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谁敢反对?”朱厚熜道,“逢如此大灾,安能不乱?一个不慎便是民变,这个节骨眼儿,谁也不敢乱说话。”
闻言,李青神色稍稍缓和。
“震中在哪里?”
“陕.西!”
“具体哪个州县?”
“目前还没明确信息传来,地震太大了,信息传递太慢,仅是目前发现的最严重地方……别说跑马了,人逃生的路都毁坏大半。”
朱厚熜哀叹道,“这种情况下,你想知道具体……只能亲自去看了。”
李青没发火,知道这是实情。
“大概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大抵在过年前几日吧?”朱厚熜不确定的说。
“已经这么久了?”
朱厚熜苦叹道:“消息传至京师都是一个多月后了,不过……这会儿赈灾钱粮、人员,已经抵达了一些州县了。”
李青脑袋有些发昏。
连着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才勉强平复下情绪,说道:“必须全力救灾,不计代价的救灾,否则,大灾之后,便是大疫,如此多的州县,真要是瘟疫爆发……简直不敢想象。”
“这个我当然明白!”朱厚熜不胜其忧,有些恼火道,“说起来容易,说谁都会说……”
话到一半,朱厚熜便被剥夺了说话能力。
李青没揍人,只是让他冷静冷静。
半刻钟之后,李青解了他的禁制。
朱厚熜也没计较,平复了下情绪,说道:
“这不是一些州县遭大旱,拨付些口粮也就是了,这是地震,百姓不仅没了口粮,房子也没了,家产全数清零……此外,输送赈济粮的难度太大了,几乎赶得上行军打仗……仅目前所知,便有八十七个州县,真实受灾的州县怕是要破百……”
“你先别急!”李青强压下心急如焚之情,缓声说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也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可既然发生了,就得解决,认真解决,妥善解决……”
李青看得出来,朱厚熜是真的疲倦了,也真有够心累,上次走的时候,还没这么多白发。
“欲速则不达,别光顾着急,先冷静下来。”
随着李青安慰,朱厚熜一点点平复下来,轻轻点头。
李青说道:“就目前来说……钱粮大抵是够用的,这最大的难题,并不是问题。”
“就算够用,也就这一回了。”朱厚熜道,“今年之后,朝廷财政必定立即赤字!”
“都这时候了,就别顾这个了。”
“可大明……”
“你听我说,”李青道,“新型蒸汽船已经在铸造了,之前的那些直接卖,此外,茶在西方诸国也打开了销路,具体我还没问,不过保守估计,出海一次也能有三百万两以上的利润,李家可以代销,利润全归朝廷。”
顿了顿,“还有,交趾、满剌加、龙牙门等国,都能为大明提供大量的粮食,且成本价格极低……”
随着一件件的利好,朱厚熜总算平静了下来。
“这些……当真?”
“你当我老往外跑是去玩儿的?”李青反问。
朱厚熜怔了怔,愧然道:“先生比朕辛苦。”
“好了,不说这些矫情的话了。”李青认真道,“这个钱必须花,不把钱花在赈济灾民上,就得把钱花在镇压民变上,如此大的范围……真要是起了民变,这偌大的盛世,必将倾覆,一旦蔓延至江南,其他不说,单是海洋贸易的损失,就不可估量!”
“花吧,花吧……”
朱厚熜满脸苦涩,这些道理他自然明白。
李青稍稍松了口气,道:“传召三学士吧,都是人精,咱们集思广益。”
顿了顿,“对了,把太医院的人也召来,最好弄出个万金油的方子来,以尽可能避免瘟疫的发生!”
李青安慰道:“天还没塌呢,我又不会袖手旁观,咱们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有了李青的鼓励,朱厚熜总算是振作起来,长长舒了口气,疲倦的眼神再次恢复精明。
“好!”
……
内阁三学士最先赶来,见到李青,目光都是一凝,随即明悟李青为何而来。
三人都很惆怅。
严嵩老了,李本要退了,徐阶顶着‘清流的希望’,也是身心俱疲,今又生了这样的事,心累的又何止是皇帝?
“不用行礼了,赐座!”
“谢皇上。”三人谢恩,面色沉重。
李青不好再让朱厚熜费神,朝三学士道:“真实详情你们比我清楚,先简单概括一下吧。”
李本、徐阶看向严嵩。
须发洁白的年迈严嵩,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做总结:
“据得知的消息推算,大地震的发生毫无预兆,至少没引起百姓警觉,地震中心大抵是陕.西渭南、华县,要么就是山.西永济一带,东至南直隶淮西一带,西到甘.肃,南达湖广,北抵河.北……粗略估算,受灾区域的百姓不低于百万,其地震之大,实属亘古罕见……”
李青面色沉静,他知道,百万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大明人口两万万有余,地震面积又这么广,受灾百姓何止百万?
李青问道:“关于救灾,诸位可有想法?”
三人默然。
“徐大学士,你怎么看?”
李本快退了,严嵩也老了,徐阶正是‘当打之年’,且在清流中的威望有目共睹,他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
徐阶被点名,有些头大,可又不能不答,思忖良久,才斟酌道:
“历来赈灾,最优选就是以工代赈,不能让灾民闲下来,此外,疏散工作也要做好,下官以为,可以引导百姓往河.南、山.东两省迁徙,尤其是河.南,百姓刚遇大地震,天然向往平原腹地,如此,百姓的抵触心理会大大降低。”
严嵩、李本附和。
“这是正理,可这是赈灾之后的事务,就目前而言,如何抢灾救灾,徐大学士可有良策?”
“这个……”徐阶讪讪无言,一副顾虑颇多的神情。
朱厚熜淡淡道:“有言不言,也是欺徐阶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可动用大量卫所兵去抢险。”
“这不太妥当吧?”李本沉吟道,“民对官兵本就抵触,且也难保证一些个官兵会趁火打劫,一个不慎,冲突扩散开来,乱子可就大了啊。”
李青缓缓道:“我觉得徐大学士言之有理!”
第498章
既要,又要,还要
李本看向这个总让人恼火的本家,哼哼道:
“敢问永青侯的高见是……?”
“高见就是用卫所兵主持赈济灾民。”李青说道,“诚然,随着战争的减少,时下的卫所兵战力下滑的厉害,可卫所兵再不济,那也是兵,身体素质比之文弱书生,强了不知多少倍。”
徐阶有些受宠若惊,忙附和道:“永青侯言之有理,赈济灾民不是设粥棚施粥,地震破坏力之大,简直不可想象,抢险救灾,需要大量的身强力壮之人。”
言罢,看向皇帝。
此刻,朱厚熜已经完全平复了心绪,政治智慧再次占领高地。
他并未急着发言,而是看向严嵩,道:“严卿以为如何?”
严嵩拱了拱手,沉吟着说:“臣以为,永青侯、徐大学士言之有理,然,李大学士的担忧也非无的放矢,人性之恶,不可不防。”
朱厚熜微微颔首,示意其继续。
“臣以为,可以折一下中。”严嵩说道,“论忠诚度,府兵制度下的卫所兵,自然优于募兵制,可若论待遇,卫所的兵士比之招募来的兵士,就差了不少。”
“严卿的意思是……提高卫所兵的待遇?”
“是……当然了,也可以不用如此。”
察觉到皇帝隐晦的肉疼表情,严嵩及时改口,说道,“皇上英明,公正来说,确实是待遇越高,越不会轻易犯错,无他,待遇高犯错的成本也高。不过,也不是所有卫所兵待遇都低。”
朱厚熜缓缓点头,看向李青,“永青侯以为如何?”
“严大学士高见!”李青颔首,“我大明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千户统御一千一百二十士兵,之下还有百户、总旗、小旗……大明卫所何其多,仅从中抽调高级官兵,也能抽调不少出来,这些个兵士待遇高,又是世世代代的军户,忠诚度自不必多说。
另,可再让他们各自带一部分底层士兵,这部分底层士兵,可给予外出补助,如此一来,既便于忠诚度高的高级官兵控制下属,稳定局面,同时呢,还能大大减少财政开支。
皇上以为如何?”
朱厚熜嘴角扯了扯,呵呵道:“极好,永青侯当真高见,只是……也没必要这般弯弯绕,有言直言便是!”
李青:“……”
三学士暗暗苦笑,面上却都默契的选择没听懂。
朱厚熜说道:“就以这个计划推行吧,你三人稍后议一议哪里的卫所负责哪里的救灾……,接下来,议一议抢灾之后的安置工作吧。”
嘴上这样说,可还不等李青几人说话,朱厚熜便自己给了答案:
“朕以为,可安排这些灾民去西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青也很想如此,可他知道,这不合实际。
三学士面面相觑,一脸无奈。
徐阶叹道:“皇上的初衷是好的……”
“既然是好的,那就想办法执行到位!”朱厚熜打断道,“主忧臣辱,这话你们常说,可如今朕如此忧虑……做人做臣,都要有廉耻之心!”
“……”
三人不敢辩驳,只好看向李青。
李青说道:“皇上,西域的融合才刚刚开始,目前还不被百姓接受,要他们去西域,只怕会民怨沸腾,再一个,地震之后,百姓哪能安然无恙?路途遥远,估计到不了地方,人就死半道上了。”
“总不会人人都受伤吧?”
“让没受伤的人去,更可能掀起民变。”李青说。
朱厚熜气郁,索性不说话了。
李青知道朱厚熜是想利益最大化,其实他也想,可问题是……不现实。
“一点点来吧。”
“是啊皇上,永青侯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真的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三人很少站在李青这边,可这次,不得不站在李青这边。
因为皇帝这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根本没可能实现,这不是想想办法就能解决的。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你们想了吗?”
“……”
李青说道:“欲速则不达,当务之急,是抢灾救人,尽快安置好百姓,以平复动荡,至于经营西域……可以缓一缓。”
“没钱了啊。”朱厚熜气闷道,“救完灾,大明哪里还有钱经营西域?还有漠北的融合,还有教育的普及……开口子容易,合上千难万难,这些个支出已经停不下来了。不患寡、患不均,就拿普及教育来说,一旦停下,还没建设学塾的地方百姓,会如何想?”
三人默契地看向李青。
虽没说话,但满满的埋怨意味,任谁都能看出来。
‘瞧瞧你做的好事!’
李青:“瞅我做甚!?”
“……”
李青强忍着发飙的冲动,说道:“赚钱就是用来花的,咱大明的财政收入还没到极限,出售西方诸国的茶、售卖现有蒸汽船……这些不都是开源嘛,这口气肯定能缓上来。”
“话谁都会说……”朱厚熜发了句牢骚,不甘道,“你们都以为借此机会经营西域,不可取?”
“嗯。”
李青‘嗯’,三学士点头。
“……”朱厚熜邪火噌噌往上窜。
这时,站殿小太监低着头走来,嗫嚅道:“皇上,太医院的众太医来了。”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宣!”
“是。”
不多时,一众太医联袂而来,见内阁三学士齐聚,李大腿也在,总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
“臣等……”
“都免了吧。”朱厚熜烦躁地摆摆手,道,“严卿、李卿、徐卿,随朕去内殿一叙,永青侯,你也是医术高手,这里你主持。”
李青拱了拱手。
转过身,看向众太医,道:“事情诸位当也听说了,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发生,预防工作必须做好,列位都是医学世家,人中翘楚,弄一个‘万金油’的防疫方子,当不难吧?”
能进太医院的人,自然是有真本事的,只是患者地位太高了,高到他们不敢从容发挥,故才显得菜。
毕竟,医闹一旦发生,直接要命。
实际上,这些人都不是庸才。
李青说道:“大难在即,我等医者,岂能不尽心竭力?”
众太医齐齐点头。
权力场上,李青的人缘很差,痛恨李青的人很多,可绝不包括太医这个群体。
事实上,太医院对李青的感观一直挺好的,不是一般的好。
人永青侯可是个厚道人。
太医不敢医的病,他敢医,太医不敢开的药,他敢开。
就凭这个,怎么也得给永青侯个面子。
更何况,如今要医的对象只是普通百姓,那还有什么说的?
一太医当即开口,道:“防疫首重隔离,其次药浴,再次佩戴药囊……”
眨眼间,给出了好几种防疫之法,并给出所需药材。
李青却道:“隔离是必须的,可药浴、药囊都太贵了,要便宜的,便宜的还有奇效的才好……”
受灾面积太大,人数太广,必须要考虑成本。
“不仅要便宜,还不能用稀缺货,所需之物大明要有许多才行。”
“……”
闻听此言,饶是对李青有滤镜,众太医也不禁有些恼火。
既要,又要,还要……
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可一想到此次灾难之大,又无话可说。
从医者,面对此等大灾,怎能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