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陌生,是那个哥哥吗?就是因为他,导致她的父母去世,导致爷爷心里一直有股郁气……
其实,这件事一直是徐茹月心里的一个结。
徐茹月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村里传八卦是很快的,饭后的闲言碎语也很多,有时候,大人们吃饭闲聊说这家说那家的,很容易被孩子听了去,也就导致徐茹月小时候是在白眼里长大的。
她那时在村里和同龄的小孩儿根本没办法玩到一起去,凌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只有一所小学学兼幼儿园,初中都要去镇上。
加上老师根本不管学生的品行如何,再说那群大人们都喜欢背后嚼舌根,导致小孩们跟着学话。
“徐茹月没爹没妈,别跟我们玩。”
很悲哀,教育水平导致那群孩子的素质就是如此。
徐茹月的性格一直比较沉默寡言,对于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去理会和反驳,任凭他人如何说,但这不代表徐茹月会不在意。
后面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因为去漓江找哥哥出了车祸,心里一直对这个所谓的哥哥有一股怨气。
怨气随着时间慢慢消失,长大后,徐茹月慢慢明白,自己怨不得所谓的哥哥。
她在初中就问过爷爷,为什么不再去凌城找哥哥了。
但那个时候,徐清泉怕养不起两个孩子,再加上他一直不确定自己被拐走的孙子到底在不在漓江,隔得又远,所以一直没有过去。
本来,徐茹月是打算毕业后有机会去漓江看看的。
看看父母死亡的地方。
顺便,找找看自己那所谓的哥哥。
若是还活着说不准就是自己唯一的血亲。
徐茹月也很孤独,她也想有个家人。
就像顾谨想要小弟弟小妹妹一样,徐茹月小时候就幻想着自己有个哥哥可以保护自己。
高中看了什么言情对于这件事更加渴望,所以徐茹月的恋爱观也变了。
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对于同龄的小屁孩儿,她是提不起一点兴趣。
孤独一年又一年,徐茹月比姜木木又好一点,对于关系交往这方面来说,徐茹月做的还不错,有很好的朋友,有各种搭子,包括上了大学,和室友还有别人相处的都还不错。
徐茹月对于这个陌生的哥哥的情感有些特殊,说不上怨恨了,就是没多少感觉。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
“对啊,宁安,就是你的哥哥,除了爷爷外你唯一的亲人。”
徐清泉说的是除了爷爷外,却没有提顾谨的大伯还有姑姑他们,顾谨觉得,或许关系不是很好?
顾谨对于这些亲戚可是好奇地很,包括自己这个妹妹。
姜木木环住顾谨的胳膊,这个小姑子,好像年龄跟自己一样大吧。
嗯……是个什么人呢?
她虽然好奇,但是还是在认真地听徐清泉打电话。
“是吗?我……我请假回去吧,他还在吗?”
“在,在,你要跟宁安说说话吗?”
“我……算了,我回去再说吧,爷爷,我要订票了。”
因为是免提,所以顾谨也听到了这句话,想着大学生哪有什么钱,顾谨走上去道:“爷爷,要不,我帮她订好了,高铁票也不便宜。”
“不用不用,哪能让你花钱,那个茹月啊,你订票吧,缺钱跟爷爷说。”
“我不缺钱,爷爷,我先挂了,看看还有没有票,今晚能到。”
徐茹月听到了顾谨的声音,浑身一颤。
这就是那个哥哥吗?
听声音还挺温柔,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徐茹月对于自己的哥哥,不止幻想过一次,她总好奇自己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还活在世上。
别人从不知道徐茹月有个哥哥,因为徐茹月没提到过。
看到徐茹月急匆匆从阳台进来,坐到椅子上查着什么东西,室友陈溪柔走了过来:“茹月,发生什么事了?”
“嗯……没什么,我可能要提前走了,溪柔,帮我看看今天还有高铁吗?急着回去。”
“啊?这么着急,我帮你查查,看能不能抢一张,应该还有。”
陈溪柔还是第一次见徐茹月这么慌张,以往的时候,徐茹月为了省钱会去选择坐绿皮火车,也不会去订高铁,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吗?
她是知道徐茹月家庭的,很可怜。
家里只有一个爷爷照顾她,据说别的亲戚几乎不怎么管,也就大伯有时会回去买点东西,给徐茹月买几件新衣服。
大姑二姑回去的很少,过年才会回去买点东西。
也不能说人不好吧。
陈溪柔摇摇头,打开买票的软件看了看。
“还有一张,正好是中午十二点五分开,还有一个小时,现在过去还来得及。”
“好,就这张了。”
“行。”
徐茹月这次连价格都没问,以往哪怕买个奶茶都要问问价格,然后嫌贵不要。
看来,家里确实有要紧的事。
“好,订了,现在去吧,我记得你东西不都提前收拾好了?”
“对,所以我先走了,车票钱你发我,我一会儿转给你。”
“好,你路上慢点。”
第204章
徐阳军
徐茹月是十二点五分的车票,所以提着行李打了辆的士就迅速出门了。
行李箱是高考结束后徐清泉给她买的,当时还问她需不需要笔记本电脑,他看村里的大学生都有,所以想给自己孙女也配上。
但徐茹月当然不会去要,她知道,爷爷就靠着一个月那点退休金养活他们俩个。
呆坐在候车大厅,徐茹月发起了呆。
怎么就这么突然,突然间就来了个哥哥,徐宁安啊……
这个名字,以前老是听爷爷说过,但后面慢慢地,爷爷也不愿意去提起了。
或许是真觉得无望吧,国内这么大,想找一个二十多年前被拐卖的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这个哥哥,本事还真不小。
算算年纪,今年应该是26了吧,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子,这么多年过得如何,是不是被有钱人家买走了呢?
还是受苦了二十多年,自己长大的?
徐茹月对这个哥哥几乎是一无所知,毕竟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只是听着声音还挺温柔,还主动提出给自己订票。
大概是个好人吧。
也许是因为血缘关系,徐茹月对于顾谨的第一感觉并不差,顾谨那一句给她订票倒是让徐茹月有莫名的激动。
谁又不想做一个从小被宠爱的小公主呢?
有父母陪伴,有哥哥保护啊,多好的环境。
若是没有人贩子,或许还真的这样长大,可惜啊……人贩子真该死。
从小时候不懂事怨恨徐宁安,到后面长大后慢慢理解徐宁安,哥哥也是可怜啊,这么小被拐走。
胡思乱想的时候,广播响起通报的声音,徐茹月拉着行李箱走到检票口,随着人流赶往站台,等候即将驶来的列车,瞧着急速行驶的高铁,徐茹月有些许恍惚。
她好像还真没坐过高铁……
虽然从手机里,或是做题时看到的,再或是耳濡目染,都知道有这么一种交通工具。
说来也怪,徐茹月和姜木木的经历多少有些相似吧。
她坐上返乡的列车,一路恍惚。
……
“那个,宁安。”
顾谨翻看着徐清泉给他的老相片册子时,忽然听到爷爷叫他。
“怎么了?爷爷。”
“我们,需不需要去做什么医学鉴定,确认一下?”
徐清泉的话倒是让顾谨有些诧异,这老人家还挺新潮,他还寻思着到时候带徐茹月去做一下得了。
“亲缘鉴定吗?您要是想确认一下,我们可以去做的。”
“那……我们现在就去吧。”
徐清泉倒不是怕认错人,这要不是他的孙子他是死活不信的。
主要是到时候跟村里的老人说话时,可以拿出证据。
村子嘛,说闲话的人多,他家里关系又特殊,保不齐被说上那么几句,若是有医学证明,那就是最好的。
徐清泉从心里当然是认为顾谨是他的孙子。
毕竟这么多线索都对的上。
“也行,有个结果大家都放心,那我们就去鉴定机构看看。”
“好,好,你等等,我去拿点钱。”
徐清泉手里其实也不缺钱,每个月退休工资能拿3000左右,养活自己和小孙女肯定是够的。
还不算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每个月每个人打过来300元,再算上徐清泉种着地,每年的生活费是足够的。
至于生活条件,当然也不差,每个月除了每人300的生活费,徐茹月大伯也会时不时来送点肉,菜,水果什么的。
顾谨当然乐得去做一下鉴定,心里才放心。
“不用不用,爷爷,这鉴定钱您不用操心。”
一听到徐清泉还要拿钱,顾谨连忙制止,自己多半就是徐家人,以后怎么的也不可能和亲爷爷断了联系,这点钱真不至于让老人家去掏。
估摸着几千块能搞定。
“不行,这么多年了,爷爷都没给你买过东西,这个鉴定钱我乐意掏,你不许去付钱。”
徐清泉也是个硬脾气,他觉得亏欠这个孙子太多了。
若是当初自己强硬一点,给自己小儿子家装个门锁,哪还有这么多事。
自己这小孙子受苦了啊……
还好看起来高高壮壮的,这小姑娘长的也好看,很有本事。
“这……”
顾谨一时语塞,到时候再看吧。
“你等等,我给你大伯打个电话,让他过来开车带我们去,对了,还没通知他们你回来了。”
大伯?
顾谨听到这个称呼犹豫一下,这个大伯,人应该不差吧。
他对自己家里到底有多少口人都不知道。
嘟……嘟……
“喂?爹?咋啦?”
“什么咋啦?赶紧回来一趟,你侄子,宁安,找到了!”
“啊?宁安?怎么回事?找到了?什么意思?爹?”
听声音是个中年老大叔了,在徐清泉说完后明显愣了一下,随后惊诧不已,听动静是从椅子上坐起来了那种。
“谁啊?”
顾谨还听到一个女人问的声音,应该就是他的婶婶了。
“就是宁安啊,那个丢了二十多年的宁安,你快开车过来,拉着我和宁安去做一下鉴定。”
“你这老头,不会被骗了吧?”
顾谨大伯的语气带着深深的疑惑,毕竟任谁得知二十多年丢失的孩子回来,都会感到不可思议。
加上现在骗子众多,他有八分质疑,甚至称呼都变成了老头。
“爹,你可千万别给他钱什么的,我怕你被骗,你在家等着,我现在就来。”
“混账,赶紧过来。”
徐清泉百分之九十九的确定顾谨就是徐宁安,怎么会是骗子?
挂断电话后,徐清泉带着歉意道:“宁安啊,你别在意,你这大伯就是脾气急了点,这点随我,他可能觉得我这把年纪容易被骗,其实爷爷知道,你肯定是爷爷的孙子。”
他很害怕失去这个已经消失二十多年的孙子。
不能了,不能再丢了。
“没事儿爷爷,我这大伯防诈意识挺好的,大伯他叫什么?”
“哎看我这脑子,你大伯叫徐阳军,你大姑叫徐玉梅,二姑叫徐玉竹,你还有几个堂兄妹,到时候出结果,我们全家好好聚一下。”
徐清泉想着过几天大家伙儿第一次坐满屋子的场景,说话都笑眯眯的。
第205章
做鉴定
人上了年龄,最喜欢的就是家里热热闹闹的,儿孙满堂的样子。
徐清泉当然如此,他很期盼有那么一天看到自己丢失的孙子被找到。
现在实现了啊。
另一边的徐阳军可没这么悠闲,得知了这个消息拿起车钥匙就出了门。
开车回去的路上,这个大男人眼眸中闪过一丝缅怀,他想起来自己那个弟弟。
是真的吗?
会是小侄子吗?
他不知道啊,他当然不希望是骗子,可是,消失二十多年的人怎么会突然出现。
现在的社会骗子这么多,老头子又是孤寡老人。
哎……
徐阳军家离老家不远,城区到农村也就十公里的路,开车没一会儿就赶到了,看到电线杆处站着一群人闲聊,徐阳军打开车窗递了几根烟。
“三爷在这唠嗑呢。”
“阳军啊,你也知道了?”
“是啊,我听老爷子那么说有点担心,过来看看,你们见到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