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能量之大,纵观大明历史,说句震古烁今都不为过,皇帝牛成这样,可对李青……不说马首是瞻,却也从未否定过。
只要李青能点下头,这争储的胜利天平,必会大幅度向裕王倾斜。
一个愿意巴结,一个愿意接纳,自然一好百好。
三人志同道合,相谈甚欢……
“呦,你们可真会挑地方,上次我和皇上也在此畅聊……”
三人忙停止交谈,收回目光,却见李青都走上来了。
张居正、高拱作揖行礼。
裕王紧张问:“太子殿下没什么问题吧?”
“健康没问题了。”
“呼~那就好。”朱载坖一脸庆幸,随即想到了什么,“本王再去看看。”
“不用了,他这会儿睡下了。”李青径直上前,站在三人方才的位置,望向远处,啧啧道,“原来是在瞧奉天殿啊。”
高拱面色讪讪,朱载坖面露紧张,忙解释道:“永青侯多心了,此处视野极好,我们不是为了看奉天殿……”
顿了顿,“太子殿下既已睡下,本王也不好叨扰了,永青侯忙,本王先回去了。”
言罢,朱载坖提起下摆,沿着台阶匆匆向下。
不是不想接触李青,实在是这个人气场太大,跟他待在一起特别不自在。
高拱作了个揖,见张居正不急着走,便也对他一揖。
“高翰林慢走。”张居正郑重还礼,并作出一副要送的样子。
“张府丞留步,留步……”高拱轻笑一声,转过身,走下台阶,随裕王离去……
李青望着远处的奉天殿,随口问:“搞定了?”
张居正在他身边站立,点点头:“多赖侯爷那句‘张白圭’。”
李青轻叹道:“身居高位,未必是福,别光看贼吃肉。”
“侯爷真是风趣,竟把自己比作……呵呵……下官都明白!”张居正轻笑道,“我若前怕狼、后怕虎,就不会弄险了。”
李青摇头道:“我的意思是……我这个贼既能吃肉,还不挨打,是因为除了权谋智计之外,我还有不可抗力的暴力,这点,你可不具备,未来……你肯定挨打!”
“……”
弄了半天,敢情是显摆来着……张居正好笑之余,也明白李青说的都是事实。
他郑重道:“道理我都明白,在选择走这条路之前,我都考虑过了。”
李青默了下,说道:“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到底是好是坏,或许,我就不该帮你……算了,事已至此,说这个也没意义。”
李青正色道:“你要知道,我这人可从来百无禁忌,你若遵守昨日之承诺,还则罢了,如若违反……我取你性命。”
张居正哈哈一笑,道:“真若那般,项上人头,侯爷但取无妨!”
李青也笑了:“放心,我不会客气!”
张居正微笑颔首,丝毫不惧,有的只是欢喜、憧憬……
第435章
百无禁忌
张居正悄然离去,独留李青一人登高望远。
他的目光没停留在奉天殿,直直望着天空深处,好似要穿越历史长河,望向数百年后,望向一百多年前……
许久许久……
直至一道熟悉的亲和嗓音响起。
“哎呀呀,可算是找到你了。”黄锦背着一布囊药材,沿着台阶走上来,干笑道,“炼丹不?”
李青收回心神,瞧了眼布囊,“不炼!”
黄锦:(⊙o⊙)…
“你不是答应了皇上吗?”
“吃了那么久,效果都大打折扣了,还是换些新的吧。”
“这样啊……”黄锦转又欣喜,嘿嘿道,“早就该这样了,你也是……明明也想皇上长寿,却还藏藏掖掖。”
李青失笑道:“不是我藏掖,而是之前的他执念过深,给他好的反而是害他,一日一粒的进药速度太频繁了,只能服用劣质一些的丹药才好。”
黄锦悻悻道:“那你就不怕新药炼出来,皇上会不顾叮嘱,还是一日一粒?”
“他从来不是傻子,只是迷醉其中,如今彻底醒悟,自不会再那般。”李青舒展了下身体,往台下走,一边说道,“宴席开始了没?”
黄锦吭哧吭哧跟上,“还在准备呢,午时才开始,你改变主意了?”
“就随口一问。”李青笑了笑,道,“其实,宴席也没什么好吃的,不过是为了找些乐子。”
“现在也可以找乐子嘛。”
“没兴趣了。”
“好好的爱好干嘛舍弃啊?”黄锦劝道,“人生总得有消遣排解的渠道,不然多枯燥啊,何况,你的路那么长。”
“都没兴趣了,如何消遣?”李青摇头道,“以前,我还喜欢去青楼听曲儿呢,现在就感觉没意思了。”
黄锦挠挠头,建议道:“那就培养一些新爱好嘛!”
“哪有那个闲工夫……”
…
李青与黄锦说了新药所需药材,黄锦一一记下,便回去准备了……
悠闲了两日,第三日的清早,黄锦再次登门,不仅带来了新药所需药材,还将李青要的玉牌给带了来。
“天下间仅此一块!”黄锦将玉牌递给李青,道,“这是皇上专门为你一人设计的,你可不能再送人了。”
李青打量着巴掌大的玉牌。
自然不是什么‘如朕亲临’,不过,这块玉牌也端的不凡。
正中央刻印着三个字——永青侯!
右边刻印着四个字——百无禁忌!
左边刻印着四个字——皇权特许!
玉牌背面雕刻着真龙,栩栩如生,还有玉玺刻章……
至于玉牌的材质,自不用说,极品中的极品,不是有钱就能轻易买到的。
一向小气的朱厚熜,这回真是下了本。
可以说,这块玉牌将排面拉到最满了!
‘如朕亲临’,皇帝不可能长期下放给某个人,跟大方小气没关系,它代表的意义太不凡了,不过,‘百无禁忌’也着实够顶了,实际作用,基本没什么区别。
“怎么样,皇上够意思吧?”
“确实够意思了……”李青缓缓收起玉牌,轻笑道,“嗯,我很喜欢。”
“可不能送人啊,这是皇上第一次如此用心的送人礼物,你别不当回事儿。”黄锦叮嘱道。
“不送不送。”李青好笑道,“我又不是什么大款,这么值钱的东西,哪会送人?”
你还不是大款啊……黄锦翻了翻小眼睛,“我去清洗丹炉,你等我会儿。”
“东厨的劈柴都没怎么用,烧锅热水再清洗,省得手给冻了。”
“成!”
李青走至石桌前坐下,又取出玉牌把玩,材质,做工,大小,用处……都甚合他心意。
拿指肚轻轻摩挲着玉牌纹路,李青轻声自语:“这次是真的有心了……”
不知怎地,李青突然有种逆子长大了、成熟了,知道了长辈不容易,开始孝顺了的欣慰之感。
嘉靖还是嘉靖,修仙还是修仙,却再也不是那个二十余年不上朝的道士皇帝了。
…
一个时辰之后。
李青、黄锦吃着软糯香甜的烤红薯,桌子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玉瓶,大的是给皇帝的,成色佳、数量多,小的数量自然少些,成色稍逊,也是给皇帝的,是让他拿来送人的。
此外,还有一个更小的玉瓶。
“这个就放这儿吧,你隔三差五来了,吃上一粒。”李青说道,“这次的丹药不同以往,不能牛嚼牡丹似的吃。”
黄锦点点头,问道:“间隔多久吃一粒最好?我好说与皇上。”
“五日一粒!”
“哎,好。”
黄锦快速解决完烤红薯,拍拍手道:“皇上等的急,我就先回去了,哦对了,据钦天监说明天有雪,皇上邀你去宫里吃火锅,弥补你没有吃席的缺憾。”
“我还缺憾上了……”李青忍俊不禁。
“那你去不去?”
“宫廷御宴,白吃白喝,不去白不去。”
黄锦笑着点头:“那成,回去我跟皇上说一下,我先走啦。”
李青把玩着玉牌,轻轻颔首……
事实证明,钦天监在预报天气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傍晚时分便飘起了零星雪花,伴随着逐渐刮起的朔风,体感温度陡然下降了好几度。
发了大半日呆的李青缓缓坐起身,叹道:“今年怕不是个寒冬哦……”
庆幸的是之前棉麻价格剧烈震荡,许多百姓都从中获了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抵抗严寒的物质条件,想来,冻死人的现象不会太多。
百姓的生存技能还是挺强的,百余年来的气候变幻,御寒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早早就做了诸多措施。
除了要花钱的御寒之物以外,还有诸多不花钱,却也能御寒的东西,被百姓青睐,比如:稻草,杨絮,柳絮……都会被百姓充分利用起来。
不过,这仍不能保证,不会有人熬不过这个寒冬。
尤其是老人。
虽说大明在大力开采煤炭,并用上了蒸汽器械做辅助,从而大大增加了效率,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只能充足的供给蒸汽船,距离让百姓烧火炉取暖,还太远太远……
如此庞大的人口,想实现跃迁谈何容易。
基础条件太差了,没有可学习的对象,一切只能一点一点摸索着来。
这些客观因素,可不是靠政策就能突破的,不仅要投入庞大的财富,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试错、培养人才等等。
只能一步一步来……
李青呼出一口白腾腾的热气,自语道:“随着气候的持续恶化,蒸汽船的使用场景,也会被削弱,对外的海上贸易还行,但对内……运河估计要撑不住了。”
蒸汽机车、铁轨,李家都研发了出来,不过,现阶段只能辅助开采煤矿,想一下子升级为火车,通往大明南北东西,还有挺长一段路要走。
虽说研发一刻没停,但相较于严峻气候,仍是显得缓慢。
时下的大明很强大,很繁荣,很昌盛……却也很脆弱。
令人无可奈何的是,这脆弱非是人祸,而是来自不可抗力的天灾。
要是大明处在汉唐那个节点,大明的兴盛,定能再上层楼!
雪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地上铺了一层浅浅的白,天色也越来越昏暗,眼瞅着都要黑了。
李青去书房拿了本话本,点上蜡烛,倚在床上,盖上被子,无聊翻阅着话本,思绪却是飘出了千里、万里……
翌日,
李青起床时,雪已经停了,朔风还在呼呼的刮,将积雪吹得平整光滑。
不愿糟蹋了院中白雪的李青,一个纵身,直接从檐下飞到了门外。
“咯吱咯吱……”
走在暄软的雪上,好似在踩棉花,李青身后留下一排三寸深的脚印儿,显得孤零零的……
整个连家屯儿都不见一个人,若非有烟囱冒着炊烟,只怕会让人误以为是荒村……
乾清宫。
暖意融融,不过两刻钟的脚程,却恍若两个世界。
朱厚熜刚下朝不久,奏疏还没批阅完呢,见李青进来,笑呵呵道:“先生挺早的啊。”
“你忙你的,办公时不要分心。”
“……”
朱厚熜放下刚抬起的屁股,继续批注,期间,不时唉声叹气……
“怎么了?”
“天灾呗……”朱厚熜叹道,“每年冬季都是这样,越来越多了,每年光是赈灾钱粮都是一笔触目惊心的数字,也就大明财政收入良好,这才撑得住,不然,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
李青说道:“朝廷的赋税取之于民,自要用之于民,钱粮不就是用来消耗的吗?”
“话是这样说,可压力着实有些大了。”朱厚熜哀叹道,“照此事态持续发展,终会造成大量赤字啊。”
朱厚熜放下朱笔,问:“先生可有良策?”
“历来缓解财政赤字,不外乎开源节流,还用问我?”
朱厚熜苦笑道:“节流是不可能节流了,收归草原,收取西域,普及教育……哪个也放不下、舍不了,只能从开源上做文章了,对此,先生怎么看?”
李青沉吟少顷,说道:“只能想办法多赚老外的钱了。”
“老外……”朱厚熜忍不住乐道,“先生还挺幽默……”
第436章
秦始皇的三样遗产
朱厚熜干脆放下朱笔,起身走至李青面前,问:“道理我明白,可怎么赚呢?”
李青想了想好一阵儿,说道:“李家正在西方诸国造势,宣扬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茶。”
“茶?”
“嗯,西方是没有茶的,至少现在没有。”李青说道,“这东西可不能复制,只要让他们爱上茶,财政收入定会大大增加!”
“问题是……人家会认可,并追捧吗?”
李青无语:“这不是在努力了嘛,瞧把你急的,想钱想疯啦?”
朱厚熜哼哼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是不知道朝廷的花费有多大,你要是户部尚书,你也急。”
李青无言以对。
近些年来,大明财政一直都处在赤字,也就是之前的底子太厚了,这才没造成影响,这些李青知道,却不知具体。
沉吟半晌,问:“现在的大明储备,照此发展……还能撑多久?”
“那得看赈灾力度,以及缩不缩减开支了。”
“不节流的情况下,再算上普及教育、收取西域、收归草原等事宜的持续花费,能撑多久?”
朱厚熜伸出两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