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棣的野望!他李世民可以,朕岂能不可?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张围 本章:第125章 :朱棣的野望!他李世民可以,朕岂能不可?

    紫禁城中。

    御书房内。

    朱瞻墡看着手中这一封封的奏疏,他其实有些沉默。

    因为都是关于江南的折子。

    看来朝中也有大臣闻风而动。

    都是希望他不要对江南过于苛责的。

    这里面也有一份是来自王阳明的密折。

    王阳明汇报的是,关于江南皇商们行动后的报告。

    朱瞻墡颔首微点,嘴角含笑。

    这一次皇商们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确实是不错。

    要好好奖励一下若微了。

    朱瞻墡跟站在一旁的于谦说道:

    “于谦,这一次江南的这群奸商元气大伤,他们如果还打算从商业上来要挟王阳明看来是不可能了,不过我们现在得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殿下的意思是?”

    “上一次你就被刺杀过,这一次难保这群人不会对王阳明用这一招,而且他们肯定会找极其厉害的杀手,做得更加的万无一失!”

    朱瞻墡大胆地推敲敌人们的下一步行动,

    于谦沉思片刻,

    出声建议道:

    “殿下,不如这样,考虑到王阳明大人的个人安全问题,臣建议还是从京城的北镇抚司专门调集一个小队的锦衣卫过去,由一位千户亲自率领,暗中保护王大人,而且不可显露出任何踪迹……,只能在暗中!”

    “这样一来,既不会暴露,也能为王阳明大人增加一份保障!”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朱瞻墡答应了。

    “臣领旨,这就去跟内阁的几位大人说一声,然后就让北镇抚司派人火速前往江南。”

    与此同时。

    在那遥远的漠北。

    朱棣进行了一次大军的轮换和修整。

    他打算以赛音山达为据点,开始朝着新的目的发起征讨。

    此时的鞑靼王庭,已经接收到了来自于朱棣送上的“礼物”。

    也就是那阿鲁台的尸首。

    自然也收到了朱棣的上谕:

    ——朝于天子,许而述职,不朝,六师移之。

    鞑靼可汗也是读过书的,人家也回了朱棣一封信:

    ——大明虽窃据中原,自称上国!但本汗效忠的乃是前朝大元,也是曾经的天朝之主!天无二日,岂有二主?草原上只有一个大汗,那就是本汗!长生天在上,草原会埋葬一切来犯之敌。

    朱棣接到这封信后,没有嘲讽没有鄙夷。

    只有一脸的平静。

    他第一时间就召集了所有的将领们。

    开始商议要事。

    朱棣打算将大明的子民给外迁一部分来到赛音山达。

    朵颜三卫的一部分,还有最近收拢的游牧部落,都已经安置在四周了。

    大明也留了一些兵力在此地准备建城驻守。

    官员也已经来了几个,都是日后要在此地经营管理的得力官员。

    既然打下来了,这一次一定要守住。

    不能像是前几次那样,只是来这里逛一圈。

    那不行!

    诸将自然没有意见。

    朵颜三卫的一个小头目,也恭恭敬敬地答道:

    “大皇帝陛下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里有丰美的水草,我们一部分能在此地安居,那都是我们的福气,这是大皇帝赐予我们的恩德。”

    朵颜三卫碰到朱棣这种皇帝,甚至宁王那种出塞镇守一方的藩王,那基本上是没得选的。

    老板有能力,

    老实打工就是了。

    反正有吃有喝还有钱拿。

    活得自然不会差。

    朱棣此举,其实也是打算将朵颜三卫彻底的中原化。

    羁縻卫本来就是暂时的举措。

    边关互市哪有直接原地建立市场来得好!

    朵颜三卫目前的三个头目,都已经被朱棣封了王,也都安排在了不同的地方。

    他们现在想要再回归鞑靼或者瓦剌,也已经不现实了。

    蒙古三部,真算起来,现在其实只有两部。

    也就是鞑靼和瓦剌。

    “朕记得,你是顺宁王的三弟是吧?”

    “是的,大皇帝陛下。”

    “好,你说话管用,你派人回去拿着朕的旨意,再从你们那里把亲属于你的部落再迁几万人过来,这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你也跟着当地驻守的明军将领一起看管好这里。”

    朱棣看着他,又道:“还有,这里的粮食也留给你们,要不了多久中原的商人们就会过来,他们会在这里直接设置一个市场,以后这里的日子不会太差,你们都安心在此地过日子就是。”

    “朕呢,希望你们好好配合大明的官员管理好赛音山达,有什么事,还是老办法,你们可以直接上疏到朕这。”

    “遵命,大皇帝陛下。”

    “行。”朱棣收回目光,环顾诸将,宣布道:“那五日后拔营,这一次咱们直接过居延海,穿过戈壁,直奔鞑靼王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将山呼叩首。

    众将一走,朱棣就写了一封密信,让人火速送回京师。

    这信中的内容都是关于前线需要什么支持的。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

    那就是朱棣有些拿不准的问题,他打算询问一下朱瞻墡自己这个好圣孙的意见。

    朱棣在写这一封信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询问一个孙儿如何治国安邦,扶政安民。

    最后,朱棣还提了一嘴,关于科举改革的事宜。

    ——大力支持,皇爷爷举双手赞同!

    ——┗(▔,▔)┛。

    同时他也提到,要再开恩科,扩大招收人才。

    要再开一次春闱之战。

    显然朱棣也是考虑到了,目前国家太需要人才了。

    不只是能做事的人。

    更需要可以来建设的人才。

    信朱棣直接交给了一个锦衣卫,

    “快马加鞭走大同府,不要停,七日内送到。”

    朱棣吩咐道。

    “遵旨——。”

    这种八百里加急。

    就是奔着跑死马去的。

    人死了换人,马死了换马。

    吃喝拉撒都在马上。

    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是很快的。

    要知道唐朝的时候,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六天内就已经送到了华清宫。

    两地相隔三千多里。

    不到六天,唐玄宗就知道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的消息。

    而且这还只是五百里加急。

    还不是后世历朝历代的八百里加急。

    而且到了现在大明朝时期,道路可是更好了,交通也更熟悉了。

    所以这加急的速度只会更快。

    估计都要不了七日,朱棣的信就能送到朱瞻墡御书房的桌子上。

    朱棣走出帐外,眺望着美丽的赛音山达。

    他听着山下四周牧民们的放牧曲调。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朱棣已经在畅想拿下整个蒙古。

    他此时的心中,雄心万丈堪比天高。

    李世民能做得天可汗!

    他朱棣一样可以!

    千古悠悠,

    谁主沉浮。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125章 :朱棣的野望!他李世民可以,朕岂能不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第125章 :朱棣的野望!他李世民可以,朕岂能不可?并对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