又行了一段,再降,再之后,一降再降……

    对西域用兵的高成本,逐渐显现,越来越明显。

    就连李青,心头的兴奋也被枯燥的行军过程,一点点削弱,索性,如往昔随军出征时那般,直挺挺往后一躺……

    三人惊奇,俞大猷更是效仿起来,结果跌下马几次,还有一次被战马来了个屎到淋头,这才罢休。

    西域的气候比之大明还要差许多,尤其是夜里,那叫一个冷,好在这是年后出兵,气温在逐渐走高……

    士卒们也是身心疲倦,不过,士气一直都挺好。

    军饷太丰厚了,伙食也着实好,战后还有一波奖赏……哪能没有士气。

    这些精锐中的精锐,无论战力,还是毅力,都是上上之选,军备器械,也都是异常精良。

    这么一支军队,只要军饷给的足够,只要大后方不作妖,对上各方面都落后的西域,哪怕三千打一万,都有的打,且还能打赢……

    一日一日又一日……

    李青都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只觉这天儿是越来越暖和,虽然夜晚还是冷,但白天已经有些燥热了,总算到了传说中的河西走廊……

    李青来了大明这么多年,也还是第一次来到河西走廊。

    虽然时下的它非常……一般,但李青对这条‘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却是有着丰富的情感,因为在他内心深处,这里一直都是国家的疆土。

    “这就是河西走廊……霍去病凿通的那个河西走廊?”李青不确定的问。

    胡宗宪缓缓点头。

    作为武将,哪能不知勇冠三军、封狼居胥的冠军侯。

    “可惜啊,如今的西域……比不了汉时武帝那会儿了,当下这条河西走廊……几乎都荒败了。”

    戚继光、俞大猷也是一脸惋惜。

    其实,哪怕是他们,内心深处,也觉得当下的西域没什么价值可言。

    李青却是笑道:“荒败只是一时,终有一日它将再次绽放出昔日光芒,甚至更胜往昔。”

    三人当然也想西域能再现往昔风采。

    于公,利国利民,于私,西域再次兴盛,作为收取西域的他们,也必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这也只是憧憬,打心里却是不信李青之言。

    “胡总督讲一讲这河西走廊的兴衰史吧。”李青一扫之前的沉闷,心情轻松且愉悦。

    胡宗宪有些愕然。

    李青干笑道:“我虽在大明待了十一朝,却不曾着眼于这里,这里属你学问最高,闲来无事,给讲讲。”

    胡宗宪释然一笑,道:“既如此,下官就班门弄斧了。”

    “客气了。”李青含笑摆手,兴致盎然。

    胡宗宪整理了一下记忆,说道:“汉时,这条河西走廊可谓是无比辉煌,两州八郡,百余万人口,最小一个郡都有数万人口……唐时,朝廷主管河西走廊的陇右道,贞观年间有二十万人口,时至开元年间,有近六十万人口……”

    胡宗宪苦笑道:“到了我大明立国之初,这条河西走廊的总人口,就只有汉时最小的一个郡那么多,整一条河西走廊,也才不过三万余人,唉……”

    第445章

    西域荒败的原因

    胡宗宪说道:“大明刚立国那会儿,太祖本也想收取西域,当时都已经攻占了河西走廊,就是因为人口太少了,西域之荒败,补给之艰难……大明又是百业凋敝,才不得不放弃……”

    “总体来说,大明不收取西域,不是打不了,更不是打不过,只是……不划算。”

    胡宗宪轻叹道,“小到一家,大到一国,都是要过日子的,过日子就要算账……收取西域,得不偿失。”

    李青笑问:“胡总督也不太赞同朝廷收取西域?”

    “呃……”胡宗宪讪然道,“今我大明兵强马壮、府库殷实,收取西域的花费……也是可以接受的。”

    戚继光接言道:“其实,收取西域并不难,花费的成本也不会太大,时下西域比之汉唐可谓是差之千里,可正因如此,收取西域反而容易,真正需要忧心的是……如何经营!”

    “不错!”胡宗宪颔首道,“如今的西域太荒败了,这个大窟窿若想填平,又怎一个耗资弥巨能够表述,只怕……真会对大明财政造成严重影响啊。”

    俞大猷快人快语,瓮声道:“咱们是武将,操这么多心干嘛,只管打仗好了。”

    言罢,又觉当着李青说这话,实在不明智,且也有不负责任的嫌疑。

    “咳咳,那什么,我的意思是,朝廷能人众多,咱们在其位,谋其政,至于打下之后如何经营……相信皇上、永青侯、以及朝堂诸公,当有明断。”

    李青笑了笑,并没不悦,俞大猷这话没毛病。

    胡宗宪忙打圆场,解释道:“志辅,话不是这样说的,如若西域打下了却经营不善,甚至给大明财政造成危机,那咱们就不是为国立功了,反倒成了为国揽过……”

    俞大猷悻悻道:“胡总督高见,末将想简单了。”

    李青压根没有往心里去,主动岔开话题,问道:“西域今日如此,不全是天灾吧?”

    胡宗宪微微点头,说道:“天灾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战争,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数百年前,蒙古灭西夏,对西夏政权可谓是斩草除根,元廷建立后,对西北也用过几次兵……此外,就是气候问题了。”

    胡宗宪沉吟着说道:“其实,当下西域如此,我大明也有一定责任。”

    “你是说,大明经济重心南移,停摆了与西北的经济交流?”

    “侯爷明鉴。”胡宗宪点头称是,道,“如若能开展互市,西域定能缓上来一口气。”

    俞大猷:“就西域这情况,朝贡还行,互市……他们也没这么大体量啊。”

    戚继光沉吟道:“越是孤立,西域越弱,西域越弱,越要孤立,这是个恶性循环,如若不打破,那么收取西域……可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

    俞大猷无奈道:“你这话是不错,可问题是大明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朝廷开支本就不小,再大力投入……皇上会同意吗,百官会不反对吗?”

    说着,瞧向李青,“侯爷,您怎么看?”

    李青缓缓说道:“是有些棘手,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朝廷没那么穷。”

    三人:“……”

    朝廷没那么穷,跟朝廷愿不愿意花,是两码事好不好?

    随即想到李青的隐性权重,又觉李青这般说,倒也不是吹牛,纵观这些年来,只要永青侯想做某一件大事,好像还没有失败的。

    作为收取西域的主将,三人自然希望未来西域能支棱起来。

    李青瞧了眼天空大日,道:“不知不觉又到饭点儿了,反正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该吃吃、该喝喝,将士们大老远出征,不能屈待了。”

    胡宗宪苦笑颔首,拨转马头,走至不远处的亲兵跟前,命其传令埋锅造饭,休整一个时辰。

    运来一碗米饭的成本,都赶上一碗肉了,消耗着实惊人,也就李青跟着,不然,胡宗宪万不会如此优待士卒。

    不是不够体恤将士,而是不敢太体恤,无他,太烧钱了。

    戚继光由衷道:“咱们这支军队,可都沾了侯爷的光呢。”

    “亏待谁,也不能亏待了打仗的将士。”李青轻笑笑,翻身下马,走至一个土坡上,登高望远。

    风沙路漫漫,目之尽头,沙烟朦胧……

    当真是不毛之地。

    如若没有后世记忆,李青怕不是也会与群臣那般,认为是个赔本买卖。

    西域是个笼统的说法,涉及范围太广了,可不只是关西七卫,包括中亚,乃至更西的广袤地域,都可称之为西域……

    广义上的西域,大明不可能,也没能力收取,且不说补给成本之高让人绝望,人也很难顶得住这么长的长线作战,大明也没这个经济实力。

    大明的战略目标,是那片在后世盛产哈密瓜、棉花、蜜枣等作物的广袤区域……

    “侯爷,来一口不?”

    戚继光走过来,递上酒壶,笑道,“军营的酒虽远无法与宫廷佳酿比,可也挺有劲儿的,来一口解解乏。”

    李青接过灌了一口,又递还给他,

    问道:“大概还有多远啊?”

    “照咱们这个行军速度,只怕还得一个月。”戚继光也灌了一口,说道,“等到哈密就好了,这河西走廊人烟太稀少,没办法就地补给,行军速度根本快不了。”

    李青默默计算了下,说道:“这么说,等到哈密都要五月了?”

    “这还是朝廷大力出资,不然,还会更慢。”戚继光苦笑道,“其实,百官反对也是有理由的,纵深太长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24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247章并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