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眩晕耳鸣,失眠了?”
“血压也挺高的吧?”
一连几个反问,让这老人所有疑虑都消散了。
“景医生你真厉害,一探诊就知道我爸什么情况。”儿子连忙回答女娃子的话,“我爸最近总是头晕目眩,耳朵老是隆隆作响,我带他去看医生,血压高到180。”
“之前的医生也给我爸开中药,吃了十贴药,血压虽然降到160了,但依旧会头晕目眩,耳朵作鸣。”
景初看了看老人的手,道,“大爷的手有些微微的抖动,最近拿筷子是不是还会掉?”
老人不可思议地看着景初,“小……医生,你……怎么知道,我也是这两天才会掉筷子。”他儿子儿媳都不知道他手抖掉筷子的事。
景初严肃道,“大爷,你这是风动之象,情绪可不能激动,更不能生气,否则就很容易中风的。”
老人儿子连连点头,“对,医生你说得对,我爸的脾气又急又倔。”
被儿子说得直白,老人觉得没面子,脸一沉,又要不高兴了。
景初觉得老人的反应像个闹脾气的小孩,她笑着安抚道,“大爷,可不许生气了,人一生气,血压就上升,血压一上升,不仅头晕耳鸣更严重,引起中风就难治了。”
老人听到景初的话,也担心会中风,连忙问景初,“那……生气这么严重?”
景初点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已,吵架的最大作用就是生病。”
“血压是人的脾气争上去的,而健康是人心的宽敞让出来的,我们虽然在小事情上赢了嘴皮,却在底子里输了健康。”
“如果你想不通这一点,我这药开给你喝,你的血压依旧不会好转。”景初点破他们之前问中医喝了十天的药都没明显效果的原因。
这边用药给他降血压,他的脾气却不停地在冲高血压,神仙也难救。
景初拿出他们之前找的那个中医师开的药方,在方子的天麻钩藤饮上再加了龙骨,和牡蛎两味药。
老人这会已经相信景初的医术,只是看她只在原本的方子上加两味药,心里也存疑。
“医生,这方子上的药我喝了十天都不管用,你就只加两味药,能有用吗?”
景初对老人的质疑并不生气,她耐心地解释,“大爷,你生病不是一天就得到,用药来治疗,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治好。”
“你用原先这个方子后,血压就未再上升,说明药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剂量还不够,我加这龙骨和牡蛎,能平肝潜阳,专门治你因为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烦躁易怒。”
“前面的方子用了八成的力,我再添两味药去加两成力,就可以把上逆的气血收下来。”
老人听明白景初的话,高兴得直点头,“小姑娘真了不起啊!”
他寻医问药也非一次,但像景初这般耐心开导,解释,让人可以了解生病的原因后去加以警醒,又对她开的药信心十足的实属第一次。
景初对老人的夸奖只是笑了笑,“去药房取药吧,记得不计较少生气,多心宽,常喜悦,自然药至病所,连根拔除。”
老人笑哈哈地点头,“知道了,知道了,一定听景医生的话,不生气不计较了。”
这是老人第一次看病看得如此舒心。
这个病人从探诊开方释疑,全程不超过十五分钟,却比之前问诊,出方要速度很多。
苏湛和徐莹莹面面相觑,所以他们以为与病人沟通的浪费时间,其实是更有效率地治病。
景初用着他们的方式,让他们慢慢改变了对病人的态度,与治病的方式。
第101章
无所适从的老英雄
景初周六周日的号各30个,抢不到号的很多。
最终加号也超出了限制。
结束了最后一个病人,时间也到了傍晚六点。
这时西下的斜阳晕染了整个天际,整个天边像一幅绚丽的画卷,这一刻,城市的喧嚣和忙碌也都消失了。
景初坐了一天的诊,着实有点难受,她站起身给自已放松一下筋骨,和苏湛还有徐莹莹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
第一天上班,感觉很充实,也很快乐。0300
就在此时,他们的门诊室再度被打开。
苏湛看过去,是两位穿着老式军装的老战土,头上的帽子都缝着红色的五角星。
他们看起来像兄弟,走进来的时候颤颤巍巍,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
苏湛温声对他们道,“我们这边已结束问诊了,老人家如果想要看病,明天早点来。”
两个老战土看着苏湛,不知该进该退,他们说着苏湛听不太懂的方言,又夹杂着南方的口音。
倒是景初听明白了。
她走过来,扶着两位老战土坐下,用柔软的江市话跟他们说话。
“老人家是来看医生的嘛?”景初问。
“对的,对的!”一听到景初用他们听得懂的江市话跟他们说话,他们激动不已。
“你们怎么过来的?家里孩子没一起来吗?”景初看他们衣服虽然很笔直,但洗得发白,鞋子也颇有磨损。
这两位老战土怎么会从南边跑到北方来?
一位比较高的老战土说道,“我叫王方诚,今年84岁,我们一起来京都看战友……”
说到这里,王方诚眼眶有些发红,“他……他叫庄雷克,小我一岁、”他扶着稍微矮一点的战友,“我们下午四点多到的京都,但他脚疾发作,走路就痛,我们想找卖膏药的地方,好心的司机送我们来医院,可转到现在,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取号,还有排队。”
医院的人都很忙碌,他们两茫茫然在门诊中心转了好几圈,不知道该找谁是好。
庄雷克也说得心酸,“我们问了护土姑娘,她告诉我们来中医科看,转了好几圈才看到中医门诊,可现在外面的人都走了,只有你们这里是亮着的,所以才想进来问问看。”
“还好小姑娘你会讲江市话。”王方诚有些高兴,“你们现在还有医生上班吗?”
景初点头,“有的,我帮你们看吧,我是这里的医生。”
两个老战土看景初这么年轻,有点不敢相信,但着实没办法,再加上景初说着江市话,让他们心生亲切,便也愿意给景初看看。
景初让庄雷克躺到诊疗床上,卷起他的裤脚,看到他两只脚有很多旧伤疤。
景初不动声色,拿出金针,开始给庄雷克的脚施针。
不到十分钟,让庄雷克疼痛难忍的脚疾立刻缓解。
他又惊又喜,“小医生太厉害了,我脚这会不疼了。”
景初坐到桌子上给他开方,然后扫方子上的二维码付药钱,才叫苏湛去药房取药,加急煎煮。
苏湛走后,景初给庄雷克取下针,“老人家,你这是旧伤复发了,可不能走太久的路。”
庄雷克点头,“就是到京都这里,话都说不明白,出了车站,就不知往哪里去,幸好老王会写字,坐上车写字告诉司机才能过来。”
王方诚心有戚戚然,“京都变得好繁华,我们这些老头也被世界淘汰了,连路都不会认,找医生看病也不会……”
景初已经猜到两位老战土的身份,他们都曾是国家的英雄,曾经走在时代的前列,是人们的楷模。
可时代变迁,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让老一辈的英雄无所适从。
想到这里,景初心里酸涩,她想到她家里的长辈。
她在黎畔村的时候,她的太爷也曾拿着手机研究如何用微信扫描支付。
一生要强的老爷子,仔细地看着景新一遍又一遍的操作,眼花的他看不清字幕,硬是记下了软件的颜色,操作的图案,只为了可以跟她视频通话,看看她,听听她的声音。
她希望世间的老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苏湛取来煎好的药。
热腾腾的。
景初接过药,朝苏湛说了声谢谢,让他和徐莹莹先回家。
景新因为在医院外等不到景初出去,正准备去中医门诊找她。
看到姐姐和带着两个老战土缓缓走出来,其中有一个还被姐姐搀扶着。
景新连忙上前接过手扶住,“姐姐,我来扶。”
看到弟弟,景初松了口气,用江市话跟两位老人介绍,“两位老叔,这是我弟弟,我们现在带你们去酒店住,明天再带你们去见战友可好?”
“还有你们家里人的联系方式要告诉我们,我们好告知一下你们的下落,免得他们担心。”
景初的话出来,两个老人都心虚地低下头。
景初看他们神色不对,于是问,“怎么了?是联系方式弄丢了吗?”
“不是……”王方诚讷讷道,有些不自在,“我们是偷跑出来的……”
“我们都有军人优待证,到高铁站跟工作人员说要到京都北站,他们就安排一路安排工作人员指引我们坐车了……”
庄雷克在旁边解释道,“别看我们年龄大,我们平时身体好着呢,虽然有点眼花耳重,但就是让我们现在扛枪上战场,我们也是能行的。”
“如果我不是突然脚疾发作不好走路,老王也不会想先带我来医院看能不能买个膏药,没想到一耽误就大半天。”
本来江市高铁站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说有联系京都北站的工作人员带他们坐车去烈土陵园,但他们下车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并没有等到京都北站的人。
再加上庄雷克突然脚疼得厉害,一着急他们就没有继续等京都北站的工作人员了,出了高铁站坐上一辆的土,说了老半天话司机都听不明白,好在王方诚会写字,才跟司机说了想去卖膏药的地方。
京都的司机看他们年龄大,又是老战土,对他们十分尊敬,不仅送他们到医院,连车费都没收就走了。
景新虽不怎么会讲江市话,但也多多少少听懂了一些,于是好好了解了一番才知道姐姐这是在做好人好事。
所以能怎么办?
当然是支持啦!
第102章
昔日英雄再聚首
景初姐弟俩扶着两位老战土坐上家里的车,准备先载他们去京都大酒店住一晚,然后明天让司机再载他们去烈土陵园。
路上景初跟两位老战土沟通,“你们偷跑出来,家里人肯定都担心极了,你们把电话给我,我来跟他们打电话,可好?”
两位老战土点头,如今如愿跑到京都,也知道得给家中子女报平安,于是配合地拿出兜里的电话号码,递给景初。
景初立刻给他们的家人打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
景初用江市话跟他们解释清楚老战土所在的位置,以及老人家的安全情况。
老战土的子女都这一天都吓疯了,找了一天的长辈居然从南方跑到了北方,听到景初的电话更是千恩万谢,表示会立刻订车票来京都接长辈。
两位老战土心里更是对景初感激不已,没想到这小姑娘不仅医术好,还很热心肠,他们本来也担心晚上没有去处,还打算到时随便找个落脚点过一夜,明天去陵园看了战友就回家,如今却被妥善安排着。
景初跟两位老战土的家人沟通好挂了电话,她的母亲电话就打进来。
因为景新出来接姐姐,到现在还没回去,黎静禾有些担心。
周六日是景家人到四合院聚餐的日子,再加上今天是景初第一天去医院上班,所以不仅景初一家,还有她大伯景礼一家也都回四合院了。
景初跟母亲解释一下她临时的情况。
黎静禾对女儿做好事并不意外,景初是家里老一辈的人养大的,心里对老人家有一种天然的柔软。
考虑到女儿说的情况,黎静禾怕两位老英雄去酒店住不适应环境,于是让女儿带他们回四合院住。
景老爷子听说有两个老军人到访,当下回房换了一身军装,这是他珍藏的军服,所以保存得很好。
景初跟两位老战土解释,“老人家,我老太爷也是老战土,以前参加过抗美援朝,他听说你们两位从江市特地来看战友,想先跟你们见见面,明天和你们一起去看老战友。”
“小医生的太爷也是志愿军?”两位老战土顿时眼泪含眶,“我们……我们也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他们没想到这次出行,还能见到昔日的老战友。
当他们的车停到四合院门口,两位老战土却没有立刻下车。
而是拿出他们随身携带的布袋,掏出他们层层包裹的勋章,一一别在胸前,那那神色十分庄重。
看到这一幕,景初和景新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扶着两位老战土下车,他们的太爷爷已经站在四合院门口等待着了。
他的身后还有景家人。
当三位老战土正面相对,景老爷子站直身子,右手五指并拢伸直,朝他们敬礼,“志愿军第13兵团景正国前来报到!”
两位老战土亦同样站直身子给景老爷子敬礼。
“志愿军第9兵团庄雷克前来报到!”
“志愿军第9兵团王方诚前来报到!”
景初的大伯景礼是军职,看到这一幕,也站出身子,朝几位抗战老英雄致敬。
“京都军区在职军人景礼,向抗战英雄报到!”
几人报到的声音都铿锵有力,好像他们喊的报到不仅仅是他们自已,还有身后千千万万的军魂。
景初姐弟看到这一幕都激昂不已,他们小心地扶着两位老战土走进四合院。
景老爷子也在景礼的搀扶下回到厅堂。
景家人都在等他们,所以都还未用晚饭。
老爷子一声令下,先用餐,再聚谈。
虽然临时多了两位老英雄来用餐,但景家的厨师还是在他们过来的途中加了几道易消化的菜式。
景家人贴熨的安排,让两位老战土泪流满面,他们冲着一股倔劲,瞒着家中孩子千里迢迢跑来京都,就是想着有生之年再来看看昔日的老战友。
没想到久未出门,华国变得强大美好了,他们也都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他们不知道身份证已经可以替代车票进站,也不懂得安检只需要把东西放进那个黑色的推条带,以为人也要爬进去做安检……
他们出尽了洋相,又羞又窘,明明他们也曾那么英勇无畏,却在繁华的街道里怯步。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取号什么是叫号,为什么人们拿着手机就可以付款而不用花钱,他们就像被时代淘汰的旧物,寸步难行。
幸好国家的孩子都良善,看到他们穿着军装,都主动上前帮他们,虽然言语不通,但他们感受得到这些后辈对他们的尊重与善意。
只是他们依旧感慨万分,这趟出行,已用尽了他们仅剩的勇气。
晚饭后,景家人都陪着两位老战土在厅堂里回首往事。
庄雷克摸着胸前金色的胸章,告诉大家,“这是毛主席奖励的勋章。”
然后又摸着旁边的那枚奖章,“这是解放大西北的勋章……”
他胸前的勋章十六枚,每一枚都有着血与泪的故事,他说起抗美援朝,回忆起牺牲的战友,“真正的英雄都死了,我们算不上……我……”
庄雷克泣不成声。
景老爷子和王方诚亦泪流满面。
在场的景家人心中动容,华国现在的和平,是多少牺牲了多少先烈换来的。
王方诚突然唱起了《华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景老爷子和庄雷克也跟着大声唱起,王方诚更是激昂地站起身,然后匍匐向前,做着准备冲锋战斗的动作,这是他们刻入骨血的记忆,让所有人仿佛回到了那段炮飞弹雨的岁月。
景新的眼眶红了,他突然想起之前看到过一个志愿军老兵的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所以为了他们的下一代可以安乐地生活,他们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用自已的血和肉换回了现在人们的安居乐业。
世间万物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他们负重前行。
他想起了姐姐在r国怼骂r国人的话,想起了自已当时的义愤填膺,想起了母亲说的生命的意义。0300
他终于知道了他未来想要行走的方向。
诚如母亲所言,没有人是甘于平凡的,他亦有少年不坠的青云之志,以及满腔热血报国的情怀,他想用他的方式,去留下他生命的痕迹,就如他的老太爷,眼前这两位老英雄一般,一生刻入骨血的保家卫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