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李大成李伯山李仲海 本章:第19章

    李大成摇摇头,“我又不是诸葛亮,不会神机妙算。只是但凡涉及到吃食总要多几分小心。”

    鱼娘又问:“爷爷,我是不是很笨?明明知道现在不同以往,还拿着糖葫芦招摇。”

    李大成看着她,“鱼娘,你是我们家最聪明的孩子,这只是一串糖葫芦,没必要太过自责。若真要怪也该怪我,我身为你的长辈,没有尽到提醒的义务,这样说来,我是不是更笨?”

    鱼娘反驳:“爷爷才不笨,你是咱家最聪明的人。”

    李大成笑了,“这才对嘛,再聪明的人都会思虑不周,我只想让你多吃一串糖葫芦,这个想法是好的,却忘记了一串糖葫芦在大街上多惹人注目。既然我不笨,你又怎么会笨呢?”

    李大成安慰完自己的小孙女,心里却在叹气,也不知是不是早慧的孩子都如此,鱼娘自小便没有一般孩子活泼,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次他只是想偏袒几分这孩子,才多给了她一串糖葫芦,没想到弄巧成拙,居然让她这么自责。

    李大成想,这还是做长辈的问题,自幼把孩子禁锢的太严了,所以孩子犯一丁点错都会害怕。

    回去他还是和老婆子多商量商量,别总是偏袒大牛二牛,鱼娘和大丫也是她的孙女,也该多上上心。

    鱼娘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让李大成想这么多,她只是觉得,自己内壳这么大一个人了,还犯这么蠢的错误,实在太丢人了。

    李大成买完东西,打算带鱼娘回去,没想到刚转个弯就被人叫住了。

    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像看货物一般仔细打量了鱼娘一番,然后开口道:“老丈,你这个孙女卖不卖?”

    李大成皱眉,没想到居然是人贩子,他干脆利落道:“不卖。”

    男子咧开嘴,露出一口大黄牙,“老丈,你先别急着拒绝,你这个孙女养的好,寻常这般大的女孩不过值一百文钱,你这个我再给你加二十文钱,你看行不行?”

    鱼娘扯紧李大成的手,她倒要看看爷爷准备怎么说。

    李大成道:“不卖,这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你给多少钱我都不卖。”

    鱼娘的脸悄悄红了,没想到爷爷居然这么夸她,她悄悄挺直了胸膛,用力瞪着人贩子,心里嘚瑟道:我可比一百二十文钱贵多了。

    人贩子闻言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大成和鱼娘,见他们俩虽然穿的破旧,但是衣服干干净净的,脸上也是红润有光泽,可见不是那等吃不饱饭的灾民。

    于是人贩子搓搓手,又换上谄媚的笑,“失敬失敬,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这样,我这里有一批上好的货,我给您比别人便宜二十文,您要不要来一个?”

    鱼娘皱眉,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人贩子嘴里居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货物。

    李大成不想再和人贩子纠缠,打算拉着鱼娘赶紧走。

    人贩子又说道:“我这里都是上好的货,十几岁的黄花闺女,都是被爹娘刚刚卖的,您买一个放院子里看着也舒心,还可以给您儿子挑一个,买回去传宗接代多好啊。”

    李大成充耳不闻,赶紧拉着鱼娘走了,这地方太龌龊,鱼娘这么小,实在不该让她知道。

    见李大成走远了,人贩子在后面“呸”地一声吐了口黄痰,骂骂咧咧道:“娘的,给脸不要脸,你想买我还不卖呢,我这里的姑娘卖到勾栏院可比卖给你这个穷鬼值钱多了。”

    人贩子回到墙角,这里有十几个姑娘挤在一团,看着他回来都瑟瑟发抖。

    人贩子骂道:“抖什么抖,又不是我强迫你们的,是我买了你们,给了你们家里人一条生路,别哭丧着脸,一会儿人来了你们要是卖不出去砸手里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

    路上,鱼娘问李大成,“爷爷,你说那些女孩真的是被父母卖掉的吗?”

    李大成点点头,“八九不离十是真的,乱世最不值钱的就是人了,拐一个人不值当。”

    李大成牵着鱼娘的手回了客栈,他把糖葫芦分了一下,鱼娘手里面也有一个。

    李大成摸摸她的脑袋,“吃吧,这次可要看劳了。”

    鱼娘说:“才不会呢。”

    李子晏塞给了鱼娘三个柿子,“这几个是留给你的。”

    鱼娘好奇,刘氏最后到底有没有赔客栈的钱,于是她问道:“这柿子花钱了吗?”

    李子晏低头摸摸鼻子,露出个无奈而羞愧的笑,“你说呢?”

    鱼娘明白了,刘氏又胜利了。

    鱼娘在心里感叹,奶奶不愧是全家战斗力最强的人。

    这边,李仲海他们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板车轴承处上了油,又买了一些肉干米面,接下来他们还要走好几天才能到府城,路上风餐露宿,吃用的东西都必须带足了。

    若不是路上遇到土匪,他们也不会进城,为了迷惑土匪,买的肉干都吃完了,而且大家都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这才进城休整一下。

    李叔河扶着顾氏在院子里转圈,顾氏的肚子足有五个月了,因为一直在路上,也没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所以看着要比一般的孕妇小一些。

    李大成专门吩咐了李叔河去给顾氏买些红糖,路上用来冲水喝,这孕妇,肚子大了不好,肚子太小了也不行。

    刘氏对此倒没什么意见,她只在自己认为应该省的地方抠门,比如这次李大成买的糖葫芦,她怎么看都不顺眼。

    刘氏原本还在为自己省了柿子钱而洋洋得意,没料到李大成居然去买这些东西,气的她恨不得指着鼻子骂李大成,“咱家的钱是多的烧得慌吗?你买一串回来一个人分一个不行吗?非要买这么多。”

    李大成一向不在刘氏发火的时候和她顶嘴,只道:“都怪我,我当时脑袋一热没想太多,下次,下次决不再犯。”

    刘氏嘴里嘟囔着,狠狠地摔了一下门。

    二牛从楼上小跑下来,“快藏起来,奶奶下来了,要是叫她看见咱们吃糖葫芦,一定会骂人的。”

    大庆小庆有根有财几个小孩子一溜烟顺着墙角跑到了后院,躲在墙角一口一个糖葫芦。

    鱼娘没有吃糖葫芦,她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吃不到的时候才会馋的流口水,真正吃到了,就没有那么喜欢了。

    鱼娘叹气,原来我这么喜新厌旧吗?

    她想把这根糖葫芦留给三牛和二丫,陈氏拦住了她,“三牛和二丫太小,糖葫芦吃一根就够了,你不如把它给你婶娘,你婶娘怀孕爱吃这个酸甜的东西。”

    鱼娘问道:“娘,你不吃吗?”

    陈氏道:“我又不是小孩子,早就不喜欢吃这个了。”

    鱼娘举起糖葫芦,正好碰到了陈氏的嘴边,“你都碰到了,必须吃掉。”

    陈氏笑的弯了眉眼,张嘴咬掉了最上面的一颗糖葫芦,“好了,剩下的我都没碰,别淘气了,拿去给你婶娘吧。”

    陈氏继续收拾洗净晒干的衣服,这些衣服上要么沾了血迹,要么脏的仿佛是在泥坑里打了个滚。陈氏连夜把衣服洗好晒在了后院,衣服一晚上正好都干了,不耽误今天叠好路上穿。

    鱼娘举着被吃掉一个的糖葫芦串去找顾氏,若是在现代,吃穿不愁,吃掉了一颗的糖葫芦送人准是要在背后被骂的,但现在粮食珍贵,别说糖葫芦了,连野菜都要拼个你死我活,哪还有人会嫌弃这个。

    果然,顾氏见鱼娘把糖葫芦送过来,高兴不已,颇有些手足无措,“我,这,这是爹买给你们小孩子吃的,我怎么能要?”

    鱼娘说:“我娘说婶娘怀着孕呢,正适合吃这个,婶娘要是不要,我就不走了。”

    顾氏羞涩地接下鱼娘的糖葫芦,她这些日子确实老想吃一些酸甜的东西,可因为在路上,也没什么条件,只能忍了。

    这次鱼娘能给她送糖葫芦,顾氏既惊讶又感动。

    她拿出一块精巧的绣花手帕,手帕上绣着缠枝花纹,“这是我自己做的,也不值钱,你拿去玩吧。”

    鱼娘接过顾氏的绣花手帕,这手帕触之细滑,材质像是真丝,再加之上面的绣花,没个几十文钱是买不到的。

    鱼娘把手帕给陈氏看,“娘,这是婶娘给我的。”

    陈氏看了一眼手帕,惊讶地说:“你婶娘居然把这个送给你了,这是你婶娘的陪嫁,她平日里宝贝的很,连看都不让人看一眼。既然给你了,你就好好放着,这是她的的一番心意,你可别擦糟蹋了这个手帕。”

    鱼娘闻言宝贝似的把手帕放进怀里,“才不会呢。”

    下午,一行人装好东西准备出城。

    鱼娘坐在板车上,本来正无聊教二丫识字,她拿着二丫的手掌,在上面比划。

    二丫人小小的,手也是又小又软,胳膊似藕节一般,身上还有股奶气。

    鱼娘和二丫靠的近了,总是感觉牙痒痒想要咬她一口,幸好每次她都克制住了自己。

    突然,板车停了下来,鱼娘没坐稳,差点没有被颠下去。

    李伯山喊道:“爹,路中间躺了一个小孩。”

    刘大舅上前准备把这个小孩抱到一边去。

    当鱼娘看到小孩子的脸时,有些惊讶,居然是早上抢她糖葫芦的那个人。

    刘大舅正准备把这个孩子放到路边,谁知她竟然醒了,气若游丝说道:“求求你,救救我娘。”

    刘大舅才不会滥发好心,自从被下河镇的人出卖后,他算是明白了,逃荒路上一定要心硬,心软毫无用处。

    小孩子被刘大舅放到地上,刘大舅正要离开,她居然伸手拽住了刘大舅的衣服,“求求你,我娘要人贩子被卖到窑子里了。”

    小孩子的衣服破烂,拽住刘大舅的时候露出了大半截手臂,鱼娘眼尖,一下就看到了她手臂上的大块红色胎记。

    鱼娘猛地想起了付山曾经说过,他女儿右臂上有一大块红色胎记。

    她对走在板车旁的李仲海道:“爹,她右手臂上有红色胎记,付伯伯说过他女儿手臂上也有这样的胎记。”

    李仲海闻言,绕过车子走到刘大舅身边,此时刘大舅已经把衣服从这个孩子手里面拽过来了。

    刘大舅不解:“仲海,你过来干什么?不过是个饿昏的孩子,放到路边就行了。”

    李仲海道:“鱼娘说看到了她身上的胎记,我来问问。”

    他蹲下来,问道:“你爹叫什么名字?你是从哪过来逃难的?”

    “我爹叫付山,我是从付家沟逃到这里的。我娘,你们快去救我娘……”

    话还没说完,人就晕了过去。

    李仲海赶紧把她抱起来放到了板车上,鱼娘解下水囊给她喂了口水。

    李大成走过来,“这是怎么了?”

    李仲海道:“这就是付大哥的孩子。”

    37.

    赎人

    小孩被抱上车后,鱼娘赶紧解下水……

    小孩被抱上车后,

    鱼娘赶紧解下随身携带的水囊喂她喝了几口水。

    李伯山和刘峰把板车推到一边,免得挡住了来往行人的路。

    鱼娘用她浅薄的现代医学知识想到,最好是给她补点糖,

    于是用水囊的水化开了一些李叔河给顾氏买的红糖,小心喂她喝了下去。

    饿极了的人需要吃易克化的食物,鱼娘他们带的都是耐放的干粮,不能给她吃,

    于是刘大舅又跑去集市买了一碗白粥。

    喝了糖水,小孩已经悠悠转醒。

    陈氏赶紧把白粥端给她,

    “来,

    先喝点粥暖暖胃。”

    小孩端起白粥,

    也不顾自己的烫不烫嘴,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

    陈氏心疼地看着她,想到了自己的鱼娘,

    和鱼娘比起来,这孩子简直瘦的都不成样了。

    还没喝完,李大成让她先停下来,“一次先别喝这么多,这粥先放在这,不会有人偷喝的。”

    话虽这样说,

    小孩的视线一直盯着那碗被端走的白粥,似饿狼一般。

    李大成柔声问她:“孩子别怕,你娘现在在哪?是怎么被人抓起来的?”

    小孩认出来李大成和鱼娘就是早晨被她偷糖葫芦的人,她伸手遮住半张脸,害怕被认出来。

    “我娘借了粮食,今天没有还上,他们就把我娘抓到窑子里了。”

    李大成又问道:“你现在能走吗?这样,

    叔河先过来,你推着她,先让你媳妇坐在板车上,我和仲海随这个孩子去找她娘。”

    鱼娘握住小孩瘦的鸡爪般的手,在她耳边悄悄说道:“别怕,我们和你爹认识,是你爹让我们帮忙照顾你的。”

    小孩惊讶地抬起头,怔怔地看着鱼娘。

    鱼娘冲她眨眨眼,微微一笑,“糖葫芦这事我们不会追究的。”

    小孩低下头,顿了一下,低声说道:“我叫小梅。”

    鱼娘知道她叫小梅,付山早已告知了他们,此次问不过是为了稳住小梅的情绪。

    顾氏坐上板车,李叔河把小梅抱上独轮车,小梅抬头看向鱼娘,鱼娘冲她笑着挥挥手。

    李大成三人跟着小梅说的地址去找她娘。

    鱼娘一行人只得停车在一边等待。

    这边,小梅指路,几人很快来到了一条小巷的后面。窑子的后门就开在巷子里。

    小梅道:“我娘就是被他们抓进了这里面,李爷爷,你能把我娘救回来吗?”

    李大成点点头,“我们会尽力的。”

    因为不知道窑子里都是些什么人,他不敢打百分百的保证。

    一路上,李大成已经听小梅讲了事情的经过。

    小梅和她娘还有哥哥三人跟着付家村的人出来向南逃荒,路上哥哥生病了,于是他们就留下来照顾哥哥。

    因为没有东西吃,小梅她娘就沿街去乞讨,一路靠着乞讨来到了这个县城。

    后来哥哥病的越来越重,到最后弥留的关头了,拉着小梅她娘的手说想吃一个白面炊饼。

    小梅她娘心里面难受得像刀割一般,想着孩子最后一个愿望了,无论如何都要满足他。于是就去专门借粮食的地方借了一捧面,给他做了个白面炊饼。做好后,小梅他哥吃了个白面炊饼就走了。

    这借的粮食是高利贷,今日借,三天后要加倍还,等到还粮那天,小梅她娘实在是还不上,于是借粮的人就要把小梅她娘拉到窑子里去接客。

    李大成在逃荒路上已经听过太多悲惨的故事,他深知自己救不了天下人,闻此,只能深深叹口气。

    他和李仲海去敲了敲门,不多时,一个面脸横肉的壮汉出来开了门,毫不客气地将他们俩打量一番,不耐烦地问道:“有事吗?要找女人去前面,这里不接客。”

    李仲海道:“这位兄弟,我是来找我家嫂子的。”

    还没等李仲海接着往下说,壮汉便蛮横地打断了他的话,“这里没有你嫂子,你走错地方了。”

    李仲海道:“我嫂子因为欠了粮被抓到了你们这里,我是来替她赎身的。”

    壮汉冷哼一声,“你当我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来了岂是你想走就能走的。”

    李仲海借着袖子悄悄递给壮汉一块碎银子,“还请您通融通融。”

    壮汉用指甲使劲掐了掐李仲海递过去的银子,确认是真的后,对李仲海说道:“你嫂子叫什么?什么时候来的?我替你去问问我们这管事的,不过——”

    李仲海忙道:“您放心,我们都知道规矩,赎金另算。我嫂子上午才被抓过来,夫家姓付,娘家姓张,今年整三十岁,她还有一个女儿叫小梅。”

    壮汉道:“你先在这里等着吧。”

    说着“啪”一声把门关上了。

    李仲海在门外踱步,“爹,你说他们能不能把付嫂子交出来?”

    李大成叹口气,“等等吧。”

    过了约有一刻钟的时间,后门再次被打开了。

    这时里面不止有壮汉,还有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和一个头发乱糟糟低着头的女人。

    管事问道:“就是你们来找人的?”

    李仲海连连点头,“正是我们。”

    李叔河推着小梅来到门口,小梅哭喊了一声:“娘!”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逃荒种田记》,方便以后阅读古代逃荒种田记第1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第19章并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