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鱼。”秦晃也走到我的身边,盯着河边。
刚才那那个鱼头长着个扁圆尖嘴,嘴岔子开得老大,牙齿内斜,怎么看都是大红鱼也就是哲罗鲑的样子。
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光看那个鱼头也看不出个高低了,来都来了怎么也得看个清楚。
大红鱼生性凶猛,比起乔尔泰来那也是当仁不让的,我捡起一块大石头抡圆了胳膊扔到大河里。
顿时几条大鱼接连涌出水面,一个个长度堪比我们所在的河道的宽度了,少说也得有五六米长,简直和一条小船一样,水面被它们搅合得混乱不堪。
“看清了吗?”
我回头看向他们。
秦瑶点头,语速很快:“看清了!体色暗红有斑点,就是大红鱼。”
这条黑暗中的长河里不知隐匿着多少巨型肉食鱼类,一想到我和光头刚才差点被水冲进这条大河就后怕,这一口下去不得把人啃成腰果。
“看来传说喀纳斯湖有巨型大红鱼这个说法没准儿就是真的,可为什么它们现在都不去地上河活动了呢?”
第10章
山洞
八十年代的时候甚至有科考队在喀纳斯下网准备捞鱼,看看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巨型鱼类,那鱼网重达一吨,六百多米长,结果准备收网的时候却发现网没了,被扯到了几公里外的水域。
“所以八十年代末那些被拍到的大鱼有可能真的是这些大红鱼。”
关于“湖怪”的传说不只有大红鱼,当地牧民以前就说湖中有不明生物会上岸袭击羊和马,那些牲畜在湖边被发现时已经被啃食得只剩骨架了,那如果大红鱼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袭击牲畜的神秘怪物会不会也存在在这条地下暗河中呢?
“你们还是准备往下走吗?”
我回头看着两兄妹认真的问了这么一句。
他们俩面色惊异,恐怕心里还在消化眼前的事实。
秦晃的目光顺着大河流淌的方向逐渐望向远方,那里可能有隐秘的真相,也可能有惨淡的结局,他回头看了眼秦瑶。
秦瑶直直地迎向他的目光,笑着点了点头。
秦晃回头对我说了句:“往下走吧。”
音量不大,但十分笃定。72|
我冲光头和陈志招了招手:“那就走吧兄弟们。”
一行人继续沿着边沿的河岸前行,丝毫不敢靠近一旁流淌的河水,哪怕是走在平地上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摔到河边去被河里的鱼叼走脑袋。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已身侧的河水,这时前方黝黑的河道中却突然传来一阵破水而出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声沉闷的“噗通”声,好像是什么庞然大物跃出水面后又回到了水中。
大家的脚步倏然停止,这一声显然比刚才那只大红鱼发出的更大。
“河头还有更大的大红鱼嗦?”陈志疑惑的问了一句。
事实上也确实有可能是更大的哲罗鲑在捕食同类,这种鱼类和乔尔泰一样,有捕食同类的习惯。
毕竟体型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吃一百条小鱼没准都比不上吃一条壮实的亲戚。
“应该是,如果是其他生物,我还想象不到会是什么东西。”这让我内心十分不安,不知道前方的黑暗中会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这么大的体型,万一是个两栖的可就完蛋了。
就在我犹豫着要不要继续向前走时,光头却用手电照着前方的墙壁说道:“这儿有个岔路口呢诶。”
我转头一看,果然有一个隧道口出现在我们的右前方,最有趣的是,在这四通八达地下河道里,这个隧道里竟然没有水,像是人工开凿出的山洞。
“这不像是天然形成的,你们看这里还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这隧道的表面形状规则,可能年头有些久了,但还能模糊的看出一些凿痕。
既然是人造的洞穴,我的第一想法就是里面可能有人,我心里权衡了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有可能隐藏在主河道的庞然大物,还是人类的危险系数更低一点。
秦晃之前开过一枪,又重新填了子弹,现在加上弹匣中的两颗,我们还剩十二颗子弹。
一切就绪后,由秦晃打头走进隧道,秦瑶走在第二个,本来我是想让她走在队伍正中的,但是秦晃却不同意。
“我可以把我的命交给你,但不能把她的命交给你,这件事上,除了自已,我谁都不信。”
“啊行行行!”
个死妹控,爱咋咋地吧,我还不乐意走前头呢。
开凿隧道的人可能是为了防止汛期河水倒灌,所以将这隧道修得非常倾斜,好在他们特意在脚下的岩石刻了凹凸的纹路,起到了一定的防滑作用。
不仅如此,每隔一段还会突出一段门槛一样的石阶,大概也是用来防水的。
大概走了十几米,隧道开始向左转,逐渐平缓。
“是一个山洞。”
秦晃两手举着猎枪,正对着眼前黑蛐蛐的山洞。
这山洞口看样子也是开凿出来的,还特意凿成了方形,旁边还挂着几缕彩色布条,不知道挂了多少年,已经潮湿腐烂得快要看不出样子了。
我侧身上前向洞穴内照了照,洞里的空间不算大,一眼看上去空荡荡的,只有边边角角处摆放了一些工具,而山洞的另一边同样还有一个洞门。
“看样子没什么危险,进去看看。”说完我就试探着进了山洞。
这里以前应该是有人生活的,但这人看起来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过了,山洞的地面落了不少灰尘,再加上这里湿度大,已经变成了一层湿泥。
我大概扫视了一下四周的墙壁,岩石的形状自然,纹理有序:“这山洞倒不像是人工开凿,好像是天然形成的。”
“妈呀吓我我一跳,个卖哈批的。”
光头突然对着山洞角落怪叫一声,接着就是一阵振翅得声音,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从我们头顶飞速掠过。
是一只蝙蝠,看来这地上不光是尘土,还有可能是蝙蝠的粪便。
“这些工具看起来都是游牧民族常用的。”
秦瑶正挨个查看那些倚靠在墙边的工具,其中有几把弓箭,她拿起一把看了看,秀气的眉毛微微皱着:“这弓箭的做工看着不像现代的。”
听她这么说我也拿起一把瞧瞧,发现这弓确实比现在常见的弓大了不少,而且更沉。
“弓身是木材的,弦嘛,好像有点像牛筋。”
这确实和现代工艺差别很大,弓箭这东西现在追求个轻便,而且能选的复合材料太多了,没必要用这么笨重的,一般人可驾驭不了。
“这里还刻了字!”秦瑶指着她手中的弓身说道。
我们凑过去一看,果然,看不懂。
“这是字?”光头挠着脑袋一脸疑惑。
秦瑶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上的弓箭:“是蒙文,但和现在的蒙文好像又不完全一样,大概是人名,可能叫岱……钦,我也不确定。”
这下我们几个更疑惑了:“你还认识蒙文?”
这时秦晃替她解释道:“她特意学的,每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都学了一段时间,她很聪明的。”
“啊知道了知道了。”说完我就把秦晃扒拉到一边去继续看墙边的东西。
我们把每一个弓箭都看了看,上面都刻了名字,其中还有两个小小的弓箭,有点像儿童专用,上面也有字,大概叫嘎尔迪,另一个秦瑶也没认出来。
“这是啥子嘛?拐棍儿唛?好短哦。”一旁的陈志拿起一个木棍,他手握着弯曲的那段把它杵在地上试图当拐杖用。
“嗨呀,你这个怂嗷。”光头笑了两声看不下去了,一把把棍子抢过来掉了个头。
“诶兄弟,看到没有,手拿直的这头,弯的那头冲前面,这个嘛叫布鲁,蒙古人打猎用下的,厉害的人嘛,一下甩出去兔子都能砸晕掉呢。”
墙边立着不少布鲁,粗细长短都不一样,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腐化。
除了这两种工具,甚至还有好几把蒙古刀,短的比较精致,牛角刀柄,刀身微微上翘,长刀个个都是气势十足的大弯刀,但刀身已经有些锈蚀了。
这些东西被摆放的非常整齐,应该是原主人很重视的,我们四处看过后又把这些工具放回原位,以示尊敬,
我用手电光晃了晃墙上的洞口。
“走吧,去下个山洞看看。”
第11章
穴居客
下一个山洞宽敞了许多,目测少说也有五十多平了,不过这里就和外面那间风格差距非常大了,如果外面那个是储物间,这个就是居住间。
“这是火撑子吧?”
光头一眼就看到山洞正中的架子,四根向外弯曲的棍子上套了三个圈,看着既像围栏又像锅架。
我俩走上前仔细看了看:“看样是火撑子,你看旁边还放了口锅。”
火撑子还有个称呼叫土拉嘎,功能类似于灶台,既能拢住燃料用来生火,也能在上面架锅煮饭。
光头用手弹了一下,发出一声脆响:“这是铁嘛还是铜?”
我在棍子上捻了一把:“好像是铁,有黄锈。”
除了火撑子和锅,旁边还放了火钳,甚至还有火镰,一块石头加上一片弯曲的金属片。
我捡起火镰说了句:“这东西可真是有年头了。”
陈志凑过来,扶着自已黑框眼镜看了看:“这是啥子?火石?”
我点点头:“算是吧,用这个金属片敲这块火石,再弄点易燃的干草就能点火,现在很少用这东西了。”
说完我就放下火镰看向四周,除了放火撑子之外,大件也只有一个木质水缸,又厚又沉,看着像松木的,旁边放着一个折好的皮囊,估计也是装水的工具。
这洞里剩下的地方铺了不少毡毯,应该就是他们睡觉的铺盖了,年代久远,现在都乌漆嘛黑的。
除了地上,这里的人还在周围的墙壁上挂了挂毯,就像在蒙古包里一样,这些挂毯还能看出大概的花纹,都是传统的吉祥纹、火焰纹之类的图案。
“你们在看什么?”
我们乱晃了一圈,却发现秦晃兄妹一直站在一面洞壁前不动,也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听到我的话,秦晃头也不回的说道:“这墙上有字。”
我走过去站在他俩的旁边,果然看见秦瑶正在拿着手电筒研究墙面上的东西,墙面上有不少文字和简单的线条画,看着应该是用刀刻上去的。
文字我是不可能认识了,但是画总还能看出个大概,其中一处刻的是一圈小人手里拿着弓箭之类的武器,围着一条大鱼一样的东西。
旁边还有一些树啊山啊牛羊一样的线条,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呀小姐姐~”光头看得心里痒痒,看秦瑶表情十分严肃又怕打扰她,就试探着小声问了一句。
结果秦瑶叹了口气,表情苦恼:“我认识的不多,这些对我来说太生涩了。”
说完她抬起细白的手指指着其中一串字:“这句话的大概内容是,他们把自已称为“穴居客”。我不能确定准确的意思,只是大概的翻译。”
“剩下的我分析不出来,大概意思是他们身上肩负着某种使命,所以从地上搬到了地下来世代生活。”
“穴居客?”光头重复了一句,然后环视四周:“这地底下哪是人住的地方呢嘛,估计这些人办完事儿早就搬走了。”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推翻了。
这并不是最后一个洞穴,同样,在墙壁上还有一个门洞,我们通过这个洞口进入了下一个山洞。
“这个应该就是最后一个洞了,这好像是个……祭祖的地方?”
这第三个山洞里既没有工具也没有铺盖,而是在墙上挂了六幅画像,这些画像在潮湿的环境中已经长了霉斑,画像前摆了几个盘子,里面的东西黑糊糊的,看不出原貌,有的像干果,有的像固体油脂。
除了盘子,另外还有一些酒壶、香炉和油灯,周围依然挂着彩色的布条。
很明显这就是这些穴居客祭祀祖先的地方,能看出这里曾经被打扫的非常整洁干净。
“看样子他们不是搬走了,不然不会留下这些画像,他们对祖先一向都是极其尊重的。”
我又指着盘子里的贡品说道:“而且我听说蒙古族祭祖的贡品事后会自已吃掉,哪怕是剩下的汤和骨头也要埋进土里,这些人即便是搬到地下都不忘带着自已祖辈的画像,没道理最后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走掉。”
陈志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那会不会是……死掉喽?”
秦瑶思索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可是我们一路看过来,所有的东西都被整理的非常整齐,看起来没有一点仓促的痕迹。”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秦晃说了句话:“但你们不觉得有点太整洁了吗?人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偷懒的小习惯,可是他们把所有日常用到的东西都整理得一丝不苟,更像是一种,告别。”
他的话让我恍然大悟,脑子里只想到四个字:慷慨赴死。
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原因会让这些人带着孩子,还怀着这样一种从容的态度离开住所面对死亡,难道是因为战乱吗?不可能,那可是蒙古族,不管是打架还是打仗他们的天赋点都是点满的。
我抬头看向秦瑶:“你们事先就知道跟蒙古族有关吗?不然怎么会想到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字。”
秦瑶摇了摇头:“不,我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爸爸是追查到喀纳斯才出事的,这里有很多图瓦人,他们虽然会说图瓦语,但这种语言并没有文字,在书写上可能会用到蒙文,有时候线索就藏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我们不想错过。”
这女孩看起来纤细瘦弱,但说起话来掷地有声,我和光头在学习上都是吊车尾,对这种学霸多少有点儿佩服:“你是大学刚毕业吧,没想到小小年纪心思倒是很缜密。”
而秦晃却说:“她研究生都毕业了,从小就优秀,就是有点倔,怎么劝都不愿意继续读书。”
秦瑶瞟了他一眼:“咱们两个有什么区别?”
可能是看到了人的痕迹让大家心里放松了不少,这个话题打开了秦瑶的话匣子,眼下我和光头的衣服还湿着,冷到了骨头里,大家在火撑子里拢了一个火堆,围坐一团。
秦瑶说直到他们的爸爸去世,秦晃也才十五岁,而秦瑶只有八岁。
所以秦瑶八岁以后都是秦晃带大的。
“我们手里的钱不多,也不敢花,明明出去买面剂子不贵,我哥非要自已做,一个拌面能做一天,有的面软的像汤饭,有的面硬到吃完会胃疼。”
听到这儿秦晃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抬手蹭蹭鼻子:“当时不懂,现在都会了,毕竟都快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里他们的目标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寻找当年的真相,于是秦晃后来选择做警察,而且正赶上当年大范围扩招警察,难度降低了不少。
而秦瑶在大学报考时则选择了语言类专业,一直读到了研究生毕业。
“我不是什么天赋型选手,读书对我来说不算容易,只不过心里有一个念头支撑着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本来秦瑶的导师还想劝她深造,可是她却说读书就读到这里了,她还有其他要做的事。
光头听着听着突然灵光乍现:“哎不对啊兄弟,你这个职业能做这种专门耍帅的网红吗?”
说到网红秦晃的耳朵一下就红了,秦瑶帮忙解释道:“他不是网红,我们只是在卖照片,别人会用他的照片去做账号,我们只拿个照片钱。”
原来这对兄妹看起来俊男靓女养眼得很,实际上这种日子并不好过,寻找真相的路需要时间和金钱来铺垫。
秦晃不光卖照片,隔三差五还会去物流公司做日结装卸工,那可是一个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废物的地方。
而秦瑶也不闲着,她为了能多获得一些有效信息还在社交网站上做故事和情感类博主,什么讲解和疏导都是虚的,通过网友投稿听取不同案例才是真的,搜集案例的同时还能赚点广告费。
这俩人还怪聪明,真是铁了心要把这条路走到黑。
我心里琢磨了几圈,按他俩的年龄算了算时间:“你们两个差七岁,也就是说你邻居出事的时候你妹妹三岁,算下来你妈妈怀你妹妹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孕妇失踪案件了,那段时间你们家没有出过什么怪事吗?”
秦晃可能没想到我会问这个,张了张嘴欲言又止,而秦瑶轻轻拍拍他的手,回头对我说道:“他是独生子,我就是那个失踪孕妇的第一个孩子,被带走的是我亲妈。”
第12章
河蚌
“你俩不是亲兄妹?”
秦瑶点点头,轻描淡写地说:“我妈妈失踪以后我爸就病了,一直是我哥和我养父在照顾,两年,他就病逝了,那个时候这方面管得不严,手续容易办,我就被收养了。”
她说完以后我们都沉默了,实在没啥能安慰的地方,毕竟这俩一个比一个惨。
一时间山洞里只剩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大家伙,我有个问题。”
不知道过了多久,原本正在用火钳划拉地面的陈志就像想起来了什么一样突然抬起了头。
“刚刚乌眼儿你说这个洞是纯天然的,那个隧道是又人工挖出来的,但是他们不可能隔着石头就晓得这里面有几个山洞,然后又去挖那个隧道嘛。那如果不是从外面挖进来的,也不可能是移形换影钻到山洞头,从里面挖出去的噻。”
陈志这话说得弯弯绕绕,但是我听懂了。
“我懂你的意思了,这里和主河道之间的岩石层很厚,他们这些工具一看就年代久远,以那个时候的技术想要直接从外面辨认几乎不可能,但是如果是从这里面挖出去的话,只能说明……这里还有其他出口!”
此话一出,我们赶紧站了起来,这地方我们都绕了个遍,一共就这三个山洞彼此相连,哪儿还有什么新的出口。
“大家到处搜搜看,头顶脚下都看一看,要小心。”
我仔细叮嘱过后,大家就分散开来去检查这三个山洞,秦晃和秦瑶去了祭祖那间,陈志和光头去了摆放杂物那间,我留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