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兴奋地跑了进来:“辰哥!好消息!我那个在‘蓝鲸公关’附近开打印店的表哥,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他想起来了!前几天,‘蓝鲸公关’的人在他那里印了一批传单,内容就是抹黑我们厂的!他还偷偷留了一份样稿!而且,他还说,他无意中听到‘蓝鲸公关’的经理打电话,提到了什么‘洪先生’指示,要加大力度,务必在检查组出报告前把辰光厂的名声搞臭!”
“洪先生!”陆辰和猴子对视一眼,都明白了。这个“洪先生”,十有八九就是“宏升投资”的那个洪升!
“太好了!”陆辰一拍桌子,“人证物证都有了!猴子,让你表哥把样稿保护好,随时准备作证。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证据,用最有效的方式,递到能决定他们命运的人手里!”
夜色再次降临,但这一次,陆辰的心中充满了斗志。他知道,反击的时刻,即将来临。而那位始终保持沉默的省级观察员,他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也让陆辰感到一丝好奇和期待。这场围绕辰光厂的博弈,似乎牵扯了更多层面的人物。
高副局长的检查报告,比陆辰预想的还要快,也还要狠。
报告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将检查中发现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无限放大,什么“部分区域照明亮度略低于建议标准”、“个别员工着装不够规范”、“消防通道有临时堆放少量杂物(虽已当场清理)”等等,都被列为“严重安全隐患”和“管理混乱”的证据。
而那箱“问题纽扣”,虽然赵卫龙提供了废品处理的初步证据,报告中却依然含糊其辞地记载为“发现疑似不合格原辅料,来源及用途待查”,极具误导性。
最终的结论是:辰光服装厂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责令罚款五万元,并对制度和现场照片。这份申诉材料,不仅要递交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要想办法抄送到更高级别的纪检监察部门。”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一个‘意外的援手’。”陆辰的目光深邃,“高副局长背后有‘乔’撑腰,我们想单靠自己翻盘很难。我总觉得,那位省里来的观察员,态度有些耐人寻味。他虽然全程没怎么说话,但在关键时刻,比如纽扣事件上,他的表态是相对客观的。或许,他是一枚可以争取的棋子,或者,他背后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突破口。”
散会后,众人立刻分头行动。
林诗韵很快联系上了她的那位记者学姐。对方听完情况,对这种商业构陷案件表现出浓厚兴趣,表示愿意深入调查。猴子则将所有证据材料加密发送了过去。
赵卫龙带领工厂各部门,对照检查报告,一项项落实整改。能立即纠正的,绝不拖延;需要解释说明的,也积极准备佐证材料。
陆辰则亲自执笔,撰写那份申诉报告。他字斟句酌,既要表明辰光厂积极配合整改的态度,又要清晰有力地驳斥那些不实指控,揭露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程序不公和恶意构陷。
就在辰光厂紧锣密鼓地进行自救时,省城,发改委副主任杜康永的办公桌上,也放着一份来自他派往青河县的观察员——小刘的内部报告。
小刘的报告,与高副局长那份官方报告截然不同。它详细记录了检查过程中的一些疑点,比如那箱突然出现的“问题纽扣”,以及检查组某些成员过于针对性的提问。报告还附上了青河县近期关于辰光服装厂的一些网络负面舆论截图,并指出这些舆论与检查行动在时间上的高度吻合,暗示背后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或恶意打压。
杜康永看完小刘的报告,又拿起另一份文件,那是辰光服装厂关于省级扶持计划的补充材料,重点阐述了“青衿”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创新模式。他对比着两份文件,久久不语。
“这个陆辰,倒是有几分韧劲。”杜康永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青河县的水,果然不清啊。‘乔’……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