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朱元璋马皇后张邋遢 本章:第1301章

    黄锦讷讷称是,由衷道:“皇上,您现在越来越李青了……啊,奴婢是说,皇上您也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呸呸呸。”朱厚熜气道,“还崩呢?生怕朕不够累是吧?”

    “呃……您瞧奴婢这张臭嘴。”黄锦连连告罪,讪笑着恭维道,“原来皇上来大高玄殿,是为了折中,真是高明……呵呵……”

    朱厚熜微微摇头,轻声道:“朕来大高玄殿,并不是为了折中,是为了去江南……”

    第522章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黄锦愕然:“现在去江南?”

    “当然不是,现在咋个去?”朱厚熜无奈道,“等此件事了,等李青回来,等太子多少能扛事了之后。如此,只是为了先让群臣适应一下朕常不在宫,以便日后朕不在宫时,群臣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朕是在大高玄殿玄修。”

    “这样啊……”黄锦恍然,干笑道,“奴婢还以为皇上是要去金陵李家取钱呢。”

    “堂堂皇帝去李家要钱,丢不丢人啊?”朱厚熜白眼道,“再说,真要这么做了,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朝廷没钱了吗?”

    “呃……还是皇上英明。”黄锦忙道,“皇上稍候,奴婢安排一下车驾。”

    “不用了,就这点距离,走路吧。”

    朱厚熜舒展了下身体,“这些时日整日打坐,活动一下也好。”

    “哎,成。”

    秋末初冬交替之际,萧瑟已初显,朱厚熜瞧着枯黄落叶,喃喃道:“真不知何时才能否极泰来,这糟糕的恶劣气候何时才能结束……”

    黄锦难得也惆怅起来。

    他知道自己和皇上都看不到了……

    ~

    皇帝重回皇宫,再次全身心投入国事,政务处理之高效,不仅稳住了群臣惶惶不安的心,也让太子朱载坖大为放松。

    只不过,该花的钱一文没少花,该多加征的赋税,一文没多加。

    皇帝嘴上说内帑有钱,实际上却是分币不掏,还是一个劲儿地让户部掏钱。

    户部也很无奈。

    这不是皇帝修宫殿、建道观,户部可以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幌子扯皮,朝廷的支出本就是用之于民,户部怎好冠冕堂皇的拒绝?

    节流没办法节流,只能从开源上做文章。

    一计不成,又换一计。

    既然皇帝爱民如子,不肯加征江南百姓赋税,那不妨苦一苦朱家人。

    于是乎,倡导藩王乐捐的提议,摆到了台面上。

    若是洪武朝,群臣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如此谏策,可时下不同,大明立国近两百年,藩王不知传了多少代,皇帝对藩王宗室早已没了亲情,且两次的小宗入大宗,也在无形中促成了皇帝和藩王对立的局面。

    当初朱棣成功登上皇位,稳定住局势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完成大侄子没完成的夙愿——削藩。

    朱厚熜登上皇位之后,之所以没有再对藩王动刀,是因为自家成祖做的很彻底了,再加上堂兄来了一手‘宗禄永额’,实在找不出合理的理由,再度削弱。

    其实,在除嫡子之外,隔代递减式继承的制度下,如今的藩王也就那回事儿。

    除了地位高,以及享受特权之外,其家资不比商会成员的大富多多少,尤其是太祖、成祖之后就藩的藩王,大多还没有商会中的大富有钱,更别说与九大巨富相比了。

    也就一些个老牌藩王富得流油。

    不过,藩王宗室的数量,却是极其可观,除去隔代递减继承制度下,被淘汰成为普通百姓的朱家人,现存的藩王宗室人口也有上万之多。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一人乐捐一百两银子,就多达百万两,着实是笔可观的收入。

    再者,亲王、郡王怎么也不能只捐一百两不是?

    群臣的这个想法极好,如此,既能彰显皇帝陛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形象,还迎合了皇帝对藩王戒备的心理。

    虽然皇帝也曾是藩王,可时下皇帝已然是皇帝,且也立了储君,自然不会再与藩王共情。

    朱厚熜确实没反对这个谏策,不过,也做了限制。

    亲王乐捐不得高于五万两,郡王不得高于一万,镇国将军不能高于五千,辅国将军不得高于一千……以此类推,到了奉国中尉时,不得高于一百两。

    具体捐献多少,全凭心意。

    且不走户部的账,也不让税吏去催收,而是交由东厂、锦衣卫办理。

    群臣一个子儿没捞着不说,还落得一身腥。

    皇帝对藩王宗室下达的旨意中有一句:朕听纳内阁、六部的谏策。

    好处全是皇帝的,黑锅却是大臣的,这操作简直了。

    若非接受的圣人教诲不允许他们对皇帝爆粗口,朱元璋、朱棣等人一个也跑不了。

    奈何,徐阶也是个泥捏的,全然没了当初严嵩在时的刚强,反倒劝着一众清流大员,让他们理解皇帝。

    别说跟皇帝干仗了,就连屁也没敢放一个。

    不过这一来,徐阶虽讨好了皇帝,却也不可避免地让诸多清流有了不满。

    严嵩在时,你徐阶敢争敢抢,严嵩一走,你就只想着讨好皇帝,你这样……本质上跟严嵩又有啥区别?

    虽然徐阶极力挽救,可仍是折损了些声望。

    这一波,钱是朱厚熜的,黑锅是清流的,情绪宣泄对象是徐阶。

    不仅更进一步加深了京中官员与地方藩王的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流的团结。

    就是吃相太难看了。

    受李青影响,朱厚熜才不在乎这些,早就不怕丑了。

    再者,他嘉靖可不是正德,他有儿子继承皇位,未来谁敢泼他脏水?

    何况,嘉靖一朝的政绩,就是比之永乐,也是不遑多让,谁敢罔顾事实?

    至于臣子心中如何作想,朱厚熜才不管呢,反正只要没听到,那他就没被骂。

    不过,对徐阶的忠心之举,朱厚熜还是给了正向回馈的,准许他多接触太子,为太子减负担。

    与此同时,刚九年考核期满,升任侍读的高拱,由于为太子讲学期间表现出色,被朱厚熜提拔为翰林侍讲学士。

    一跃成为明面上的帝师。

    刚走了一个严嵩,朱厚熜自不会急着动摇徐阶地位,却也开始着手谋划未来的政治格局了。

    以儿子的智商,以进化近两百年的臣子精明,朱厚熜也没指望儿子能玩的过臣子,只能从政治架构上,来为儿子铺路。

    至于李青……

    朱厚熜知道,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李青都不会频繁在权力场指手画脚了。

    这点,从李青布局金陵日报时,朱厚熜就已然明白……

    不过朱厚熜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笃信李青不论如何,都不会真正意义上不管事。

    此外,朱厚熜酌情提拔了些私下对徐阶有情绪的官员,以为将来臣子之间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斗争,培养土壤。

    这一番操作很不起眼,却对未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的人看不到,却能预见,有的人能看到,却无法预见……

    冬来,冬深。

    朝廷钱粮还在大批量拨付,并未因为日益捉襟见肘的储蓄,而减少分毫。

    唯一庆幸的是,大明出售诸多藩属国蒸汽船换来的银子,陆续到账了。

    朝廷又能顶上一顶了,至少能安安稳稳过个年。

    反复劝进的加征赋税,到底没有被皇帝采纳,宰藩王宗室的谏策,虽然被采纳了,却是一文钱的好处都没落着,且皇帝还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渐渐地,群臣也疲了。

    再加上距离年关越来越近,‘国将不国’四个字,诸多大员也不再频繁提及,朝堂总算是安分了些。

    ~

    “下雪了。”

    李时珍接住一朵雪片,呵着热气说道,“朝廷的赈灾力度,称得上冠绝历史,可如此严寒,对灾民而言,却是难捱的紧啊。”

    “都冬至了才下雪,也还好吧。”李青微微仰起脸,年轻俊秀的面庞被风雪吹打,轻声说道,“较之往年,今年并不算太寒冷,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情势如此,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李时珍默然点头,沉吟了下,说道:“侯爷,恕下官直言,那个华县知县是有能力,可其狠辣的品性,却不宜位高权重,时下特殊情况,用他有奇效,等到安定下来……只怕会给百姓造成一定伤害。”

    李青笑了笑,道:“待此件事了,我会安排他去南直隶,给他一个位高却不权重的职位,这个知县品性的确有些恶劣,可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留着吧,未来兴许还能有再用他的时候。”

    李时珍轻叹道:“现在是有侯爷镇着,他还算收敛,若是……”

    “人来了。”李青提醒。

    李时珍无奈止住话头,瞧向李青目光看着的地方。

    知县杨彩快速走来,抖落掉身上的雪,呵呵笑道:“托侯爷的福,又有百余户灾民,愿意投身西域的建设。”

    李青微微颔首:“杨知县辛苦。”

    “哪里哪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烤薯。”杨彩正义凛然道,“下官读圣贤书,食君禄,自当为国为民。”

    李青笑了笑,“进屋说吧。”

    李时珍知道杨彩肯定用了一些手段,虽明白特事需特办,却也难以心平气和的与之相处,朝李青一揖,道:“下官去检查一下有无病疫滋生。”

    “嗯,去吧。”

    李青伸了个懒腰,道:“杨知县的付出,本侯全看在眼中,放心,你的功劳定会被皇上知晓。”

    “呃呵呵……什么功劳不功劳的,就冲着侯爷特意跑去华县带上下官,下官也不敢不尽力啊。”

    李青微笑点头:“进屋,咱们对对账。”

    第523章

    官办相亲

    茶桌前,二人相对而坐。

    杨彩提起茶壶为李青倒了一杯茶,这才取出怀中的账本,道:“都在这上面了,请侯爷过目。”

    说着,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捧着茶杯小口抿着。

    李青认真审阅……

    接着,合上册子,又从一边柜子里取出自己的账本,将这些补充进去。

    这才说道:“目前已有一千三百余户百姓愿意前往西域,具体人数……当不下五千人,人数不算少,可也不算很多,此外,让其前往西域,并非是权宜之计,要能让他们扎下根,并世代住下。去了再回来,不如不去。”

    杨彩忙放下茶杯,说道:“下官绝非是图一时政绩,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些话,李青自然不信,想了想,道:

    “愿意投身西域的人口之中,大多以青壮男性为主,拖家带口的占比并不大,想要让其在西域扎根,除了优待之外,还要解决其痛点才是。”

    杨彩怔了怔,诧异道:“成家?”

    “聪明!”李青颔首。

    杨彩微微点头,缓缓道:“侯爷的意思是……给他们娶媳妇儿?”

    李青终是没办法铁石心肠违背女子意愿,说道:“我的意思是,可以从女子聚集处,以高福利待遇吸引一些女子,然后举办一个姻缘会……”

    “妙啊,侯爷此策甚妙。”杨彩大点其头,呵呵笑道,“侯爷若是早说,下官敢保证,愿意投身西域的百姓,至少多一倍。”

    “也不能这么乐观,这个全凭自愿,至少……得遵从女子个人意愿,不能强来。”李青提醒。

    杨彩却道:“即便这般,也很好运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时下这个情况,五两银子买下……”

    “不行!”李青打断道,“如此太干天和,还是从孤苦无依的女子着手比较好,孤苦伶仃的女子仅靠自身难以立足,也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并不会抵触这样的安排。”

    想了想,李青补充道:“这样,愿意参与的女子,享有和男人完全一样的待遇,如此一来,成亲之后由于女子有经济来源,也能受到很好的尊重,有利于夫妻和谐,此外,再定下一条规定,若是夫妻相处满五年以上,朝廷会一次性发放夫妻二人一百贯宝钞。”

    “啊?这……”

    杨彩怔怔道,“我说侯爷啊,朝廷的赈灾力度够大了,咱们若是再加码,恐怕朝廷上的大人物……便是皇上,也要心生不满了。”

    李青淡淡道:“我是谁?”

    “永青侯。”

    “哪个永青侯?”

    杨彩呆了呆,继而回想起从华县飞速赶来的经历,那非人哉的一幕……还有李太医的说法。

    “下官明白了。”

    李青说道:“还是那句话,出了事我担着,有了功,有你一部分。钱的事,还轮不到你操心。”

    “下官遵命。”

    杨彩恭声称是,问道,“具体何时开办?”

    “不用特意挑日子,你先准备着,等哪天天好了,就举办。”李青说道,“记得多布置些人手看着,以防有无赖耍流氓。”

    杨彩嘿嘿一笑:“侯爷放心,下官有的是手段对付不安分的刁民。”

    顿了顿,“大概什么时候向西域进发?”

    “明年三月春吧。”李青说道,“再急,也总要等天暖和了不是?”

    “呃呵呵……侯爷宅心仁厚,下官汗颜。”

    杨彩干笑笑,不放心的问,“侯爷不会撇下下官吧?”

    “放心好了,没安顿好之前,我不会走。”李青说道,“等一切尘埃落定,你就等着升官吧。”

    杨彩讪然道:“下官如此,一为报国恩,二为报侯爷赏识之恩,别无所求。”

    李青一笑置之,收起账本放入柜子里锁上,说道:“好好暖一下身子,我出去走走,不必送了。”

    杨彩一揖:“谢侯爷抬爱,侯爷慢走。”

    李青‘嗯’了声,走出客堂。

    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地上已经落了一层浅浅的白,李青一步一个脚印儿,去灾民聚集处……

    朝廷的赈济力度极大,加之人住的又密集,虽都是临时搭建的大通铺,却也远不至于冻死人,灾情惨烈,灾民倒还好。

    最起码有饭吃,不用担心饿肚子,也没了刺眼的白骨……

    不多时,就遇见了李时珍。

    二人漫步雪中,一边检查病疫,一边谈聊……

    好在这场雪并不大,只下了半个多时辰就停歇了,并未存下多少积雪,也避免了之后的道路泥泞。

    谈聊间,李青简单说了下开办“相亲会场”的事,李时珍对此深表赞同,同时也提出了和杨彩一样的担忧。

    怕支出太多,朝廷那边有意见。

    说实话,李时珍这个悲天悯人的医生,都觉得朝廷真不容易。

    随李青赈灾这大半年来,李时珍对朝廷的赈灾花费十分清楚,纵观史册,从未有朝廷这般赈济过灾民。

    简直……不照日子过了。

    李时珍不禁感慨:“若论爱民,数千年来,无一君王及得上我朝,如此花费,不说后无来者,也是前无古人了,就是不知……会不会影响社稷江山。”

    李青微笑道:“你的担心,早在大地震发生之初,就有人担心过了,放心好了,天塌不了,社稷江山也无甚影响,钱嘛,本就是用来花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30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301章并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