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情愫悄然生,大姐遇知己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溺字 本章:第三十二章:情愫悄然生,大姐遇知己

    谢明哲在英才中心那间特制的、低刺激的独立研究室里,如同一株被移栽到适宜土壤中的奇异植物,终于开始舒展枝叶,绽放出属于他的、独特而璀璨的智慧光芒。

    与周维深教授进行的“思维共享”模式,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沟通的壁垒。

    周教授不再执着于线性的、语言化的交流,而是沉浸在谢明哲用符号和模型构筑的“思维星图”中,如同在欣赏一幅幅抽象派的数学杰作,每每发出由衷的赞叹与探讨。

    谢明哲虽然依旧沉默寡言,眼神也时常飘忽,但那种因环境压迫而产生的剧烈焦虑和惊恐颤抖,已如退潮般悄然平息。

    偶尔,在周教授精准点破他模型中某个精妙之处时,他那双总是雾蒙蒙的大眼睛里,甚至会掠过一丝极其短暂、如同流星划过的认同光芒。

    谢砚秋作为专属沟通员和姐姐的双重角色,则如同最精密的桥梁和无声的守护者。

    她每日穿梭于城中村与英才中心之间,步履匆匆,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感。

    弟弟找到了属于他的轨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她在独立研究室外的休息区一角,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工作站”,一台笔记本电脑,几本厚厚的特殊教育书籍和数学期刊,一杯永远温热的白开水。

    她处理网店事务(柳氏的中央厨房计划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查阅资料,记录弟弟的细微变化和与周教授的交流要点,同时也像一个尽职的卫兵,过滤着试图接近研究室的无关人员和可能带来干扰的噪音。

    英才中心内部,对谢明哲的质疑声并未完全消失,但那份量身定制的“离散型沉浸式学习方案”所展现出的初步成效,以及周维深教授毫不掩饰的推崇,让反对的声音暂时偃旗息鼓。

    杨研究员虽然依旧带着审视的目光,但也不再轻易提出“中止”或“转机构”的建议。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而微妙的平衡中流淌。

    直到一个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谢砚秋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涟漪——陆沉舟。

    陆沉舟是周维深教授带的博士生,也是英才中心特聘的“超常青少年数学思维拓展”项目助理研究员。

    他比谢砚秋年长几岁,身形挺拔清瘦,穿着一丝不苟的白衬衫和深色休闲裤,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

    他的气质很特别,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学术气息,眼神锐利而专注,仿佛随时在解构和分析着眼前的一切。

    他走路很快,步伐精准,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与人交谈时,语速平稳,逻辑严密,但缺乏起伏和温度,如同在宣读一份严谨的实验报告。

    谢砚秋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英才中心的小型内部学术报告厅。

    陆沉舟正在做关于“组合数学在密码学新模型中的应用前景”的报告。

    台上的他,思维缜密,语言精准,将复杂的数学模型拆解得如同精密的钟表零件,每一个推论都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然而,台下除了周教授等少数几位资深研究者听得津津有味,大部分年轻的学员和助理们都是一脸茫然,甚至昏昏欲睡。

    他的报告,完美得像一件冰冷的艺术品,却缺乏点燃听众热情的感染力。

    报告结束,掌声稀稀拉拉。

    陆沉舟似乎毫不在意,面无表情地收拾着讲稿和激光笔。

    谢砚秋坐在后排,出于礼貌鼓着掌,心中却对这个过于“精密”的年轻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业,强大,但也…冷得像块冰。

    命运的丝线,却因为谢明哲而悄然将他们缠绕。

    一次“思维共享”结束后,周教授临时有个重要会议,匆匆离开。

    临走前,他将一份需要谢明哲思考的、关于高维空间点集分布的开问题材料交给了谢砚秋,叮嘱她转交给明哲。

    谢砚秋拿着那份打印着密密麻麻符号和公式的纸张,走向独立研究室。

    在研究室门口,她遇到了正拿着一叠资料、似乎准备去找周教授的陆沉舟。

    “陆师兄。

    ”谢砚秋礼貌地点头示意。

    她对这个冷面师兄始终保持着距离感。

    陆沉舟停下脚步,目光精准地落在谢砚秋手中的文件上,镜片后的眼神瞬间聚焦,如同探照灯扫过目标:“谢小姐。

    这是…周老师给明哲的新问题?”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谢砚秋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是的。

    ”谢砚秋将文件递过去一点,“周教授让明哲思考这个高维点集分布问题。

    ”陆沉舟没有接文件,只是快速扫视着纸上的内容。

    几秒钟后,他微微蹙眉,语气带着一种学术性的严谨评判:“这个问题…切入点过于宽泛。

    对于明哲目前的认知结构,信息熵过高,容易引发无效发散。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的表述不够明确,又补充道,“我是说,这问题范围太大,没有明确路径,以明哲的思维特点,可能会陷入无方向的自我推演循环,效率低下。

    ”谢砚秋微微一怔。

    她不懂那些复杂的数学术语,但“信息熵过高”、“无效发散”、“效率低下”这些词,却精准地戳中了她对弟弟思维模式的担忧。

    她下意识地追问:“那…陆师兄有什么建议?”陆沉舟推了推眼镜,目光从文件上移开,直视着谢砚秋。

    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却少了几分之前的冰冷,多了一种纯粹学术探讨的专注:“可以尝试约束边界条件。

    例如,限定在特定维度(如四维或五维),引入对称性约束,或者聚焦于等距嵌入问题。

    提供一个更具体的框架,引导他聚焦核心矛盾。

    ”他语速很快,逻辑链条清晰,“这样能降低无效信息干扰,提高思维效率,也更符合他离散型、结构化的认知偏好。

    ”这番分析,冷静、客观、一针见血!完全跳出了情感关怀的层面,纯粹从谢明哲独特的思维运作机制出发,提供优化路径。

    这不同于周教授的包容和赞叹,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手术刀般的精准剖析!谢砚秋心中瞬间涌起一股巨大的触动!她第一次遇到一个外人,能如此理性、如此专业地洞悉弟弟的“不同”,并给出如此切实可行的建议!“约束边界…聚焦核心…”谢砚秋喃喃重复着,眼神亮了起来,“有道理!太感谢陆师兄了!我这就跟周教授沟通!”她下意识地扬起一个感激的笑容。

    陆沉舟似乎被她突然的笑容晃了一下,镜片后的目光有一瞬间的凝滞。

    他有些不自然地移开视线,微微颔首:“不必客气。

    只是基于逻辑分析。

    ”说完,他抱着自己的资料,依旧迈着精准的步伐,转身离开。

    背影挺直,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这次短暂的、基于学术的交集,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悄然落入了谢砚秋的心田。

    几天后,一场更大的风波,却让这颗种子在疾风骤雨中悄然萌发。

    杨研究员负责的一个“数论研讨精英小组”正在进行一场重要的模拟测试。

    这个小组由中心最顶尖的几个学员组成,目标直指io金牌。

    测试题目难度极高,时间紧迫。

    然而,就在测试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研讨室隔壁的实验室,不知哪位研究员操作失误,一台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发出了极其尖锐、高频的蜂鸣报警!那声音穿透力极强,瞬间打破了研讨室的安静!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刺耳的背景噪音。

    但对于感官极度敏感的谢明哲,这声音无异于在耳边炸响的惊雷!他当时正坐在自己研究室的地板上,对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分形几何图形发呆。

    刺耳的蜂鸣如同无形的钢针,狠狠扎进他的鼓膜和神经!“啊——!”一声短促而惊恐的尖叫!谢明哲猛地丢掉平板,双手死死捂住耳朵!整个人如同被电击般剧烈地弹跳起来!身体无法控制地开始高速旋转!像一只被逼到绝境的陀螺!他撞翻了旁边的矮桌,桌上的书籍、水杯哗啦啦散落一地!水渍迅速在昂贵的地毯上蔓延开来!他眼神涣散,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口中发出不成调的、破碎的呜咽声,完全陷入了失控的感官风暴中!巨大的动静瞬间惊动了整个楼层!研讨室的测试被迫中断,学员们愕然地看着门外走廊的混乱。

    杨研究员和几位工作人员闻声冲了出来,看到一片狼藉和失控旋转的谢明哲,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怎么回事?!”杨研究员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快!控制住他!别让他伤到自己!”两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试图上前按住谢明哲剧烈扭动的身体,却被他爆发的、源自本能的巨大力量猛地甩开!场面更加混乱!“别碰他!”谢砚秋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过来!她脸色煞白,心脏狂跳,但眼神却异常冷静!她太熟悉弟弟这种状态了!这是感官过载引发的崩溃!强行压制只会加剧痛苦和反抗!她迅速扫视周围,一眼看到休息区沙发上搭着的一条厚厚的毛毯(中心为午休准备的)。

    她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毛毯,同时对着惊慌失措的工作人员大喊:“散开!都散开!关掉所有强光灯!把走廊那台该死的机器关了!”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混乱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一瞬。

    有人下意识地去关灯,有人冲向实验室关闭噪音源。

    谢砚秋拿着毛毯,没有立刻靠近失控的弟弟,而是放缓脚步,用一种极其低沉、平稳、如同催眠般的语调,反复轻声呼唤:“明哲…明哲…是姐姐…不怕…是噪音…噪音没了…你看…灯也暗了…安全了…安全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慢慢蹲下身,将厚实的毛毯轻轻展开,像展开一个温暖的巢穴。

    她不再试图触碰谢明哲,只是将毛毯放在他旋转路径前方不远的地上。

    奇迹发生了。

    当刺耳的蜂鸣消失,灯光变暗,姐姐那低沉平稳、带着强大安抚力量的熟悉声音持续传入耳中,谢明哲剧烈旋转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他那双充满惊恐的眼睛,在涣散中似乎捕捉到了那方厚实的、代表着安全与隔绝的深色毛毯。

    他像一个耗尽力气、终于找到港湾的小船,踉跄着,一头扑进了毛毯里!他用毛毯将自己从头到脚紧紧裹住,蜷缩成一团,躲在那个黑暗、柔软、隔绝了一切外界刺激的“茧”中。

    剧烈的颤抖依旧持续,但那种失控的旋转和尖叫停止了,只剩下毛毯下压抑的、小动物般的呜咽。

    谢砚秋长长舒了一口气,冷汗早已浸透了后背。

    她保持着距离,依旧用平稳的语调轻声安抚:“好…明哲…安全了…姐姐在…不怕…睡一会儿…睡一会儿就好了…”整个走廊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和谢砚秋展现出的、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处置能力深深震撼了!杨研究员张了张嘴,看着地上那个裹在毛毯里颤抖的小鼓包,再看看脸色苍白却眼神坚毅的谢砚秋,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复杂。

    就在这时,一个清瘦的身影快步走了过来,是陆沉舟。

    他显然也目睹了全过程。

    他走到谢砚秋身边,没有看地上的明哲,而是将目光投向走廊尽头那台刚刚发出噪音的实验室门口,眉头紧锁,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严苛的质问:“实验室操作规程第七条明确规定:进行高精度声学仪器操作时,必须关闭所有非必要设备,并提前通报相邻区域!是谁负责操作?基础规范意识如此淡薄!这是严重失职!”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走廊里,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对规则和秩序的绝对执着。

    “这种人为制造的高分贝突发噪音,对普通人是干扰,对感官异常敏感的个体,就是一场灾难!其影响不亚于一次微型的神经冲击!”他转向脸色难看的杨研究员,语气更加严厉:“杨老师,英才中心既然接纳了特殊学员,相应的环境管理预案就必须升级!尤其是对突发噪音源的监控和快速处置机制!不能每次都靠家属的应急反应!这是管理漏洞!必须立刻整改!”他这一番毫不留情、直指管理核心的问责,像一盆冰水,浇在刚刚经历混乱的众人头上。

    杨研究员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却无法反驳。

    其他工作人员更是噤若寒蝉。

    谢砚秋蹲在弟弟的“茧”旁,听着陆沉舟那冰冷、严苛、不近人情却字字在理的斥责,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或惊慌、或同情、或抱怨,而是第一时间抓住了问题的根源——规则的缺失与管理的失职!他用他那种近乎冷酷的逻辑,在为弟弟的遭遇寻找一个客观的、可杜绝的理由!这种纯粹基于理性、不带任何怜悯色彩的“撑腰”,在此刻,比任何温言安慰都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和力量。

    她抬起头,看向那个站在混乱边缘、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的年轻学者。

    走廊昏暗的光线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闪烁着对秩序和规则的绝对信仰。

    这一刻,他身上那种不近人情的冰冷气质,在谢砚秋眼中,竟奇异地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可靠感重叠在了一起。

    风波过后,谢明哲在姐姐的安抚下,在“茧”中沉沉睡去,被小心地送回了研究室。

    谢砚秋留下来处理善后。

    当她疲惫地走出英才中心大门时,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谢小姐。

    ”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谢砚秋回头,看到陆沉舟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一个u盘。

    夕阳的金光落在他身上,柔和了他过于冷硬的轮廓。

    “关于明哲在高维点集分布问题上的一些…零散想法,”他将u盘递过来,目光依旧直视前方,没有看谢砚秋的眼睛,语气平淡无波,“我用tex整理了一下。

    可能…对周老师后续引导有帮助。

    里面有几个约束框架的模型,或许能降低他思维发散的无序性,提高效率。

    ”他顿了顿,补充道,“纯学术探讨,无关其他。

    ”谢砚秋接过那个小小的u盘,指尖触碰到他微凉的指尖,心头莫名一跳。

    她看着u盘,又看看眼前这个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例行公事的男人,那句“纯学术探讨,无关其他”,让她想笑,却又莫名地感到一丝…笨拙的真诚。

    “谢谢陆师兄。

    ”她轻声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陆沉舟微微颔首,没再多言,转身走下台阶,很快汇入下班的人流中,背影依旧挺直、精准、带着拒人千里的学者气息。

    谢砚秋握着那枚尚带着他指尖余温的u盘,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也吹乱了她的心绪。

    一种极其陌生的、混合着感激、好奇、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悸动,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悄然在她心田间流淌开来。

    回到城中村那间依旧喧闹的出租屋,柳氏正对着电脑核对中央厨房的采购清单,谢镇山在阳台对着沙袋挥汗如雨,谢明轩在房间里大呼小叫地打着游戏,谢明玉在角落轻轻拨弄着琵琶。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谢砚秋走进属于她和明玉的小隔间,打开笔记本电脑,插上那枚u盘。

    里面只有一个命名极其规范的pdf文件:《高维点集分布约束框架模型探讨(基于谢明哲离散思维特征)》。

    她点开文件。

    映入眼帘的,并非枯燥的公式堆砌。

    而是极其清晰的结构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的约束边界!如同精密的思维导图,将那个庞大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了几个相互关联、边界清晰的子模块。

    每个模块下,都列举了几种可能的切入路径,并用简洁的数学符号标注了关键点和难点。

    逻辑链条之清晰,结构之优美,考虑之周全(甚至标注了哪些路径可能引发感官负担过重),远超她的想象!这分明是花费了大量心思,针对明哲的特点量身打造的思维导航图!她看着屏幕上那冷静、精确、却又充满智慧光芒的文档,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陆沉舟那张没什么表情的、刻板的脸,还有他在走廊里严词问责、冰冷撑腰的模样。

    一丝极淡、极轻的笑意,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悄然浮现在谢砚秋的嘴角。

    这个冷面师兄…似乎…也没那么讨厌?她轻轻抚摸着掌心那枚温热的u盘,如同触摸到一个刚刚开启的、充满未知可能性的秘密。

    沙漏印记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也在无声地记录着,这位肩负家族重任的长姐,在异世的奋斗征途中,悄然邂逅的第一缕、超越亲情的、名为“知己”的心动微光。


如果您喜欢,请把《带着古人穿回现代》,方便以后阅读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第三十二章:情愫悄然生,大姐遇知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第三十二章:情愫悄然生,大姐遇知己并对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