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虽大多是散兵游勇,但火炮也是有用武之地的,可配备了?”
“当然啊,正宗的威武大将军炮,不同口径的都有!”戚继光嘿嘿道,“有皇上的圣意,我自然不会客气,各种装备都要了。”
李青愕然失笑,“看来,还真是我多余操心了。”
对戚继光,李青是有滤镜的,本能的将其视作一丝不苟,一板一眼的抗倭英雄。
哪怕相处日久,这种观念还是根深蒂固。
现在看,确实是他错了。
戚继光并非古板之人,相反,还十分懂得借势,且十分懂得变通,脸皮也够厚。
李青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东南这边,就交给你了。”
戚继光郑重点头,拱手称是:“承蒙侯爷如此厚爱,得幸皇上如此重用,戚继光怎敢不尽心竭力?”
第579章
该了解一下世界格局了
李青在军营混了顿油水很足的午饭,便又开始了‘游山玩水’。
大明很大,人口众多,百姓生活状态自然大不相同。
江南普遍富足,却也一样有穷地方,至于赋税贡献不高的省份,百姓生活更是远无法与金陵、苏州这些地方相比。
体形瘦削,补丁衣服……才是常态。
大明开海通商百五十年,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国力之强盛,乃历史之最,可人口也是历史之最。
单从百姓生活品质方面来说,除了江南部分区域,百姓整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基础的温饱是满足了,可也仅限于此,吃肉仍是奢侈,也就过节才能舍得吃。
李青去了黄河两岸,以工代赈还在继续,大地震的余波还没彻底平息,多数百姓仍未安定下来。
总体还算知足,没有怨声载道,‘石人一只眼’的情况也没可能发生……
逛完黄河、长江两岸,李青继续‘游山玩水’,着重留意货币使用的品类。
小民日常生活的小笔支出,仍以铜钱为主,稍大一些的支出便用宝钞,如今宝钞的使用份额较之正统朝前,提升了好大一大截儿。
当然了,大商贾之间的交易,还是以白银以及银票为主。
百五十年来,世界诸国流入大明的白银太多太多了,朝廷根本没办法不让民间使用白银交易,也没道理不让。
在李青看来,货币的多元化使用,并非坏事。
尤其是大明宝钞这种发行成本极低,且能有效提振经济的货币。
橘子多了,朝廷也不再如洪武、永乐两朝那般一股脑海量超发,如此情况,朝廷的适度超发,并未动摇宝钞信用。
不过终是回不到朱元璋刚发行宝钞的时代。
那时候一贯钞可抵得上一两白银,这时候……一贯钞只能抵得上一百文铜钱。
整整缩水了十倍!
可流通的所有宝钞购买力加在一起,却要比洪武、永乐朝高了太多,加上铜钱和白银,市面上的货币总量,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也大大提高了流通性。
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李青又去了天津卫,铁路修建还未完全竣工,不过也到了收尾阶段,再去京师,铁路也未竣工,皇家科学院也还在建……
李青不是急于求成之人,慢工出细活也挺好的,不差一时半会儿。
接着,李青又去嘉峪关外,见了实为知县,名为知州的杨彩。
杨彩没有让李青失望,开荒有了很大进展,虽尚不能做到口粮自给自足,却也减轻了粮食依赖问题,同时,也迎来了一大波婴儿潮。
青年男女结成夫妻,造人自然刻不容缓,加之李时珍的育儿指南,婴儿存活率几乎与关内无异。
此外,与关内、西域的经济交流,也完全打通了,且隐隐成为了关内与西域之间的交通枢纽……
李青对杨彩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又为他写了一道请功奏疏,一番大饼与敲打之后,再次踏上旅程……
普及教育的力度并未延缓,且这么多年下来,许多地方都有了明显成效,地方士绅的排斥心理也大大减轻,之前的种种恶劣行径减少许多。
李青听了许多“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读书声朗朗上口,透着生机勃勃,令李青对改制的信心更足了些。
十一朝的铺垫、努力,经济、科技的提升……为改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这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感觉十分美妙,比之美酒佳酿还要甘甜、爽口、醇厚无数倍……
不知不觉间,嘉靖三十八年悄然已至。
一月,二月,李青继续游历。
三月春之后,李青才无声无息地回到连家屯儿。
自掏腰包买了草药,一口气又炼了一大瓶丹药,趁夜送去了乾清宫,送到了朱厚熜的枕头边上。
然后返往江南。
途中听闻了金华府义乌县发生了民乱,便去了解情况,到地方才知道民乱是去年发生的,且已经完美解决,一番打听之后,才明白民乱发生的始末……
得知是戚继光将其招募成了抗倭兵,李青又转去了台州。
再见戚继光,戚继光更是春风得意。
媳妇儿生了儿子,且他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就是那些暴发民乱的矿工……
校场之上。
李青观武,戚继光眉飞色舞。
“这些可是宝贝啊。”
戚继光振奋道,“相比之前的那些卫所兵、庄稼汉,这些矿工的体能素质、血性狠劲儿要好数倍不止,单论狠劲儿,就是募兵制度下的边军也要稍逊一筹。”
李青已得悉始末,知道这些矿工的惊人‘战绩’,对此自不怀疑,只是多少担心戚继光难以驾驭。
“可有倭寇动向?”
“暂时还没有。”戚继光说道,“不过,日本走私商贩压价的情况频繁了许多,摩擦已经有了,估摸着转商为寇亦不远矣。”
李青问道:“俞将军呢?”
“去福.建了。”戚继光嘿嘿笑道,“我把我之前的那些兵一股脑全给他了,呃……侯爷你别这样看着我,我的训练还是很有成果的,至少比他重新开始要强。”
李青好笑点头。
瞅着演武完毕之后的众多士卒躺的躺、趴的趴,似乎还是一副矿工姿态,一丁点士卒该有的样子都没有,李青不禁忧虑道:
“狠劲儿是有了,可这……你有把握驾驭好吗?”
兵痞素来毛病多,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同宗同族,要是合起伙来唱反调,戚继光也只能干瞪眼,甚至……
“这些可都是敢杀人的主啊。”
“要的就是杀人的主,打仗不就是杀敌吗?”戚继光说道,“能为了钱杀人,自然能为了钱杀敌,且他们个个都是罪犯,只是涉及面太广,县衙大牢关不下,这才得以免罪,我可是他们的恩人……”
戚继光干笑着说:“侯爷你是不知道,当时官府都不敢管,卫所兵去了也只敢恐吓,脑浆子都打出来了……就这样的狠劲儿,可遇不可求啊。”
李青:“……”
见戚继光信心十足,李青也不好说打击的话,只得叮嘱道:“如你所说,这些人大打出手就是为了钱,未来倭寇来犯,立了功,军饷方面不要吝啬,杨慎那边我已打好招呼,你该花就花。”
戚继光含笑点头:“有侯爷给我撑腰,我怕个啥?”
李青也笑了。
“接下来,我要出趟远门,这边就交给你了,哦对了,记得与俞大猷共享作战经验。”
戚继光称是,问道:“听侯爷的意思,这次出远门要很长时间?”
李青颔首:“快则三五年,慢则……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么久?”戚继光惊诧,“什么事值得侯爷如此上心?”
李青笑了笑,道:“是该了解一下世界格局了,以及……总之,抗倭之事就交由你和俞将军了,朝廷方面你无需忧虑什么,皇帝圣明,我也早就与皇帝说了你的好话,等抗倭有功,那群文官也不好挑你的理儿。”
见李青不想深谈,戚继光也不再问,只是道:“侯爷放心便是,有如此麾下,再加上我的战法,绝对没意外。”
李青又看了眼无丁点军纪可言的士卒,道:“虽说要张弛有度,可也不能太松散了。”
戚继光拱手称是。
李青不再多说,告别戚继光,回了金陵……
初夏已至,气温回升,果树枝头发出嫩芽,长出绿叶,小院儿空气清新。
睡了个囫囵觉,洗漱之后,李青去了威武楼填五脏庙,同时让朱威叫来了朱厚照。
朱厚照知道了,自然都知道了。
小院儿再次热闹起来。
只是,这次的热闹注定长不了……
次日,聚餐之后,李青打发朱厚照等人离开,独留李雪儿。
“准备得如何了?”
“我都这岁数了,自然早做了后手,时下有我没我,都不会影响科研进度。”李雪儿道,“朱壡对此很有天赋,我之后,科学研究院就全权交由他打理了。至于未来小宝……他负责的是整个李家,不能将其困在一个科学研究院上。”
李青微微点头,道:“如此安排甚为妥当。”
李雪儿问:“我们去哪儿?”
李青正要脱口而出,却又想到要去的地方,未必跟后世是同一个名字。
沉吟了下,道:“李家都与哪些国家有贸易往来,你清楚吧?”
“这个自然。”
“你写下来,我从中挑。”
李雪儿诧然,不过她现在也顾不上纠结这个了,去书房取来纸笔,一口气写了三十多个国家名称。
“都在这上面了,一个不落。”
李青拿过一一审阅,同时回想着模糊的记忆,好对比当下……
好一会儿,李青目光停留在一个四字国家上面。
李雪儿循着目光瞧了眼,问道:“要去这里吗?”
“大抵就是这里了。”
李青也不完全确定,问道,“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呃……”李雪儿一时也答不上来,想了半天,才道,“喜欢茶算吗?”
“……就先定这里吧,应该没错。”
李雪儿点点头,道:“何时出发?”
“后天可好?”
“这么快?”
“要是来不及准备,再延后几日也可以。”
“来得及来得及。”李雪儿连连道,“我这就去安排。”
说着,起身就走,完全不像一个小老太太。
李青将目光再次停留在那个四字国家上,咕哝道:“大不列颠,好像是叫大不列颠来着……”
第580章
出海!
没来大明之前,李青都没出过国,甚至都不知道其在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
不过‘大不列颠’四个字还是勾起了他模糊不清的记忆,也勉强对上了号。
其实,大明现有的坤舆图,虽比不上后世的世界地图,却也有了世界地图的雏形,毕竟,开海通商这么多年了,万国交流的说法,真不是自吹自擂。
当然了,水分还是有的,世界上哪里有一万个国家?
只是这时代都这样说,毕竟,自汉时起就有万国来朝的说法了。
“还是去看看吧……”李青喃喃自语,“论国力,论体量,古之中国至今,都是妥妥的第一梯队,与之相当的都少有,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改制才千难万难,这点还真比不上西方诸国,毕竟那边一场对中国来说规模不算大的战争,甚至一场大天灾,都能推动制度的改变……”
自春秋战国起,时至大明,超大规模的战争数不胜数。
秦六合一统,一个白起就杀了多少?
秦末汉初的混战,其规模之大,更是惊人。
之后汉末三国,隋末唐初,唐末至宋初,元末至明初……
到了永乐时期,还动不动就发兵数十万呢,可相较于庞大的体量,这所谓的大规模战争,对制度的改变,没有丝毫助益。
无他,池子太大,水太深,这所谓的大风浪,就不是大风浪了。
这艘巨轮太大,势能太强,以至于改制难度太大,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去想着改变了,只想着顺着势能往前,而不去想着改变航向。
故此,王朝制度上才陷入了停滞不前,不断循环。
除非遭遇生死存亡的超大危机……
只是有了李青这个变数的存在,让不可能有了可能。
“大势不可逆,大势不可逆……若是大势已变呢?”李青眸光璀璨,“师父,我终是促成了这大势啊……”
~
两日后,李雪儿安排妥当,表示随时可以出发。
李青经常性的不告而别,可这次不同以往。
一是要去的时间很长,二是李雪儿也要跟着一起,于是召集了朱厚照、李信等一众小辈,并下厨做了一桌子菜,算是临走之前正式告个别。
众人基本都知道了这事儿,并不意外,反而还有些开心。
辛苦了那么久,总该如此。
离别的气氛并不伤感,个个笑逐颜开,频频举杯。
小宝都是少年了,也饮了几杯酒,青涩的脸蛋红扑扑的,兴致盎然。
“祖爷爷,莫忘了回来时给小宝带件礼物啊。”
朱厚照:“我也要!”
李青没好气道:“他是孩子你也是孩子?”
“怎么不是呢?”朱厚照理所当然道,“在你面前,在座的各位谁不是孩子?”
李青:-_-||
好像是这样。
“行吧,给你也带一件。”见小两口也跃跃欲试,李青索性道,“一人一件,都有份。”
“就一件?”
“你想如何?”
“咱李家家大业大,还差这点儿?”朱厚照大手一挥,道,“一人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