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港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富二代的问题,凭他的经验,能想象像小宝这样的孩子,在此之前已经可能在外面挨过多少打,只是没法叙述出来。
唯一治本的办法还是对他本身的干预。
马文负责人听他说了情况后,承诺基金会正在筹备的定点面向福利院的特教学校可以给他一个名额。在那之前,又叫嚣,始终没提半句陈文港。
何宛心也喝了不少红酒,容颜酡红,借醉嘲弄:“霍大少爷出手,当然是不同凡响,几百万的东西说送就送了,我听着都眼红。大不了送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嘛。”
她长甲敲敲杯壁:“只是你就不怕最后人也没弄到手,钱也都打了水漂?”
霍念生丢了个眼风过去:“我倒没什么好怕的。我讲浪漫,不讲沉没成本。要说起倒贴追人,何小姐应该比我有经验才对。”
何宛心坦然一笑,嘴上却隐晦:“别急,咱们两个内什么讧?我前面说这些,是替你不值,怕你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
她举杯:“真说起来,你能把碍眼的人弄走了,我感谢你还来不及。”
霍念生跟她碰了一下,出言笑谑:“那倒也不用,男欢女爱的事,何必搞得像拉帮结派。我是贪图美色,别介意我说话直,你也不是什么贤妻良母的性格。将来要是和郑玉成真的走到一起,不如干脆劝劝他,搞个开放式婚姻?到时候叫上我,说不定咱们还能玩到一起呢。哪怕搞多人行,也不是不能试试,你说是不是?”
但人是会长大的,马文也算见证了这一过程。他曾手把手教过青春期的陈文港很多东西,从他上学的时候照学校要求来参加义工实践,一转眼,如今已经临近大学毕业。
尤其近几次见面,马文越发觉得陈文港改变良多,像突然之间有了个飞跃。
但并不是坏的方向,是在他身上体现出厚积薄发的成熟和稳重。
另外,这位大胡子之前对戚同舟说的那番是也真心话——
所谓人才永远紧俏,换而言之,说句大白话,缺人。
尤其慈善项目具有特殊性,缺的是有专业技能更要靠得住的人。
因此马文心心念念把陈文港推到项目团队里。他相信没有人比这个年轻人更合适。
厚仁基金会有成熟的慈善事业项目矩阵,近年来马文的工作重点是病患孤儿医疗养护项目,尤其侧重智力障碍、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儿童的诊疗救助,以及相关医疗行业的支持项目,筹办定点特殊学校是其中的一环。
他一个人精力有限,当然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目前学校校长暂时由他担任,但他要以五年、十年为单位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有可能,陈文港是他心里一个值得提拔的好苗子。
现在不让他空降是因为他年轻,何况之后还有读硕士的打算。马文是支持他先继续深造的,拿到更高的学历当然是好事。头几年以兼职的身份加入团队,做一些管理工作。这不是什么很少见的情况,NGO组织的全职员工本就不多,不少组织都是志愿者支撑起来的。
今天的讨论会是为了细化一些管理章程,对老师和护工的招聘也提上了日程。
他安稳了,不再改姿势,不知什么时候失去的意识。
再醒来时房中仍然一片漆黑,像白天已经不打算再到来。
陈文港轻手轻脚下了床,拉开厚实窗帘,瞬间天光炸亮,通透的晨光填了满室。
霍念生也不能再睡下去,过来把他捞到窗帘背后:“起这么早干什么?”
昨夜虽有龃龉,过了一夜,又换副新的心情。
何况晨起也觉躁动,陈文港搂着他的脖子任凭摆布:“学校还有节早课。”
霍念生把下巴搁在他肩膀,手臂渐渐收紧:“不急……待会有司机送你。”
当陈文港以同事身份跟他相处的时候,马文有时候会有错觉,像已经跟他合作过多年,提出的很多想法和他不谋而合。大概就叫有缘吧。
开完会,马文要介绍个专家委员会的新成员给陈文港认识,说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顾问。
陈文港随同他往会客室走,在那里见到个干瘦但精炼的中年人。
那张铺着鱼尾纹的脸甚至是个熟面孔,正低头在书报栏前翻报纸。
马文攀着陈文港的肩膀,为他们互相介绍:“这位是乔斯金乔先生……”
对方也一愣,温和而不失严肃地冲陈文港开个玩笑:“同学,你的校牌呢?”
陈文港本能伸手一摸胸口,那人越发大笑起来。陈文港反应过来也不免笑了,这真是够巧的,他反过来向马文介绍:“这位是我们高中学校的学监。”到底对师长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何况还是负责管纪律和仪表的,他连发问的语气都尊敬几分,“您最近怎么样?”
乔斯金倒没架子,探身和他握手:“放心,我去年就已经辞职,你也早就毕业了,没有理由再怕我了。我目前做全职传道人,同时也在攻读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
有这层师生关系,氛围轻松起来。
到目的地,陈文港下了车,霍念生却也跟了下去,将他搂在怀里抱了一下。
这个抱来得有些突兀,陈文港虽然享受却也吃惊,他下意识回抱住了霍念生。
霍念生在他耳边轻声说:“Good
day.”
上午是节大课,陈文港隐觉背后总有窃窃私语,还有道道眼神袭击,回头又无事发生。
课间,身后的同学忍俊不禁,终于来拍他肩膀:“帅哥,你一大早去哪拈花惹草了?”
陈文港一愣,同学再也忍不住,纷纷笑成一团,从他领后摘下了一朵白色的小花。
他捻着纤细翠绿的茎,终于反应过来,也无奈笑了,翻了翻笔记本,夹在纸页深处。
但霍念生没跟他约下次见面时间,没告诉他自己要去哪,也不问他今天还有什么安排。
好的时候天好地好,散了以后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下了课还有别的事,陈文港自己打车去另一个地方。
今天是马文负责人叫他去开会。
马文所在的慈善基金会全名“厚仁基金会”,与郑氏基金会有固定慈善合作,陈文港因而高中时就与他相识。上次搞那个毕业季赠书活动,陈文港跟他的联系比前世更加密切。
马文一直看好这个年轻人。
虽然相识已有几年,陈文港以前给人的感觉内向沉默,总是默默做事,不善表达。
但人是会长大的,马文也算见证了这一过程。他曾手把手教过青春期的陈文港很多东西,从他上学的时候照学校要求来参加义工实践,一转眼,如今已经临近大学毕业。
尤其近几次见面,马文越发觉得陈文港改变良多,像突然之间有了个飞跃。
但并不是坏的方向,是在他身上体现出厚积薄发的成熟和稳重。
另外,这位大胡子之前对戚同舟说的那番是也真心话——
所谓人才永远紧俏,换而言之,说句大白话,缺人。
尤其慈善项目具有特殊性,缺的是有专业技能更要靠得住的人。
因此马文心心念念把陈文港推到项目团队里。他相信没有人比这个年轻人更合适。
厚仁基金会有成熟的慈善事业项目矩阵,近年来马文的工作重点是病患孤儿医疗养护项目,尤其侧重智力障碍、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儿童的诊疗救助,以及相关医疗行业的支持项目,筹办定点特殊学校是其中的一环。
他一个人精力有限,当然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目前学校校长暂时由他担任,但他要以五年、十年为单位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有可能,陈文港是他心里一个值得提拔的好苗子。
现在不让他空降是因为他年轻,何况之后还有读硕士的打算。马文是支持他先继续深造的,拿到更高的学历当然是好事。头几年以兼职的身份加入团队,做一些管理工作。这不是什么很少见的情况,NGO组织的全职员工本就不多,不少组织都是志愿者支撑起来的。
今天的讨论会是为了细化一些管理章程,对老师和护工的招聘也提上了日程。
当陈文港以同事身份跟他相处的时候,马文有时候会有错觉,像已经跟他合作过多年,提出的很多想法和他不谋而合。大概就叫有缘吧。
开完会,马文要介绍个专家委员会的新成员给陈文港认识,说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顾问。
陈文港随同他往会客室走,在那里见到个干瘦但精炼的中年人。
那张铺着鱼尾纹的脸甚至是个熟面孔,正低头在书报栏前翻报纸。
马文攀着陈文港的肩膀,为他们互相介绍:“这位是乔斯金乔先生……”
对方也一愣,温和而不失严肃地冲陈文港开个玩笑:“同学,你的校牌呢?”
陈文港本能伸手一摸胸口,那人越发大笑起来。陈文港反应过来也不免笑了,这真是够巧的,他反过来向马文介绍:“这位是我们高中学校的学监。”到底对师长的敬畏是刻在骨子里的,何况还是负责管纪律和仪表的,他连发问的语气都尊敬几分,“您最近怎么样?”
乔斯金倒没架子,探身和他握手:“放心,我去年就已经辞职,你也早就毕业了,没有理由再怕我了。我目前做全职传道人,同时也在攻读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
有这层师生关系,氛围轻松起来。
乔斯金很高兴,他向马文说:“我对文港还有印象,是个很听话的学生,但上学的时候也会违纪。虽然该罚的我会罚他,不过那时候我就知道,他将来肯定会有作为的。”
陈文港回答得谦虚。他一般是不在意外人目光的,早锻炼得宠辱不惊,只是看到过去的老师手里拿着登了他八卦的娱乐报纸,还是很难不生出几分赧然——那是免费派发的地铁广告报,应该已经过期了,上面能一眼看到,印的还是霍念生送游艇讨陈姓公子欢心的旧闻。
乔斯金倒没注意,跟他们聊着天,随手把报纸放了回去。
第四十一章、
从基金会出来天都黑了,难得重逢,乔斯金家住不远,邀请陈文港回家吃顿便饭。
乔斯金轮廓很深,长相有典型的混血儿特征,国籍其实是英国,父亲是英国人,身为中国人的母亲姓乔,因此取的中文名和他的英文名读音类似。
陈文港他们以前上的是国际学校,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每到周日,一群男孩子脑袋钓鱼地在礼堂里听布道,这位学监在台上洋洋洒洒,振奋士气。
夏日闷热,天气预报说近日连续有雨,提醒市民出门小心路滑,携带雨具。
筹备中的厚仁特教学校地址设在老城区的升堂街。
政府福利署相关部门批了一栋建筑给学校使用,本来是栋烂尾楼,被政府接管后重新修建加盖,之后改变了规划用途,地理位置位于几个定点福利院中心点上,各方面都算便宜。
霍念生从教室后门往里看时,陈文港正在跟几个同事开会,讨论得有来有回。
似乎在一些意见上出现分歧。
学校招聘老师和校工,前者毫无疑问要做详细的背景调查。代理负责人提出调查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入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负责保洁、水电、锅炉、厨房、司机的所有勤杂人员。
但有人觉得这样流程过于复杂,招聘成本太高,实施起来不太现实。
陈文港收到霍念生的消息,侧过头,透过后窗玻璃对上他的眼。
他微微笑了一下,把头转回去,举了举手:“我同意Eden的意见。”
叫Eden那位女士就是提出对所有校工做背调的:“不仅要做,而且再详细都不为过。”
对面反驳:“我倾向于开具无犯罪证明就够了。我们的保洁和司机都是外包,人员时有轮换,如果来一个扫地的我们都要查一次,哪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
她坚持:“可我们不是在开公司做生意。成本要控制,但不是在这些方面。”
最后陈文港帮腔:“换个角度想,到时学校接收的都是特殊儿童,她们中大部分受了欺负都不会表达,甚至根本不懂自己受了欺负。万一有类似性侵的恶性事件发生,刽子手就是我们亲手放进来的。那个情况至少我是不敢想的。”
此言一出,对面脸色闪烁,也没再说什么话反驳了,算是达成共识。
“这条就这么定了。”Eden说,“文港,你把章程接着往下念。”
在那之前,陈文港打算先做好他自己的毕业论文,以及为将来申请的研究项目提前联系导师。
于是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阵子,戚同舟发现他想约陈文港都约不动。
陈文港轻手轻脚下了床,拉开厚实窗帘,瞬间天光炸亮,通透的晨光填了满室。
霍念生也不能再睡下去,过来把他捞到窗帘背后:“起这么早干什么?”
昨夜虽有龃龉,过了一夜,又换副新的心情。
何况晨起也觉躁动,陈文港搂着他的脖子任凭摆布:“学校还有节早课。”
霍念生把下巴搁在他肩膀,手臂渐渐收紧:“不急……待会有司机送你。”
过了将近一个小时,动身下楼。
酒庄提供简单的早餐,霍念生自己用的是另一位司机,已经吃完了饭,在门口看报等候。
陈文港吃相斯文,但动作不慢,匆匆解决了两块三明治,毕竟赶上课时间。
霍念生却没吃几口,转着叉子,全程几乎都在看他。
陈文港起身接了两杯黑咖啡,其中一杯顺手打进两颗奶油球,这是他自己的,他怕苦。黑的那杯是给霍念生的,陈文港记得他的习惯就是浓缩咖啡。
霍念生低头嗅嗅,却蹙起眉:“没有方糖了?”
陈文港一怔:“有。”来不及多想,“我去给你拿?”
他又起身一趟,拿来了霍念生却笑:“不用了,就是问问。我又没说要加。”
陈文港明白过来,忽然噗嗤一笑,勺子一倾,硬把方糖落入他咖啡里。
霍念生端杯抿了一口,多点糖少点糖都不会死人,他却鲜少见对面的人露出这样毫无阴翳的笑容。又想他其实该多笑笑,再调教一下,能魅惑众生。
回城的路一路畅通,霍念生和司机将陈文港送到大学门口。
到目的地,陈文港下了车,霍念生却也跟了下去,将他搂在怀里抱了一下。
这个抱来得有些突兀,陈文港虽然享受却也吃惊,他下意识回抱住了霍念生。
霍念生在他耳边轻声说:“Good
day.”
“这个人对你的态度是什么?你觉得逃避是为了什么?”
“他其实挺友好的。只是我可能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
“你怎么会觉得自己不配?”
“因为……”陈文港卡壳。
“如果我们有了‘不配’的想法,其实常常真正是因为‘亏欠’。”乔斯金说,“比如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安慰,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干了坏事,亏欠了德行。不配得到某样奖励,是因为心知肚明,自己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准。或者我的孩子觉得自己不配拿到小红花,是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功课还没做好,亏欠了爸爸和妈妈的要求。但你要知道,这不意味着你不好。”
陈文港怔忪一下,半晌才道:“……您说得对。”
他喝了口麦片,已经有点凉了。陈文港放下杯子。
但似乎有些隐隐约约东西在脑海中变得更清楚了一些。
他终于苦笑出来:“的确是这个词。大概我心底总是觉得对对方有所亏欠,而且已经没办法再弥补。这不是我好不好的问题。我一直很难过。”
他被旧时的老师无意间戳穿一个不愿直视的心事。
无论时光如何回溯,唯独对他自己,发生过的记忆,不可能当做未曾发生。
夏日闷热,天气预报说近日连续有雨,提醒市民出门小心路滑,携带雨具。
筹备中的厚仁特教学校地址设在老城区的升堂街。
政府福利署相关部门批了一栋建筑给学校使用,本来是栋烂尾楼,被政府接管后重新修建加盖,之后改变了规划用途,地理位置位于几个定点福利院中心点上,各方面都算便宜。
霍念生从教室后门往里看时,陈文港正在跟几个同事开会,讨论得有来有回。
似乎在一些意见上出现分歧。
学校招聘老师和校工,前者毫无疑问要做详细的背景调查。代理负责人提出调查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入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负责保洁、水电、锅炉、厨房、司机的所有勤杂人员。
但有人觉得这样流程过于复杂,招聘成本太高,实施起来不太现实。
陈文港收到霍念生的消息,侧过头,透过后窗玻璃对上他的眼。
他微微笑了一下,把头转回去,举了举手:“我同意Eden的意见。”
叫Eden那位女士就是提出对所有校工做背调的:“不仅要做,而且再详细都不为过。”
对面反驳:“我倾向于开具无犯罪证明就够了。我们的保洁和司机都是外包,人员时有轮换,如果来一个扫地的我们都要查一次,哪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
她坚持:“可我们不是在开公司做生意。成本要控制,但不是在这些方面。”
最后陈文港帮腔:“换个角度想,到时学校接收的都是特殊儿童,她们中大部分受了欺负都不会表达,甚至根本不懂自己受了欺负。万一有类似性侵的恶性事件发生,刽子手就是我们亲手放进来的。那个情况至少我是不敢想的。”
此言一出,对面脸色闪烁,也没再说什么话反驳了,算是达成共识。
“这条就这么定了。”Eden说,“文港,你把章程接着往下念。”
在那之前,陈文港打算先做好他自己的毕业论文,以及为将来申请的研究项目提前联系导师。
于是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阵子,戚同舟发现他想约陈文港都约不动。
每次发消息,对方不是在忙这个,就是在忙那个。
次数多了他当然怀疑陈文港是不是有意回避自己。但是去问郑茂勋,郑茂勋又证实陈文港是真的早出晚归,三点一线的,除了公司里还能看见他,有时候在郑家连他人影都抓不着。
不过在期末之前,学校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举行毕业典礼。
戚同舟赶到学校的时候,礼堂里的流程已经结束。
到处热闹非凡,校园里每个角落都是毕业袍和毕业帽,还有跟朋友家人合影的毕业生。
陈文港他们虽然还有一年毕业,也有上一届要告别的学长学姐,出于人情也都来了。
戚同舟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一找到人就黏着不放,趁着气氛热闹,蹭了好几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