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黎先行黎文荣黎静禾 本章:第9章

    包金山忍不住叹息,他年少时哪有景初这样的本事,莫怪黎老医生看不上他,不愿收他为徒。

    包金山一边感叹景初小小年纪却有一身好医术,一边对手下的诊断工作不敢半丝马虎,甚至比往常还要谨慎仔细许多。

    要知道他在医界是出了名的谨慎细致,如今更是,所以给病人诊断花的时间也多了。

    “你舌头伸出来给我看看……”包金山对坐在案前有五十三岁的女患者说道。

    患者很配合地伸出舌头。

    舌白且胖带齿痕,脾虚且湿引发的心悸失眠,应健脾益气养血,和胃行气扶正为方,景初默默道。

    只是这会她的注意力还留在陪女患者来就医的年轻男子身上。

    男子有二十多岁,应该是女患者的儿子,站在母亲身后时不时晃动自已的肩膀,似乎很不舒服。

    包金山出完方,正想给景初看看方子,发现她注意力没在方子上,也没在意,叫女患者拿着方子去扫码付费然后到中药房去拿药。

    正当女患者及其儿子要离开,景初开口了,“等一下!”

    诊室里的人都看向她,包括女患者母子。

    景初悄声对包金山说道,“她的儿子正胸痹中,若不及时处理,怕会出大问题。”

    包金山听景初这么一说,这才注意到女患者身边的男子身上。

    看男子正甩着肩膀,脸色土黄无泽。

    他对刚坐到案前的新患者道,“麻烦你再等一下,我稍微处理一下事情。”

    然后脸色严肃地对男子说道,“刘志莲家属,你过来一下。”

    听到医生叫他,男子走了过来,以为他还有什么医嘱要交代。

    谁知包金山让他坐下,要他伸出手。

    男子迟疑,“医生,我没挂号!”

    包金山摆手,“没事,你让我看看脉象!”

    探完后又让景初探。

    接着又让男子伸出舌头一看,果然舌象青紫已带斑。

    俩人视线一对,轻轻点头确认。

    包金山问男子,“我看你一直甩肩膀,是哪里不舒服?”

    男子说,“可能昨天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拉到筋,后背心到肩膀处都很酸痛。”

    包金山站起身,走到他肩胛骨心脏反射区轻轻一按,男子痛得叫出了声,连带前面心口也刺痛起来。

    男子这才有些担心,“医生,我这是怎么了?”

    “你这是胸痹,西医说法你可能熟悉点,叫慢性心梗,得治疗,要不然再发展下去就会一睡不醒了!”包金山说道。

    男子和他母亲皆吓一跳,“医生,这怎么可能,我才27岁!”

    包金山对他道,“如果你不相信,现在可以去急诊那边挂号拍片,我这边让你插队去拍,一定要快,不要拖!”

    包金山对男子的不信任并不生气,任谁无缘无故说自已心梗,也会不相信。

    包金山在京都是很出名的,男子也是费了很大劲才给母亲挂上号,心里虽有质疑,但相信的程度还是比较多的,不过稳妥起见,还是去拍一下片确认一下。

    男子与他母亲赶去急诊科拍片,包金山也给急诊科那边打了电话,要他们务必让男子先查,不能耽误时间。

    景初对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些不认同,但也知道人们更信任西医科技下的探照工具。

    第23章

    胸痹之症

    等到包金山结束一整天病人的看诊,心病科那边也传来确切消息,说刘志莲家属已住进心病科,下午的超声心动图已查出异常,需要住院再进一步做心脏造影。

    接诊的心病科医生听说病人是中医科包主任要求他去检查心脏的,稳妥起见,决定找包主任来会诊。

    包主任接到电话后结束手边工作,带着景初和实习生赶到心病科住院部。

    看到刘志莲的儿子吴明勇身上正输着液。

    吴明勇这会对包金山可以说是佩服至极,看到他过来连声致谢,“谢谢你,包医生,如果不是你及时提醒我,我可能就没命了!”

    包金山摆手让他不用谢,缓缓道,“医者仁心,若见死不救才违背医德。况且最先发现你有问题是我身边这位景医生!”包金山并不揽功,很坦荡地介绍景初给大家认识。

    病房里除了跟包金山一起来的实习生,其他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都看向景初,虽然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却很稚嫩。

    这么年轻?她不就是个实习生吗?

    他们都有些不敢置信。

    但不管怎样,包金山会这样说肯定是真的,吴明勇连忙坐起身对景初道,“谢谢你,景医生,太谢谢你了!”

    景初第一次面对病人这般感谢,有些脸热,淡淡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吴明勇这会背部依旧酸痛难坐,包金山见状,便让他坐直,脱去上衣。

    然后问景初,“给你施针如何?”

    景初点头。

    拿出金针包,快速地在吴明勇后背相应穴位入针。

    包金山看了直点头,特地问景初,“我看你取的穴位大部分在心区,又为何还在肝脾区施针?”

    景初道,“针刺心区是为了缓解他当下的酸麻之感,而灸肝脾是治其病源,心泵血,肝藏血,脾生血。”

    “脾虚血生不足则肝藏血不足,肝藏血不足则心供血不足,也就引发心肌缺血,血流不通畅等心脏问题,治心也应追朔本源!”景初解释道。

    整个病房都安静下来了,这小医生竟如此厉害?

    “好!好!”包金山哈哈大笑,“确实如此,中医之道,应追朔本源,标本并治!”

    半个小时一到,景初取下针。

    吴明勇顿感后背酸痛即消,若之前对年轻的景初还有几分疑虑,可以说现在就是十足十的信任了。

    吴明勇对景初连连道谢。

    包金山给他开血府逐瘀汤,让心病科的医生搭配治疗,就带着景初和实习生回中医科办公室了。

    中医科所有医生与实习生都坐在办公椅上听包金山讲述吴明勇的病案。

    “吴明勇的胸痹是典型的慢性心梗,以他的症状,若无及时治疗,不出三日便会心梗而亡。”

    包金山看向坐在他身边不骄不躁的景初,心中的爱才之心涌起,“你们别看景医生年龄小,但她在医学上的基础却是你们拍马不及的。下面让景医生给大家讲讲她是怎么发现病人问题的。”

    景初并没有拒绝,在她眼里这就是案例分析,对她自已也是一个反思整合的过程。

    “吴明勇在等其母看病时,总是甩动揉捏自已的肩膀,我观其面色土黄无泽,印堂带青,唇色渐紫有瘀斑,初步判断为胸痹症,后看舌象紫中带斑,脉象微弱后确诊!”

    包金山对大家道,“《难经》有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来医院问诊的多是已成病灶的病人,吴明勇亦是,但胸痹之症患者多易受后背反射区的酸麻胀所惑而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在中医科中出现胸痹患者也比较少见。”

    他看了眼中医科里的医生,“学中医,不仅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懂得融会贯通的仁爱之心。”

    “有时间多去急诊科走走,看看人!通过他们的面色,行坐去学着诊断病人!”

    对包主任这话景初是认同的,当初学面诊,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太姥爷坐在伯爷的案桌后观察每个来看诊的病人,那时姥太爷就会从病人的坐卧行走之势,呼吸说话之息,面部五官之色中教她判断诊病方向。

    也养成了她看人先看面色观姿势,然后才探脉看舌象问症的习惯。

    太姥爷是这样对她说的,“中医者,望闻问切为基础诊断手段,但问次之。因为患者所述多被主观意识所乱,所以在望闻切后心中有数之下再问,才能明确诊断。”

    景初对此深以为然,也让她后面断病正确迅捷打下了基础。

    对中医科的医生而言,被一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实力碾压,其实是挂不住脸的,可又不得不承认景初的医术是远超于他们,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他们所不能匹及的,难怪景初来中医科之后,包主任对他们就百般嫌弃。

    珠玉在前,又怎看得上后面的鱼目?

    大概是被景初碾压到极致,景初反而成为了中医科里最受欢迎的人。

    毕竟包主任的耐心都留给了病人,对他们这些人一言不合就开骂,每次去问他一些问题,他虽然也会给他们解释,但却会骂他们基础不好,是愚钝之人。

    但景初不一样,一开始是徐莹莹和楚圣怀有什么问题就去问她,她都极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再结合一些中医科现成的案例与他们分析辩证为何是这样,病人的脸色如何,脉象如何,让他们可以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去辨析,因此徐莹莹和楚圣怀那诊断能力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其他医生见了,也纷纷眼红,尤其是一些更年长的医师,他们会有心理障碍,毕竟询问医学的对象是小他们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当他们看见连包主任也放下身段频频与景初谈医论道,为同个案例争论不休时,便想若他们还死要面子拘于一角,那么也别说想要有什么长进了。

    再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哪怕景初年小,可她的医术与见地也是少见的出色。

    于是时不时与景初交流病案,分析病症的医师越来越多。

    见中医科如此欣欣向学,包金山是万分高兴的,不过也会对景初开玩笑,“你不怕教会他们饿死自已吗?”

    可景初却头也不抬,“如果大家中医诊断治病的能力都强大了,能救治的病人多了,人们对中医的认可也就多了,若天下无病,或无人求医于我也并不可惜。”

    “医者,应有一颗父母之仁爱之心,让更多病人少遭病痛折磨,不应局限于一人之力,而是集众人之能,这才是医之大道!”

    景初的话让中医科的医师羞愧难当,他们学医钻研医术,更多的是追逐求生之路,可像景初这般拥有如此纯粹的仁爱之心却是没有的。

    他们钻研医术,是为了更好的治疗病人,以此来让自已功成名就,得到高额回报,或许他们也心怀仁善,可利亦趋之。

    包金山也羞愧不已,他行医多年,格局尚且不如一个小女娃通透。

    只是心里也忍不住感慨,大概也是景初这般纯粹,所以才能心无旁骛地求知求学。

    大道至臻,前人诚不欺我。

    至此,中医科继捏绿豆事件后,每个医生不轮值的时候也会在院中行走观察病患,用心钻研医术,不再纠结于名利瓜葛。

    第

    24章

    仁爱之心

    不管中医科的医师怎样努力学习钻研医术,景初依旧得老老实实去学校上课,只是心中不禁有所迷茫,她已定下未来行走的方向,并为之坚持努力,为何还要同普通学子那般去上学,她并不觉得在学校有什么收获,甚至觉得浪费了自已许多钻研医书的时间。

    对此她困扰不已,于是向母亲说起心中的想法与困惑。

    黎静禾听了女儿的困惑后,把景新也叫到身边一起听听自已的观点。

    黎静禾看着长得比自已高大的一双子女,心里很高兴又很骄傲。

    依稀记得他们刚出生那小小的模样,如今也长到了青春期,也有了对现在与未来的困惑,而这亦是成长的一部分。

    黎静禾对景初说道,“小初,你自五岁起就在黎畔村与姥太爷伯爷他们一起生活,相信你也经常听他们跟你说医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景初点头,她常听姥太爷说,一个真正的良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走得更远,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已可以将医术精益求精,医治更多的病患,减少更多人的病痛。

    黎静禾温柔地看着还是懵懂的女儿,“小初,那你知道‘仁爱’从哪里来吗?”

    景初奇怪地看着母亲,“不就是发自内心吗?”

    黎静禾笑,“对,是发自内心!但它从心中何处而来?它为何会在我们心中产生?”

    这一点景初回答不出来了,景新也回答不出来,两人同时摇了摇头。

    “仁爱之心从人群中来。”黎静禾语重心长地对自已的一双儿女道,“你们在家里,因为有父母长辈的疼爱,所以你们很在意我们,担心我们生病,担心我们受伤,就像我们担心你们一般,只愿你们平安快乐。”

    “这是父母子女中的情感牵挂,所以妈妈生病的时候,小新会整天坐立不安地关心妈妈是否舒服了,小初会给妈妈按摩,喂药,这是你们对妈妈的爱,这爱,是自小妈妈对你们的照顾中反哺回来的。”

    “一个人情感的产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人有七情六欲,而七情就是人的喜怒哀乐惧爱恶,这些情感在中医里叫情志,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悲伤肺,过忧伤脾,过恐伤肾,人的情志影响着人的五脏六腑。”

    黎静禾问景初,“这些相信你早已知道,可你知道它们跟仁爱有什么关系吗?”

    景初摇头。

    景新亦摇头。

    “仁爱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而这胸怀并不能让你从万千的医书中获得。”

    “它在人群里,需要你在人群中去感受它的存在。”

    景初听不明白。

    黎静禾并不着急,依旧缓缓地对女儿道,“学校是社会的浓缩,你接触的同学,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喜欢你或讨厌你,关心你或排挤你,他们的情绪是最明朗的,不善掩藏的,面对这些情绪,你该怎么办?”

    景新抢先道,“喜欢我的我就不讨厌他,不喜欢我的我就不喜欢他,远离他,不跟他做朋友!”

    黎静禾看向景初,只见她迟疑道,“不管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我都无所谓,只要他们不打扰我就行。”

    她除了家人,她对班里的同学还是医院里一起与她探讨医案的医生,她都视为平常之人,只要不打扰她研习医书,她都不会生气。

    “小初,在你的心中,除了家人,他们都是只是简单的生命体,你感受不到他们情志的变化,同样你也失去了自已应有的情志。”

    “你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人,不仅仅是生命体,你有你的存在价值,他们也有他们的存在价值,当你学会珍惜他们的存在的时候,你才能对他们生出仁爱之心。”

    “我们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哪怕你医术再高,你依旧需要普通人的情感。”

    “学校现阶段学习的知识或许你已经掌握,但你觉得你对这个世界已经完全理解了吗?”

    景初想了想,摇头。

    黎静禾接着道,“学校里的学科知识是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它们在为你更好的行走铺路,而你对生命的认识,对人际的交流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呈现都需要从它们而来,医术,不是你生命仅存的事物。”

    “你要知道,它是你的附属,而不是你的全部。你在学校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建立桥梁,去明白他们为何喜为何怒,当你学会以已之心去及人之心时,你才能真正产生仁爱之心,才能更准确地诊断出他们的情志所伤之处,也才能真正呈现你的社会价值!”

    景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黎静禾无奈地笑了一下,更直白地说道,“就是当你可以对你身边的人感同身受的时候,你才能从心中产生仁爱之心,进而去判断他们喜怒哀乐所伤的五脏六腑!!”

    “所以去学校学习,不仅是在学知识了解这个世界,还是在学做人做事,更是在学做一个真正的良医。”

    这下景初听明白了,她重重地点点头。

    黎静禾看向虽然才13岁,却已经有一米七几的儿子,对他道,“小新,妈妈知道你最近也有些迷茫。”

    景新坐直身子听妈妈说话。

    “你最近受姐姐影响,羡慕姐姐有了自已要追逐的梦想,而你却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对不对?”

    景新点头,他确实很羡慕姐姐,而自已好像不知从何发力?

    “妈妈能理解你的心情,因为妈妈小的时候我也跟你一样,不知道为何每天要去读书。”

    “可你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你姐姐这样可以很早就定下自已未来要行走的方向,这世界上普通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可就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梦想,厨师的梦想是做出顶级的美食吸引饕餮之徒,园丁的梦想是培育是最美的生命之花,画家的梦想是绘制出倾世之作……”

    “我们首先得承认自已是普通人,更得认清自已平凡与不足的一面,当你愿意用平常心去看待你的世界,不骄不躁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你的梦想也会慢慢出现!”

    “我们为何读书?”黎静禾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问道。

    “为了给自已增加更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学会为人处世!”景初现学现用。

    “为了给自已的未来做更多的选择。”景新道,他其实不明白什么是更多的选择。

    黎静禾笑,伸出手揉了揉儿子的头,“读书确实是在帮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也让我们增长智慧,可更多的是培养我们自学的能力,人的一辈子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哪怕我们学会了一种技能,可这技能如果不打磨,如何精锐?如何优于人前?”

    “小新,妈妈让你和姐姐好好读书。一是希望你们学会处事做人的道理;二是希望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开发自已感兴趣的技能,所谓的让你们可以做更多的选择,不如说是希望你们未来可以开心地选择自已想要行走的方向,而不是被迫谋生!”

    “现在让你们好好读书,让你们吃学习的苦,总比将来出社会吃生活的苦要简单得许多。”

    “梦想会有的,前提是在梦想展翅之前,你们得先将羽翼丰满!这也是读书的意义。”

    黎静禾与一双儿女的这场对话,也让俩孩子理清了心中的困惑,去读书,并不是在做白费力气的事,而是成长中必经之路,也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第25章

    饭友

    下雪了呢!

    景初站在教室的走廊上,看着纷飞的雪花,凉意扑鼻。

    她自五岁后就没再见过雪,如今再见到,竟觉得很新鲜。

    宋辞站在她身边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雪景。


如果您喜欢,请把《景家有女初长成》,方便以后阅读景家有女初长成第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景家有女初长成第9章并对景家有女初长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