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药食同源
景初带着宋辞逛完药都,天也暗了下来。
药都果然是集万千药材于一处的中心点,他们将同样的药材按年限,位置,大小,颜色细分,以不同价格出售,适应着不同消费阶层,所以来这里不管是有没有打算买药材,最终也会忍不住掏钱。
比如景初身后的保镖手上,现在都大袋小袋地提着景初觉得品相不错的药材。
不过景初买的最多的就是药材种子,她还打算回去时买些本地的土壤,去试种一下。
将东西放到酒店,景初就带着宋辞去尝药都的药膳。
亳州的怀养堂药膳餐厅很出名,是药膳制作技艺的非遗文化餐厅。
一走进去,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让人觉得宛若置身于古代酒楼中。
扑鼻而来的药膳香味让景初眼睛一亮。
他们一行八人,被服务员带到一个大厢房里。
景初问大家,“我给你们点可好?”
景初解释道,“吃药膳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去搭配,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药可不能乱吃。”
“药膳养生,也同样要讲究,否则吃错了,身体不仅没得到调理,还可能会爆发疾病。”
他们对景初的医术肯定不会质疑,所以听景初要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点养生药膳,也觉得很新奇,他们纷纷点头。
于是景初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点了不同的药膳汤,让一旁的服务员咂舌。
一般来药膳餐厅吃药膳的,大多只点一份十全大补汤,像他们这样八个人八份汤的实属罕见。
服务员走出去,将情况跟大厨说了。
药膳餐厅的大厨是懂得四味五性,不同药材搭配不同的食材会有什么样的功效他一清二楚。
所以一听服务员说这行人的点餐方式,就知道遇到了行家。
于是挑拣药材和食材都慎重了很多。
当药膳汤品陆续端上桌,景初将猪骨沙葛汤端给宋辞,“你有点上火了,这沙葛煲猪骨汤,可以健脾开胃,清热祛湿。”
宋辞点头,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汤喝,汤很清甜,汤底还有不同的豆。
“这里面还有赤小豆、白扁豆和眉豆,这些豆都能吃。”
宋辞尝了尝这些豆,很香。
“喜欢吗?”景初问。
宋辞点头,“喜欢。”
这药膳汤是景初专为他点的,他心里早已乐开花。
“我回去也给你们煲药膳,以前我在黎畔村经常吃伯奶奶煮的药膳,自从回京都后,都没什么时间煮药膳吃了。”
“你会煮药膳?”宋辞意外。
“会呀,虽然煮的不多,但每次煮完他们都吃光了。”景初回想起黎畔村的生活,很怀念,心想暑假结束前还得回去陪陪太姥爷他们。
宋辞笑,眼里全是期待,“那你以后有煮药膳要叫我去尝。”
“嗯!”景初的药膳也来了,她点的是健脾益气的山药粥。
除了药膳汤品,粥品,景初还点了茯苓包子、益脾饼、八珍糕、黄芪虾丸、红枣丸子……
满满一大桌药膳菜式,看得宋辞和保镖们目瞪口呆。
“这药还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李旭是所有人里年龄最长,也忍不住吃惊。
景初见他们都一副吃惊的样子,笑着跟他们解释,“中医讲究药食同源。”
“在中医的理念里,食物和中药在成分和效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将中药和特定的食物搭配,让食物弥补药物的不足,促进药效的发挥。”
“不同食物搭配不同的药材,对人体的身体会有不同的调养作用,所以搭配合理的药膳,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虚实、寒热等病理状态。
“比如我刚刚给你点的这份五指毛桃扇骨汤。”景初指了指他面前的汤品说道,“李大哥身上的暗伤不少,五指毛桃有健脾补肺,舒筋活络,行气利湿之效,再加上扇骨煲汤,还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李旭虽然知道景初也是有选择性地给他点汤品,但不知这汤品对他有何作用。
因此听到景初的解说,他心下明白,又感动景初的细心。
“如果李大哥不喜欢喝中药,等回京都,我给你开份药膳单子,每天品食不同的美味,同时也调养了身体。”
李旭笑着应承,“那就麻烦景小姐了!”
宋辞不知道李旭在r国为救景初而受伤的事,看景初对李旭这么关心,有点酸。
“我也要药膳单子。”宋辞语气低落。
景初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心情不好了,将自已还没吃的山药粥分了一半到他的碗里,“你之前三餐不正常,脾胃都伤到了,吃点山药粥,喜欢的话,回去我给你做。”
宋辞的情绪瞬间被景初安慰了。
他眼睛亮亮的,“回去你给我做药膳吃?”他的声音忍不住提高,有些得意。
“嗯!”景初点头,她给家里人做药膳顺便给宋辞带很方便。
所以李旭拿到的是药膳单子,他得到的是景初亲手做的药膳。
宋辞顿时心不酸了,觉得入嘴的山药粥美味无比。
其他人也听了景初的话后也细细品尝起眼前的药膳,没有想象中的苦味,有些别具一格的风味,独特又美味。
用完晚餐,他们走出药膳餐厅,沿着街道往酒店的方向走。
亳州不仅仅是药材市场大,而且沿街都是药材店,路上也有人挑着药材在路边卖。
来亳州游玩的旅客也会驻足询问药材的价格。
景初也好奇,她时不时停下脚步看这些新鲜的药材,与平时看到加工过的药材不一样,这些药材都是直接从药田挖出来卖的,所以有些还带有泥土的气息。
她看着这里的街道夜间买卖药材的热闹情况不比药材批发市场差,心想,不愧是是药都,都全民卖药了。
正准备和宋辞他们回酒店,就听一个游客问卖药材的摊主,“老板,这黄芪怎么有的大有的小?还有这种黄芪怎么都中空了?这些要怎么区别?”
只听摊主说,“大的是大黄芪,生长年限长,价格也高一点。小的是小黄芪,生长年限短,价格便宜点。至于这中空的,是野生龙眼黄芪,有价无市,不多,你要喜欢就拿点,也就剩这一点了,不过价格比大黄芪要高一点。”
景初看向摊主前面的三种药材,眉头微蹙。
第107章
辨黄芪
景初拉住要走的宋辞往药材摊主的位置靠近。
她不动声色,“老板,这野生黄芪我怎么没听说过有龙眼黄芪的?怎么卖?”
卖黄芪的摊主看景初一行人衣着不凡,年纪又轻,笑得很亲切。“小姑娘,我这龙眼黄芪可是野生的,药效比这大黄芪还好,价格比大黄芪高一点。”他朝景初比了个“三”字。
“三倍?”景初问,“大黄芪一斤多少?”
“120一斤,这龙眼黄芪360一斤,要不要?要就称一点,就剩下这点了。”卖黄芪的摊主一边给刚刚问黄芪区别的游客装龙眼黄芪,一边问景初。
正当那个游客拿出手机要扫码支付的时候被景初制止了。
那游客不明所以,景初解释道,“你买了这个黄芪回去是没有药效的。”
卖黄芪的摊主听景初这么一说立刻黑了脸,“小姑娘你不识货就不要乱说,赶紧滚,别在这里妨碍我做生意。”
景初不怕他,“如果你卖了这个龙眼黄芪,我就把它当成证据交给市场监督管理局,告你以次充好,欺骗游客。”
“这些都是真正的黄芪,我一没卖假药,二没以次充好,你要告我怎么欺骗游客?我还要告你扰乱市场,打扰我做生意,我的损失你来赔!”卖黄芪的摊主有恃无恐,他的声音很大声,让周围的游客都围了过来。
景初眼神冷厉,对这样的不良摊主,根本就不需客气。
“在国家药效标准中,黄芪采挖的生长年限以3-4年的质量最好,你这三种黄芪中,唯有大黄芪达到了三年的生长期。”
“达到药效标准的黄芪有三个特点,切开的黄芪片外围如玉栏,里头是金井,中间是菊花芯。这就要求黄芪要大片且没有中空。”
“你这个小黄芪顶多生长一年或是从侧枝切下来的,黄芪的药效根本就没出来,而你所谓的野生龙眼黄芪,是因为黄芪超过了最佳采收时间,尾部中空枯萎,药效不达标,属于劣质黄芪。”
“所以我说你以次充好并没有说错。你卖远超市场价格的劣质药材,如何不是欺骗游客?”景初说话期间,有些游客还拿出手机出来录视频。
药材摊主哑口无言,全没刚刚咄咄逼人的气势。
那个要买龙眼黄芪的游客也才明白自已差点被忽悠了,差点花大价钱买没用的药材,心中对景初的仗义执言感谢不已。
有些游客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景初。
“是景神医!”有人在人群中激动地喊道。
“对,对,是景神医!”越来越多人认出了景初。
《医道之光》正在华国电视台热播,很多民众哪怕没有追过景初他们的直播,也看到了《医道之光》剪辑后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这个节目已经火出圈了,特别是景初怼r国人的话和在大地震中救援同胞的事让很多人对她刮目相看。
让他们既惊讶景初年纪小小医术不凡,又钦佩她的大义与爱国,可以说她已成为了全民的偶像。
如今居然在这样的街角里遇见她,游客们都围了过来,这让李旭他们连忙将景初和宋辞护在中间。
景初也没想到自已会被认出来,她下意识抓住宋辞的手,对人们的热情有些不知所措。
李旭对他们俩道,“我们护你们走出去,人少的时候就赶紧跑回酒店。”
就这样李旭他们拦住热情的人们,景初也趁机拉着宋辞往酒店的方向跑。
两人都有锻炼的习惯,所以跑起来的速度很快。
只是两人的手却始终紧紧拉在一起,直到酒店景初才反应到两人紧牵的手,下意识想松开,却被宋辞重新抓紧。
景初不解地看向他,宋辞却笑着不说话,手就是不放开,甚至攥得更紧了。
两人手心的温度有些滚烫,景初突然觉得自已脸颊发热,心跳很快。
想甩开宋辞的手却甩不开,她这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宋辞的力气也比她大了……
宋辞没说什么,牵着她送她到房间门口,才恋恋不舍地松开手。
他抬起手,摸了摸景初通红的脸,目光温柔,“景初,真希望我们可以快点长大。”
宋辞的话投进了景初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搅得景初辗转难眠。
宋辞……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
景初在亳州药都辨黄芪的视频一下子冲上热搜,人们灵敏地找到景初入住的酒店,一大早就围在酒店门口,直接将酒店附近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她在京都四中上学或者是去中医科坐诊,虽然也有引起围观,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楼上看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景初不知道自已昨晚在街角仗义辨黄芪的视频不仅引来了很多中医者的转发,也让那些曾经来亳州当过冤大头的游客解气。
如果说景初在r国的言行就像高高在上的女神,让人们仰望却不敢轻易靠近,那么她昨晚的言行就像女神下凡解世间苦难一般的存在,让他们都想亲近一下。
在酒店等景初的人们都很有秩序,所以当警察收到消息派人前来维持治安时也没有发生混乱。
宋辞的警卫考虑到宋辞身份特殊,所以联系了军方的人过来加强保护力度。
这现象,让景初想去药材种植基地参观的计划夭折。
她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下意识打电话问母亲该怎么办?
黎静禾这边也知道女儿突然被围困在酒店里的事,心里对她的安全也有几分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
黎静禾对女儿道,“他们是喜欢你肯定你才会去找你,你去找酒店的人给你拿个话筒,跟他们说一下感谢的话,让他们有序退去,安全第一,万不能发生踩踏事件。”
“那要……要怎么说?”景初会讲医理,药理,会感谢人,但让她如何向这么多人说感谢的话?
她从来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
只听黎静禾静默了一下,想起她这十几年发表过的演讲,她对女儿道,“真心话。说你想说的,对他们有用的,不负他们对你期待的真心话。”
第108章
中医药的未来
母亲的话让景初想了又想。
说自已想说的真心话,那她想对这楼下这些喜欢她的人们说些什么才能不辜负他们的喜爱呢?
景初陷入了沉思。
她站在窗口,八月的天气依旧闷热,随着时间推移,只会越来越晒。
可人群里的人都在等她出现,她不能再迟疑再不出现。
于是拿着酒店提供的喇叭,她站到了大门口处,朝人们喊话。
“大家好!我是景初。”
景初一身白色的运动服,整个人看起来很轻盈。
听到景初的声音,人们都安静了下来。
“首先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喜欢和支持!只是天气炎热,如果大家一直都在这里守着,怕是会中暑,你们的热情我已经感受到了,我很感动,也很感谢大家,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我们还是先散开避暑,可以吗?”
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可人群里还有人大声回她,“景医生,你就跟我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我们中医的,现在中医药材越来越不好做,你是中医师,你说说这中医还有未来吗?”
这话引起了很多中药材商家的共鸣,近几年,中药材滞销,好的药材被大集团收购到r国去,国内内销的药材也吃不下那么多,很多商家因为卖不出去而压货,扔掉许多变质的药材,可以说损失惨重。
都说亳州是最大的药都,可他们哪怕他们想来这里碰碰运气,也寸步难行。
听到商家们的话,景初心有所想,于是站到一旁的高椅上,拿着喇叭朝有些骚动的人群喊,“大家安静一下,听我再说几句,下面的话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听一听,看对你们有没有帮助,可好?”
“好!”人群齐声应好。
“大家都认识我,是因为看了《医道之光》的直播吗?”景初问。
“是!”有的应是,有的说是看了节目视频。
景初朝他们拍拍手,“你们看完节目,是不是对中医更有信心了?”
“对!”人群的人依旧配合,他们的脸上夹着汗水,可依旧热情似火。
“华国这些年海外的中医药市场被r国和h国占领了九成多的份额,使国内药材难以外销海外,国内市场又无法全销,导致药价下跌,药农和囤货的药商损失惨重,这样的情况不仅你们痛心,我们这些中医师也痛心。”
“华国的中医还有未来吗?
”看着他们,缓缓的道,“我的答案是有的!华国中医的未来,有热爱中医的我们,也有热爱中药种植的你们。”
“不管是中医师还是中药种植,如果不够热爱,华国的中医无法传承数千年,甚至走出国门,让外国人不敢轻视。”
“只是现在的中医和中药还有不足,可只要有热爱,一切不足都可以弥补。”
“首先是我们的中药材一定要保证药效,不要为了数量而盲目去催长,其次是我们的商家一定要有底线,坚持不卖假药,药效不好的药材不采纳,断掉药农急于求成的不达标药材,这样可以从根源处纠正药材市场的不良之风。”
“华国的中药材为何会滞销?因为药效好的药材被r国人买去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根子里是我们把药材过早催熟,揠苗助长,或提前采收,导致药效不达标,口碑也就流失了。”
“口碑一旦流失,不单是你们损失惨重,我们作为中医师也名誉扫地,为何,因为我们开的明明是对症的药方,可病人买了无效的药材,那么还能治病吗?治不好病,病人还能相信中医吗?病人不相信中医,还需要中药材吗?”
“答案是否定的!”
“张仲景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各种药物,只要有效即是良药,若无效即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劣质的药材,不仅坏掉了药材口碑,还坏掉了中医师的口碑,更失去了更宽大的市场,一切都是恶性循环。”
“好的药材才能治好病,才能让人们重拾对中医的信心,才能迎来中医药行业欣欣向荣的未来。”
“r国人购买药材,强调药效的力度,那么我们华国人自已呢?”
“孟子曾说过‘百年之国,其兴也勃焉;危,也芒;其亡也忽焉。”
景初停顿了一下,看着沉默下来的人群,这些人里有药商,有药农,有游客,也有病人,可如果大家都不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问题,那么又何谈未来?