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朱元璋马皇后张邋遢 本章:第1287章

    李青想了想,抬手贴在李时珍胸膛之上。

    “侯爷这是……?”

    “不要紧张,放轻松。”李青传渡真气,以缓解他的疲倦。

    李时珍还称得上年轻,身体状态也不错,可到底不是军武出身,体魄不够强,难以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赶路。

    李时珍很快就察觉一股不知名的气流,在经脉中游走,随着这股温热之气的流动,浑身的疲惫感如老鼠见猫,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半刻钟之后,李青收回手。

    “现在感觉好多了吧?”

    李时珍震惊道:“这是什么?”

    “来不及解释了,你就当是我的独门绝技吧,这算不上医术,不具备普适性,非医者手段,非医者能学。”李青深吸一口气,“准备好了吗?”

    李时珍缓缓点头,背上大包小包,“可以了。”

    李青不再多言,背上李时珍继续风驰电掣……

    至此,李时珍终于明白了李青为何说马是累赘了。

    莫名有些感动,要是传说都是真的,那自己可真不是一般的被优待。

    官员口中的活阎王竟如此……反差感之大,很难不让人触动。

    一日,一日,又一日。

    一日十二个时辰,除了一次途经实在绕不开的城镇时,放缓了节奏,其余十一个半时辰都在赶路……

    只三日功夫,二人就抵达了既定目的地。

    “到了。”

    李青轻轻放下李时珍,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久久失神。

    李时珍缓缓睁开眼,踉跄着坐在地上,来不及缓解浑身的疲惫,便被深深震撼到了。

    什么叫天崩地裂?

    什么叫地龙翻身?

    这就是了!

    大地如蜘蛛网一般,满目都是龟裂,裂缝小则数尺,大则数丈,甚至还有更大的,远远望去,十余丈都不止……

    深不见底。

    高高隆起的超大土丘,如深渊般的沟壑,目之所及,满目尘埃,没有青山绿水,也瞧不见人烟……

    良久,

    李时珍深吸一口气,道:“咱们快去华县吧!”

    李青默然。

    “这里就是华县!”

    “什么?”李时珍震惊,“怎么会……这里都……”

    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李时珍没了下文。

    李青实在没想到,地震会有如此之大,生平头一次对大自然如此敬畏。

    这威力……

    核弹也远远不如!

    多大的核弹才能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啊……

    李青难以平复悲愤之情。

    不难想象,地震发生时,百姓根本没有逃生的空间,甚至都没有反应的时间,甚至……上一刻还是好好的,下一刻就被活埋了。

    这场面不血腥,却无比的惨烈,惨烈到比李青见过的任何血腥场面,都要来的触目惊心。

    李时珍更是如此。

    地震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天灾,常有听闻,可如此大的地震,纵观历史,都不曾听说。

    身体上的疲倦,远及不上心灵上的疲惫,二人都有种被抽干力气的感觉。

    好一会儿,

    李青拉过李时珍的胳膊,一边为他传渡真气,一边说道:“一县之地,非村镇能比,地震再逆天,也不可能倾覆所有,你在此地休息一下,我去四处看看,有发现回来叫上你一起。”

    李时珍深吸一口气,道:“侯爷不用在下官身上浪费力气了,留着力气去探查吧,我歇一歇就好了。”

    “不差这点力气。”李青说道,“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二次余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也难保不会有山体滑坡什么的,你肩上的责任可不小,我大抵晚上就能回来,你多注意自身安全。”

    又是真气,又是针灸,足足两刻钟之后,李青叮嘱道:

    “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变化,提高警惕,可别睡着了。”

    “是!”李时珍重重点头,“侯爷放心去吧,我绝不会拿自己性命儿戏。”

    李青微微点头,飞速离去,不多时,消失在满目疮痍的大地尽头。

    李时珍环目四顾,满眼都是无声的惨叫,如此惨烈的一幕,让一向相信自己医术的他,头一次生出绝望之感……

    第502章

    搞钱

    国师殿。

    闲置许久的地方,今日却是高官云集,六部九卿,内阁三学士,尽数到场。

    主座上,皇帝面色阴郁,两边,众大佬一言不发。

    一个‘钱’字,难住了所有人。

    就大明财政状况的讨论,还没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灾情具体如何这些人不知道,可就了解的信息来看,足以掏空府库至今之积累。

    说实话,这个钱大家都不太想花。

    可没人敢直白说出来。

    皇帝不敢,这些个坚守政治正确的大员更是不敢。

    谁敢说不救民?

    说出来,大家自然开心,可开心归开心,清算也绝对会清算。

    基于此,一个个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厚熜看谁谁低头,瞅谁谁心虚,无一人敢与之对视,不由得恼火又气郁。

    可好面的他,又拉不下脸说的太直白。

    这时,黄锦缓步走进来,禀报道:“皇上,裕王求见。”

    朱厚熜瞧了眼徐阶,徐阶目不斜视,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动如山。

    朱厚熜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宣。”

    言罢,又瞧了眼严嵩。

    严嵩似察觉到了,抬眼与皇帝对视了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见状,朱厚熜端起茶杯抿了口,稍稍往后靠了靠,目光也不再咄咄逼人。

    接着,刚走出殿宇的黄锦去而复返,又道:“皇上,景王也求见。”

    “宣。”

    “是。”

    朱厚熜神色缓和了些,低头抿着茶,面部线条松弛许多。

    诸大佬先是诧然,继而恍然,随即露出肉疼之色。

    一刻钟之后,裕王、景王联袂而来。

    诸大佬起身见礼,二王向皇帝行礼……

    一番场面之后,景王朱载圳抢先开口道:

    “大明遭此大难,儿臣闻之,实在忧心,奈何儿臣身无所长……然,为臣为子,儿臣岂能坐视君父忧虑、百姓水深火热不理?儿臣整理了下府中多余财物,共计:珍珠十斛,宝石两斗,宝钞万贯,银三千两,只愿为大明尽一份绵薄之力,为父皇解些许忧愁。”

    朱载坖连忙也道:

    “儿臣也是为解君父之忧,黎民之难而来,父皇对儿臣宠幸有加,时常赏赐。儿臣虽不喜奢侈,然,君赐不可辞,是故,都存放府中不敢妄动,今大明遭劫,百姓逢难,儿臣岂敢贪恋?儿臣愿乐捐:珍珠二十斛,宝石五斗,宝钞三万贯,银三万两,金千两,古玩字画三箱,丝绸一千匹……”

    一边,景王朱载圳人都傻了。

    不是,你不过啦?

    不是说好了,彰显一下为臣为子该有的担当,以此为引子,好让京中大小一众官员自发乐捐……

    你这么搞,不是掀桌子吗?

    朱载圳又气又急,不过时下也顾不上了,连忙加码道:“父皇,儿臣闻之父皇心忧赈灾钱粮,心急之下,还没来得及整理府中财物……非是儿臣贪恋黄白之物,父皇对儿臣的宠爱犹胜裕王,儿臣的捐献自要多于裕王。”

    朱厚熜缓缓放下茶杯,面露欣然,似自语,又似说与诸大佬听,感慨道:“朕这俩儿子长大了啊……”

    诸大佬心中郁闷。

    这么搞……我们压力很大啊。

    众大员齐齐拜道:“两位殿下至仁至孝,此乃大明之幸……臣等食君之禄,怎好不为君分忧?”

    巴拉巴拉……

    都是场面人,两个王爷调起的又高,只好大出血一把。

    六部尚书、通政司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内阁三学士,先后报价……

    十二人乐捐之物,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七万两银子,算上两位王爷的捐献,总计多达三十万两银子。

    朱厚熜却并不如何开心。

    这些钱看似不少,然,比之花费所需却显得杯水车薪,此外,大多都是他儿子的钱,且这些大员的乐捐,也不好照单全收。

    不过,政治目的总算达到了。

    朱厚熜面色温和,轻笑道:“坐,都坐。”

    群臣谢坐,各回各位。

    朱厚熜沉吟少顷,道:“诸卿为国为民,朕都看在眼里,按理说,府库尚有余财,也不差这些,可朕又不好寒了诸卿的赤诚……”

    几句场面话之后,朱厚熜话锋一转,道:

    “此次劫难是上苍对大明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君臣的考验,渡过去,便是否极泰来,相信朕,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言外之意,·

    ‘办好了这件差事,你们的钱如数奉还,且还有一定奖赏,前提是,你们得动员起来,让更多人加入乐捐的阵营中!’

    都是老狐狸,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

    “主忧臣辱,劳君父如此,臣等实在汗颜,恰逢国难,自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众大臣纷纷响应……

    朱厚熜微笑颔首,道:“凡乐捐者,无论官员还是商贾,都要详细记录下来,于城中各处张贴名单,好教人知晓,这些个乐善之人。”

    顿了下,“此事六部协同办理,都察院协助,通政司记录,大理寺校对,不可遗漏哪怕一个。”

    “臣等遵旨。”

    朱厚熜强调道:“全凭自觉,万不可强迫!”

    “……皇上如天之仁,臣等自不会污了皇上圣明。”六部九卿心头沉重,暗暗苦闷。

    朱厚熜轻松一笑,道:“特殊时刻,诸卿多辛苦些。”

    “皇上折煞臣等了,尽臣本分,谈何辛苦?”

    “嗯,好。”朱厚熜尤为满意,温和道,“诸位爱卿也要劳逸结合,别累坏了身子,黄锦。”

    “奴婢在。”

    “取朕的仙丹来,一人一粒。”

    “是。”

    黄锦取出早已备好的药瓶,挨个派发……

    “谢皇上赏赐!”

    皇帝早就公开修仙了,群臣自然知晓仙丹,这些大佬更是知晓仙丹出自何人之手。

    虽然很不爽李青,可也知道李青只是坏,并非菜。

    仙丹不至于,但怎么也比一些个滋补之物强。

    “时间紧迫,朕就不留诸卿了,等此件事了,朕摆宴犒赏诸卿。”

    “为国尽忠,何敢邀赏?臣等告退。”六部九卿再拜,又向两位殿下行了一礼,告退离去。

    朱厚熜瞧向两个儿子,微微点头,道:“你们也回去准备吧。”

    “是,儿臣告退。”

    国师殿很快恢复清静,只剩君臣四人,还有黄锦。

    朱厚熜瞧了黄锦一眼,早已与皇帝心有灵犀的黄锦立即走出殿门,挥退了站殿太监,自己充当门神。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道:“时下就咱们君臣四人,出了这个国师殿,朕什么都不认,你们也可什么都不认!”

    四人拱手称是,明白皇帝是要他们摒弃“政治正确”,要唠干的了。

    “严嵩你先说。”

    “是。”严嵩拱了拱手,道,“大明疆域广袤,人口众多,一边是两万万有余,一边百万有余,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救自然要救,但绝不能为了百万,置两万万不顾。”

    “臣附议!”

    徐阶恭声道,“灾民去西域不可取,但也绝不能一味的赈济,必须要让其释放出应有的价值,朝廷的钱,要花的有价值!”

    李本轻轻叹了口气,附和同僚,道:“大明有今日,太不容易了,是不该因小失大。”

    朱厚熜面容冷酷,说道:“救必须要救,救人本身耗费的财力、物力并非不能承受,救之后才是大问题,三位爱卿可有谏策?”

    徐阶沉吟道:“臣以为……开采煤炭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本心中有些不舒服,轻哼道:“徐大学士之前不是说,要让灾民去河.南、山.东两省安置吗?”

    那不是因为李青在嘛……徐阶清了清嗓子,道:

    “本官仔细想了想,以为那样并不妥当,数以百万计的灾民涌入中原腹地……风险太大了,耕地有主,难有生计,总不能靠朝廷一直养着吧?再者,仅是挨家挨户的为其建造屋舍,就能拖垮朝廷财政,这点,李大学士当也清楚。”

    李本默然。

    说是百万计,实际的灾民数量翻番都不止,这点大家心知肚明。

    朱厚熜沉吟道:“煤炭开采再如何扩大规模,一下子也用不到这么多人啊。”

    严嵩沉吟道:“修水利,治理黄河……也可以消耗大量的灾民,尤其是黄河,数千年来泛滥了不知多少次,哪怕我大明朝这般富裕,祖宗们对黄河的治理都非常重视,然,在弘治朝时,仍险些酿成大患。”

    “还是不够!”

    李本突然想到了什么,拱手道:“皇上,臣倒是有一个法子,足以消耗大量的难民。”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28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第1287章并对我在大明长生久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