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说道:“其实,现下城中的百姓还没到山穷水尽之时,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一起赈。”李青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啊。”知县苦笑道,“粮仓囤放的粮食是不少,可架不住百姓更多啊。”
“你做了十几年的知县,也是大地震的亲历者,灾民几何,粮食消耗几何,当有个大概预估。”李青说道,“你就直接告诉我,能撑多久。”
“最长十五日。”
“那就十五日,十五日之后,我保证会有粮食补充进来。”
“万一……”
“没有万一,这种事上能开玩笑?”李青安抚道,“你不过是个知县,我可是永青侯,你觉得我会放着好日子不过,拿着李家至今积攒的名誉去豪赌?如若没有绝对的把握,我还不如在家享福呢。”
知县想了想,确是这个理儿。
“下官相信永青侯爷,不过……”知县认真道,“下官必须要提醒您,这里是灾区,这里的百姓是灾民。古人云: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灾民可不会讲道理,甚至都不是人了,能吃上饭,下官是知县老爷,吃不上饭,下官就是杀千刀的狗官。哪怕是您,哪怕朝廷……也震慑不到他们。”
“现在这情况,下官勉强还能镇压的住,可一旦灾民进城……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让百姓吃上饭,一好百好,要么……下官脑袋挂起来,全城暴乱。”
知县神色凝重道,“恕下官冒犯,届时哪怕是你,也一样无法幸免,只会与下官一样的下场。”
李青微微点头:“我不是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你说的这些我自然知道,我不会死,你按我说的做,也不会死,信我否?”
“唉,除了相信永青侯爷,下官还有别的选择吗?”
知县苦涩一笑,“哪怕您不来,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只是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如您之前所说,下官逃不掉,只能与华县共存亡,只是……下官也不想死,下官也想活啊。”
“呵呵……放心好了,不会让你死的,你死了我会更累。”
说话间,李青将装满饼子的麻袋背在身上,道,“与我一起来的那个李太医,对预防瘟疫一事上非常擅长,要配合他的工作。”
“是。”
李青调整了下麻袋,问道:“粮食告罄之前,你可否能应付涌进来的灾民?”
“还是那句话,有粮食,下官就是知县老爷!”
“好!”李青说道,“只要你言行一致,此件事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言罢,不管知县作何反应,扬长而去……
背着一个麻袋,比背着一个人速度快了太多,没一会儿,李青就到了之前给他指路的区域。
然后开始挨个分发……
“一人一个,吃了进城,城中知县老爷正在赈粮,进了城就能活……”
奄奄一息的灾民拿着分到的饼子狂啃,仿佛在吃天下间最美味的食物。
片刻间,便全都解决了,接着,眼冒绿光的盯着李青,准确说,盯着他扛着的麻袋。
李青没有心慈面软,直言道:“进城才有饭吃,不想饿死,就进城。”
“路远,再给一个吧。”给李青指路的老人祈求道,“俺们都好久没吃东西了,没力气啊。”
李青默了下,又给每人分发了一个,道:“知道咋进城吧?”
“知道知道,县城那么大,好找。”
“俺进过城,知道怎么走……”
“大老爷,能再给一个吗?”
人群嘈杂,说话间,就又给消灭了第二张饼子。
没人给自己留余,不知是太饿了,还是怕不吃进自己肚子里,就会落入别人之口,孩童没啃完的饼子,也很快被爹娘给解决了……
李青心中五味杂陈,一言不发,扭头便走。
接着,李青又去了之前就发现过的灾民聚集处,挨个发饼子……
不幸中万幸的是,地震虽大,破坏了道路,甚至诸多地方地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灾民大多都还是知道如何进城。
灾民不进城,主要是怕被城里的老爷打杀,却忽略了地震如此猛烈,城里的富家老爷根本没时间招募打手,去对付他们。
这也不能怪灾民,历来天灾,富家老爷鲜有被百姓劫掠的例子。
惯性思维下,才造就如此一幕。
不然,华县知县再有能力,也阻挡不了大量百姓进城。
不过现在得知知县老爷正在赈灾,进了城就有饭吃,就能活,灾民自不会再犹豫,没一个人怀疑李青的话。
无他,除了相信李青,他们没有第二条路走。
其实,相比李青发放给他们的饼子,‘进城能活’四个字的效果更大。
在求生欲的加持下,哪怕没有饼子,这些灾民也会榨干所有力气去进城……
一麻袋饼子很快告罄,李青却没有回去再取,而是根据知县给他的册子,推算个大概之后,去核对难民所在地。
一个人赈灾的效率太慢了,找到灾民所在,再动员更多的人来赈灾,才是正确选择。
李青在华县地界川流不息……
随着持续探索,李青对地震的恐怖有了更深的认知。
大地吃人。
不是一个一个的吃,一吃就是整个村子……
来不及为逝者悲伤,一边找人,李青一边标记,没日没夜……
地震发生至今,已有三个月了,但幸免于难的灾民,仍有许多在顽强的活着,艰难的活着。
至于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李青不去想,也不敢去想,一向悲观的他,此刻只能乐观。
至少……还活着……
数日的不眠不休,李青的足迹总算布满了整个县,随后立即回城……
城里已有一些灾民涌入,粥棚也撘建好了,正在有条不紊的施粥,准确说,施的是面糊糊,用土豆粉、红薯粉掺杂少许米面,一通熬制而成。
至于馒头、米饭,是小吏、杂役,以及投靠知县老爷维护治安的青壮,才有资格享用。
灾民则只是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阶级的划分固然不公,可若不如此,这偌大的县城只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
这种时候,先让更多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善了。
知县老爷还是那个知县老爷,人前官威十足,悲天悯人;人后,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
不过都是在背地里,从不吧唧嘴。
情势如此,李青自不会挑他的毛病,还给予了一些肯定,做了些承诺。
乱世之中,这样的人才是可堪大用者。
李青将自己又重新标注过的册子,交给知县,又交代了些事。
接着,李青找到李时珍,问询病疫之事……
李时珍说道:“这几日下官在城中逛了个大概,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好上许多,就目前而言,并无瘟疫的迹象。”
李青却是知道,没有瘟疫是华县知县太果决。
城外的大地裂缝中,可是填了不少人,有一些明显是在没死透的时候,就给填了进去……
李青吁了口气,道:“朝廷的赈灾物资还要一段时间,灾民却是马上就要大举进城,你可有暂时的应对之策?”
“下官已让知县划分了隔离区,也收集了不少生石灰,暂时顶一顶还是可以的。”李时珍叹道,“幸好秩序还在,没有彻底乱起来,情况不算太糟糕。”
顿了顿,“侯爷可有收获?”
“收获自然是有的,正式大规模赈灾,马上就能提上日程。”李青说道,“咱们在此地待不了多久了,之后还要去其他遭灾严重的地方。此地粮食坚持不了太久,我先去解决粮食问题,你也抓紧一下时间,早些解决好这里的隐患,咱们去下一站。”
李时珍点点头,问道:“侯爷这就要走?”
“时间不等人,快一点,就能多救许多人,你也辛苦一下。”李青说道,“等此件事了,我向皇帝给你邀功,最起码升你做个太医院院判。”
李时珍微微摇头,道:“此次之后,下官不想做官了。”
“啊?”
“做太医,救不了民。”李时珍语气坚定的说,“下官要修一部医书来,可以治疗诸多病症,包含诸多药材、药方的医书!”
李青怔了怔,问:“真决定好了?”
李时珍颔首,深深一揖,道:“到时候还请侯爷为下官说句话,好让皇上同意。”
“既如此……我会说的。”李青哂然一笑,“既然你不要官,到时候就让皇帝赏你一些钱,你也好专心致志的修书。”
闻言,李时珍大大松了口气,“多谢侯爷成全。”
“这有什么……”李青微微摆手,叮嘱道,“想救民,要先保护好自己。”
李时珍:“会的。”
“嗯,我先走了,记得多安抚一下知县,粮食告罄之前,我一定回来。”
李时珍微笑点头。
第507章
收割巨富
告别李时珍,李青火速前往西安府……
早在一个多月前,朝廷的赈灾政策就开始执行了,都是就近调的粮,这会儿就算没彻底落实,至少也能匀出不少粮食。
西安府距离华县并不远,不过两百里的路程,赶一赶时间,不至于让城中百姓断了粮……
再者,知县的十五日期限,是相当保守的数字。
按照他的赈灾力度,二十五日都能坚持到。
…
西安府。
相距华县不过两百里,灾情却比华县轻了太多太多,地震不是整片震,而是连着一条线在震。
那边惨绝人寰的一幕,并未在这里发生,虽然房倒屋塌的情况也随处可见,却没看到大地吃人的现象。
这让李青稍稍好受些。
来到知州府衙,发现朝廷赈灾的官员已经到了,见到李青这个煞星来,不由得心下一凛。
西安知州不知李青,还摆了下官架子,京师来的御史、员外郎,却是不敢怠慢分毫,献媚的同时,不忘为自己表功……
大略了解了下这边的情况,李青道出来意:
“华县处于地震中心,情势最为危急,时下粮食已经告急,最多还能撑五日,速速派人去支援粮食,晚了,饿死了人,城中大乱,你们罪过可就大了。”
“五日……”
西安知州知道了李青的来历,不敢再自持,干巴巴道,“侯爷,五日怕是……难啊!”
“这里有钱有粮,还有卫所,不过两百里路……想想办法还是能克服的。”李青直接扣帽子,“华县在西安府辖下,你辖下的城县遭灾如此严重,地震到现在,你可有援助过?”
“这个……”
西安知州干巴巴道,“永青侯爷,之前朝廷的赈灾政策还没落实到这里,下官……只能保大舍小,也是有苦衷的啊!”
“现在还有吗?”
“下官……没有了!”
“没有就好。”李青看向京师来的御史、员外郎,道,“本侯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赈不好灾会有什么后果……总清楚吧?”
“清楚,清楚。”二人连连点头。
李青微微颔首,问:“卫所那边可有厂卫?”
“有的,我们一起来的。”工部员外郎连忙道,“下官可为永青侯带路。”
“不用了,把喝茶的时间用在赈灾上,才是正经。”李青吁了口气道,“我之后回来检查,若发现你们再这般松弛,可别怪我心狠手辣。”
“下官没有……”
“嗯?”
“下官定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分毫。”二人不敢再辩解,生怕这煞星暴起伤人。
李青不再多言,扭身便走。
西安知府好奇问道:“两位钦差大人,永青侯怎地这般年轻?莫不是,永青侯李信之后隔代世袭?”
“呵呵……这就说来话长了。”工部员外郎捋了捋胡须,正欲显摆一把,却听远远传来一道声音。
“说来话长就别说了,好好做事才是正经,当心祸从口出!”
工部员外郎一滞,忙止住话头,转而道:“干活干活,赈灾赈灾……”
…
地方上的官员,知道李青秘密的并不多,也就南直隶知道的多些,不过,李青有玉牌在身,又有京师的厂卫‘鉴定’,指使卫所积极往华县输送粮食,还是可以的。
做了双保险之后,李青便又去了下一个受灾严重的城县……
距地震发生,已三月有余,朝廷第一批的赈灾钱粮,也陆续到了地震不太严重的地方,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就近补给的方式,从先收到赈济粮的地方搞粮食。
当然了,不只李青一个人这么想、这么做,朝廷赈灾之初,就是这么规划的,也有相关的明文规定。
执行起来并不难,只是地方官缺乏安全感,在没保证好自己足食的情况下,不肯轻易去赈济别的地方……
基于此,李青只能暴力施压。
好在朝廷第一批下派的官员都已就位,好在几处受灾城县的知县老爷,也是华县知县那一款,个个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理念,反而让秩序得以存续,没有陷入彻底混乱。
在李青接二连三的插手下,秩序开始重新朝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
~
京师,大街小巷,张贴着大大小小的功德榜。
大小官员,富绅商贾……个个榜上有名。
同时,商会成员也接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传唤,在厂卫的保护下,火速赶赴京师……
朱厚熜公平公正,连李家都没放过。
不过大半个月的功夫,就将商会的所有成员,一整个聚拢到了朝廷。
不过,也不是所有大富都有资格见到皇帝的,大多都是内阁三学士、六部六尚书接待,负责做思想工作。
只有大富中的大富,才有幸进宫,于国师殿觐见皇帝。
诸如:金陵李家,苏州安家,保定府沈家……
这些都是家资千万级的巨富,也是在相当程度上关乎大明财政税收的大家族,不过九人,贡献的商税就抵得上大明总税收的两成有余。
富得流油,都不足以形容这些人。
御座上,朱厚熜瞧着这些个大富,控制不住的去想……要是都抄了,那该是多少银子啊?
好想咬上一口……
朱厚熜强压下杀鸡取卵的冲动,清了清嗓子,说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尔等有今日,既是朝廷的恩赐,也是百姓的付出,若无佃户、工人……你们又怎有如此大的家业?”
对这些人,朱厚熜装都不想装,也就一个金陵李家,让他多少有些忌惮,不过大难在即,他如此,李青也不会如何。
皇帝如此直白,一群人便是想打马虎眼,也没了话术,只好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