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夏芸娘 本章:第99章

    却听姝丽道:“那难受的也是他,关我什么事情呢?”

    哟,这下芸娘才发现姝丽的特殊之处,也许是这一年芸娘时常带她在身边教导,姝丽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是啊,程三老爷自己有苦说不出,反正该教的也都会教,姝丽又没什么损失。

    再者姝丽还有好几位先生,也不止那程三一人,芸娘听了就竖起大拇指,“就是这样,这事儿是皇上安排的,又不是咱们要求的,他不乐意,尽管找皇上去。”

    她最关心姝丽的就是吃饭的问题,这一点姝丽想了想,“我今儿是吃的御膳房送来的,还挺不错的,可我觉得没家里烧的好吃,而且那么些人看着,吃个鸡骨头还怕人家觉得我吃的不文雅。反正我算是知晓为何宫里的人都活的那么谨慎了,真的是一举一动都要规范。”

    “受苦了,娘的丽姐儿。”芸娘忍不住放下手中的丝线,真的是心疼。

    姝丽反而安慰她娘,“娘,我从宫里带回来玫瑰糕,你尝尝吧,若是好吃,女儿明儿再给你带。”

    吃了一块,确实不错。

    看娘吃的甜,姝丽比自己吃了还要开心。

    以前她真的懵懂,什么都有爹娘挡在前面,日后她要做参天大树,替爹娘遮挡一切。

    晚上用了膳,娘带她一起睡,姝丽在灯下温书,娘也在灯下绣经书,偶尔不懂的,娘也会替她翻翻说文解字,也会和她一起学,母女二人温馨惬意。

    温完书,也就睡下了,次日一早,依旧是母亲喊自己起来的,小弟弟还跟小猪似的睡的很熟,姝丽匆匆吃完早膳就进宫了。

    今次教她琴艺的是徐大家,好在之前家中就延请名师教过她,姝丽学的很认真,反而是徐大家很照顾她,还对她道:“你在我这儿不必拘束,说起来,我听你们穆家还是世交。”

    “是么?”姝丽还想多问,但是徐大家就不提了。

    总而言之,别的先生都挺不错,都是当世很有才学的人,姝丽觉得比之前自己学女诫那些有意思多了。

    在姝丽走上正轨后,芸娘的生活也正常起来,每日除了绣些经文,就是带孩子睡觉,日子过的要多清闲就有多清闲。

    却说夏淇被外放陇西府知府,芸娘才出门去。

    她这弟弟之前一直惫懒,难得来京里有穆莳时时刻刻鞭策,又送他去书院,还让同僚看着,他好歹勤奋一些,但现在在翰林院熬着,夏淇越发觉得有才华的人都蹉跎了,每隔三年就有那么多的优秀士子进入翰林院,夏淇不知道这么下去他要等多久,与其这样,还不如外放呢。

    在地方上干出点实绩来,还有点奔头。

    也在翰林院懒惰了这么久了,夏淇觉得自己也该勤快起来了。

    周氏家里箱笼遍地,芸娘不免道:“这些日子我为了姝丽的事儿忙过头了,倒是少来你们这里,东西都收拾的怎么样了?”

    “二姐放心,都收的差不多了。”

    周氏还是那样仔细妥帖温和,甄氏替夏淇找的这个儿媳妇算是找对了。

    人来人往的岸口,芸娘使劲的挥手,直到那船走远,她才转身过来,素问忙撑了伞过来:“太太,咱们回去吧。又开始下雪了,家里淑人还等着呢。”

    “嗯。”

    想起她娘甄氏来京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如今又走的一个人都不剩了,她好像已经开始想穆莳了。

    以前那种思念之情,顿时喷涌而出,甚至上了马车之后,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家都以为她是因为道别弟弟之后才如此的,连孙淑人都让她今儿别绣经书,先去休息,芸娘却想做些事儿,若是一直想一直想,她可能要疯。

    前线传信回来不方便,况且这才一个多月,芸娘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她问过林氏,“大哥每次去西北这么久?你是怎么打发的。”

    林氏笑道:“我的好姊妹,我天天忙得跟什么似的,巴不得忙里偷闲呢,你看看淳哥儿媳妇进门来了喜信刚有,淳哥儿那儿我还得挑人伺候,元善定亲我要准备,元江也得预备起来,更别提宝婷了,这孩子被老夫人宠成什么样子了。再有家里家外,各处都忙,我竟然没有一刻歇着的。”

    芸娘听了更觉得自己不可能这样,她虽然没有胡氏那么懒,但也不喜欢这么忙碌的人。

    甚至偶尔还昼寝。

    算了,还是绣经书吧,摒除杂念,这本经书的进度突然快了几天,闷头进了腊月,元澄回来,家里才热闹起来。

    元澄还不可置信,“妹妹真的进宫读书了?”

    “嗯,当然了,只不过你不在家,我就没说。”芸娘扶额,总觉得自个儿提不起劲来。

    元澄很快发现了芸娘的不对劲,“娘,您怎么了?是不是身子骨不舒服,儿子为您请大夫过府吧。”

    芸娘连忙摆手:“没,我没事。”

    “那您是怎么了?”

    芸娘不好意思道:“想你爹爹想的,不知道他何时回来?哎,他在家的时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一般不说什么好话,天天还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自以为是的很。可他这一走,好像我脑子里全部都是他的好。”

    他会记得自己喜欢吃什么,即便很讨厌那种食物,他依旧会买,会为她筹算每一件事,会在她冷的时候,为她披上衣服……

    元澄心道,我可不想听这些,但是他娘很快转移了话题,又问起他的学业,他才说起来。

    今年这个年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了穆莳,一家人早早的就散了。

    门外却有人在敲门,楚婆回来时喜笑颜开,“太太,是咱们老爷的信,还有两箱子礼物指明了要给您的。”

    “是谁送来的?”芸娘顿时也笑了。

    “是宸王府的人送过来的,赏钱我们都给了,他忙着去程家,奴婢就没留了。”

    这两箱子到底是什么呢?

    芸娘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打开,没曾想一开,金光闪闪,居然是两箱金子,在烛光下闪闪发光。

    到底姝丽年少,还道:“娘,爹爹送的也太俗气了?”

    谁知道她娘笑容大大的,还乐不可支道:“你也是太年轻了,有钱什么买不到,那些什么布匹啊什么就罢了,上过身了就得换新的,不如这个实在。”

    老夫老妻,果然他最了解自己。

    第228章

    太功利(二更)

    翻了年过去,二皇子煦王从山东回来,他又在外开了府,上门拜会的人,不知凡几,大多人认为二皇子才是日后天命所归之人。

    尤其是二皇子还得到了开元帝的封赏,认为他泰山之行,见了当地大儒,同孔家后人也见了面,尽显皇家天威,还开恩把二皇子妃许氏的女儿多送了封邑,如今要说哪里是热灶,当然是二皇子那里了。

    “要说从前公主们都没有封邑,皇上却给这位小郡主封邑,难道真的对二皇子青眼相加吗?”元澄不免私下同芸娘道,他在外面行走,了解的更多些:“二皇子在士林名声很好,他从泰山一回来,就在我们书院主持清议,还为一位儒生出头,大家都说他日后肯定是一位明这天下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文臣手中,前线都已经硝烟弥漫,后面却还是莺歌燕舞。

    芸娘笑道:“这样的话题你就不参与了,以免旁人尴尬,圣心于我们并不敢揣测。”

    “您说的是,儿子这些日子就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旁的一概不管。”元澄只觉得学海无涯,他得心无旁骛的读书求取功名。

    道别了母亲,元澄一人再次去了书院。

    因为元澄当日已经有功名在身,穆莳为她选的便是金陵书院,金陵书院是曾经做过金陵官儿的大儒驭先生开办的,即便你是官家子,每个月也要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也许下一次就不能在内舍读了。

    内舍一共十二名书生,元澄堪称是年纪最小的,还有一位和他同龄,但是比他大月份,当然了,二人因为年龄相仿,也走的比其他人近。

    新年过完,元澄向来在交际上从不手软,先带人去几位夫子处送了束脩以及母亲准备的礼品,再给一同住的同窗们都分了礼品。

    大多是些吃食茶叶,年长些的也各自有回礼,到了龚瑾瑜这里,回礼是一本书。

    “龚兄,多谢了。”

    龚瑾瑜就笑:“谢什么,对了,这次家去我定亲了。”

    他和自己同龄就定亲了,元澄不免道:“怎么这么早?我娘就说我如今什么都不是,若是断断然真的定亲了,岂不是害了旁人。”

    若不是了解他家世的人,还真的以为他开玩笑呢。

    饶率就拍着他的肩膀道:“你这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们这些寒门子弟说出来的,我母亲也是这样同我说的,只我不知道你家也是如此。你父亲官拜右军大将军,中书舍人,还曾经当过江南总督,你母亲也是盐运家的女儿,舅舅在翰林院,妹子都是未来的王妃,你这样的人,同我们怎么一样。还不如早早成了亲,恩荫出仕,免得和我们这些穷酸学子挤着。”

    说完还哈哈一笑:“我是个直性子,话说到这儿,元澄兄还请见谅。”

    元澄冷笑:“你是直性子不假,我却也是个直性子,自然知道什么叫做能者居之。”饶率今年二十有二,算得上青年才俊,但和元澄比不了,元澄刚进内舍的时候,是穆莳带进来的,那几位山长先生对元澄要多客气就有多客气,大家都以为他是走后门进来的。

    当初元澄也确实因为和鹤儿出去玩了一年多回来,要重新拾起书本,就不如他们连贯,但后来者居上,他学问勤勉,人又聪明有灵气,去过的地方也多,又有家学渊源,策论写的好,诗也作的好。

    饶率起初在很有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元澄后来者居上。

    他当然不服气,可元澄毕竟是官家子弟,还不是一般的官,父亲是大官,他不敢做小动作,只言语上酸气些。

    元澄平日里受气也就罢了,自从知道这饶率因为受过二皇子恩惠,成日在学里宣扬二皇子仁爱,很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就出言相怼了。

    饶率听到“能者居之”四个字,顿时气的嘴歪脸斜。

    平日里穆元澄一贯是置之不理的,这次却怼上了,他就灰溜溜的走了,压根不敢对峙。

    他这一走,龚瑾瑜颇觉得痛快:“平日里其他几位学兄都是彬彬有礼,唯独有他,时常这样说自己心直口快,却出口伤人。”

    “罢了,咱们这一来,先生就要考核,龚兄,不知道你温书温的如何了?”

    龚瑾瑜不敢马虎,忙拿起书来,元澄也逐渐进入状态。

    到了月假,龚瑾瑜邀请元澄去他家,元澄笑道:“我还得家去呢,哪里能去你家?”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父亲在家。”

    这龚瑾瑜也是官宦子弟,父亲是大雍唯一一个考过博学宏词科的状元,才学盎然,这位龚大人和穆莳是同年,他在国子监任祭酒,学问当然是一等一的。

    元澄笑道:“那我可得备些薄礼,不如你先同我去我家一趟,我再去你家。”

    龚瑾瑜当然没什么不可的。

    这日姝丽芸娘都在家,芸娘昨儿去了侯府,听说元江也要说亲了,林氏托了她,让她帮忙看有没有认得的人,她正在家里盘算,有哪几家人合适。

    反正林氏和沅娘不同,她即便说不成,林氏也不会怪她,她也没什么压力。

    姝丽则是因为她读书的宫殿失火了,正在修缮,故而在家中温书,芸娘听闻元澄带着同窗过来,很是热情。

    龚瑾瑜也是头一回来升平坊,只觉得样样都比旁处好,果然是千金难买的好地方,亏穆元澄住在六人一间的学舍,居然没有任何的反感,足以证明穆家是不怕孩子吃苦的。

    备礼这种事情芸娘轻车熟路,压根不必多想,元澄和小伙伴在这里吃过一盏茶就去了龚家。

    龚瑾瑜就道:“我上头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其中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唯独只剩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她们一向在北边玩儿,所以我们从南边进去就成。”

    “嗯,还是龚兄你够意思,上次去王成家,他母亲拉着我直要做媒,我回来才发现衣裳都被拉坏了。”

    不是元澄自恋,而是朝他身上扑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

    就像妹妹姝丽都被人夸美,至少妹妹时常在家里,不必出去交际,美不美的,没什么太大困扰,可他是日日都要出门的,困扰太多了。

    可他的婚事,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而且,也不单单只是娶个女人,他是长子,媳妇儿身份不能低,还得事事都来得,到时候还要爹娘作主。

    龚瑾瑜听了就拍着胸脯道:“你且放心,我爹娘都是守礼之人。”

    他也知道元澄的顾虑,山长的女儿都时常送个小菜小点心过来给他,还不就是看上穆元澄了,这其实才是饶率针对元澄的重点。

    饶率一直担心山长因为这事儿偏心。

    龚家本是乡绅,但是在龚瑾瑜父亲这个金凤凰诞生后,自此改换门庭就不一般了。

    听龚瑾瑜道,家中还养着戏班子,也算是富贵之家了。

    同样是先进门见长辈,龚夫人按道理和自己的娘年龄相仿,可是臃肿许多,人看起来颇为慈爱,对元澄更是万分关切,龚大人倒是不咸不淡,对儿子带回来的同窗考较几句,只在听说他父亲是穆莳时,露出些许微妙神情。

    元澄当然觉得奇怪,龚瑾瑜不了解这些,还乐呵呵的招呼元澄用膳。

    “你方才是怎么了?对穆家那个孩子好似很看不上……”

    龚大人不免扬声道:“魏王曹丕曾经说过,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穆莳却不然,他是个酷吏,是个武夫。”

    “你怎么这么说?我方才见那穆公子小小年纪,文雅俊秀,连咱们瑾瑜站在人家旁边都被比下去了。他父亲必然也是个人物啊。”

    龚夫人一共四个女儿,她家只同宰辅家做亲,若非是三女儿同程斐年纪对不上,兴许女儿已经嫁到程家了,她长女嫁到袁家,次女嫁给于家二房做长媳,三女如今待字闺中,若是结亲结穆家也不是不可。

    但她也得看龚大人的意见。

    只听龚大人道:“穆莳是个投机之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升官,毫无文人气节,瑾瑜年纪还轻,不懂其中危害,难免看在外人眼中,还以为我们同穆家一样呢?”

    龚夫人道:“你这也太迂腐了些。”

    “不是迂腐,而是我知道你心中所想,三姐同他不合适,再者我心中已经为三姐择了一门亲事。”

    龚夫人问:“不知是何家?”

    “是程家,程斓的的独子。”

    程斓也就是程首辅的二儿子,在川陕任都督,是个有才干的人。

    龚夫人喜笑颜开:“还是老爷眼光毒辣。”

    龚祭酒抚须而笑:“你也知道穆家可是八皇子的岳家,门第太高,子弟恐怕金玉其外,至于他那儿我也不指教了,穆莳这个人早年就是奉昭帝狗腿子,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残害了齐潼,你可知齐潼此人,当年若非他指点,我求学无门啊。”

    龚夫人当然记得,“那时候你才刚进翰林院,位卑职小,不敢多说什么。穆莳当初……对,当初他就已经是大理寺少卿了。”

    “何止啊?他还去西北剿匪。即便是现在,任着中书舍人,还是想让以武压文。若不是奉昭帝最后大彻大悟,袁太师他老人家也不会全须全尾的活下来,最后还进了紫光阁。只恨当初皇帝就没有除去他这个奸臣,瞧他多会钻营,到了新朝,摇身一变,又成了从一品的官儿了。”

    在龚祭酒看来,穆莳本就是钻营之人,这次算踢到铁板,二皇子士林中一向名声极好,皇上有意于二皇子,要封太子那也是迟早的事情,穆莳这样的人家他还真不屑于往来之。

    龚夫人没他这样刚烈,但也淡了几分心思,元澄也察觉出什么,用完膳就告辞了,正好同一个年轻俏丽的姑娘正对着了。

    元澄匆匆告辞,那姑娘有一瞬失神,又进入里间,见她弟弟不甚高兴,不免笑道:“你这是怎么了?方才见你那同窗走了,你又这个样子,难不成是你们之间闹了矛盾不成。”

    龚瑾瑜有些不高兴:“我同窗好难得来我家中,还特意备下薄礼,爹爹却好似对他不喜,明明元澄兄样样都好。”

    龚三姑娘心里一动,“不知道是哪家的公子?”那公子相貌生的十分俊秀,也和旁人不同,她自小生的貌美,亲戚或者旁的年轻男子见了一面时常呆住,可那少年却视若无睹一般。

    “是右军大将军的公子,爹爹估计是嫌弃人家是武将的儿子,其实三姐我同你说,穆元澄的父亲也是二甲出来的两榜进士。”龚瑾瑜又说了元澄许多不凡之处,“他文章灵巧,诗词清新,策论独到,人又勤勉,再没有不好的。”

    正好龚瑾瑜手中又有元澄写的两首诗,龚三姑娘拿起来看了看,不禁心中一动。

    至于元澄家来,芸娘还有些诧异:“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会晚上才回来呢,今儿月色还不错,对月饮酒,也不失为一种风雅啊。”

    元澄不是很高兴道:“我看那位龚祭酒对父亲敌意很大,评判我的诗的时候,还说什么穷兵黩武。”

    “是吗?哼,他们这些文人当然没事儿,换个朝代,他们依旧靠着笔杆子混的风生水起,奴颜媚骨,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老百姓,三国联合攻打大雍,若是咱们还跟缩头乌龟似的,他们住在京里的大官们当然没有影响,可是边关的黎民百姓呢?若大雍认输,数不清的进贡,那些还不是来自于老百姓,到时候文人们假惺惺的说几句什么苛政猛于虎,哎呀,那就是关心百姓了。”

    将士们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了大雍一战,不可否认,穆莳也存在用战事达到升迁的地步,但是他总是亲自去了前线作战,身上伤疤一大堆,可比这些坐着说风凉话的文臣们强多了。

    龚家其实芸娘大概也了解些,于家的二夫人李氏当年求娶姝丽做妻,后来没娶成,娶的就是龚家长女,好像自从这姑娘进门,于家似乎就和自家更不怎么往来了。

    第229章

    御史(三更)

    虽然元澄日和和龚瑾瑜关系看起来不错,但终究还是远了,俩家长辈的观念不同,势必日后自家和他也可能会出现分歧,还好这个时候只是在读书,元澄这点城府还是有的,不会轻易去谈论什么朝中大事。

    但不可避免,二皇子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让书院的先生都倍加推崇。

    似乎都忘记了还有一群人远在边关浴血奋战,只记得二皇子每每为这些儒生们说的话。

    芸娘即便是紧关门户,也知道二皇子如今大不一般了,更甭提陈明喻了,他起初未必看好二皇子,但是八皇子那里投靠不了,二皇子那里延揽,他就不假思索加入了二皇子的阵营,要他说,这也是宸王自己闹出来的。

    他自以为养母是夏氏,认为自己在夏氏一事上做的不够光彩,又有福建的事情,对他避之唯恐不及,陈明喻心道,我这样,也是你们逼迫的。

    有些事情不要那么非黑即白,他也不是主动靠近二皇子。

    但一旦下定决心帮二皇子,那就没有退路了,这些皇子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如今朝廷分党派,不少大皇子党羽消散,二皇子党就越发的坚固和壮大。

    好在二皇子吸取大皇子的教训,对手下的人管控极严,陈明喻虽然暗地里投靠,但二皇子也没大喇喇的直接要人办什么事情。

    好钢都用在刃上,这个道理二皇子比谁都懂。

    陈明喻是个有才能的,却不好掌控,那就不能让他爬的太快了。

    书房里的有小厮过来报喜,“大人,咱们夫人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

    “是吗?”陈明喻站了起来,脸上似冰雪融化,他高兴的打赏了下人,又去看唐氏和小儿子。

    路上碰到了长子陈捷,陈捷生的很像陈明喻,见他父亲久违这样喜悦,有些不解。

    还是陈明喻的小厮道:“大爷,是咱们太太为大爷生了位弟弟呢。”

    陈捷这才笑着恭喜陈明喻,陈明喻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步流星的走出去了,走到产房前就看到了唐夫人,唐夫人抱着一个红色的襁褓递给陈明喻看。

    “好好好,方才我没想到的事情,如今全部想通了,有了此子,我也知道该如何办了。”

    那就是不再犹豫彷徨,一力助二皇子。

    他的长女甚至还许配给了二皇子母家庞家的一位公子,以示姻亲结盟。


如果您喜欢,请把《庶媳》,方便以后阅读庶媳第9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庶媳第99章并对庶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