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李大成李伯山李仲海 本章:第18章

    鱼娘欢快地走了过去。

    桌子上摆着一大盘白面炊饼,一盘清炒豆腐,一盘子酱肉,每人面前还有一碗粥。

    粥是各种谷物一起熬的,散发着浓浓的食物香味。

    鱼娘的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她坐在陈氏身边,陈氏给鱼娘掰了半个炊饼,“快吃吧,看你和三牛睡得熟就没有叫你们起来。”

    这是在解释为什么房间里只有她和三牛在。

    鱼娘点点头,咬了口炊饼,十分满足,刚做好的炊饼就是好吃。

    “娘,我想喝水。”

    陈氏又叫跑堂的小二上了一碗粥,“先喝粥吧,喝了一肚子水就吃不下其它东西了。”

    “哦。”

    鱼娘喝了口粥,皱眉,有些太烫嘴了。

    陈氏替鱼娘又夹了一筷子酱肉,鱼娘想到了李大成和他说过的话,以及在馄饨摊上看到的指甲盖,感觉有些反胃,这片酱肉怎么都吃不下去。

    陈氏见她不动筷,有些不解,这孩子今个儿是怎么了,连肉都不吃了。

    鱼娘盯着碗里的粥,假装看不到那片酱肉,直到她看到李大成也吃了肉,才放下心。

    吃完饭,已经快日落了,鱼娘随陈氏回房间,她不解问道:“娘,咱们这次不睡大通铺了?单独开一间房多贵啊?”

    陈氏端着剩下的饭菜上楼,一边开门,一边道:“不住了,你爷爷说咱们这次虎口脱险,大家的精神都紧绷着,该好好休息休息。”

    “哦,原来这样啊。”

    鱼娘一进房间,三牛正坐在床上哭,看到两人进来,哭着控诉道:“你们都去哪了?娘,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陈氏忙把三牛抱起来,给他擦擦额头睡出的汗,细声哄他:“没有,三牛这么乖,娘怎么会不要你呢?我给你端饭去了,今晚有肉吃,三牛喜不喜欢?”

    三牛搂住陈氏的脖子,泪眼朦胧,点了点头,“娘,我可乖了,你不能不要我,我以后吃的少一点,只要一点点。”

    陈氏心疼地抵住三牛的额头,“不会的,娘不会丢下三牛的。”

    三牛还小,对很多事情都懵懂不解,但一路上他见过太多被父母丢弃的孩子,心里始终有股恐慌,生怕哪天醒了就被丢弃了。

    陈氏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喂三牛喝粥,喝到一半,李仲海推门进来了。

    他把挂在腰间的布袋子解下来,从里面倒出一把糖,“我刚才去集市上买的,给鱼娘他们俩甜甜嘴。”

    鱼娘坐在凳子上,撑着头,拿起一块糖放到了三牛的粥里面,“这样好喝。”

    李仲海揉揉鱼娘的脑袋,“别逗三牛,哭了你哄知道不?”

    鱼娘麻溜地从凳子上下来,“爹,二牛他们有吗?”

    “有,我和你大伯还有你刘家的表舅一起去买的,他们都有。”

    鱼娘在心里啧啧称奇,这群大老爷们今天是转性了吗?居然知道买糖哄孩子了。

    李大成脱掉鞋,把脚泡在热水里,和刘氏说话,“也不知道伯山他们几个怎么转性了,想起来给孩子卖糖吃。”

    刘氏让店小二送来了一根蜡烛,把灯芯拨直,蜡烛烧的旺旺的。这些都算在房费里面了,不用白不用。

    她拿起鞋子对着烛光开始纳鞋底,随口说道:“我怎么知道,兴许是怕大牛他们昨晚上吓坏了。”

    李大成点点头,认同了刘氏的说法,又对她说道:“你别大晚上纳鞋底,对眼睛不好。”

    刘氏手上功夫不停,“就这几针了,马上就好,赶紧做完你才能穿。”

    李大成洗好脚后擦干,盘腿坐在床上,从随身携带的行李包裹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他喊刘氏,“老婆子,你过来,给你看个东西。”

    刘氏习惯性想把蜡烛的光拨小一点,李大成阻止了她,“别动蜡烛,你过来。”

    刘氏拿着鞋底子走到床边,看到床上铺着十来块金条,她一手抖,针扎进了肉里。

    “这么多钱哪来的?”

    李大成说:“上次在驿站不是发现了一箱金银珠宝吗?我今天和大哥二哥把银手镯银戒指这些占地方的东西都卖了,又把咱们手中的一部分银子换成了金子,路上好带。”

    刘氏心里失望了一瞬,她还以为自家又有一笔银子进账呢。

    “这金子你放哪?”

    李大成说:“金子好带,还是压扁做成杂面饼,杂面饼不起眼,不会有人抢。我手里还剩下几十两银子,再加上你手里的五十两,够咱们路上花的了。

    金子都攒起来,等到了南方安顿下来了,大牛还要继续读书,二牛和三牛也该启蒙了,咱家的医馆也要继续开,这些都要花钱。”

    刘氏盘算着,“伯山他们手里可都有银子呢,都要过来,不能让他们乱花。”

    李大成哑然失笑,“这钱给了就是他们的,哪还能再要过来,这些年伯山和仲海在外面没少挣钱,咱们也不能太小气了。”

    刘氏生气了,把鞋底子扔到李大成身上,“就你最阔绰,我是为咱们这个家好,还没分家一个个手里就攥着私房钱,这是要上天呢!”

    李大成拿起鞋底子,夸刘氏,“呦,你看,这鞋做的多好,针脚又密又细,老婆子,这鞋还是你给我做的好,不然我走路都不踏实。”

    刘氏一把捞走鞋底,“想得美,我做了给大哥穿都不给你。”

    晚上,两人躺在床上,李大成推推刘氏,“老婆子,你睡了吗?”

    刘氏嘟囔道:“别烦我,快睡着了。”

    李大成说:“我睡不着,咱们俩说说话。”

    刘氏怒了,你睡不着非要折磨我干什么?但是她还是转过身,听李大成在一边絮絮叨叨。

    李大成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一辈子本本分分的,没想到老了老了,净干些沾血的事。”

    刘氏道:“那是土匪自找的,他们不死,咱们能活下来吗?”

    李大成道:“都是这世道不给人活命的机会。老婆子,我要是能带着你们一个个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过了兰江,我李大成这辈子也就值了,也不负李老爷给我取的这个名字。”

    刘氏没有接话,打起了轻微的鼾声。

    李大成望着黑漆漆的布顶,微微叹口气,闭上了眼睛。

    35.

    蒙汗药

    天一大早,鱼娘就被陈氏从床上……

    天一大早,

    鱼娘就被陈氏从床上捞起来,她闭着眼,任由陈氏给她穿好了衣服,

    梳好了头发,最后陈氏用一块湿帕往鱼娘脸上一擦,鱼娘打了个激灵,才算彻底醒了。

    房间的窗户正对着后院,

    后院里有一棵柿子树,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梢头,

    看着好不诱人。

    鱼娘推开窗户,

    探头往下看,

    李仲海正在下面往板车上收拾东西。

    鱼娘冲他挥挥手,喊道:“爹!”

    李仲海抬头看,叮嘱她,

    “你小心点,别往外看,摔下去有你受的。”

    鱼娘又道:“爹,我想吃柿子。”

    刘氏这时也从房间出来,走到了后院,听到鱼娘的话,

    骂她:“想吃柿子你不会摘吗?非要磋磨你爹。”

    鱼娘吐吐舌头,缩回身子把窗户关上了。

    等到她下楼时,只见李子晏和二牛正捧着东西抬头往外看,鱼娘绕到他们前面,原来他们手里拿的是几个柿子。

    鱼娘问道:“这是哪来的?”

    二牛说:“奶奶刚从树上摘的。”

    鱼娘心里诧异,这事客栈的掌柜知道吗?不过她转念一想,以刘氏平日的作风,

    指不定是私自行事。

    不多时,刘氏用衣裳捧着十来个柿子回来了,“大牛二牛,快,赶紧拿去吃吧。”

    这时小二带着掌柜的过了,指着刘氏道:“就是她摘的柿子,我怎么劝都劝不动。”

    刘氏把柿子往李子晏怀里一放,叉腰竖眉,“怎么了,不就吃你们几个柿子吗?”

    鱼娘见刘氏要放大招了,赶紧从一边溜走了,她可不想忍受刘氏的狮吼功。

    陈氏递给鱼娘一个鸡蛋和炊饼,“去一边吃,别让你奶奶看见了。”

    鱼娘乖乖地拿着鸡蛋走到了后院,她没问陈氏鸡蛋是哪来的,不外乎是偷偷花钱从客栈里买的。

    鱼娘刚啃完鸡蛋和炊饼,探头一看,刘氏还在和掌柜的理论。

    正在这时,李大成从后院走出来,他看见鱼娘正扒着门框看热闹,喊她:“过来鱼娘。”

    鱼娘听到李大成喊她,小跑过去,仰着头问道:“爷爷,你叫我有事吗?”

    李大成理理袖子,“想不想出去?爷爷带你去集市上看看。”

    鱼娘的眼睛亮了,忙不迭点点头,“当然去!爷爷,咱们今天去干什么啊?”

    李大成说:“我们边走边说。”

    客栈离集市几步之遥,出门拐个弯就到了最繁华的地方。

    人来人往,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和云安县城并无二样。

    李大成拉着鱼娘的手,小心地带她避开行人,“咱们一会儿去医馆看看,金疮药用的差不多了,还要再配点。”

    路上,李大成详细地给鱼娘讲解了一遍金疮药的配方,“这金疮药不难配,里面的药材也易得,对于跌打损伤止血有奇效,故而很多人出门在外都会带上它。只是我没想到咱们这一路这么多灾多难,从家里带的金疮药没剩多少了,还要再去买点。”

    即使世道再乱,医馆也不会冷清。

    鱼娘看到许多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人躺在医馆的门外,这些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耗尽最后的力气走到医馆门前,只为求一个活命的机会。

    坐堂的老大夫长吁短叹,愁的直拍大腿,“这哪是病啊,这都是饿的了,什么药方都比不上灌一碗米汤下肚。”

    李大成和老大夫攀谈起来,“虽说如此,任谁看到这般惨象心里都不好过。我也是个大夫,医者父母心,眼睁睁看着一条人命却救不了实在是心如刀割啊。”

    老大夫说:“失敬失敬,不知您贵姓?”

    李大成说:“免贵姓李,是自平宁来逃荒的。我想开一些金疮药,不知您这里可有。”

    老大夫说:“有,我先给你写个方子,你拿着去抓药即可。”

    李大成又问:“除了金疮药,不知您这里有没有蒙汗药?”

    老大夫警惕地看着李大成,“你要蒙汗药做什么用?”

    李大成说:“路上逃荒不安全,备些蒙汗药以防万一,您放心,我绝不是坏人。”

    兴许是看李大成慈眉善目的,又带着一个小孙女,老大夫觉得他不是个坏人,于是点点头,“有是有,你跟我来吧。”

    李大成牵着鱼娘随老大夫去了医馆的后面。

    老大夫从一个小药斗里面拿出一个油纸包,递给李大成。

    “这一包足够迷倒上百人了。”

    一小包蒙汗药足足要五两银子,鱼娘在心里咂舌,这东西可比粮食贵多了。

    出了医馆,李大成又带鱼娘去了杂货铺,买了一些油纸。

    “这些蒙汗药要分开装,到时一家身上带一些以防万一。”

    出了杂货铺,街上居然有卖冰糖葫芦的。

    红艳艳的果子沾上透明的糖,鱼娘不由自主咽了口口水。这辈子,她还没吃过几次糖葫芦呢。

    像是看出了鱼娘的想法,李大成带她来到卖糖葫芦的小贩面前,问道:“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小贩在街上叫卖了一个早晨,一串冰糖葫芦也没有卖出去,见李大成问,忙答道:“十五文一串。”

    怕李大成嫌贵,他又解释道:“山楂和糖都贵,这个价我就赚个辛苦钱。”

    鱼娘在心里算了一下,现在榆皮面都要十文钱一斤,这个价不算贵了。

    只是榆皮面能饱腹,而糖葫芦,除非是家中有余钱,不然很少会有人买。

    李大成一口气买了十串糖葫芦,正好够小孩子一人一串。

    李大成递给鱼娘一串,“吃吧,我多买了一串,这一串你路上吃完,别让二牛他们知道了。”

    鱼娘满足地舔了一口裹在外面的蜜糖,“我知道了爷爷。”

    36.

    人市

    鱼娘舔着糖葫芦,跟着李大成穿过……

    鱼娘舔着糖葫芦,

    跟着李大成穿过吵闹的集市。

    在集市上,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卖吃食的摊子了。无论是卖榆皮面红薯秧还是卖绿豆糕梅花糕的,摊子前都有不少人。

    当然,

    人最多的还是卖最简陋最便宜的小摊子。

    这些只能算勉强果腹的吃食被小贩麻利地称好交到一直等待的灾民手里,买好粮食的灾民一刻也不敢停留,把东西揣在怀里,捂的严严实实,

    生怕被人抢走了。

    一个瘦弱的老头光着上身,露出排骨般瘦骨嶙峋的身体,

    手里拿着一个杂面饼,

    还没来得及放进嘴里,

    就被周围的灾民一哄而上。

    老头弯腰蹲在地上,死命护着手里的东西,任人怎么踹怎么踢都不动。他哭喊着:“这是我卖了身上的衣服才换来的,

    我还指望它来活命,你们行行好,行行好,别抢了。”

    灾民充耳不闻,依旧伸手去抢杂面饼。

    鱼娘看不下去了,心里正堵得慌,

    突然一个小孩从旁边窜出来,一把抓走了鱼娘手中的糖葫芦,头也不回跑进了巷子里面。

    鱼娘:“哎!你别跑!”

    偷糖葫芦的小孩听到鱼娘的喊话,跑的更快了,连脚上套的破鞋都给跑掉了。

    鱼娘沮丧地低着头,那根糖葫芦她才吃了三个。

    李大成笑着摸摸鱼娘的头,安慰她,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们还有呢,回客栈再吃。往好处想,你这根糖葫芦说不定能救一条命,这样是不是不难过了。”

    鱼娘点点头,她这次太疏忽了,刚逃离险境就忘记了要时刻谨慎。

    鱼娘看着李大成用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糖葫芦,“爷爷,你是不是早料到会这样?”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逃荒种田记》,方便以后阅读古代逃荒种田记第18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第18章并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