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种树!”李本说,“除耕地外,满大明的种树。”
朱厚熜怔了怔,继而眸光大亮,连连道:“不错不错,这个谏策极好……”
严嵩、徐阶仔细想了想,也大点其头。
气氛轻松了一阵儿,朱厚熜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百姓一下子一无所有,心理落差太大,人尽其用的同时,也不能让百姓失去希望。”
朱厚熜说道,“百姓不怕苦累,怕的是居无定所,要给他们希望,尤其是修黄河……很容易出乱子的。”
三人自然知晓皇帝所指什么,不由得一阵头大。
第503章
还是搞钱
好半晌。
严嵩开口道:“臣有一策,却有干天和。”
“说!”
严嵩深吸一口气,艰难道:“给灾民营造一个不可能达到的希望,让其成为造福大明的燃料。等他们回味过来,为时晚矣,即便想为乱,也没了力气。”
朱厚熜神色微变,却没急着否定,看向徐阶、李本,“你们以为如何?”
二人沉默少顷,缓缓点头。
朱厚熜也沉默下来。
作为皇帝,作为帝国的拥有者,这是最优选,既可以保障国家的发展,也能保障更多百姓的利益,且能润物细无声地平稳过渡不平稳。
理性来说,政客就当如此。
牺牲一小部分人,成全大多数人,一直是数千年来的政治底色,无关心狠手辣,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
朱厚熜内心深处十分赞同,可又无法说服被李青唤醒的良知,且有李青在,估计也很难促成此事。
纠结良久,朱厚熜缓缓摇头,道:“还是要给百姓一个家才好,严卿建议虽好,却有损朝廷声誉。”
“臣有罪。”
“哎?严卿何罪之有,严卿也是为了大明,为了更多的百姓。”朱厚熜微微摆手,道,“朕没有怪罪严卿的意思,只是……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皇上如天之仁,是臣过激了……”严嵩检讨了一下自己,继而道,“国事艰难,灾民要顾,大明也要发展,更不能以牺牲更多百姓的利益为代价……臣以为,朝廷可以为灾民提供屋舍,但需要百姓用劳动来换,先设简易廉价的大型草屋,男女老幼分开,不过相隔不能太远,让他们有见面的机会,如此才能激发干劲儿……”
徐阶接言道:“臣附议,臣以为,还可以更好的人尽其用,比如妇女可以做女工、老人可以看孩童,半大孩子……能用也该用,不怕忙,就怕闲,人一闲下来,就容易多想,一多想,就容易出事。”
“臣也附议!”
朱厚熜微微松了口气,神情复杂,似庆幸自己没有堕落,又似懊恼自己没有狠一狠心。
许久,
“大方向上就这么定吧!”
“皇上圣明!”三人跟上马屁。
朱厚熜却一点也不觉得顺耳,叹道:“节流有限,就要好好考虑开源了,李青说的那些,是可以给朝廷带来额外收入,可若想保持以现有的体量继续发展,根本不够,远远不够。朕不想大明因此而陷入停滞。”
顿了顿,“我想,三位爱卿也不愿如此,对吧?”
三人拱手称是。
徐阶道:“臣以为,昔日祖宗花费数朝挽回的宝钞,可以派上用场了。”
“臣赞同!”严嵩颔首,“永青侯也说过,钱就是用来花的,就如丰年备荒,灾年救急,时下是该拿出来了。”
“臣……不完全赞同。”李本不合时宜的提出反对,“皇上,宝钞可以印,却不能海量的印,不然……太亏了。”
“亏?”朱厚熜皱眉。
严嵩、徐阶也不明其意,“李大学士不妨说的直白些。”
李本想了想,道:“打比方说……要是有节奏的释放宝钞,可以释放十贯,那一股脑的释放,只能释放两贯。皇上,宝钞值不值钱,不在宝钞自身,而在人,人们认为它值钱,它就值钱,反之亦然。海量释放宝钞,甚至都不用等到购买力下降,百姓就自发不用了。”
见君臣还是不太理解,李本只好更直白一些,“人都有个心理预期,一下子释放海量宝钞,百姓会如何想?百姓肯定会想,今日释放这么多,明日也会……宝钞的购买力定然很快下降。如此一来,百姓必定争先恐后的花掉宝钞,改存铜钱,亦或银子,花钱的这样想,收钱的也这样想。”
“恐慌一旦蔓延,市面上的货币将会全是宝钞,再加上朝廷不停释放宝钞……一下子就崩盘了。”
李本严肃道,“非是臣危言耸听,只要海量印钞,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发生!”
都是聪明人,如此细致入微的解释,自然听得明白。
这一下,
不仅严嵩、徐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连一向沉稳的朱厚熜,也慌了。
这是他,也是大明朝廷,最后一张能打的底牌了,不想,还没打出去,手里的王炸就变成了对三。
这种心情可想而知。
场面再一次寂静。
这一次,这些个政治智慧点加满的老狐狸,也没了主意。
面面相觑,看到的都是彼此的彷徨。
你瞧瞧我,我看看你,最终,君臣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李本。
李本:“?”
你提出的问题,自然你解决……三人面无表情。
李本顿时头皮发麻,硬着头皮道:“皇上,永青侯临走前,可有对您说什么?”
“对经济的认知,李卿不弱于永青侯。”朱厚熜说,“不要太神话永青侯了,他不比你强太多。”
李本:“……”
严嵩:“如此大事面前,李大学士就不要藏掖了。”
徐阶:“我们三人之中,就属李大学士与永青侯最聊得来,毕竟……你们是本家。”
摊上这么个本家,我可真是倒了血霉了……李本郁闷的吐血,可又不能不言。
“臣以为,可发动商会的力量。”
“这是自然!”朱厚熜道,“商会乐捐本就是计划的一环,待京师带了头之后,朕自会下诏让商会成员进京,不过,这远远不够。”
“呃……”李本急得直挠头,吭哧半晌,只憋出一句,“那就只剩一个法子了。”
“什么?”
“寅吃卯粮!”
朱厚熜不由火大,气郁道:“你还不如不说,这个谁不会?”
“臣……”李本有苦难言,“臣实在没更好的办法了,要不……牺牲一下发展?”
“再想想!”朱厚熜瞪眼,“想好了再说!”
“……”
李本悲愤欲绝,想了又想……
还真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寅吃卯粮,朝廷寅吃大富的卯粮。”李本兴奋的问,“皇上以为如何?”
朱厚熜没太搞明白,看向严嵩、徐阶,二人也是一头雾水。
李本连忙解释道:“宝钞一下子不能海量释放,却可以持续性地释放,朝廷用时间换空间,先花大富的钱,完了一点点还就是了。”
朱厚熜怔了怔,随即绕过来弯儿了,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
手中的对三又成王炸了。
这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让朱厚熜忍不住笑出声,“不错,是这个理儿,但具体如何实施,才能让大富心平气和的配合呢?”
“这个就简单了!”李本说道,“加大供应商会成员之间交易的‘钱’,让他们交更多的保证金。”
徐阶皱眉道:“这跟海量超发宝钞不是一码事?”
“看似一码事,实则效果却是截然不同。”李本说道,“首先,商会成员之间的交易必须用朝廷的‘钱’,不用违法,这点商会成员早已接受;其次,大富钱多啊,抗风险能力强,不会如百姓那般容易恐慌;最后,朝廷又不强制。”
朱厚熜:“不强制?”
李本干笑道:“不愿意?可以!退出商会,不再享受商会成员的待遇,朝廷会给他们结清银子。”
徐阶哼道:“如若都退出呢?”
“那就全结清。”李本笑道,“商会成员退出的根本原因是怕朝廷没能力结账,大明有能力结账,他们保准后悔,还会上赶着再加入进来,真若这般,反而是件好事,朝廷可以趁此再小小收割一波。”
李本认真道:“只要商会成员有了‘朝廷能结清账’的心理,便不会轻易兑换银子,因为彼此交易还要用,如此一来,这么多钱就可以任由朝廷使用了。”
徐阶道:“可账还是账啊!”
“账是账,可还也好还。”李本说道,“一来,可以通过持续性释放宝钞来偿还,二来,保住了发展就保住了税收,财税持续增长之下,还钱还不是轻轻松松?”
徐阶愣怔了下,悻悻闭了嘴。
朱厚熜却是眸光大亮,他想的是……赖账。
当然了,不是赖这一波账,而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信誉’,然后用‘信誉’换成钱,不停地为大明续命。
突然觉得寅吃卯粮也不是件坏事。
如若能吃十年,百年,甚至更久的粮,且还是可以赖账的粮,那何乐而不为呢?
遥远的未来,真到了朝廷财政无以为继的时候,掠之于商,不失为一条出路。
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相较之下,朝廷如此,可以说吃相非常非常好看了,至少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是这样。
“好好好……”
朱厚熜抚掌而笑,连连道,“李卿大才,这件事就全权交由你做了。”
接着,朱厚熜敛去笑意,正色道:“如此功绩,百年之后,李卿当得文正谥号!”
李本呆了呆,紧接着,全身血液都沸腾了。
文正啊……
这是文臣的最高理想,甚至没有之一。
自这个谥号诞生之时起,历朝历代的文官,都以它为毕生追求!
李本强抑激动,颤声道:“臣便是肝脑涂地,也定不负皇上所托!”
第504章
惨状
李青如灵活的猿猴,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中穿梭,近一刻钟之后,立于一座高高隆起的土丘上。
极目远眺,满目灰黄。
取出来时准备的地形图,瞧了好一会儿,也没分析出县衙的具体所在,只能估摸个大概……
李青幽幽一叹,刻下标记,继续前行……
想要迅速掌握一县之地的具体情况、详细资料,去县衙是不二之选,不然,只能抓瞎。
好在李青速度够快,且眼下时间还早,有充足的试错空间。
一县之地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虽然原有地貌几乎被破坏殆尽,但偶尔还能看到地震之后的废墟,可以据此推算出当下位置,从而推测县衙的大致所在……
半个时辰之后,李青总算是瞧见活人了。
一片地震造成的盆地中,聚集了数十男女老幼,他们席地而坐,满身灰气,僵硬着一动不动,大人如此,孩童也是如此,安静的可怕。
李青一跃而下,出现在他们面前。
直至这时,一双双麻木的眼神才恢复了几分活气,瞧清李青空着手,且也不像官府的人,这些人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黯淡。
李青缓步上前,在一老人跟前蹲下身子,问道,“老哥儿,县衙在哪个方向?”
老人艰涩坐起身,满脸期许的问道:“有馍馍吗?”
李青有些尴尬,也有些辛酸,说道:“我很快就给你们弄吃的来,请你告诉我县衙在哪儿?”
老人听到没吃的,似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又恢复了之前节省体力的姿势。
李青无奈,只好道:“我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是来救你们的,是皇帝陛下派我来的,我之后,还有许多人正在路上,现在我需要找到县衙,才好发动官吏来营救你们。”
闻言,老人有些不可思议,喃喃道:“皇帝也知道俺们这儿地震了?”
“是,皇帝知道了,朝廷正在全力发动救援,用不太久就会有大量的馍馍运过来……”李青耐着性子安抚了一阵儿,再问,“县衙在哪儿?”
老人颤巍巍地抬起手,指了个方向,道:“东南二十里。”
“哎,好。”李青缓声说道,“再忍一忍,明日就会有吃的。”
此言一出,霎时间骚动起来,妇女呜咽,孩童嚎啕……
李青顾不上安抚,只是道:“最迟明日傍晚,都坚持住,坚持住就有吃的。”
言罢,快速离开,至于不远处的白骨……李青没勇气去看。
随着越来越接近县城,人也多了起来,幸存的灾民,全都聚集在地势低洼处,虽然危险了些,可为了避免被太阳暴晒,不得不如此。
但更多的却是土石中伸出来的一只手、一只脚……
至于看不到的有多少,李青不知道,也不敢去想,只一味的加速,加速……
午时末。
李青总算是进了城,不过,城里的情景也没好哪儿去。
到处都是房倒屋塌的惨状,不过,幸存百姓的状态却是好了不少,最起码,还不至于奄奄一息。
原因无他,县城中有大户,有地主……
地震来的太快、太急,地主大户根本没有时间应对突发状况,被抢自然在情理之中。
李青一路找到县衙,却没如愿找到知县。
短暂的思考之后,李青便知道知县去哪儿了——粮仓。
果然……
知县还活着,正在坚决守护大明的官办粮仓。
“止步!”
知县年约五旬,斯斯文文,说话倒是有几分威势,哼道:“再敢上前,即刻缉拿,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是!”
十余位捕快立即抽刀,警告意味满满。
“我是从京师来的,皇帝派我来的。”李青不想平添冲突,就地止步,取出令牌晃了晃,道,“看看这个。”
知县将信将疑,让下属去拿。
一衙役上前拿过令牌,回头递上,知县只瞧了一眼,便面色大变,手指头都在哆嗦。
“拿稳点,别摔坏了。”李青提醒。
“啊?哦,是是。”知县连连称是,“收回去,收回去,拿刀冲谁呢?”
说着,快步上前奉还令牌,接着,长长一揖,试探道:“您可是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