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了一个方子,让人去熬药。
同时将宋锦的情况说了。
秦驰悬着一颗心是彻底放下。
秦老大派人去老宅那边报喜。
李氏让厨房煮了一大锅的报喜的红鸡蛋分发给亲朋。这里的风俗习惯,喜蛋是作为吉祥的象征,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整个秦家沟的村民大清早就一人手里一个红鸡蛋,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纷纷过来道喜。
98第341章
洗三朝
宋锦是傍晚时分醒来。
醒来吃了东西,人精神了不少。
屋子里已经被银珑等人收拾干净,床单被褥等也换过,没有再闻到血腥味,只有淡淡的草木清香。这让宋锦舒服了不少。
“小小姐醒来了?”
银珑惊喜的说道,“身上可有不舒服?”
“没有,挺好。”
这又不是头胎,宋锦适应得很快,她环顾了屋子一圈,没有看到孩子。
“在他奶奶的屋子里。”
银珑这话刚说完,就见到李氏抱着孩子进来,关心的问候了几句,宋锦就接过孩子来喂奶。襁褓中的小婴儿只是小小的一团,却让她心软得一塌糊涂。
等孩子吃饱了过后,李氏没有把孩子抱走,而是放到了宋锦身边陪着她。
宋锦侧躺着身子,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眉眼温柔至极。
秦驰偷偷溜进来,即见到了妻子温柔罕见的一面,他几个大步上前,坐到了床沿。
正好宋锦仰头看向他。
他下意识伸出手,理了理宋锦鬓边的发丝,动作极为轻柔,“娘子辛苦了。”
宋锦抿唇轻笑,“相公心疼我?”
“嗯,心疼。”
秦驰破天荒的大方承认。
这反倒是让宋锦微微愣住,旋即眉间的笑意更浓,“那家里的事情,相公多费点心。”
“会的。”
“那洗三的事儿。”
“你只需要养好身体,其他的就交给我们。”秦驰会尽量承担起作为父亲该有的责任。
对于二儿子出世,他格外上心。
婴儿出生三天。
秦驰便早早起来,陪着李氏从山上采来鲜茶叶、鲜桔叶和香艾—起放在盆里,用开水冲泡,然后给婴儿擦洗全身的胎垢、血垢、便垢等。
在徽州当地俗称“洗三朝”。
婴儿洗净穿衣后,银珑又搬来一条板凳。
“这是干啥?”宋锦惊讶。
龙凤胎的时候,她不曾下床,并没有仔细瞧婆婆给孩子过洗三礼。
李氏眉眼弯弯,乐道:“钻狗洞。”
宋锦一时哑然。
一旁的秦驰也笑了,“我儿子刚出世三日就钻了狗洞。”
李氏抬头白了他一眼,“你小时候也钻过,好意思笑话你儿子。”
见到秦驰吃瘪,宋锦没忍住笑出声。
银珑在旁边瞧了,笑道:“等下姑爷就要去送喜酒了。”
“好的,这事我一定会办得漂漂亮亮。”秦驰从李氏怀里接过孩子,动作不太熟练的抱了好一会儿。
大家挺高兴的。
唯独宋锦在听着送喜酒之时,笑容不自觉收敛了些许。
从洗三朝这一天开始,做父亲的要外出送喜酒。这个外出通常指送去孩子的外祖家,再有便是其余的亲眷,例如大姑和小姑家等。
秦驰去到厨房的时候。
小刘氏和林氏刚把喜酒做好。
一般喜酒是将鸡蛋煎成荷包蛋,俗称鸡子鳖,加米酒酿、砂糖混合煮成。
喜酒装在一把大茶壶里。
若是生男孩,壶嘴要插柏枝、青竹叶,而生女孩只在壶盖下衬一张红纸即可。
秦驰提溜着正要出发。
“哎呀,大郎等等,送喜酒还要带上喜蛋!”
小刘氏连忙大声的提醒。
林氏将一篮子的红鸡蛋提了出来。
秦驰接过来看了眼,有二十四个染红的熟鸡蛋。
除小孩的外祖家收两个之外,其余亲眷一般不收。而等到孩子满月那一天,凡收到喜酒的亲眷都要送鸡蛋回礼。一般亲眷除了送鸡蛋外,还要两斤糕和砂糖、麻油、豆油若干。
外祖家要送八十到一百个鸡蛋,外加各种食用油和老母鸡,还为小孩送去“窝衣”三到五件。
这是徽州当地的习俗。
然而,孩子外祖家不在。
秦驰琢磨着送去药坊那边。
宋锦和邢周两家亲厚,她嘴上没有说,很多时候就是把这两家当成了娘家。
上次龙凤胎的喜酒就是送去这两家。
林氏没忍住又叮嘱道:“大郎,喜酒是按碗分送的,一个鸡子鳖,加少许酒酿糖水为一碗,每个见面亲眷都有一碗。”
“辛苦二婶和三婶了。”
秦驰语带感谢的说道。
小刘氏挥挥手,“客气个啥,都是一家人。”
“大郎这么说就外道了。”林氏也来了一句。
秦驰笑着又说了声,方才提着东西出门。
门口停着马车。
正是要方便秦驰去送喜酒的。
在外面不仅有老李头这个车夫,还有个俊秀的少年郎,即是长大了的三郎。今日是他主动提出,要陪大哥一起去送喜酒。
三郎笑嘻嘻道:“大哥,人逢喜事精神爽,瞧着您又俊朗了几分。”
秦驰挑眉问:“何时学来的油嘴滑舌?”
“我这人向来实诚,大哥可别想歪了。”三郎一边说一边跟着秦驰上马车。
老李头驾车出了村子,秦八不知打哪里出来,一下子跳坐到了车辕。
二人在车厢外面。
听到三郎和秦驰聊天。
这话题从村子里的八卦,聊到黟县发生的大小事,然后又到徽州的见闻等等,一直是三郎在说,有点儿滔滔不绝。
秦驰也算是长了见识。
外面的秦八和老李头同样觉得长见识了,其实老李头心里还感慨。
“耽误了,耽误了!”老李头喃喃。
秦八倾身靠近,小声问:“耽误了啥?”
“一个搜罗情报的好苗子。”
老李头没有明说,秦八却懂了。
秦八笑着低声道:“等回头跟公子建议一下,把那小子带去京城得了,保管替我们省掉不少事儿。”
“还真行。”老李头觉得可以提一提。
马车出了秦家沟,渐行渐远。
村民们望着离开的马车聊了起来,现在大家都知道秦驰家里添了一个大胖的小子。
去送喜酒一事很是顺利。
没有人敢给秦驰脸色瞧,相反一个个热情得很。
本来秦驰以为自己可以陪孩子待到满月,京师那边却传来了消息。
比起前面两家,袁家又稍为好点。
明成帝对于袁尚书终究是有几分君臣情谊,只是抄了九成的家财,再让他辞官返回原籍。至于其他入狱的袁家人,律法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此外听说在朝会上,明成帝问起了秦驰。
颜显清说他回乡省亲了。
按照这个情况,秦驰最多能拖上一个月就要去大理寺报到,算一算日子,除去路上的时间,他在徽州待不了多久。
98第34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时间又过了半月。
秦驰带人率先回去京师。
宋锦由于尚未出月子,暂时留在了徽州家里。
当天宋锦是目送秦驰离开。
离开之前,秦驰让人假扮自己上路,私下去了黄山见舅舅,同时也是去见一见大儿子。早在二儿子出世之前,秦驰带着一对儿女去黄山看云海。
之后,虎子“救”了一个文士。
对外说文士去观景,无意踩到了一处陷阱,是虎子发现并叫人救了他,事后文士对虎子十分喜爱,决定收虎子为弟子,提出要带在身边教导。
文士刚好又是赫连溥的幕僚。
于是,虎子也算是跟在赫连溥身边了。
虎子已经六岁,三岁启蒙,已经读书三年,平时规矩李氏教导得极好,不要说是做戏,那文士自身见到了也心喜。
秦驰同样是几岁时被外祖安排的先生教导。故而对于虎子小小年纪便跟在先生身边学习,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借着虎子的便利。
赫连溥想见妞妞之时,就会派人来秦家接她去黄山温泉庄子,对外的借口就是哥哥想妹妹了,接去陪哥哥小住几日等等。
这次秦驰嫡次子洗三礼当日,赫连溥同样让人暗中送了东西过来,但不如龙凤胎重视。当年,他自己病成那个样子,还是坚持来秦家沟探望过龙凤胎。
这次仅是派人送东西。
嫡长子或嫡长女终究是不一样的。
宋锦抱着白白嫩嫩的小儿子,没忍住低头亲了一口,奶香奶香的娃儿,让她把和秦驰离别的愁绪转眼就抛在了脑后。
“宝宝,该给你起个什么名呢?”
宋锦知道这起名十有八九又轮不到自己,“大名不归我起,小名总成了。你大哥叫虎子,你该叫啥呢?……狗子?”
“噗——”
银珑失笑道,“小小姐可别啊,孩子大了不得恼您?”
“不叫狗子,那叫狮子?”宋锦打趣。
银珑又是一阵笑,“小娃儿晚上太闹人,不如叫乖乖吧,让他以后乖乖的。”
“乖乖?”
宋锦挑眉,旋即笑了,“咋个叫起来像是女娃儿。”
孩子的大名轮不到宋锦来起,家中一堆长辈争着起名,李氏说要将各个名字记下来,等去庙里测过八字,问过大师哪个名字和八字相配,哪个最适合就用哪个。
李氏拿着孩子衣服进来。
见到她们在逗孩子,听到孩子起个小名叫乖乖,也觉得挺不错。
“是比他大哥闹腾,叫乖乖挺好。”李氏一锤定音。
于是某个小娃儿就这样多了个小名。
满月当日很快就到了,宴席就在秦家沟举办,由于秦驰已经离开了徽州,因此徽州当地的一些势力,好比知府和县令家的,都只是让府里的人送来了一份贺礼,并没有亲自过来。
席间宋锦上了个丑妆,抱着孩子露了一次面,接下来就是李氏抱着孩子在女眷中应酬。
身子调养了一个月。
宋锦产后恢复得很好,只是又收到了个不太好的消息,即是秦驰去京师的途中,数次经历了刺杀,一度陷入了险境,让他差点儿把小命搭了进去。
冰冷冷的文字描述,宋锦从中读出了惊心动魄,此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此事,直到秦驰让人送回平安信,心境才恢复如常。
宋锦日常是带孩子和去药坊等,得空就亲手将一些稀罕的药材炮制出来,补充了库存。
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在秦家沟的日子,很是安静又平和。
偶尔宋锦跟宋绣斗斗嘴,或是看老刘氏闹腾,再看四房各种作死,好比有次老刘氏来抱着乖乖,过继之心未死,只不过被秦明松强行压了下来。
又好比借住在庵堂的白翠微,见秦明松多日不曾来寻她,于是写上了一封情意缠绵的信。
结果这封书信没到秦明松那里,反倒是落到了宋绣的手里,最后宋绣大闹了一通,把信在家里公开,连带宋锦都看到了信的内容。
宋绣没有看透。
宋锦却能看懂。
这信是白翠微故意写来膈应宋绣的。
白翠微如今对秦明松剩下多少情意不得而知,但必定不会有信里所描述的多,理由是字里行间有股子浮夸。
“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就没见过世上有这般没脸没皮的。”银珑对此很是震惊。
宋锦笑道:“人家是才女,读的书多,跟我们这种寻常的妇人不同。”
闻言,银珑一言难尽,“这是才女?”
“嗯,才女多情善感,很正常。”
比起银珑的不懂,宋锦又有些能理解,“白翠微不但一条手臂残废,还不能再生孩子,这几乎是没有了指望。”
“这样啊,那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对,可怜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