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师处理故障个体的全过程:失去量子相干性的光量子团被注入由虚粒子构成的茧房,茧房表面浮现出该个体过往贡献的全息记录。
十二个行星周期后,破茧而出的新个体带着优化后的波函数重返岗位。
"它们的永生是概率的轮回。
"这个认知让刘猫儿想起废墟文明的水晶棺,但关键差异在于此处没有痛苦残留。
所有社会成员似乎天然接受意识重构,就像人类接受细胞新陈代谢般自然。
真正引发存在主义思考的,是群岛文明对"个体"的定义。
通过跟踪某个光藻农三百个周期,刘猫儿发现它的波函数每周都会与集体意识云进行一次全同步。
那些独特的量子态特征如同沙滩上的脚印,总会在涨潮时被集体记忆的浪涛抹平。
这种存在方式既不像人类执着于连续性自我,也不似废墟文明强行固化阶层,更像将存在本身视为动态平衡方程的解。
在第一百个观测周期,刘猫儿终于触碰到该文明的知识边界。
某次集体意识云会议意外泄露了星图数据——弦涡群岛不过是庞大网络中的末梢节点,真正的文明中心位于狄拉克海旋涡眼的超流体城市。
当他试图追溯数据源头时,整个群岛突然启动信息防御机制:所有螺舟进入量子隐形状态,晶化森林的枝条扭曲成黎曼曲面,连信息浮萍都开始释放逻辑悖论干扰波。
撤离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成为破解社会本质的关键。
某片受损的信息浮萍在衰变时,其光子喷流意外显露出底层代码——社会规则竟然是用量子芝诺效应编写的。
这解释了居民们为何能保持永恒活力:通过持续观测锁定自身量子态,它们在主观层面实现了时间晶体的永生。
"我们即是观测,观测即是我们。
"当刘猫儿穿越最后的防护星云时,这句箴言突然在意识中鸣响。
灵体表面的量子雪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