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家三郎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天雨欲晴 本章:2苏家三郎

    “阿弟,宽心。我听说自从弟妹被诊出有孕,一应饮食起居,都严格遵照妇科圣手柏郎中的嘱咐进行。你阿嫂这次也在里头照顾弟妹,相信弟妹一定会平安无事的。”苏涣拍拍苏洵的肩膀,宽慰道。

    苏涣一直在外做官,今年正好任满,按例须赴京述职。苏涣便借此机会回了眉山一趟,与家人小聚。没成想,正好遇上程氏临产。

    “那就借阿兄吉言了。”苏洵仍是眉头不展,只在心里默念“张仙”,以求程氏母子平安。

    阿嫂去岁刚生了七娘,虽有乳母和两个丫鬟帮着做事,但要把两儿四女拉扯大,也很是辛苦。他自是不好再劳烦阿嫂帮忙照顾慧娘。

    至于青神岳家,由于岳母早逝,舅兄程濬此人又颇难相与,兄嫂郭氏至今无所出,听闻在程家过得很是艰难,日日难捱。程氏刚被诊出有孕那会儿,就曾交代过切莫麻烦郭氏。因此,苏洵最终还是托牙人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青枝,与采莲一起服侍程氏。

    现下,青枝和采莲都在里间帮着张稳婆助程氏生产。

    “生了生了,是个小郎君!”

    屋内的痛呼声渐弱,直至止歇。苏洵还未见到长子的模样,张稳婆报喜的声音就先从帘后传出。

    顾不得看张稳婆怀中的襁褓一眼,苏洵就心焦地追问起程氏的情况:“张婆婆,我夫人情况如何?”

    “郎君放心,母子平安。苏二夫人有些脱力,现下睡过去了。等她醒了,喂一碗参汤,再慢慢调理调理,便能恢复了。”张稳婆说着,将襁褓递给苏洵,“您不抱一抱小郎君吗?”

    苏洵这才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看着小脸还没巴掌大的长子,心头柔软成一片,连平日里端正严肃的眉眼也不觉柔和下来。

    被生父抱入怀中,襁褓中的小婴儿若有所感,湿漉漉的睫毛微微颤动,挣扎了片刻后,自出生以来,第一次睁开了双眼。

    黑葡萄似的眼睛一眨不眨地与苏洵对视,初生婴儿懵懂的双瞳里仿佛有一瞬间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但还没等苏洵细看,就如雁过长空,了无痕迹了。

    “哇——哇——”怀中的婴儿小嘴一瘪,哇哇大哭起来,用嘹亮的声音与这个陌生的世界打了个招呼。

    景佑元年,正月十八日。

    苏洵长子诞。

    ·

    草长莺飞二月天,卯时的天还未全亮,纱縠行里的纺织声就已此起彼伏了。黄莺儿在梨树枝头穿梭嬉闹,雪白的梨花“簌簌”落下,远远望去,像落了满院的白雪。

    自从长子出生,苏洵就仿佛改了性子,再也不与那群豪侠外出游荡,还开始发奋读书,一心为妻儿挣个好前程。不仅如此,苏洵一家还从苏家老宅里迁出,在城南的纱縠行租了现在这间宅子。

    这宅子虽不是很大,但胜在景致清幽。白墙之外掩映着数十杆翠竹,自大门入,迎面就是一面漆了绿漆的影壁,绕过影壁,豁然开朗,一个颇有雅趣的庭院映入眼帘。

    院中有一个小池塘,池内种满了眉山最负盛名的荷花。池边是一片菜畦,种着苏家男女主人常吃的一些蔬菜。庭院东南角有一株梨树,现下正值花期,春风一来,满树花开。

    程氏与两个婢女一起经营布帛生意,院中光线好的时候,三人便将织机搬至庭院空地上,听着鸟啼织布。苏洵在读书之余,也为书坊抄书,换一些银钱。一家子男读女织,倒也能维持生计。

    但今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家中要来客人,苏家的僮仆和婢子们忙着摘菜宰鸡,准备宴席,没人得空织布。

    “三郎,看这里。来,笑一笑呀?”杨氏手里转着摇摇鼓,试图以此吸引苏三郎的注意。

    苏洵的长子在苏家排行第三,前头还有苏涣的两个儿子,不欺和不疑,因此众人都唤他“三郎”。

    “三郎,看这个小球,喜欢不?”郭氏晃了晃手中用彩线织成的流苏小球,期盼地看着榻上的小团子。

    然而,榻上的团子岿然不动,看也不看她们手里的玩具一眼。

    杨氏和郭氏见状,纷纷求助似的看向苏三郎的生母程氏。

    程氏眼里流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俯身将苏三郎抱起,笑道:“三郎这孩子自打生下来,就鲜少哭闹。每日吃了便睡,醒了便吃,省了我不少心。只是有时未免显得太过安静,也从不见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这才刚满月呢,许是还小。静点也好,我家那两个混小子就太过闹腾,当初把我折磨得不行,觉都睡不好。”杨氏忙出言宽慰程氏。

    郭氏眼里闪过一丝落寞,抬手悄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强笑道:“是啊,安安静静的也好,说明坐得住,稳得住,是个读书的好料子。”

    程氏怀中的苏三郎睫毛颤了颤,像是困极,又沉沉睡了过去。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宋道医》,方便以后阅读大宋道医2苏家三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道医2苏家三郎并对大宋道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