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周开荒李星汉穆潭 本章:第127章

    明军最后喊了一遍这声口号,接着就换成了单字的喝声。

    “杀!”

    “杀!”

    “杀!”

    明军在走进清军阵地三十步后,一起发足疾奔,向着张勇发起全速冲锋,转眼间就和张勇的亲兵撞在了一起。

    前排的张勇亲兵纹丝不动,持盾抵抗,抡刀反击,整条受到明军冲撞的战线上同时血花四溅,盾牌相撞的轰鸣声一瞬间就压住了鼓声。

    刀光在空中飞舞,铺天盖地的杀声之中,张勇看到自己部署在后排的亲兵有人又开始瑟瑟发抖了,他亲眼看到一个初上阵的亲兵在敌人扑向他时,手臂软绵绵的连刀都举不起来了。那个士兵被对方一刀砍中脖颈,脑袋歪倒在肩膀上,摔向一旁;而那个看上去像是个带队军官的明军连喷了一脸的血都不擦,闪电般地挥刀向另外一个清兵砍去。

    “还都是杀过人的?!”看着苦苦支撑的战线,张勇彻底呆住了,他脑袋里回荡着刚才那个丢盔卸甲的清军将领的哀嚎:“好厉害,真的好厉害!”

    “袁宗第你会打仗么?把近卫放在后军?”转眼间,就有几十个亲兵被杀,明军虽然也倒下了一批,但一个个仍然势若猛虎,显然这营明军中杀过人、见过血的绝不只是个别的军官。

    张勇终于发现,他和袁宗第一样误判了敌军的主攻方向,甚至他的错误可能更严重。

    第45节队友(上)

    在张勇看来,他的老兵并不比对面的明军差,尤其是他手下的那些军官,有的人已经有十年的征战经验,比他们的对手经验更丰富、更镇定。

    总的说来,清军老兵反应确实要稍微敏捷一点,明军士兵因为莽撞和急迫总是会先露出破绽。虽然破绽不大,但这一线的差距在战场上往往就决定了生死,一开始有十几个明军就是这么倒在清军手里。可清军老兵身旁和侧翼的新兵迅速地被明军消灭或是逐退,他们不得不竭力拉长队列以防阵型断裂或是崩溃。

    现在清军的队形已经明显叫明军松散,前排的两军士兵用尽全力互撞着他们的盾牌,动作稍生疏一些的明军依旧更频繁地露出破绽,但清军的老兵不再有机会上前攻击。在他们挥刀从对方的盾牌边刺入前,就会有另外一个明军就挺抢刺来,如果在碰撞中门户不稳,这一枪也能逼得清军险象环生。

    而就算拼死格挡开这一枪,清军的刀盾兵也没有贴身追击的机会,因为刚才被撞开的那个明军已经调整好姿势,再次持盾撞上来。清军士兵只能站稳弓步,将全身的力气灌注于盾牌上——又是一声巨响,这次清军士兵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两人互相寻找着机会,想给对方致命一击,但是清军士兵还要稍微留一些精力于旁,因为边上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明军长枪兵,随时可能向他肋下扎来一枪。

    老兵对于新兵的优势是巨大的,遇上连训练都没有的流民几乎能以一敌百,可张勇手下老兵的经验并不能让他们以一敌三,在单打独斗时他们可能占尽上风,但同时面对两、三个明军老兵时,经验再丰富也没意义。本来在单挑中稍微占据上风的清兵,因为需要分神提防其他的明军,导致他们可处于极大的劣势。

    这种劣势只能靠步步后退来缓解,张勇看到整条战线不断向自己的将旗移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兵组成密集队形,让他们身边都有值得信赖的同伴,这样就能顶住明军的攻势。不过张勇根本不能这么做,因为明军进攻兵力是他的三倍左右,如果让老兵组成严整厚实的防线,那么两翼就会被明军迅速包抄,而没有老兵带领的新兵也起不到什么抵抗作用。

    而一旦明军迂回张勇的两翼,就会把他另外一半的亲兵分割开,而且还会切断他向西边的退路——至于什么打通和袁宗第的联系,现在已经不是张勇考虑的了,现在他根本不再琢磨什么歼灭袁宗第,只要能自己逃生就好。

    “为什么我刚才不把亲兵聚集起来坚守?”张勇满怀悔恨,他若是早早驱散辅兵,把所有的战兵、起码是自己所有的亲兵手下都聚拢在某个贴着长江的险要上,那么也肯定能坚持得更久,也就有希望坚持到王明德来增援自己。

    如果只是想独自逃生,张勇现在就该行动了,局面已经非常危险,虽然清军节节后退,但还是有人躲闪不及被明军击中;而且这种后退总有退无可退的时候,倒时候清军就再也无力维持战线的完整,也无法保证自己向西的退路以及与东面友军的联系。

    不过张勇仍舍不得放弃,上次与邓名一战,他从贵州带出来的八百兵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虽然损失了三分之二,但有这些人亲兵营依然能带起来,只要打一两个胜仗就能恢复大半元气。但如果今天再把剩下的老兵也都扔在这里的话,那张勇的精锐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张勇望眼欲穿,但王明德的大军迟迟不到,看来又被袁宗第挡住了。现在清军士兵已经开始疲惫了,在明军的轮番攻击下,清军士兵的体力消耗远比他们的对手严重,而明军疲劳的前排已经轮换到了后排。由于清军不断后退,明军这种轮换非常轻松地完成,没有丝毫的危险或是压力。面对新换上来的生力军,大部分清军士兵已经放弃了反击的念头,改为全力以赴地防守。

    明军越攻越是放得开,张勇看到明军已经从五分防守、五分进攻变成了一分防守、九成攻势,抡着刀枪用尽全力地敲打着自己的亲兵,而清军已经纯守不攻,努力用盾牌掩护住周身要害,用刀枪尽力格挡对方的兵刃。

    明军的疲兵不断轮换到后排喘息,然后又生龙活虎上来猛攻不止,他们对面的清军士兵有人已经手臂发麻。更多的清军失手倒下,而战线也已经快退到张勇面前。

    “我早该弃车保帅。”张勇注意到手下的疲态,知道亲兵们坚持不了多久了,他立刻传令给东面的亲兵,让其中的老兵马上回援将旗。

    这个命令一下,东面的战线就会迅速崩溃,不过他们大概能坚持片刻,给老兵赢得返回张勇身边的机会。新招募的新兵也从张勇手中拿到了不错的装备,这一年来张勇投在他们身上的经费也不在小数,因此舍不得放弃,但刚才他就不再关心袁宗第是否能够突围,现在他更是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多保住一些老兵就好,这都是张勇重建部曲的种子。

    ……

    袁宗第带着五百甲兵压阵,迫使溃兵的洪流在他面前转向北方。明军的败兵过后,就是王明德的追兵,见到五百多严阵以待的明军甲兵后,王明德迟疑了一下,下令暂停列阵。

    看着清军在自己面前排列开阵型,袁宗第心里也十分紧张,他一看就知道对面的清军披甲超过自己两倍,而且这些都是绿营,清廷直属的八旗部队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如果清军发起猛烈进攻,袁宗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部队能够坚持多久。现在袁宗第亲自压阵就是为了鼓舞士气,让麾下的新兵也能英勇奋战——明军辅兵崩溃后,袁宗第的阵地已经被压缩成了细细的一条线,如果再顶不住的话,那明军就会被王明德和张勇两面夹击,转眼就是全军覆灭。

    现在袁宗第除了担心眼前外,还担忧张勇会趁机从背后杀出来,那里的军队本来也不如张勇的亲兵精锐,袁宗第本想仗着人多势众牵制住张勇;但现在人数既不多,还没有主帅压阵,万一张勇舍命突击,袁宗第很担心背后的战线也会出问题。

    不过张勇并没有这么做,之前看到王明德的狼烟后他就认为此战必胜,而且还隐约猜到了王明德想让他啃骨头、自己吃肉的念头;因此观察到袁宗第离去后,张勇并没有积极反击,而是希望王明德猛攻会迫使袁宗第拿出全部近卫和王明德火拼,这样局势就能变成王明德啃骨头、张勇吃肉。为了鼓励袁宗第继续从自己对面抽调兵力,张勇竭力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连擂鼓都停了。

    王明德排列好阵势后,他周围的军官也都看清袁宗第的实力,看着那杆高高的红旗,王明德的部下都跃跃欲试,纷纷向他请战:“定为将军把袁贼擒来!”

    “不急,不急。”王明德一点儿也不着急,微笑着给心腹分析起来:“这就是袁贼的近卫,现在他被我们和张提督包围在这里,为了解围袁贼的后军一定会设法解围,但他们肯定打不进来,张提督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指着前方的袁宗第的大旗,王明德说道:“如果袁贼有信心带着近卫冲出去,那他还会在这里么?现在不过是心存侥幸,指望后军能扰乱张提督的战线,给他的近卫逃生的机会罢了。不过张提督身经百战,岂会轻易露出破绽?”

    “让袁佳副都统再把火炮给前面派上来。”王明德说道,他计划向对面的袁宗第炫耀兵力,让对方意识到呆在这里必死无疑,这样袁宗第只好孤注一掷拼死向张勇发起突击,尝试把自己的近卫救出去。

    “哼。”王明德观察着明军的阵地,脸上的微笑变成了冷笑:“张提督啊,莫以为我不知道您打着什么心思。这是想让我硬拼袁宗第,您来拾便宜吧?这可是我来增援您啊,您还这么算计也太不地道了吧?”

    当袁宗第突围失败后,他本人也就只有抛弃近卫向北逃生一条路了,那时张勇估计也被袁宗第两面的两次决死突击打得半残,王明德就可以笑呵呵地搜拿袁宗第的辅兵和没跑掉的近卫。

    其他几个同行的绿营将领也很有默契地按兵不动,差不多是明军三倍的绿营坐等着袁佳文弼的火炮增援——必胜的仗,还有火炮支援可以少损失,大部分绿营将领都在为一会儿抢夺战利品的大赛养精蓄锐了。

    他们并不知道,这时张勇已经遭到了明军的猛攻,在袁佳文弼把火炮给前线派上来的这段时间里,张勇的形势急转直下,已经起不到阻断明军退路的作用了。又等了一会儿,王明德看到八旗兵带着虎蹲炮从后方赶来。

    “袁宗第该死心了吧,他该明白只有突围才有生路了。”王明德满面笑容地看着八旗开始安置火炮,心里美滋滋地琢磨着如何行动才能从绿营同僚手中抢到最多的俘虏。

    而此时在西线,张勇的东线已经崩溃,虽然跑回来一部分亲兵驰援,但明军还是打到了他的旗帜下,部署在他西面的那些残兵败将见张勇都要顶不住了,满脑子都在琢磨着投降是否能求得一条活路,而更北面的绿营已经放弃,学着胡文科的榜样,丢盔弃甲地逃向山林深处。

    第45节队友(下)

    张勇不顾一切地从东线抽调兵力,暂时缓解了眼前的窘况。调回来的几十个骨干和一百多个亲兵营的新兵填补上了战线,让张勇不至于立刻崩溃。但这些兵力从东线调出后,剩下的二百新兵军心浮动,再也不是对面近千士气大振的明军战兵的对手,只稍微拖延了片刻就全面溃败,不过能给张勇争取这么一点抽调兵力的时间就算不错了,说明张勇这一年对他们的优待和装备还没有白费。

    靠着这些步兵,张勇继续维持着将旗不失,这面旗帜可以让援军找到救援的目标。张勇不断地点燃烽火,极力催促王明德赶快来增援;为了让援兵更快的给自己解围,虽然兵力不足,但张勇还是尽力掩护左翼的同伴,以保证王明德来援的通道畅通,也是为了激励那些胆战心惊的同僚继续抵抗,不要抛下自己逃跑。

    不过王明德的援兵依然不见踪影,而击溃了东线的亲兵营后,明军的披甲开始从侧翼压过来——虽然张勇抛弃了部分士兵争取了一点时间,但如果王明德不能赶到的话,这笔欠债还是要还的,而且得加上利息。

    最北面的清军逃跑后,万县主力营背后的明军也没有追击,而是转向跟进,当这支明军隐约出现在主力营的侧后时,被逼到南边的清军开始绝望。大批的无甲兵和失去建制的披甲兵开始向明军投降,一般无甲兵总是能得到宽恕的,披甲兵如果没有血债也有机会被胜利者赦免。

    “坚持,坚持住!”张勇心急如焚,现在清军的后路被断,如果崩溃,那亲兵几乎没有逃出的可能。张勇因为舍不得抛弃这些士兵所以一直没有选择突围,现在张勇再次发生动摇,犹豫着是不是抱成一团拼死向北突围——无疑会损失很大,但战场一片混乱,明军可能急着去救援袁宗第,数千清军溃兵分散在战场上,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张勇有可能救出一半亲兵和大部分的老兵。

    可是西面又点起一道狼烟,王明德再次宣布他马上就到。

    现在张勇已经不想什么抓俘虏、抢夺战利品了,只要能给他的亲兵营解围就好。看到新的狼烟后,张勇终于还是没有选择突围,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葬送全部的亲兵,既然王明德转眼就到,那他还是再坚持片刻吧。

    ……

    两里外,王明德正气定神闲地站在狼烟旁。汉八旗就要开始炮击了——张勇企图诱惑王明德发动攻击吸引明军,然后自己去拾钱包——这个企图被英明神武的王总兵轻易地识破了。刚刚这段时间,王明德发现袁宗第的近卫不但没有减少,反倒不断从东面调来更多的甲兵,现在与王明德对峙的明军战兵已经从最初的五百人增加到八百人。

    在最初发起进攻前,王明德就已经从撤退下来的绿营口中了解到袁宗第前军的大概实力。无论胡文科抵抗得多么轻微,袁宗第的近卫因为连续不断地奔波,天气炎热加上疲劳,至少减少了两、三成实力。刚才清军又用虎蹲跑把大概三百明军战兵击溃,王明德估计袁宗第手中能动用的兵力大概只剩下一千甲兵——作为李国英的大将,王明德对自己的这个判断还是很有信心的。

    通过对俘虏的简单审问,王明德证实了自己对袁宗第前军的实力判断,大概就是两千甲兵,这应该是袁宗第全部的实力。至于袁宗第的后援,大部分俘虏都称没有,还有人吃打不过,招供还有一、两千甲兵。对此王明德并不太信,他一听就判断是俘虏在胡言乱语。既然袁宗第的八百兵都在自己的对面,那张勇面对的也就是几百个明军战兵而已,就算袁宗第后援还有一些甲兵,估计也是装备简陋、士气不振的新兵,肯定不是张勇的对手。

    正因为王明德对战场有如此清晰透彻的认识,所以张勇发出的求援信号完全不能迷惑住他。

    “哼,张提督是想装得人畜无害,甚至故意示弱,好让袁宗第把主力都调来挡着我吧?”王明德一下子就把张勇肚子里的谋算都清清楚楚地数了出来,他认为张勇的信号明摆着是骗王明德进攻,而两里外传过来的鼓声很可能是明军的后军尝试给袁宗第解围。王明德知道,明军不过是以辅兵为主,撑死有几百、上千个战兵,绝不可能突破张勇的防线。如果张勇不是为了防备袁宗第突围,那不追着明军的后军打就不错了。

    既然张勇做得了初一,那王明德也做得了十五,他毫不犹疑地下令释放信号,告诉张勇自己正在发起猛攻,以引诱张勇主动出击,把袁宗第的注意力再从自己的眼前引回去。除了王明德以外,战线上其他的清军将领也纷纷释放烽火,一起向张勇报告他们正在高歌猛进,不过他们和王明德一样按兵不动。

    此时赶到袁宗第正面的清军披甲全加起来,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人,算上张勇、胡文科所部,就是四千绿营披甲,如果再加上袁佳文弼的汉八旗就是五千披甲。用五千打两千,而且两面夹击,还有大炮、火铳,有张勇、王明德这样的宿将和他们手下的精兵,按说这根本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抗,而是对明军单方面的屠杀。

    就算一千汉八旗不参战,四千绿营披甲夹击两千明军战兵,也是必胜的局面。清军将领们心情轻松,胜券在握,觉得这场胜利也不缺他们的那一点儿力气。士兵不愿意战死在胜利前夕,将领也不愿意在必胜之战中损失惨重。既然王明德都不动,那其他的清军将领也不动,反正时间在他们这边,袁宗第迟早要逃跑,既然能乘胜追杀,那为啥要去和被逼到墙角的野兽拼命呢?

    一开始看到张勇求援的信号时,西面的清军将领还感到很惊讶,但等看到王明德一边静坐一边升起猛攻的信号后,脑筋再迟钝的将领也反应过来——这是张提督在骗咱们呀。

    想通了这点后,解围部队的指挥官们心中对张勇也都十分不满:张提督你家大业大的,还是前军的总指挥,打了胜仗肯定也是您的头功;但却总想着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小将去打头阵,刚才放水让袁宗第抽调部队来挡我们,现在还发假信号向让我们去踢铁板——要头功、战利品不让、还不想损失自己的兵马,这前军总指挥未免也太没担当了,难道你张提督的手下是人命,我们的手下就不是人命了么?

    ……

    西线那几道全力解围的狼烟,对张勇来说是最大的激励,刚才西北明军一度已经冲上了高台,但张勇带着贴身卫士亲自反击,硬是把明军又打下了坡去,还让对方付出了十几条性命。

    但等东面的明军从张勇的东北方向发起进攻后,张勇再也无力维持与左翼的联系,他不得不彻底放开西线,把手头所有的兵力都调过来,抵抗来自西北、东面两面的压力。随着新的从北面开到的明军加入战团,张勇左翼的友军彻底崩溃了,位于张勇西南方向上的残存友军一半投降,一半继续向江边撤退。

    “逃到江边有什么用?”张勇气愤地大叫起来,朝着那些逃走的友军背影骂道:“你们当你们自己都是王进宝吗?”

    八百亲兵已经折损得只剩下三百了,失去了侧翼的掩护后,明军就会进一步包抄,然后从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上围攻张勇,而东南就是长江,张勇自问也不是王进宝。再说跳进长江容易,游去哪里呢?下游可是万县,难道要游过三峡,穿越夷陵、江陵,直奔武昌投奔湖广总督吗?

    “王八羔子,坑死老子了!”

    事到如今,张勇哪能不明白,援军是彻底指望不上了。驱散了自己西南的友军后,新到的明军就能开赴前线增援袁宗第,王明德就算真心实意的进攻也未必能打进来了——张勇已经猜到了西线的真实情况,在这生死关头陕西提督终于大彻大悟:王明德也是宿将,肯定能推断出袁宗第大概的实力,所以根本不会相信自己是生死一线,他们断定了自己是想骗他们出击好多占一些功劳——摊上这样的队友,张勇真是欲哭无泪。

    全军覆灭、兵败生死就在眼前,张勇现在就是想突围也没有多少机会了,明军西线没有压力,能够全力围剿他。

    “发烽火信号,传令全军总攻!”听到张勇这个命令后,疲惫不堪的卫士们都愕然,胡文科远遁,周围的友军非降即逃,周围的明军也又一次要冲上高坡了,号令总攻?号令已经不存在的清军总攻么?

    “没错!就是号令总攻!”张勇看出了手下心中的迷惑,重复道:“命令全军进攻!”

    既然想通了王明德为何不进攻,张勇就知道他该发什么命令了。等这个号令发出后,王明德等解围部队肯定以为张勇、胡文科他们已经杀散了内线明军,再不进来抢功就抢不到了。

    刚才张勇已经断定,一旦明军的部署调整完成,王明德就是真心实意地想给自己解围也未必做得到,而且要是明军势大,王明德他们多半会认为张勇已经没救了,而倾向保存自己——那样的话张勇就是真没救了。

    现在是张勇最后的机会,只要王明德一头撞进来,袁宗第肯定不会再把主要精力放在仓皇突围逃命的张勇身上,而是全力围剿王明德的近两千甲兵,这样张勇就有了一线逃生的机会。当然,王明德的一千多披甲肯定会遇险,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预想中被两面夹击的几百明军残兵,而是基本完成集结、后顾无忧的四千明军战兵。

    不过……王明德都不管张勇的死活,张勇为何要管他呢?队友坑了自己,难道还不许他坑回去吗?

    想着早就不复存在的部队和逃得无影无踪的胡文科等人,发出全军总攻的烽火后,张勇熟练地飞起一脚揣倒了将旗,冲着亲兵们大叫:“各自逃生,咱们重庆见!”

    第46节脱逃(上)

    在张勇踢倒将旗前,袁宗第就离开西线返回中央。汉八旗开始的炮击对明军士气依旧有严重的影响,除了袁宗第几乎没有官兵见过野战用大炮,第一次见到大炮向自己轰击,给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见到袁宗第的将旗后,这些士兵总算是感到了一些安慰,没有像之前的战线那样迅速地出现混乱。

    而当得知后援士兵抵达后,明军的士气进一步提高,袁宗第感觉军队没有立刻崩溃的危险,就急忙回来打算亲自指挥对张勇的攻击,争取把身后这些残余的清军立刻肃清以解除后顾之忧。

    结果袁宗第还没有赶到位置,就听到前方五声号炮连放,还有五道狼烟呈梅花状同时升起。

    “这……看上去好像是总攻的命令啊。”袁宗第和明军多次交手过,绿营的旗号继承自明军,基本差不多,因此袁宗第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有些发呆,周围张勇的盟军早都不存在了,他一时没想明白到底张勇这是在干什么:“他魔怔了么?”

    袁宗第还在愕然不解的时候,眼前急匆匆跑来一队人,为首的正是左佑,明军之前接到了袁宗第的口令,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先拿下张勇,连刚刚从北边返回的那些明军战兵都自发地向张勇的将旗位置移动而不是向西去填充袁宗第的战线。

    可等张勇的将旗倒下后,明军就立刻对他失去了兴趣,一旦失去将旗,那么敌军就已经是一群没有丝毫威胁的溃兵。八百多明军战兵和辅兵开始打扫战争并追击溃逃的清兵。其余的明军纷纷调头,陆续向袁宗第的将旗这边增援过来,而左佑带着他的一队兵首先赶到。

    听说张勇的将旗都倒了,袁宗第也不打算再在整个逃窜的敌人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了,现在还有来自西边的威胁,他需要每一个士兵去防范王明德和那支人数不详的汉八旗。

    就在袁宗第询问左佑具体战况的时候,背后的西线上突然鼓声大作,惊雷一样的呐喊声滚滚而来。

    “哦?”袁宗第狐疑的回过头,由于清军一直注意隐蔽而且明军无法发起反击进行侦察,所以刚才袁宗第只观察到一千左右的清军披甲;见清军迟迟不肯进攻,袁宗第就断定清军的实力有限,对冲破自己的防线给张勇解围缺乏信心——虽然清军一直误认为袁宗第只有两千多战兵,但袁宗第并没有想到对方会一直如此轻视自己,所以就没能推测出清军的真实心理——他们不是因为实力不足而见死不救,而是不想在必胜的战斗中损失过大,想多占便宜少出力。

    刚才见到张勇发出总攻的信号后,骑在马上的王明德一拍大腿:“张提督终于忍不住了!”接着又是一声哀叹:“袁宗第真是一点儿也不会打仗啊。”

    对面的袁兵还有八百人,那么张勇、胡文科他们的两千二百甲兵对面就只有二、三百明军战兵,张勇只需要放少许兵力挡住袁宗第的援军就可以,向袁宗第发起进攻的甲兵可以达到对方的十倍,胜利自然是轻而易举的。这么长的战线,袁宗第就算想拖延一些时间都做不到,而且张勇还有大量的五甲兵可以协助,而袁宗第的辅兵被自己打散了不少——王明德当然不知道张勇的无甲兵早都被明军的援军击溃了。

    至于张勇使用烟火和号炮,这更说明张勇总攻的规模之大,很显然张勇周围的两千两百甲兵和数千无甲分散在很广的面积上,已经用传令兵事先沟通好了攻击计划,现在用烟火和号炮就是为了保证全军能够统一行动。

    “终究还是没比过张提督。”最终袁宗第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这边,王明德不能不感慨张勇实在太会示弱了,现在信号一出,东面的清军说不定已经击溃了明军,开始四下抓俘虏,拾取装备了。

    王明德急急忙忙地让人去制止那些还在疯狂射击的八旗炮兵,好不容易打消了他们的射击**后,等得不耐烦的王明德一马当先,带着亲兵们高呼着发起冲锋:“全军突击!”

    战线上其他的清军将领比王明德还要早地发起了攻击,尤其是没有汉八旗火炮碍事的那个,更是一发现东线的友军开始追击后就急忙出动。众将急急忙忙地发起冲锋的时候,还忍不住在心里对张勇又是一通大骂:“刚才还在求援,一转眼就总攻了,真不要脸,抢功抢得连脸皮都不要了。”也挂不得这些清军将领生气,他们仓促发起进攻,完全没有做好准备,有些手忙脚乱,现在也没有人等待王明德统一指挥了——王总兵那边的虎蹲炮最多,行动最慢,他跑的慢点大家就能多抢点俘虏和装备,这可都是财产啊。

    看到清军发起攻击后,袁宗第这才有点反应过来,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张勇发出的信号的意味,感情清军都拿自己当软豆腐随便捏哪。

    “你们还能打吗?”看着满脸汗水的左佑,袁宗第飞快地问道:“用不用休息一下?”

    “不用?”左佑的汗珠不停地从眉毛上滴落下来,只要不挡住视线,他都懒的去擦满脸的汗水了,他对袁宗第笑道:“快热死了,披着甲休息是活受罪。早点打光鞑子,早点能把这身甲脱下来,然后去江水里泡一泡。”

    “好。”在张勇的提示下,袁宗第虽然比较晚,但总算是最终猜到了王明德心理,他立刻命令去前线传达撤退的命令,同时命令左佑和其他陆续抵达的部队不要上去支援,而是开始集结备战。

    袁宗第有意地放开了几个口子,见袁宗第的将旗消失不见,王明德他们都认为袁宗第这是弃军潜逃了,明军既然失去了主将那就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虽然战线上还有几个险要被控制在明军手中,而且让开缺口的明军也没有丢盔弃甲的逃亡而是收拢到那些险要的据点上,但清军依然不担心后路问题——这么点明军根本无法对强大的清军构成威胁,而且对面就是张勇的几千大军,这些明军根本就是垂死挣扎而已。

    清军高歌猛进,向着纵深方向追击而来。

    “好多的鞑子。”袁宗第看到两千清军甲士和大批的后援兵分几路向自己这边冲杀而来,心里也有些担忧:“这一天来鞑子的后援源源不断,汉八旗没有出战,一会儿不知道是不是又会有新的鞑子抵达。”现在袁宗第的手下已经相当疲惫,如果再有新的清军生力军抵达,袁宗第觉得手下就要到达极限了:“是见好就收的时候了,打垮王明德让他们无法追击我们,然后就返回万县。”清军还有汉八旗的预备队,袁宗第知道八旗兵装备精良,是不可轻视的强大敌人:“如果汉八旗上来救王明德,我就避其锋芒、让开一条去路,只要打得王明德他们不敢再追击我们就好。”

    战场袁宗第也不打算特别认真地打扫了,击溃这最后一批清军,让明军能够从容回师是首要目标,俘虏能够到的就抓走,装备看到了也可以拾起来,但袁宗第不打算派人仔细搜索每一处角落了,清军一波接着一波抵达,让袁宗第也是越打越心虚。

    当几路清军冲入明军纵深后,隐藏在中间的明军突然从侧面杀出,把清军的纵队一分为二,被切割下来的后队首先发生混乱,他们调头逃跑的时候发现收缩起来的明军又冲出来封闭缺口,这些无甲兵是跟着进来捡便宜的,抵挡不住两边明军的甲士的攻击,能逃走的都拔腿逃走,来不及跑的统统跪地求饶。

    而兴冲冲向前冲的清军前军没有遇到溃兵,而是一头撞上了袁宗第的防线,这条向着西方的防线上的简易工事还是张勇构建的,驻守的清军不经一战就放弃逃走了,现在正好被明军用来挡着王明德。

    “不好,中计了!”王明德前有敌兵拦住去路,身后也是喊杀声震天,因为生怕俘虏都被张勇抓去,所以清军一路急行,想着尽快与张勇会师,那么身后被自己围住的明军当然张勇不能再过来抢。这一路急行把清军的纵队拉得里许长,在遇到明军突袭时根本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

    “突围,突围!”王明德带着亲兵调头冲突,意图杀出一条血路来,身后不远就是汉八旗,大概也就是两里开外,袁佳文弼只要稍微前进就可以给王明德解围,至少能够让明军忌惮,最起码也能牵制住相当数量的敌兵,让王明德能够有机会脱险。

    ……

    “副都统大人。”一个牛录跑过来向袁佳文弼报告:“王总兵他们好像中伏了。”

    “我看见了。”王明德他们冲锋后,袁佳文弼就带着汉八旗前进,观察战局——反正俘虏答应给王明德了,既然如此那汉八旗还费劲去抓俘虏干什么?这大热天的还不如在树荫下乘凉。

    “撤!”见明军已经封闭了一些缺口,有些人朝着汉八旗的方向显露出戒备之意,而且溃兵正在涌回来,袁佳文弼当机立断:“敌情不明,安全第一!”

    指着那些虎蹲炮,袁佳文弼进一步命令道:“把这些笨家伙炸了,马上撤。”

    一个牛录脸上露出可惜的神色了,袁佳文弼察言观色,笑道:“绿营如此无能,央求我们火炮助战,可结果连我们火炮的安全都保护不了。我们去找总督大人评理好了,让总督大人拿他们的军饷赔偿我们。”

    “副都统说的是,总督大人严正公明,一定不会偏袒手下的。”听袁佳文弼这么一说,八旗兵马上动手把虎蹲炮都炸了,迈着轻快的步伐、沿着来路朝着忠县方向去了。

    第46节脱逃(下)

    王明德等人的决死突击确实吸引了明军几乎全部的注意力,但张勇依旧是险象环生,身后依然有穷追不舍的敌兵,而周围还有己方的溃兵。

    “我什么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怎么会死在这个地方?”已经换上小兵军装的张勇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奋勇前进。根据张提督的经验,只要应对得当,小兵其实逃掉的机会更大。尤其是在这种重重包围中,要是身边有一群亲兵簇拥着,那肯定会是明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本方被俘的小兵,为了保命也会向明军报告他们看见“某某将领带着一大群人”向某个方向逃走,而不会专门提到某个身穿破烂军服的老兵独身朝着某个方向而去:“狼追猪的时候都知道挑个子大的呢,老子怎么会犯傻?”

    既然现在张勇给自己的地位是被狼追赶的猪,那他就决心做一个尽可能骨瘦如柴的猪,他把亲兵统统遣散,独自一人逃生,虽然确实没有吸引到什么明军的注意,但这无疑也降低了张勇的自卫能力,如果他不能凭借丰富的经验躲开明军的耳目,那就算只有两三个敌兵也能轻易把他抓走。

    侧耳听着周围的人声,张勇疾步如飞,已经逃到原先将旗位置的两里之外,他并没有随大流向西,而是绕了一个圈折向东南方向——这里刚刚爆发过一场激战,取胜的明军可能已经简单打扫过战场,而且还会因为西面的战事被吸引着远离此地。张勇找到一个狐狸洞,他一边蹲在洞口喘气,一边小心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张勇知道这里依旧不是百分之百地安全,袁宗第回师的时候也可能会从附近经过,他要是能躲到北面的山里去最好,若是形势不好就在山里潜伏待机。不过张勇这个计划迟迟无法实现,路上不时有明军的骑兵经过,明军辅兵正把抓到的俘虏集中监视起来。最不幸的是,其中一队明军辅兵选择的关押地点距离张勇的藏身地还很近。

    看到明军在旁边的丘陵上拦出一个圈打算安置战俘,张勇的心中叫苦不迭,如果这里被建立成临时的战俘营,那周围就会有大量卫兵,很快就会发现隐身山脚边的张提督。这队明军去哪里不好,偏偏在张提督的藏身处设立临时战俘营,这真是天亡张勇,非战之罪啊。

    士兵越来越多,趁着明军大批辅兵还没有把俘虏押来,张勇不得不冒险离开藏身之地。不得不冒的风险果然导致张勇遇险了,他溜进丛林的时候,有两个明军辅兵好像看到人影一晃,以为是有俘虏逃走了,就拿着棍棒追过来寻找。

    这里的战场已经打扫过,好处就是明军不会再费力翻检地上的尸体,有几个人断定刚才是错觉,已经回去了,但还有三个明军依旧不死心,一心要把那个“逃走”的俘虏抓回来。

    又和三个明军绕着个小山转了一圈了,张勇知道自己的体力已经快到极限了,他必须要尽可能地隐藏踪迹,绝不能让明军认为确实有一个清军在逃,可是又不能速度太慢免得被追踪者跟上。这样高难度的行动,即使是对野外求生技巧一流的张勇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勇的体力急剧消耗着,在这个危机关头,他更没有时间去找野生动物的洞穴,就算碰上一个也来不及扩建、伪装它。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张勇看得出来跟踪者绝对是新手,要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早就可以确定,他们看到的行踪都是野兽留下来的而绝对不是人,但这三个没经验的辅兵看不懂张勇的布置,还长着一副实心肠,不依不饶地一定要把逃犯找出来:“难道我今天要丧命于此了吗?”

    张勇的体力快耗尽了,不远处就是长江,可他自问跳下去也是被江水卷走的下场,那还不如投降,看看能不能隐藏好身份然后半路逃走呢。

    ……

    张勇陷入绝境的时候,王明德的形势也是千钧一发,他和其他清军将领都带着数以百计的亲兵突围。正如张勇想的那样,这些盲目自大的家伙们完全没有自己就是被狼追的猪的觉悟,庞大的亲兵队牢牢吸引住了明军的注意力,而且明军追上其他清军士兵时,随便哪一个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王明德他们的逃窜方向。

    “该死的袁贼!”王明德口中不断地咒骂着,但心里也不知道到底是恨袁宗第更多些,还是恨他的队友更多一些。发现中计后,王明德坚持抵抗了片刻,意识到事不可为后就扔掉了将旗逃窜——这就是自己承任失败,如果明军还有其他敌人要解决的话,那么就会转而向其他的战场增援,王明德就有更多的机会逃走。

    不过跟着王明德一起冲进包围圈的清军将领们,不约而同地一起扔掉了将旗,由于没有其他战场需要增援,明军就各自追击自己眼前的那些敌军,早知道这么倒霉那还不如抵抗到底,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不过王明德转眼一想,不对啊,要是就我一个人打着旗,那不是给其他兔崽子争取逃跑时间了吗?好吧,兔崽子们,大家都扔了将旗跑路,那也比让我一个人断后强多了,要是跑不了都别想跑。

    领着几百个亲兵在溃兵中左冲右突,王明德把他那些不肯舍己为人、吸引火力的同僚算是恨到了骨头里,至于那个发假信号坑大伙儿的张提督,王明德对他的感情已经快要不能用“恨”这种情绪来描述了,是一种类似对臭虫、蚊子那种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本能情绪,不过王明德估计轮不到自己动手了,看眼前的情况,张勇可能已经被明军乱刀分尸了。

    “袁佳副都统,您老人家在哪啊?”王明德可怜巴巴地喊了一声,但任凭他四下张望,却始终找不到汉八旗的踪影。

    王明德转到哪里,明军就围堵到哪里,另外几个扔掉将旗的同伴已经先后就擒,明军更是一层层地围困上来,把王明德困在越来越小的包围圈中,随着更多的溃兵投降,王明德终于发现自己和身边的这些亲兵快要面对全部的明军了。

    “袁贼!流寇赶得你爷爷好紧!”

    死亡的恐惧笼罩在王明德的心中,他狠狠地啐了一口,前方又被堵上了,身边亲兵的脸上都是绝望之色,但还能往什么地方逃,四面八方已经到处都是袁宗第的兵马了。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次了,不少亲兵都面露凶光,眼睛里闪着狰狞之色,在对局面彻底绝望后,他们心中的凶悍之情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

    “且慢,且慢!”王明德制止了手下的垂死挣扎,他身边还有二百多不到三百的铁杆心腹,剩下的人非死即伤,都已经不知去向。看着仅剩的手下,王明德忽然放弃了突围的想法,向左右问道:“我们没有杀过明军吧?有没有?要是谁的刀上有血赶快都擦干净了,赶紧的。”

    “袁公,袁公。”望着刚刚出现的袁宗第的将旗,王明德策马二前,高举着的手臂上还挥舞着几张纸条:“末将就是王明德,这是长江邓提督给末将的免死券啊,是免死券啊!”

    看着单枪匹马过来的王明德,袁宗第皱皱眉,下令道:“让他过来。”

    刚才被俘的几个清军将领就有人掏出过类似的东西,说是邓名给的什么优惠券,可以赎命用,这东西袁宗第倒是曾听邓名上次去江南前说过,不过当时他就当笑话一听,没想到清军还真留着呢。

    王明德老老实实地来到袁宗第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表示他并不是投降,而是来议和的:“这是长江提督给的免死券,下面有长江提督的签名,请袁公过目。”

    在王明德之前就有人拿出过优惠券,但袁宗第刚才时间仔细看这东西,现在才能认真地看一遍。

    “确实是邓提督的签名。”袁宗第的卫士、幕僚也证实了这优惠券的真实性,不过有个眼尖的人对袁宗第指出:“国公,看这日期,好像过期了。”

    “没有,没有。”王明德大叫起来:“这个日期是末将第一次被俘的日子,但后来末将又被邓提督俘虏了一次,那次邓提督说日子就更新了,不过当时来不及改。想必袁公对此也有所耳闻吧?”

    袁宗第倒是听邓名说过,从重庆经过时又抓住了王明德一次,而且好像也有优惠卷的什么事,不过具体细节袁宗第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邓提督一诺千金,说这张免死券对所有明军都是有用的。”王明德见袁宗第并没有断然否决,就生出了更多的盼望:“末将把这张免死券交还,还望袁公信守诺言,放末将过去。”

    “嗯。”袁宗第也有些迟疑不定,他不知道邓名发这个券到底有何打算,不过肯定有深意。这个东西不是袁宗第给的,他翻脸不认账也不算毁约,甚至也不能算邓名食言,不过他担心这会导致邓名的前期布置落空——怎么看,袁宗第都觉得邓名给王明德他们这个优惠券是有什么大计划在里面。

    而袁宗第和成都的关系很近,他的侄子在成都说话也很有力,现在听说还升任叙州知府,万县的粮草、装备几乎都是邓名给的,虽然邓名没有要求,但袁宗第不能不顾忌邓名的利益。

    第47节情报(上)

    “可是这免死券、不,优惠券上标明是一个人!”袁宗第问王明德道:“你有几张?总不能把你这批人都带走吧?”

    王明德身后还有小三百人,他们中有精锐的老兵,身上都有不错的装备,为了邓名的大业,袁宗第忍耐一下放王明德走了就是了,可这么多士兵他决不能轻易纵放。

    “当然,当然,”王明德点头哈腰地说道:“那就还按前例办?袁公没有异议吧?”

    “什么前例?”袁宗第当然不知道邓名处理方法的具体细节。

    王明德早就断定袁宗第不知道,因为如果袁宗第清楚的话,那就肯定会知道这个优惠券没有延期一说,他刚才那句问话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末将这就让士兵们放下武器,他们所有的盔甲和武器都是袁公缴获的,末将有十五张优惠券,根据邓提督的规矩,除了末将以外,还能赎十四个人走。邓提督一向允许末将把自己的坐骑带走的,不知道袁公这里是否有所不同?还有,邓提督保证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末将的手下人,等末将用牛来换的时候,这些日子的吃喝费用末将也会一并偿还。”

    王明德一口一个邓提督的规矩,把袁宗第听得云山雾罩,见袁宗第已经开始松动,王明德赶快补充道:“邓提督的规矩就是这样,如果袁公不信,可以把其他有优惠券的人叫来问一下。”

    袁宗第点点头,下令把刚抓到的几个清军将领都带上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伐清》,方便以后阅读伐清第12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伐清第127章并对伐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