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绣挥了挥绣帕,坐到了宋锦对面。
宋锦打量着宋绣,面容添了几分刻薄之态,同时满身戾气的,眼瞎的人都能看出来,还有便是宋绣身上的衣服和首饰,看着就不是时兴的。
“日子过得不如意吗?”宋锦突然问道。
宋绣闻言面容扭曲了一瞬,“我过得很好,不缺住不缺吃不缺穿。”
“那便好,确实是不错了。”
宋锦居然顺着宋绣的话说下去,让宋绣面容又僵了僵。
宋锦回来就算她不打听,也知道了四房发生的事情不少,秦明松长年不在家,说是在外面求学,宋绣怀疑她和白翠微鬼混,没有找到秦明松就去盯着白翠微。
白翠微实在受不住便搬家。
这时候不知去向,据说出家了。
秦明松还真是在求学,经常跟人交流,请教学问。以前或者没多少人会卖他的面子,后来秦驰中了状元,秦明松又实在是沾光。
有着秦驰这层隐形的好处在。
一些人不介意给他卖个好,秦明松来请教的时候,也会指点一二。
今日秦明松收到消息归来,便带着宋绣一起上门。
宋绣过来的时候,目光时不时落在宋锦隆起的腹部,“这孩子快生了吧。”
“嗯,下个月。”
宋锦眸光掠过她的小腹,倒是没有多问。
可宋绣见她看向自己的小腹,就算她不问也知道那是什么意思,顿时一股子恼怒冲上心头,便又憋屈得无法宣泄。
自打没了第二胎之后。
宋绣不曾再怀过,找大夫看过了也没起色。
宋锦说道:“你来见我,有何事?”
“没事儿,就来看一看。”
宋绣若说心头没有羡慕和妒忌是不可能,只是次数太多了,她已经有几分习惯,于是又带点儿酸溜溜的道,“顺道来恭喜一下姐姐,听说你已经是诰命加身,是四品的恭人。”
“嗯,皇恩浩荡。”
宋锦淡定的回了一句,再低头抚了抚自己的腹部。
两人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们会心平气和坐在这里说话。只能说宋绣长进了,也可以说是聚少离多,一些过往以为的恩怨就显得浅薄了。
宋绣笑得很勉强。
自打二人衣锦还乡,宋绣就算足不出户,还是知道秦驰回乡省亲造成了多大的轰动,现在外面还是门庭若市,也就是后宅清静点儿。
“姐姐现在不得了,妹妹是自愧不如。”宋绣貌似想要恭维几句,偏生从她嘴里出来就是不对味。
起码宋锦听了就周身不自在,“你到底来此有何意,直接说吧。”
宋绣扯了扯绣帕,“没呀,上个月有人捐赠了一座状元牌楼,差不多快要完成了,族里也在建族学,又是修缮宗祠,又是置办族田,我听说是秦驰捐赠了大笔银子,他这当官才多久呀。”
“你想说啥?说他贪了银子回家乡当散财童子?”宋锦扬了扬眉。
宋绣干巴巴道:“我可没这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宋锦似笑非笑地瞧着宋绣。
宋绣很想硬气地跟宋锦顶嘴,终究是底气不足退缩了。
这些年再愚蠢的脑子也算是认清,宋锦早些年所说的话不是假的,她说不会再理她,就真的不理。打自人离开徽州,便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送过一样东西,更不曾过问她的生活。
再坐了一会儿。
宋绣大概觉得没趣,胡乱找个借口就离开。
在这里跟宋锦无话可说,还不如到外面听人奉承自己。
在拱门的时候,宋绣遇到了秦驰。
秦驰客气打招呼,“见过小婶。”
宋绣尴尬的应声走了。
秦驰来到宋锦跟前坐下,再望了望没了人影的拱门,“她来没给娘子添堵吧。”
“长进了些许。”
宋锦想说大概是现实教她做人了,“人主动凑过来,八成是想沾相公的光。她以前整日叫嚣着,分家后不让我们沾光,现在反过来要沾相公的,想一想就好笑。”
秦驰明白了,不由失笑:“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所幸已经分家了,能沾到的光有限,毕竟已是两家人了。”
“我知道。”
宋锦没有放在心上。
秦驰感慨道:“说来我还要谢谢娘子。”
“谢我什么?”宋锦眉眼轻挑问。
秦驰知道她这是明知故问:“就是外面的事,是你让邢纶干的吧,不少徽商也加入,出钱又出力。”
“我只是让邢纶起个头。”
宋锦在确定秦驰要回乡省亲后,便送信回来让邢纶回徽州做一些事,一些是徽商牵头做的事情,一些是打着秦驰名义做的好事。
不提惠及族里的事。
光是建桥铺路等一系列善举,惠及当地的百姓,便让秦驰的好名声再上一个高度。
因此在秦驰回乡之前,他的名声在徽州这里已经好得不得了,此外秦驰入朝为官后一些事,也陆续传回了徽州这里。
一年左右就官至四品。
就算这四品还没有落实,但明成帝的金口已开,那也是铁板钉上的事。
下午设了家宴。
所有的人都到齐了,不仅是老秦家的,连外嫁女和姑爷也拖家带口登门。
宋锦这回总要露个面。
在席间意外见到了秦明松。
秦明松似乎有些变化,具体说变化在哪里,宋锦说不出来,大概是没有以前端着,毕竟如今老秦家最出息的人不是他了。
秦驰坐在显眼的位置谈笑风生。
今时不同往日。
秦驰就算没有高高在上,貌似也成了许多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宋锦看着这一幕,心底忽而释然了。
终究是她活成了三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98第338章
打她腹中孩子的主意
前世的种种恩怨已经消散。
宋锦此时心里唯一惦记的,只是家人的下落。比起这点,宋绣和秦明松的事,简直不值一提。
接下来酒过三巡。
宋锦提前离席回房歇息。
小玉瞧了眼,跟了过来,“东家。”
“怎么啦?”
宋锦回头看向小玉。
小玉这神色明显是有事儿,果然她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到了宋锦面前,“这是我哥递来的信,说您看了就知道。”
“好的,辛苦小玉了。”
宋锦温笑着接过来,没有当即打开,反倒是打量了小玉几眼,曾经小姑娘长开了些许,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小玉长大了,该开始寻摸亲事儿了。”
小玉腼腆笑道:“东家别打趣我了。”
宋锦没把她当下人,“你哥年纪也不小,他娶亲了吗?”
“还没呢。”小玉摇头。
宋锦笑了笑,“等回找我跟珑姨说说,让她帮忙给您哥寻摸寻找。”
小玉双眼一亮,“那多谢东家了。”
兄妹俩是孤儿,想要成亲不容易。
好家人的闺女挑家世,不会找没有父母亲族的夫婿。现在有人给哥哥保媒,小玉很是高兴。
宋锦拆开了信。
这说是娄汝翰递来的信,实则是邢纶的。
在信上邢纶汇报了这段时间所做的事。这信中还提到了福州那边的卫所说要继续购买药材,上次交易过后双方都很满意。
宋小城升职了,目前已经是百户。
两年的时间,从小兵到当上百户也算不错。
不是人人都是秦驰的,一年连升数级。
信中提到宋小城去如果剿杀海盗的事,说是一切顺利,还提到了数个岛屿的名字。
宋锦取出当即从柜子的暗格里取出一张海图。上面是福州目前探索出来的海图,标志着各个大大小小海岛的位置。
她将信上数个岛屿的名字对上号。
再记录下来。
这些年寻找的范围不断在缩小。
寻找宋家人的事情,也不是盲目在找,当年秦一找到的柳家养私兵的证据中也有数处海盗窝点,那些海盗各个占据着几个岛屿。
这些岛才是宋锦最怀疑的地方。
但要一一去查看可不易。
宋锦又投了一笔钱过去,就是让人将钱送过去给宋小城,让他转送给沈参将来发展势力,增加一下卫所的实力,好比武器和装备等。
旧的就换上新的,还出资打造战船。
宋锦提的要求不高,就是让定海卫所保护济方商队在那一带行船的安全。
这个要求真不过分。
沈参将很痛快就应下,甚至每次邢纶过去,都会受到很热情的招待,还会安排手下去保驾护航。当初王巡抚成立定海卫所,目的就是剿杀海盗,还那一片海域太平。
这个目标和宋锦没有冲突。
宋锦就是想借助官府来秘密寻人。
秦驰也不是没有安排的,同时在福州那边各个卫所都安排了人进去。只不过夫妻俩各有默契,向来是各干各的,不会干涉对方行事,偶尔有必要也会合作共赢。
“大郎媳妇?”
小刘氏在门口探出个头。
宋锦惊讶的抬头,“二婶。”
说话的时候,她不着痕迹的将桌上的海图和信件折叠起来,放到一叠书籍下方。
小刘氏嘿嘿笑着进来,“这几日忙得都没空来寻你说话了,怎么样?怀孕辛苦不?听银大娘说,你这胎怀得不容易。”
“还好吧,现在就有点儿腰酸背痛。”
宋锦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小刘氏却一副很懂的模样。
小刘氏深以为然道:“这个我知道,当初我怀那几个崽子的时候也是这样,等孩子生出来就好了。”于是她又给宋锦分享了很多怀孕时的经验。
宋锦很认真的听着。
有人倾听自己说话,小刘氏越说越来劲,这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宋绣的头上,“四房如今还没个孩子,把婆婆急得哟,时不时就催四弟妹。你可知四弟妹怎说?”
“怎说?”宋锦听得来了兴趣。
小刘氏瞧了瞧屋外。
见没有人了,她这才小声的嘀咕,“四弟妹说这是我婆婆和小叔造的孽,本该有孩子都给他俩给作没了。”
宋锦没忍住笑出了声,“这话也没错。”
“可不,她这么一说,婆婆屁都不敢放一个。”小刘氏瞧到旁边的零嘴,她拿起来就吃,一边吃又一边说道,“我那婆婆前些天去找老瞎子算命,问小叔这辈子会不会有后,你知道老瞎子咋说?”
“二婶,老瞎子怎么说?”
宋锦把装着蜜饯的碟子往小刘氏跟前送。
小刘氏眉开眼笑,把碟子接过来又神秘兮兮道:“老瞎子说小叔的子女缘浅薄,本该有一子一女,不知咋地就断了。”
宋锦心头猛的一惊。
前世秦明松不就是一子一女吗?
小刘氏撇撇嘴道:“小叔三个孩子都没生下来,这不是断了吗?当中肯定有两个能生下来的,是他们自己给作没了。这事儿我都不兴说他们,偏偏婆婆突然生起了过继的念头。”
这过继谁的孩子,还真不好说。要说到哪房的孩子多,必是二房了。但二房的孩子都大了,已经能记事。
小刘氏的目光落到宋锦的腹部。
宋锦猛的瞳孔一缩,“这是打我腹中孩子的主意了?”
“我看有那个苗头,就不知你这胎是男娃还是女娃。”
小刘氏话里的意思,宋锦懂得。
若是女娃就相当无事。
男娃的话,估计会遭惦记。
宋锦只想说,老刘氏在想什么美事,她是肯定不会同意把孩子过继到秦明松名下。
当天晚上,秦驰身带酒气的回来,沐浴过后刚上床,宋锦便将白天小刘氏说的跟秦驰提了提。
秦驰面色微沉,“这只是阿奶的想法,小叔不会应下的,他的身体没有问题,真想要孩子可以找女人生。”
“你说阿奶这一天天的,咋就不消停一下呢?”宋锦想到老刘氏苍老的样子,比起前世这个时候更显老态。
秦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都分家了,这些事儿我们管不着。”
“这次回京,带上虎子和妞妞吗?”
“留着在爹娘身边吧,你也知道娘不会随我们上京。”秦驰还是决定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养,“到时我们多留几个人,在这里看着他们。”
宋锦心有不舍。
但对于秦驰的决定,她也没有反驳。
接下来每日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
族中先是开祠堂祭祖,办得十分隆重,在外的族人都纷纷回来。然后是三日的流水宴席,秦驰请了往日教导过他的夫子和同窗好友,不仅如此,第一日,知府和县令也过来了。
以往这个山旮旯地儿,除了村子里的人出入,罕有外人过来。由于秦驰这个状元郎,这段时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直到小半个月过后,才渐渐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