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辞可是他们四中的名牌呀,如今再来一个,还是众人不做期待的景初,莫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吗?
景初眼睛雪亮雪亮地看着发下来的卷子,对宋辞道,“宋辞,我可以找老师说不写作业了吗?”
宋辞失笑,景初完全没有关心差点打败自已的成就感,她只想着可不可以不写作业这件事。
“嗯!”宋辞轻掩自已的笑意,“你可以找班主任提你的要求,再让她去跟其他科目老师说。”
景初高兴地站起身,“那我现在就去。”
说完她就迫不及待往办公室里走,生怕慢一步错过机会。
只是,景初她到底有多讨厌写作业呀?
宋辞看着步伐轻盈跑去找老师的景初,突然有些明白父亲为何坚持要他按部就班上学,原来这就是青春的感觉,他似乎对未来的校园有了期待。
景初找到赵文华,“老师,我可以跟宋辞一样不写作业吗?”
说着就把试卷铺到她的案头,“我保证我的成绩不会退步,真的!”
她太想要拿写作业的时间来看医书了,可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科作业,她完成后也无暇顾及其它,最近太让她难受了。
赵文华听她这样一说,本想告诉她不能仅凭一次月考就不写作业,但考虑到她身份特殊,还是找校长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好点,于是对景初道,“这个得我跟其他科任老师协议,毕竟宋辞他一直就在榜首,成绩从没落下过,而你才考一次,怕不稳定!”
“老师,如果后面我成绩下滑,就让我继续写作业可好?”景初眨着漂亮的眼睛,说着南方轻轻柔柔的口音让向来比较爽朗的赵文华说不了拒绝的话。
赵文华不由自主地点头,“好!”
话音刚落,就见景初开心地跳起来冲进她怀里抱了一下,“谢谢老师!”然后生怕她反悔跑回教室。
待赵文华回过神,也生不起气来,这姑娘怎么能这么可爱,谁舍得去拒绝她,而且还这么优秀。
轻叹口气,先走去校长室跟校长反映一下情况,然后又跟各科老师沟通,总之就是,让景初这段时间先不写作业,如果成绩有退下来,就让她继续写作业。
没办法,都是祖宗。
赵文华轻叹口气,可回想到刚刚景初激动之下给自已的拥抱,心里又忍不住想笑,哎呀,怎么那么可爱,真是心肝宝贝!
景初一扫最近的阴霾,嘴角高高扬起,看到宋辞在座位上看书,忍不住趴到窗口对他道,“宋辞,老师答应我了!”
宋辞抬头,看到景初宛如清泉一般美好的笑脸,也不由自主地回她一个微笑。
初三年级听说景初的壮举,凭借高分争取到与宋辞一样的待遇,都疯魔了。
都眼红,都想不写作业了。
各科老师就回一句,用实力来说话。
于是初三年级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各科老师上完课还没来得及踏出教室就被拉去问问题。
一大早教室的走廊上就站满背书的人,有的甚至在跑操的时候还拿着纸在背笔记。
而始作俑者则开启了她来京都最快乐的时光,桌上摆着各科的课本,桌下放着好几本医书,看得那个废寝忘食,有时连放学了都忘记了要去吃饭。
若不是宋辞提醒,她估计有书就饱了。
宋辞也算是见识到景初对医书的痴迷程度了。
景初虽然跟他同桌,但她很安静,坐在那里除了翻书,喝水,不会主动跟他说话,如果是以前,宋辞也会喜见乐闻,但现在跟她熟悉了,之前又一直跟她讨论题型,他说的她都听得明白,跟得上他的思路,如今她不问他问题了,他的心理莫名出现了失落感。
“景初,你看看这道物理题。”宋辞拿出一道题给景初看。
景初有点茫然地看了他一眼,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宋辞点了点本子,“你看看这题!”
景初拿过本子,打开笔盖就在草稿纸上写起来,思考到一个点突然停了下来,“宋辞,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出错了?”
宋辞点头,“我昨天做的时候也觉得出错了,所以想让你也看看。”
景初抠着笔尖,“你想想,这个数字如果是0.3,这条公式是不是就成立了?”
宋辞眼睛一亮,对啊,如果把这些数据整合,不要顺着它出题的思路去做,而是逆向思考,从得出的数据去反推验证,那不是就可以进一步论证可行性了吗?
他激动地站起身,把书收拾进书包,对景初道,“你帮我请假,我现在要回家做实验!”
说完也顾不得景初的反应,打电话叫司机提前来接自已,又怕这会思路断掉他又被卡住,拿出本子和笔边走边演算起来。
第15章
急诊科辩中西
宋辞就这样突然跑了。
当景初告诉班主任宋辞回家去做实验了,赵文华反应平淡,习以为常。
倒是景初有些不习惯了。
只是她也没多想,在给自家太爷扎针的时候突然记起自已留在伤患身上的金针还没去医院要回来。
那些可是她奶奶特地找人定制的,外面买不到。
之前让家里保镖去人民医院拿针,结果保镖说护土站的姑娘说得本人去拿,因为金针珍贵,怕有人冒领。
护土这样也是对她的针负责,她也无可厚非,只是两下耽误,自已就差点忘了。
如今再次想起,景初决定尽快去医院取回针。
于是第二天放学,她就领着弟弟去急诊科找护土,告知护土姐姐自已来拿针。
护土站的姑娘查了一下记录,“你好,姑娘,针在中医科包主任那里,我现在联系他,你稍等一会。”
景初点头,就带着弟弟在护土站旁的长条椅坐下来等待。
只听等候区有个年轻男子对一位老大爷说道,“爷爷,我早跟你说不要老是在乡下看,那些郎中都是骗人的,生病了就要来医院做检查,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抽个血照个片什么问题都出来了,你偏偏要去看什么中医,结果现在越拖越严重。”
在一旁有个妇女听了也随声附和,“对啊!现在的中医真的是害人不浅,我这小小的感冒,问了好几次都不能见好,结果还是得来医院抽血检查,白瞎了拿中药的钱了。”
“是啊,还是看西医好,药到病除,像那中药,苦死了还不见得能治好病!”
听到这些话,景初的脸沉了下来,她站起身走到几人面前,态度冷厉,“叔叔阿姨,我不认同你们的观点。”
“中医传承最少有五千年历史,它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几千年的治疗经验手把手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是智慧的结晶。”
“而西医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有时代科技的产物帮助它进行辨证治疗。”
“我不否认西医在治疗病人时见效快,你头痛给你颗止痛药,你长个瘤子给你开个刀切掉,瘤子没了,就服各种药,防止瘤子再长,但西医有告诉你为何会头痛为何会长瘤子吗?”
“西医给你们开的西药,你们去看看说明书,哪张说明里没有告诉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伤肝伤肾伤胃伤心你们看不到?”
“中医重在标本并治,重在防治未病,像你,感冒那么久吃中药不好?”景初怼着那个妇女继续道,“我不用把脉也知道你这是阴虚型感冒,头痛心烦,干咳少痰,遇风恶寒,需滋阴解表!”
“而你手上的血常规,无意外的话不是白细胞偏高就是中性粒细胞偏高,等你拿报告给医生看,医生就会告诉你有炎症吃点青霉素药,要么阿莫西林,要么头孢。”
妇女听景初这样一说,立刻拿起手上的血液报告看起来,果然是白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也偏高。
景初也不理会她的反应,怼着年轻男子继续道,“而你爷爷我也不用把脉,只用面诊我就能看出他是消渴症,也就是你们口中西医检查血液后得出的慢性高血糖症。”
“医生看到老人家血糖高了,会告诉你老人家糖类不能碰,多吃杂粮少吃粥饭。但你知道吗,这个饮食建议从哪里得来?是从中医。”
“中医追根消渴症,从人的身体发病源出发,膳食养生是治疗慢性病的长期战术,而中药辅佐,调节人体气机,让病人身体阴阳抗衡才是根治之道。”
景初看着哑口无声的众人,语调依旧清冷,却掷地有声,“西医固有它的优势,但它是长治之道吗?之前疫情,谁研发的抗疫治病的药?是中医!”
“你们翻翻历史,查查咱们华国几千年来用中医抗了多少场疫病,而区区两百多年历史的西医,它又成功抗了哪场疫病?”
“在华国,我们确实得承认有些学业不精的中医者拖累了病人,但不代表中医就不行,就不如西医了!你们可以说你们找的中医师医术不高明,但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以此来贬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景初一番连诊带斥直接惊呆了在场的医生,护土以及病人。
景新更是张大了嘴不敢置信地看着姐姐,这是他那惜字如金的姐姐?她能这样把人怼得哑口无言?
还有她的面诊,她不用把脉就能看出病人得什么病?这么牛?这是他亲姐吧?
景初的话也被从中医科赶来给她送金针的包主任听到了。
他激动得伸出手鼓起了掌,连声叫好。
其他医护人员以及病人也都跟着鼓掌叫好。
景初这才发现自已居然被气得这般激动地怼人,一下子脸都红了。
包金山走过来,伸出双手,“你就是之前在车祸现场救人的小神医吧?”
景初不认识他,但他的白色医袍上挂着名牌,中医科主任:包金山。
“你好!包主任!”景初点头,伸出手与他回握。
包金山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景初的金针,一根不少。
“我一直留着这针,就是想与你会一会面!没想到小神医竟如此年轻,不知师承何家?”包金山引着景初姐弟到急诊科护土站里坐。
“江市黎家!”景初回道。
江市黎家?包金山突然想起,难道是,“黎先行?黎文荣?”
江市能让他想起的名家就只有黎先行父子了。尤其是黎先行老先生,想当年一手金针走天下,多少人求他收徒,没想到退回老家三十年还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
包金山已经快六十了,也想找个优秀的传承人。突然有些羡慕景初,当年他也是众多想要拜师的中医师之一,那时他才刚出来工作,黎先行已经赫赫有名了,身边带着长子手把手地教,是位很随和也很有医德的老中医了。
景初见他立刻猜出太姥爷和伯爷的名字,“包主任认识他们?”
包金山点头,他笑呵呵,“当年我也是众多求黎老医生收徒的一员!”
第
16章
包金山的遗憾
包金山回忆道,“回想起来也快三十年了,那时候黎老医生跟我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京都十分有名,他的金针取穴,正骨,以及内科诊断能力都让病人们趋之若鹜,我那时候刚出来工作,也想跟着黎老医生学习。”
“只是他告诉我,他已经有了传承之人,学医之路,贵精不贵多,他不会海纳传承,怕心术不正之人以医害人。”说到这里,他想起了当年促使黎先行失望退出京都返回江市时的那些事。
“那时西医兴起,中医式微,抬西医见效快,贬中医为伪科学,让黎老医生很失望,所以才一家返回江市老家,退出京都纷争。”
一提起这个包金山就很遗憾,当年黎老医生的金针取穴出神入化,他虽然没有拜师成功,但也得到过黎老医生的指点,如果他没有退出京都的纷争,如今卫健委的局面肯定不会是这样。
到底是时事弄人!如今也快三十年了!
景初景新这才知道太姥爷曾在京都如此出名,只是未曾听家里人说起,如今被包金山告知,竟不知如何反应。
包金山对景初道,“不知小神医如何称呼?年庚几何?”
景初道,“叫我景初就行,我今年15岁!”
“15岁?”包金山震惊,才15岁?眼前女孩身材高挑,他以为是脸嫩显小,没想到是真的年小。
景初点头,“因为需要考取国家行医资格证,所以从江市回京都上学。”
包金山明白,这行医资格证,其实就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考这证我可以帮你推荐名额,你到时找黎老先生给你出具相关师承证明,只要通过国家医疗考核,就可以取得证书!”包金山道。
国家现在对考核中医师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有多种方式,有些是从医学院出来并有对应临床实践时间的,也有中医世家传承的子弟,由中医前辈出具有关传承证明,再通过国家卫生院的考核便可取得中医师资格证。
只是像景初只有15岁的年龄,却有如此高超的医术实属少见,可一想到她是黎先行的传承人,又觉得很正常。
包金山与景初交换了联系方式,邀请景初去中医科参观。
只是景初拒绝了,她认为参观了也不能去听诊,看了也是白看。
明白景初拒绝的原因后,包金山哈哈大笑,“没事没事,你有时间就过来中医科找我,我有在坐诊,你就可以来听诊,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一下!”
包金山对景初这样的学医态度是非常喜欢的,他现在也有几个从中医院出来跟师的研究生,但空有理论却没有践行能力,让他看了就揪心。
他想,如果景初能去中医科给那些自持高学历的中医师看看她的医术,他们必羞愧难当。
听到包金山这样说,景初高兴极了!
脸上扬起明亮的笑容,“那我回去跟我父母说一下,如果没问题,我就来找包主任,谢谢你,包主任!”
包金山哈哈大笑,非常高兴,“不用谢不用谢,我待会把我的坐诊时间发给你,你有时间就来!”
景初笑眯了眼,连忙点头。
走出京都人民医院,景初的心都要飞起来了。
景新看姐姐如此高兴,自已也很高兴。只是看到姐姐一直为自已喜欢的医学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他心里不禁也有些羡慕,他也想要找到一份可以让自已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可他却不知道自已想要什么,喜欢什么?
能做自已喜欢而有意义的事,一定很幸福吧!
他想起刚刚姐姐在急诊科怼病人和家属时那仿佛有光的脸,那正义凛然的训斥,让他看到姐姐的另一面,也让他看到一个人为自已所喜爱之事的全心全意,不容一丝怠慢的严肃。
他,也想像姐姐这样!
……
宋辞从学校回来就一直把自已关在实验室,除了必要的吃睡,他都不曾出来。
宋秉绪结束最近这段时间的研究,从华科院回来就听妻子说儿子又在实验室里捣鼓好长时间了,那沉迷程度不亚于他。
他是少年出名,被招收到少年班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处于高竞争状态,等到可以休息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已已步入中年,年轻人的喜怒哀乐都没经历过。
35岁时被家里百般施压,才与共同工作的妻子结合,两人都是贪图方便,都有各自的工作项目,所以情感上的交流极少。
随着宋辞长大,他们发现唯一的儿子性格越来越冷漠,对外界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可对他与妻子却十分冷淡。他们才惊觉自已只沉迷于科研中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更没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家三口处在一起,就跟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一样。
宋秉绪曾隐隐遗憾还没来得及发现自已长大,就已经为人父母已经老了!所以青大再一次给他发来邀请函,哪怕对象是自已的儿子,他也拒绝了。
要实验,他就给孩子建造实验室。但他更想让孩子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跟同龄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有着与同龄孩子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喜怒哀乐!
妻子不理解自已的做法,甚至觉得自已使孩子错过了更多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当时他很生气,就问妻子,“你觉得我们这样就正常吗?我们俩一年到头有多少天在家?孩子看到我们就跟陌生人一样,难道你也想让孩子跟我们一样成为科研机器吗?”
妻子这才沉默了。
他们都不是负责任的父母,孩子不知什么时候长大了,对陪伴他的保姆都比对他们亲。
作为父亲,他是为自已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感到骄傲的,可同样也是担忧的。
他多久没看到孩子主动跟他们说话了。看到孩子与他们疏远,拒绝沟通的时候,他痛心不已。
所以后来他一有空就回家陪孩子,看他做实验,教他操作,辨析数据,参与孩子喜欢的领域,又尊重他的选择,才让这孩子对他稍稍打开心扉,有时遇到问题,也会攒起来等他回来解决。
第17章
宋家父子
宋秉绪换上实验服走进儿子的实验室。
就看见儿子坐在案前做着组装,旁边放满了铺开的数据。
宋辞抬头看了眼父亲,又继续手上的动作。
宋秉绪也知道儿子这会在思考,不能打扰他,便轻轻拿起他桌面上的数据看了起来,越看越吃惊。
这项目居然被儿子独立研发出来了?
当下国际最先进的仿生手是y国大卫高研发出来的有触觉的仿生手,可以移植到失去手臂的残疾人身上,让他们重获肢体触感,并可以如正常人做事。
但移植后的残疾人为了适应控制仿生手行动而安置在体内的两个电极,却得付出高额的医药费用去维护身体对这两个电极的排异现象。
高昂的手术费及药费,依旧压垮了许多普通家庭,甚至那个防止排异的药还有诸多副作用,很多移植了仿生手的病人不仅没多久就出现排异现象,还因为吃药导致肝肾功能失常。
这都是与仿生手共生的棘手问题,而华国在这项技术上一直没有新的突破,没想到他居然在儿子的实验室里看到它不一样的进展。
他看完案上的数据,又走到儿子身旁看他的组装,对比手上的图纸,宋秉绪激动不已。
作为华科院的成员,他太清楚这项发明的重要性与意义了,只要儿子可以成功研发,华国就能在这项技术上冲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华国人也不需再高额地去进口外国制造的仿生手,普通家庭的残疾人也能支付得起费用。
他看着实验室的书架上多出来的人体解剖学图书,才知道这几个月没回来,儿子一直在钻研人体骨骼神经结合仿生肢体方面的项目。
宋辞组装了部分仿生骨架,却发现还有些数据出错了,这才放下手中的东西,准备推翻换新的数据重新建模。
宋秉绪见儿子走到电脑前继续操作,也过去问,“怎么会想研究这个项目?”
儿子原本更擅长于Al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这几个月他忙于华科院的项目一直没回家,也就错过了儿子研究项目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