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下次再见。”
宋锦客气的回应。
正当伍静瑶带着丫鬟走向马车。
秦驰的马车骨辘辘驶来。
宋锦本来要转身回去,见此只能驻足,伍静瑶也见到了,走的步伐竟然也停下了。
秦八停下马车,回头低声不知同车厢内的秦驰说了什么,然后,秦八跳下车辕,去牵着前头的马匹。
然后,情况有些诡异。
仿佛暂停了似的。
伍静瑶和丫鬟停在门前台阶下没走,这个情况按理该避嫌,匆匆的上马车,偏生伍静瑶装着脚下的鞋子松动了,让丫鬟帮忙整理。
只等一会儿秦驰下车,便能跟伍静瑶撞上了,正好可以见到人。
宋锦看出了伍静瑶的心思,却没有要上去阻止的意思。
木婷站在她身后,都要替宋锦着急。
“东家,您不上去迎一下吗?”木婷是想让宋锦到马车前,去迎接秦驰下车。
宋锦脚步未挪,唇边含笑道:“木婷,女子不该只将目光只放到男人身上,不该只想着依附男子而活。所谓的三从四德、以夫为天,不过是男人用来囚禁世间女子的枷锁,如若可以……我们该为自己而活。”
“可这谈何容易?”木婷垂下眼睑轻声呢喃。
宋锦杏眼淡淡瞥了她一眼。
是啊,谈何容易?
可她宋锦不会让自己活成妒妇,不会把自己整得面目全非。
一个男人罢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秦驰的车厢里迟迟没有人出来,但马车周围的护卫没有撤走,表示车厢内确实是有人,还很可能就是秦驰。
伍静瑶主仆把衣饰什么都整理一遍,也没有等到秦驰下车。还有一点,是老霍带头,大咧咧的盯着伍静瑶瞧。
这老霍面容凶神恶煞。
看外表就不是个好鸟。
实则这人又确实不是个好货,嘿嘿的直勾勾望着你,是个女人都怕。
当老霍扛着大刀要走过来,伍静瑶的丫鬟率先拽着她逃向了马车。
伍静瑶不甘心,只能钻入车厢。
丫鬟替自家小姐不值,“小姐,他们太可恶了,秦家的人太可恶了。”
伍静瑶狠厉的瞪了她一眼,“闭嘴,还嫌弃不够丢脸吗?”
等伍府的马车走远。
秦八没忍住哈哈大笑,“果然没错,这种时候就该由老霍出马,一下子又替公子掐断了一朵烂桃花。”
“对对,老霍就是鬼见愁。”
“桃花一掐一个准。”
旁边的护卫跟着起哄。
“嘿嘿,小意思小意思。”
老霍回身向大家拱手,跟个卖艺人得到喝彩似的。
对于这个发展,宋锦是始料未及的。
秦八去掀车帘子,秦驰仪态从容的钻出马车,踩踏着马凳子落到青石板铺设的地面。他的目光直直望向站在高门前的宋锦。
98第396章
讨伐檄文
人静静的伫立于台阶上面。
风吹起的她柔软的发丝,还有轻轻摇曳的衣袖和裙摆,宛如要乘风归去的仙子。
秦驰下意识就大步走到了宋锦跟前。
“娘子,戏好瞧吗?”
“我在等相公,没瞧到什么戏。”宋锦温声的回答,眼波流转之间,光彩潋滟。
秦驰心头一突,牵着人就往家里走,“我两日不曾回府了,娘子可有想为夫?”
“想呀,还让人去衙门打听了。”
宋锦大大方方的说道。
秦驰听了微微愣住,旋即翘起唇角。他的娘子有一点很好,就是活得明明白白、坦坦荡荡,“这回答算你识趣。”
进去之后。
宋锦让厨房准备沐浴的热水。
秦驰梳洗过之后,再陪宋锦用了晚饭,本来该是去休息,又得知老李头受伤就去了一趟,这一趟再回寝室便是深夜。
宋锦尚未休息,正等着秦驰。
秦驰惊讶,“娘子还在等我?”
“嗯,等你。”
宋锦放下了缝制的新衣,“伍静瑶今日过来说是邀请我去茶楼,我知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如果没有那个心,日后碰上了便如今日这般远着她。”
“为夫晓得。”
秦驰脱去了外衫搭到一旁的屏风上面,转身坐在床榻边沿脱鞋。
宋锦收拾好针线箩放好,再往床里面挪了挪,“伍静瑶走前说,在长公主的生辰宴再见。我去翻了翻邀请的帖子,有送来我家的,邀请你和我去参加,要不要去?时间就在后日。”
“这事儿不急着决定,等明日再说。”
秦驰没想过现在决定去不去。
如果没有建宁起事,估计秦驰会给长公主府的面子去一趟,毕竟当年楚郡王在福州间接的帮了宋锦等人一把。眼下内忧外患,明成帝正处于盛怒的情况下,以往盛大的生辰宴,还能不能如期举办都不一定。
宋锦听出了秦驰的弦外之音。
没有多久。
人就沉沉睡了过去。
等宋锦次日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不见了秦驰的人影,问过秦七就知道他天没亮起来,穿上朝服进宫了。
起来洗漱,穿戴整齐。
宋锦去看过小儿子,再陪妞妞一起吃早饭。
一直在外面不归家,比宋锦还要忙碌的三郎,今日竟然在府里。他兴冲冲的拿了一篇抄来的文章,递给了宋锦来看。
“大嫂,快看快看!建宁叛军写的讨伐檄文,这篇文章几乎是在同一天内传遍整个京师,贴满了大街小巷,闹成的轰动可不小……我听说其他的州府也一样,早几日便已经传开了。”
三郎兴奋的说着,眉飞色舞。
正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年纪,这天下大事在他这里就是热闹。
檄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传遍大夏各个州府,理应是叛军早有预谋,在各个州府事先安排了人手。
宋锦接过檄文过目了一遍。
当见到其中指责明成帝的一桩罪名,让宋锦瞳孔猛的一缩。
三郎看了无动于衷,是因为他不清楚李氏和秦驰的身世,偏偏宋锦是知道的。这写檄文的人,文采斐然,字字珠玑,还十分的恶毒。
明成帝如果看到这篇文章,恐怕会气得吐血。
宋锦不知道。
檄文尚未传遍天下,便由锦衣卫送到了御案前。
昨晚明成帝就看到了檄文。
没有气得吐血,却一口气没接上,生生把人给气晕了过去。这个也是秦驰天没亮就被召入宫的原因。
这时秦驰早起,滴水未进。
守在了明成帝的寝殿前。
在殿前不仅秦驰一人守着,一众位高权重的大臣全聚于此。一篇檄文在众人手里轮流查阅,而秦驰年纪最轻,文章最后才轮到他的手里,于是,他不紧不慢的垂眸看起了《讨贼檄文》。
文章洋洋洒洒,千字有余。
开头便是点题,以自身立场,举正义之师,接着就是细数明成帝十数宗罪名,最后是高呼天下义士,一同加入他们。
文章内容如下:
昔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一统天下,至今百有余年。然当今之世,皇帝昏庸,悖逆天道,行同桀纣,致令神器蒙尘,海内鼎沸。予等不得已,奋起义兵,扫除奸凶,特此檄告天下。
皇帝杀贤明太子楷,夺位自立,此其罪一也。太子者,国之储君,百世之统,皇帝竟行弑逆,……其罪之大,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不可掩也。
皇帝刚愎自用,拒谏饰非,此其罪二也。古之帝王,皆以从谏为美,而皇帝独不然。凡有言事者,必加诛戮,致使忠良之士,杜口吞声,不敢复言。朝政日非,国势日衰,皆由此也。
皇帝用奸臣,乱朝纲,此其罪三也。……
古之帝王,皆以勤俭为德,而皇帝独以荒淫为乐,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此其罪四也。
又惊闻皇帝暗害睿亲王子嗣,此其罪五也。睿亲王乃国之重器,誓守边疆,保卫社稷。皇帝竟以一己私欲,谋害其嗣,使功臣之后,断绝香火。此其罪之大,上通于天,下极于地,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予等奉天讨罪,义在除奸。望四方英俊,闻风而起,秉持正义,共襄义举。
谨以此檄,告之四海。
这一桩桩的扣到明成帝身上的罪名,真假参半。
秦驰的视线落在了第五罪上面,手中的檄文被他愤怒的握成了一团,或者是动作太大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发现旁的目光都落到自己这里。
秦驰又淡定的将檄文皱折抹平,语带歉意道:“不好意思了诸位大人,我是太过愤怒了,一时没有忍住。这些逆贼简直是满嘴胡言,什么脏水都往陛下的身上泼,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有识之士皆不会相信文中所言。”
“咳咳,秦尚书说得在理。”
宁国公连忙附和,“陛下多好的人,这些逆贼真该死,得逮着了统统诛九族。”
秦驰想说逆贼头子的九族中包括了明成帝,你敢灭吗?不过这话注定只能憋在肚子里。
由秦驰打破了沉寂。
其他人纷纷出声的讨伐逆贼,有人更是言词激烈,恨不得马上去跟逆贼拼命。
或许这些人反应过来。
在宫里的一言一行,都是会有人盯着的,最后会禀报给明成帝。
秦驰这时反倒低调了,任由其他人说,而他不发一语。
98第397章
商议
“秦祈安,念檄文!”
明成帝威严的声音突然响起。
四周顿时一静。
众人看到明成帝脸上稍带病态,让吉祥扶着走出来,坐到了龙案前。
各位大臣拜见明成帝。
一通礼节下来。
又回到了明成帝最先所说的话。
明成帝看向秦驰。
秦驰迟疑下,摊开了檄文,吐字清晰道:“昔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一统天下,……”
周围死一般的安静。
全是秦驰的声音在回响。
等秦驰念完,其他人也跪了下来。
明成帝面色铁青,强忍着怒火。
唯独秦驰站在那里,愣了愣将檄文折叠起来,递到了一旁的内侍的手里,他气定神闲道:“陛下,那逆贼散布的檄文,其实不过是为了污蔑您,同时以正义之名行恶。您可不能为此气坏了身体,反倒是如了贼子的意。”
“对对,陛下莫要因此而伤了龙体。”
夏维跟着附和了一句,接着又痛斥乱臣贼子一通,“逆贼居然想通过散布檄文来搅乱天下的秩序,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以此来动摇国本。更可恶的是,他们还想破坏陛下与睿亲王的关系,企图挑拨离间,让陛下丧失民心。实在可恨至极!”
宁国公跟着跳出来,“没错!逆贼为了祸乱天下,胡乱扣的罪名,我等是不认的。臣愿意领旨亲率大军去建宁平息叛乱,还望陛下成全!”
“臣等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力。”
“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愿意……”
一个个又跳出来向明成帝表忠心。
不管内心是如何想,现在的各位大臣一个个是情真意切,面上的表情也很到位,偶尔有点儿表现得夸张了,很快又会收敛住。
“诸位爱卿有心了。”
明成帝脸色稍为好转了些许,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表忠心下去,“檄文内容想必都知道了,请诸位来此,一是要从中分析出叛军的真实意图。二是集思广益,想出妥善解决叛军的法子。至于朕和睿亲王的事,你们不必理会,如果这世上朕最为相信谁,无疑是他了,旁人三言两语,休想要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当然了,此事朕会修书一封送去西北。”
众人暗中面面相觑。
同时齐齐松了口气。
檄文中罗列明成帝众多罪名,大多数都是有迹可寻,唯独第五条罪名不为人知,这一条对于大夏来说尤其致命。睿亲王镇守西北,是大夏的战神,手握重兵。
在叛军祸起之际,睿亲王若是相信了檄文上的内容,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反过来对付明成帝。
现在明成帝说他们兄弟情谊牢固,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如此这般,局势对于他们不算最糟糕,只需要想法子平乱即可。
其他大臣是这样想的。
唯独是秦驰垂首站在后面,开了一个头之后,存在感便不高了。至于明成帝的话,秦驰是不相信的。
明成帝自己做过什么事,他自己最为清楚。
先太子余孽早年针对睿亲王府,实施报复的事情,起初明成帝是不清楚,后来调查清楚了,却将消息按了下来,选择了袖手旁观。真凶不是明成帝,然而明成帝的做法,却比真凶更为狠心,真凶与睿亲王府有仇恨,明成帝反而是看着亲弟弟的子嗣,一个接一个夭折。
秦驰不难揣测出明成帝心思。
不外是担心睿亲王势大,会威胁到他的帝位。当年如果不是有人先他一步向睿亲王的子嗣下手,按照明成帝的性子,时间久了,他也会亲自下手。
不要跟帝王谈亲情。
没有坐上帝位或者还有。
当坐上了帝位,人心就易变。
一个上午,大臣们皆在商议此事。
因为明成帝说了睿亲王那边无碍,众人便一心想着怎么解决建宁的叛乱,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檄文内容,不难看出叛军想逼明成帝退位,下罪己诏。只是这事不会有人缺心眼点出来,连往常行事大咧咧的宁国公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