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李大成李伯山李仲海 本章:第29章

    张开老老实实回道:“我们饿的慌,见你们家院子的树长的好,想进来捋一把树叶子吃。”

    黑三也点点头,附和张开的话,“就是这样的,我们饿的太厉害了,真的只是为了讨口吃的。”

    张开的目光扫了一圈,不经意间和鱼娘对上了,他咧嘴对鱼娘和善地笑了笑,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又低下了头。

    鱼娘心头猛然一震,这不正是他们出下河镇第一天,在林子遇到的那个人吗?

    当时他们在林子里露宿,这人和他的同伴围坐在一起吃东西。

    等到鱼娘第二天离开时,还发现了他们剩下的骨头,当时她还曾怀疑过,野外但凡吃的都被人薅光了,这些人从哪里搞来的肉。

    刘大舅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两人的谎话,“你们若是为了讨口吃的,身上的伤是哪来的?”

    顿了一下,他又对李大成说道:“妹夫,这两人身上带着利器,还受了伤,肯定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我怀疑他们是想要了我们的命,不如我们一不做二不休——”

    刘大舅话未说完,冷冷地瞥了一眼两人,在他心里,这两人已经是死人了。

    李大成点点头,“我也觉得这两个人不简单,他们肯定藏的有事。”

    然而任凭李大成他们怎么问,这两人一口咬定就是为了捋把叶子填肚子才翻的墙。

    李仲海道:“爹,当时墙上还有一个人,听见我得声音,吓得跑了,我怀疑他们至少有三个人。”

    既然跑了一个,这事就有些麻烦了,若是简单地解决了两个人,说不定还有后患。

    李大成深更半夜被吵醒,再好的脾气都想发火,也不意欲与两个人再继续纠缠下去。

    他捏了捏眉心,疲惫道:“不问他们了,咱们直接去找石家,石贵在府城认识的人多,去问问他,是直接把人送到官府还是有别的办法?”

    李仲海道:“行,爹,那我和叔河去石家吧,这两个人就先绑在院子里,反正他们也跑不了。”

    李大成摆摆手,“你去吧,黑灯瞎火的,路上小心点。”

    李仲海道:“你放心吧,现在外面没有宵禁,不会有人抓我们的。”

    李仲海走后,鱼娘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她的发现告诉爷爷一声。

    其余人都回房睡觉了,鱼娘踟蹰着,“爷爷,那个脸上长痦子的我见过。”

    李大成好奇,“你在哪见的?”

    鱼娘道:“咱们离开下河镇第一天,不是露宿在了林子里吗?当时他们正在林子里吃东西,第二天我还发现了他们吃剩的骨头。”

    李大成笑笑,“原来这样,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们一样走了这么远。”

    鱼娘把事情说了,心里也轻松了,随即就回房睡觉去了。

    李大成原本没把鱼娘的话放在心上,虽然和他们一样,从平宁走到府城的人很少,但也不是没有,没什么可稀奇的。

    刘家人看着两个贼人,李大成为了减轻困意,在院子里来回走动,边走边想事情。

    他越细想鱼娘的话,越觉得不对。

    这两人身材健壮,怎么看都和面黄肌瘦骨瘦如材的灾民不搭边,更别提进院子后,他们看都没看一眼枣树,又怎么可能为了一把树叶子铤而走险。

    他猛地停住,突然问道:“你们吃人了?”

    张开和黑三抬起头,脸上满是掩不住的震惊和惶恐。

    李大成看到他们脸上的神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两人根本不是为了一把树叶子才翻的墙,指不定是踩好了点,想杀人夺财或者果腹。

    他站在两人面前,一言不发,许久后,才对刘峰说道:“你们一定要看好这两个人,千万不可有半分松懈。”

    53.

    事后

    第二天鱼娘醒来,两个贼人已经不……

    第二天鱼娘醒来,

    两个贼人已经不在院子里了,而李大成他们也都不在家。

    鱼娘洗漱完草草吃个饭,陪着刘氏又沿着院子细细撒了一遍生石灰,

    背完一遍《汤头歌》,然后又去廊檐下看王氏熬药。

    二丫乖巧地依偎在王氏身边,黑白分明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炉上“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砂锅。

    鱼娘搬了块树根,坐在廊檐下,

    和二丫在一旁数手指玩,她伸出三根手指,

    问二丫:“这是几?”

    二丫:“三。”

    鱼娘又把其中一根手指蜷缩起来,

    “这又是几?”

    二丫:“是二!二丫的二。”

    她骄傲地抬起下巴,

    “大姐,这是你教我的,我都没忘。”

    鱼娘乐了,

    “好好好,咱家的二丫是最聪明的。”

    二丫:“比三牛还聪明。”

    因为和三牛年龄相仿,二丫经常被大人拿来和三牛比较,久而久之,小丫头就记住了这件事。

    鱼娘又逗二丫,“二丫喜欢喝药吗?”

    二丫从小没怎么生过病,

    不知道中药的味道,不过她还是晃晃头上的小揪揪,“二丫不喜欢,二哥说药很苦。”

    “可是小孩子一定要喝药,不然就会生病。”

    二丫整张脸都为难地皱在一起,像是遇到了人生大事,勉强说道:“大姐,

    我就喝一小口行不行?”

    就在这时,王氏熬好了药,需要用碗盛起来,“鱼娘,你去厨房拿几个碗过来。”

    鱼娘小跑去了厨房,问刘峰的妻子要了几个碗。

    二丫怯怯地拽住王氏的衣服,“娘,我不想喝药。”

    王氏道:“这药对身体有好处,咱们全家都要喝,二丫听话,喝了药才不会生病。”

    鱼娘拿过来碗,王氏把药倒在碗里,剩下的药渣还要再熬一剂,然后才会倒掉。

    他们人多,不可能奢侈到药材只熬一剂就丢掉。

    王氏给二丫和鱼娘各倒了小半碗黑乎乎的药,“凉了一口气喝光,这样就不苦了。”

    鱼娘端起碗,站在廊檐下吹风,就在这时,李大成他们回来了。

    几人几乎大半夜都没睡,满脸都是疲惫。

    刘氏从屋子里出来,“你们回来了,有没有吃饭?我去给你们做点吃的。”

    刘大舅道:“你别忙了,我们在石家都吃过了。”

    刘大舅母和刘二舅母也从屋子里出来了,她们原本正在屋子里缝衣服。

    刘大舅母问道:“那两个贼人呢?石家怎么说的?”

    刘大舅道:“被送进官府了,咱们也是倒霉,这两人昨夜从城门口偷渡进来,还在城门口把石兄弟给刺伤了,谁知道居然会躲到咱们家里。昨夜我们一起和官府的人忙了大半个晚上,总算把所有人都给抓到了。”

    刘大舅看了眼熬着的汤药,“你们继续忙吧,我去床上躺会儿,一晚上折腾得累死了,骨头都要散架了。”

    李大成叫住他,“先把药喝了再去睡。”

    鱼娘十分积极地把自己的药递给刘大舅公,“大舅公,你先喝我的,我等会再喝。”

    刘大舅公端起药,一饮而尽,也没用清水漱口。

    二丫瞪大眼睛,大舅公太厉害了。

    剩下几人也都喝了一碗苦汤药,这时第二剂药熬好了,鱼娘终究没有逃掉喝药的命运。

    她屏住气,一口气喝完了药,又飞快跑到屋子里倒了杯清茶漱口。

    李大成在后面笑道:“小儿娇气,良药苦口,不可不喝。”

    说完,他端起自己的药一饮而尽。

    喝完药,李大成坐在枣树下歇息,刘氏坐在他旁边纳鞋底。大人忙着做自己的事,小孩子在院子里叽叽喳喳你追我赶。阳光穿过枣树叶,照在两人身上。

    刘氏头也不抬问道:“咱们什么时候离开府城?我听仲海说咱们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这样下去,非要等到过年才能过兰江。”

    李大成叹口气,“这一路上遇到的事太多了,又是土匪又是封城,走的慢也合情合理。石贵昨夜不是被人捅伤了吗?现在伤的下不了床,我下午还要去看看他。”

    刘氏抬起头,“我知道,大哥刚才说了,是昨夜那伙贼人捅的。”

    李大成点点头,“他们家现在也是一团乱麻,全靠陈夫人一个人撑着,万幸昨夜伤人的贼人都被抓到了。”

    李大成看着院子里打打闹闹的孙子孙女,情不自禁笑了,日子虽苦了点,但好在他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他又对刘氏道:“这两天路面晒的差不多了,咱们明天就走吧,我怕晚了又会出问题。”

    刘氏把针一拔,把鞋递给李大成,“试试,不合脚了我再改。明天走的话,我现在让他们去收拾收拾东西。”

    李大成换上新鞋,在地上走了几步,又跺跺脚,“行,鞋子合脚,不用改了。”

    平心而论,刘氏的针线活并不好,所以她只给李大成做衣服,李大成穿了几十年她做的衣服鞋子,早就习惯了。

    下午,李大成收拾好东西准备去给石贵看看伤口。

    正好鱼娘闲得无聊,于是他叫上了鱼娘和他一起去。

    这几天街面上的积水下去了不少,路两旁的铺子大都整理干净重新开张了。

    不过在一些水深的地方,水面脏兮兮的,依旧浑浊无比,有的上面甚至漂着死老鼠。

    李大成在出门前递给鱼娘一块布,告诉她用布围住口鼻。

    鱼娘一看,这不就是简易版的口罩吗?

    李大成告诉她,早在唐朝,就有名医认为人口鼻呼出的气可以相互传染,当时的一位王爷想出了用布遮住口鼻的法子,后来人们一试,果然很有用,于是“口罩”就流传开来了。

    现在府城还没有疫情,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做好防范。

    经过这一路上对鱼娘的考量,李大成把鱼娘当成了半个徒弟,想要把一身的医术都传给她。

    他的医术不算精湛,于是便想着把行医的经验都传授给鱼娘,这样的话,鱼娘以后可以自己钻研。

    所以每一个合适的机会李大成都不放过,古人说言传身教,书本上的知识固然有用,经历亦是不可或缺的。

    李大成带着鱼娘从城东走到城北,走了约一刻钟,终于走到了石贵家。

    李大成上前敲了敲门,没过多久,东生就从里面把门打开了。

    “李大夫,您来了。快进来,我婶子正在里面等你呢。”

    东生给鱼娘和李大成引路。

    这是鱼娘第一次见到石家的院子。上次他们是半夜来的,后来住到了客房,直到离开也没有见到石家的全貌。

    这一次恰好是白天,从正门沿着走廊一拐就到了后院,后院有一个花园,因是秋季,只有菊花还在盛开,黄色紫色粉色的菊花挤在一起争相开放,鲜艳而热烈。

    东生解释道:“这菊花是我婶子弄的,她说花开的越艳越好看,像那些什么淡绿色素白色是读书人才搞的东西,太风雅了,和我们家不搭。”

    陈夫人站在走廊下,笑道:“我说我耳朵怎么红了,果然是你又在说我的坏话,恨不得来个客人就说一遍我是个俗人。”

    东生挠挠头,“婶子,这不是你自己说的吗,怎么叫我又在说你的坏话?”

    陈夫人道:“你别在这气我了,去厨房叫他们烧几个好菜,别怠慢了李大夫。”

    自从石家人知道李大成是个大夫后,都不喊他老太爷了,开始叫他李大夫了。

    李大成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太麻烦了,我们待会就走,不用准备饭菜了。”

    陈夫人道:“李大夫,您是我家那口子的救命恩人,吃我们一顿饭又有什么麻烦的,您要是再推辞可就是看不上我们了。”

    顿了一下,陈夫人接着说道:“还是您的医术高超,昨日用了您的药,我家那口子现在烧退了,半夜醒了还喝了一碗粥。”

    原来石贵受伤后,先请的其他大夫去看的病,可是请的那个大夫医术不精,用完药没多久,石贵就开始上吐下泻发高烧。

    后来李大成去了,给他敷上伤药,又开了个方子,石贵后半夜就退了烧,醒来后还喝了碗白粥。

    李大成道:“醒了就好,醒了问题就不大了,接下来让他好好养伤,别乱动扯到了伤口。”

    鱼娘听完事情的经过,问李大成:“爷爷,你给石伯伯用的伤药是自己做的吗?”

    李大成点点头,“从家里带的药没用完,我怕时间意长药效会减弱,就给他都用上了。你别担心家里的药不够,咱们上次不是又买了不少吗?”

    鱼娘闻言,心都在滴血,她知道剩下的还有一大包药,居然都给石贵用了。

    李大成在下河镇做伤药时,她正好在一边,于是悄悄把水换掉了,从最初的药材清洗到最后的研磨,每一步用的都是她辛苦收集的水,药效自然比寻常伤药厉害,李大成把剩下的都给石贵用上了,难怪石贵会好的这么快。

    屋内,石贵正躺在床上休养,看到李大成进来,挣扎着要坐起来。

    李大成连忙上前按住了他,叮嘱道:“你别乱动,万一伤口再开裂了有你受的。”

    石贵重新躺好,“李大夫,我又不是纸糊的,不会有事的。”

    陈夫人道:“不是纸糊的,你怎么被人捅了一刀就躺床上了?”

    石贵讪讪一笑,“这次是意外,绝没有下次了。”

    李大成道:“我先看看你的伤口,这次先不换药,下次再给你换药。”

    鱼娘被春芽拉着出去避一避,春芽给她端过来一盘子糕点,有梅花糕、红豆糕等,都是鱼娘爱吃的。

    鱼娘坐在椅子上,捻起一块梅花糕,小口小口吃完,又喝了一口茶。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的白团子被人抱着过来了。一见到鱼娘,他就伸出双手,要往鱼娘那边去。

    鱼娘愣住了。

    54.

    教女

    鱼娘以为这个白团子是要找她抱抱……

    鱼娘以为这个白团子是要找她抱抱,

    结果他一把抢走了鱼娘手中的梅花糕。

    然后紧紧护在怀里,控诉道:“我的,你坏,

    不准吃。”

    鱼娘愣了一下,好吧,是她过度自恋了。

    春芽从屋子里出来,笑着接过白团子,

    “元宝醒了,是不是来找你娘啊?”

    元宝一脸严肃抿着嘴不说话,

    一只手还抓住梅花糕。

    春芽把元宝还给奶娘,

    “夫人在里面有事,

    你先抱着少爷去园子里玩玩,别给他乱吃东西。”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代逃荒种田记》,方便以后阅读古代逃荒种田记第2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第29章并对古代逃荒种田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